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0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英语学习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说句实在话,学生之间本来就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进行学校教育。因此,班级里有两类学生特别引起老师的注意:优等生与后进生。顾名思义,优等生学习主动,成绩优异;后进生几乎没有学习兴趣,成绩极差,他们可以算是学习中的两种极端。通常,教师在课堂上会把眼光更多地停留在优等生身上,因为优等生听课认真,回答问题准确,作业质量高。后进生则是教师课后永远的话题,因为他们不但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会有影响课堂纪律。如何正确看待后进生,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后进生”这一头衔,走出学习英语的困境,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成绩得到提高,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认为教师应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 教师要分析后进生学习差的原因
影响学生学习,导致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先天的因素包括:生理特征、智力特征、语言能力、记忆能力、性格差异等。虽说女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先天大于男生,但是除了性别不容改变,其他先天因素都可以在后天的努力中得到弥补与改善,关键在于勤奋以及对语言的积累与训练。后天的因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对后进生来说,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自身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取得很大的进步。
二、 教师要查找自身原因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存在个体的差异。而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问题相对于后进生较难,设计的活动后进生很难融入,课堂的互动往往是教师与优等生的交流,后进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教师也习惯了重视优等生,忽略后进生。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特别重视后进生的参与,并及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师要付出自身的努力
1. 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有位外语教学专家说:“情感对于外语教学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些。”因此,教师的情感不能只向一些优等生倾斜,不能把后进生当作包袱,歧视、排斥他们,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应对每一位学生奉献爱心、给予期望,这对后进生来说更宝贵、更重要。教师如果能让后进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逐步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这样,后进生转差为优就指日可待了。后进生是课堂的一份子,课堂活动没有他们的参与是不完整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
2.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激发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具,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录音等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身处语境。教师还应该从后进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后进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进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一步步地提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起,他们就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课,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去自主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策略。情感教育的运用,既有利于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尊重如同一缕和煦的春风。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还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使得师生之间有了初步的信任,也就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关心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关心。教师要“先教学生成人,再教学生成才”,对差生尤其要奉献更多的爱心。
(3)宽容学生。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对任何一个学生不存偏见,一视同仁,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们在错误中成长。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巧妙的运用激励性评价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1)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吝啬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对表现好的学生,别忘了说上一句“Very good”、“Excellent”、“Perfect”;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well-done”、“a good job”来表扬;对表现欠佳的,一定不可以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Try it again”“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Make it easy”等激励性的话,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的情绪。总之,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词语,尽量让生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这样能使学生逐渐信任老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外研版新高中英语教材的使用已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其阅读题材语言地道、风格新颖,内容极具时效性和贴近现实生活,因而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阅历背景知识和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和理解的障碍也随之突显。语言常常被称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深深烙着民族政治、历史、文化、习俗的印痕。学习外语,不光要掌握其语言,还要深刻理解掌握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社会文化因素。本文就外研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请教于大方之家。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俗
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这样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融。“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要弄清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只有把握了文化背景,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日常生活中,中西方人交际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俯拾皆是:在西方,情侣、亲人、朋友在公众场合亲吻、拥抱被视为礼仪或自然之事。而同性之间表现过于亲密被视为不正常或Gay(同性恋)年长者被直呼其大名比称呼为“爷爷、奶奶、叔叔”更感到开心初次见面交谈的话题是天气、运动、新闻、电影或假期情况,而不是别人的年龄、职业、薪水或家庭状况。此外,文化也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学习。许多学生诧异在阅读或与西方人交流时,独立的每个单词都懂,就是不知句子所云。如阅读理解中读到的“Ihavenevermetanyonesoreluctanttospendmoney,youScrooge!.这个句子没有深奥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式,但许多学生被Scrooge难住了。其实,只要对英美文学有所了解就知道,Scrooge这个字是从英国文豪狄更斯的小说“小气财神”中的一位吝啬鬼而来,也是圣诞颂歌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在人们的口语中广为使用。不了解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体会其中的讽刺性,因而也欣赏不到语言在此的辛辣和美妙。正如西方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就无法深刻理解林黛玉之美与白雪公主的美有何区别。“可见,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交际的语言能力,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二、语言教学必须融入语言的文化背景
而不能脱离文化单纯教授语言技巧文化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就要了解对象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等知识。否则交际中就会产生解甚至闹出笑话。沃尔夫森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语音和语法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现代夕吾教学观点认为交际错误有语法和语用两种错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面对面的言语交际时,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被称为语用失误。”语法错误只会让人觉得语言学习者的水平不够,而语用的错误常会被人误会为对对方风俗习惯的不尊重从而产生严重的麻烦。所以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学习者才能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从而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该重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深层次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力的方法和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材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许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遗憾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词汇、语法、句子等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上,却忽略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指导、学习。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互相渗透越来越多的形势下,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西方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要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灵活地向学生阐述中西文化差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做一个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英美原版影视、录音、图片等手段创立英语学习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主动l生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标准、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基本语言知识。
3.引导学生在课外多多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从而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