首页 公文范文 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

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

篇1

在新时期国土资源如何发挥本身价值,实现全面发展受到了现阶段人们的重视。国土资源的利用一定要整合经济与生态内容,重视对开发强度的管控,打造更适宜的空间结构让产业空间集约化,使生活空间呈现出宜居特征。既要保证生态空间的舒适,也要保证农业用地不受侵犯,在农业发展中实现盈利。为了做好土地整治工作,保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产业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其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农村盈利,促进经济发展

1.1提供农村产业发展平台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让农民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在集约化背景下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发展,项目施行前后农业产业节约化建设明显,土地资源得到整治,农业产业面貌得以改观,为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的运用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包括农田、水利、交通、林业、农村住房等各方面,在不断推行中已经取得成效,真正建设了绿色银行、优质粮仓。土地整理工作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减轻劳动强度,改变农村交通。可以看出土地综合整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为土地流转创造了平台,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变当前农村建设面貌,真正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1.2发挥造血功能

新时期的土地综合整治是将传统土地管理朝着综合整治方面改变,传统的管理是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投入管理的模式,在综合整治背景下实现了政府牵头、多部门与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增加耕地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量,推动乡村整治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联动管理,传统国土部门一家管理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需要,转变为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平台、部门联动管理建设的形式。土地整治工作与土地承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城乡用地建设规划等相结合,能够有效聚拢资金,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政府主导下不同职能部门相互形成有效合力,部门资金开始聚拢,传统分散输血变成合力造血,共同创造“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1.3集聚综合效益

在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命线的警示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耕地的保护。根据相关报告,十一五期间内我国耕地面积因建设需要而不断减少,其他因为经济发展或者其他复杂因素导致耕地减少面积达到二十万公顷。要想补充耕地只有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手段是整理、复垦、开发三种模式。因此从产业发展、土地保护、农村建设等复杂需求方面来看,土地整理工作对耕地保护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耕地数量与增加耕地面积上,而且体现在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耕地总量的平衡。从部分地区来看,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之后,国家在贫困重点县安排了整治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中央资金投入超过四十亿元,对当地农村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综合整治程度仍旧需要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需要涵盖多个内容,包括田、路、水、林、村五个方面,这也是综合整治内容中必须关注的重点。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现阶段人们的关注程度集中在田、水、路的整治上,忽视了林、村方面。当然实际建设中也有部分林、村、路的建设。从整体上来看整治工作的综合性并不理想,而且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1]。部分新增耕地质量不明显,因为城乡用地增减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都重视指标建设,单纯为了指标而补充耕地,忽视了复垦耕地的质量,导致很多耕地质量不达标,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2.2项目缺乏统一规划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内容复杂,是一项具备系统性、综合性建设的项目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必然涉及多个部门,而在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有些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标准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因此现实问题是开展了不少土地整治工作,但是项目统筹规划缺乏衔接,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导致农村出现项目多而施行困难的现状。在基层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领导,导致农村地区项目整体推进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在农村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中期、后期,而不同阶段有对应的不同内容,但是现实生活中前期规划、后期规划之间存在滞后的问题。比如很多地方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先整治、后规划,这种本末倒置的方式导致项目的社会与规划方案不够完善,项目不断拖延很难顺利完成,加上项目时间规划内容不一,在项目工作中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项目施行难度增加[2]。

2.3资金筹集问题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需要资金保障,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部分村庄搬迁,甚至出现整村搬迁的情况。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拆旧建新、完善补偿机制,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项目的支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相对容易;另一方面中西部分地区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限制,经济力量受到限制,建新、拆旧、复垦都需要投入大量费用,如果没有充足资金支持很难建设起配套设施。

2.4公众参与度不够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中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之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项目开发进行宣传,如张贴海报、印发宣传资料,使大众了解相关情况,这是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广大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必须保证群众的知情权,而且要保证群众的参与权。项目规划方面应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反复论证方案是否可行,验证施行中存在问题。但是现阶段公众参与项目渠道并不健全,而且也存在一定问题,决定权仍旧在政府部门,缺乏统一控制手段,缺乏整套的协调机制。

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产业化发展盈利模式的构建对策

3.1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从实际发展来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产业化盈利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综合整治工作中重点关注规划设计。规划之前切实完成整治的专项规划,增减挂钩项目规划、社区规划内容,保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国土资源部门在这个方面做好项目规划编制的协调,县级部门开展相关组织,并协调好与土地总体规划、县域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等规划的关系,避免相互独立、避重就轻、单一解决一个问题的现象出现[3]。在项目设计之前一定要保证因地制宜,不可片面追求规模,必须保证布局合理全面,规划适宜,实现总体规划管理。

3.2加强项目规划设计质控

首先,科学合理制定项目规划内容,做好分类指导,针对新农村建设、产业布局各方面做好衔接,重点关注田、水、路、林、村的建设,确保全面开展,不能单一忽视某一方面或者重点关注某一个方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链。完成专项规划、方案编制之后,将服务三农、统筹协调管理的原则予以落实,这样才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内容相符合。在设计规划中,还要关注基层的需求,确保设计科学合理。其次,保证设计质量内容,在设计中一定要保证技术的运用,在充分运用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审核、质量管理,保证设计成果有水平,与实际需求相符合。如果规划设计的科学无法保证,专家论证也不充分,就不能立项。

3.3完善监管

农村土地整治内容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很强,涉及非常敏感的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政策法律,为土地政治工作提供保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推动立法,针对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分歧做出明确规定,满足群众诉求,保护群众利益。规划确定后出台配套法律法规,完善招标体系,做好招投标的监督,针对土地整治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工作可以解决农村土地存在的问题,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但目前我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让土地盈利,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实现对土地更高效更合理的管理,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丁庆龙,叶艳妹.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20(4):48-56.

篇2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89

土地整治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在不断的整治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形势下的土地整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立规划设计的整体目标,立足于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待土地的整治问题[1]。在新形势下,就土地的整体整治情况来看,项目规划设计不科学性突显出来,在设计的方式上过于陈旧,没有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因此,要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设计来对土地进行整治,保证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1 土地整治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不断的整治过程中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但在规划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直接造成土地在整治的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参与设计的人员较少,存在意见的垄断性,缺乏对相关部门规划意见的征求,造成在规划设计的工作中内容衔接存在问题[2]。在规划设计中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独立的,加上土地整治在规划设计上对各部门资料了解不够详细,直接导致道路施工、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实施产生冲突,重复建设时有存在,整体的规划设计存在极度不科学性。

(2)规划设计未结合实际情况。我国受到了诸多地形因素的限制,例如在交错纵横的高速道路周边,部分区域交通受到阻碍。土地整治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施工的成本,减少调查的时间,往往在前期的土地调查工作中只是形式化,没有深入了解到地形存在的具体情况,造成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土地施工的地形了解模糊。周边的环境调查不明确,直接导致规划设计与实际的土地整治工程存在不相符,脱离了实际的工程状况,造成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临时的变更,不但增加了项目施工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土地整治的效率。

(3)规划设计缺乏创新性。我国土地整治发展的现阶段,在施工的规划设计上遵照着原有的陈旧观念,没有结合整个生态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忽略了对农田环境、居住环境的影响,未将这些因素纳入到规划设计中去[3]。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作脱离了生态规划,忽视了生态环境。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只是对土地平整、灌溉工程等进行整治,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工程显得较为单一,缺乏对土地整体的整治的认识,与相关部门缺少沟通交流,造成总体规划存在片面性。

2 提高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规划设计的管理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土地整治施工过程中,倘若进行规划设计的变更,会给整个工程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也给整治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土地整治工程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施工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困难。设计者的自身专业素质对规划设计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相关的制度,确保设计人员是持证上岗,减少设计过程中的漏洞,提高规划设计的合理性[4]。此外,需要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实施准入制度,对由于设计的差错所产生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追究设计人员的相关责任,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为土地整治提供理论依据,在不断整治过程中创新模式。

(2)提高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工程可实施性。近年来,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人员管理上缺乏科学性,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项目的设计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不高,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导致经验不足,影响了规划设计的质量。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对设计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的可实施性[5]。新形势下,土地在整治上又有了新的要求,对规划设计人员你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快对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减少土地整治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降低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可能。

(3)倡导设计新理念,提高生态建设。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对土地的整体规划,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因此,需要做好对项目施工的前期设计工作,加大对生态工程的建设工作。土地整治项目的设计内容能够整体的环境相适宜,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避开施工工程,减少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的设计水平,在完成土地整治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土地整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想土地整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保证土地整治项目能够在施工中平稳进行。影响土地规划设计水平有诸多的因素,且工程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土地在整治的过程中会给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倘若未做好前期的了解工作,会造成土地整治工作与其他的工程项目产生冲突,从而降低了整治的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文章中结合了我国在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需要在未来的土地整治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的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减少项目施工的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应斌,杨庆媛,樊天相,潘菲,何春燕.重庆市青阳镇镇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4(08):65-71.

[2]何刚,张岳红,周佳松,唐朝晖.论农村土地整治――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6):1-4+10.

[3]徐忠国,韩伟刚,倪永华,赵哲远.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探索[J].广东土地科学,2013(06):21-27.

篇3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努力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指导原则。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二、指导思想分析

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市、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

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等,统筹安排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加强部门协调,重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的衔接。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工作任务

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1-2020年为规划期。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重点是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等。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基本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新农村建设建新区复垦区、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和建立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四、技术路线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工作采用建德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基础,结合DOM影像图,调查乡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依据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确定农村土地整治范围及规模。组织准备和资料准备阶段,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技术组等组织机构,对乡镇及国土所进行土地整治专题培训,编制工作计划制定技术方案,收集、整理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资料及其他基础资料。调查汇总分析阶段,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成果等资料,编制调查底图,以图表结合的方式,查清各类可供整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分析评价土地整治潜力,摸清乡镇中心村建新区类型、数量及规模。编制规划方案阶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规划初选方案。

土地综土地综土地综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成立领导协调机构,成立工作机构 ,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工作动员和技术培训。

召开座谈会、资料收集、填报情况、问卷调查、实地踏勘、走访农户等。调点调点调点调点。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村镇用地调查;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

农用地整理潜力农用地整理潜力农用地整理潜力农用地整理潜力。理论生产潜力理论生产潜力理论生产潜力理论生产潜力。增加耕地潜力增加耕地潜力增加耕地潜力增加耕地潜力。

改善农业条件改善农业条件改善农业条件改善农业条件。提高耕地生产水平的潜力提高耕地生产水平的潜力提高耕地生产水平的潜力提高耕地生产水平的潜力。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建设用地复垦潜力。

农村建设用地拆并理论潜力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拆并理论潜力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拆并理论潜力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拆并理论潜力测算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率法。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 根据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水源条件、水利设施、交通等因素,分区片测算可复垦增加耕地系数,确定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拆并潜力级别。现实潜力测算现实潜力测算现实潜力测算现实潜力测算 现实潜力是指在目前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制度供给等约束条件下,在规划期内可以实现的新增有效土地面积。可采取构建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指标体系。

制约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经济、社会、成本和效益等因素。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对象。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评价原则评价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生态环境优化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安全性、自然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三大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五、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目标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整治的潜力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4、农民对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拆迁意愿

5、经济投入和融资能力

6、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确定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根据土地整治潜力、整治分区和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生产规划、水利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县乡道路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等相衔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 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农用地整理项目、建设用地整理复垦项目、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单项重大项目和以上项目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项目组成土地综合整治重大项目。

六、结束语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首先涉及土地利用类别划分及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目前我国采用统一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获取是一项复杂庞大且 重要的工作,需要集技术、专业人才、物力的配合进行全面调查。

参考文献:

[1]严金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

[2]吴次芳,潘文灿等.国土规划的理论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9

[3]束克欣,叶燕妹等.土地管理基础.地质出版社,200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