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英语口语教育

英语口语教育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英语口语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英语口语教育

篇1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一定的体系。语言有口语和书面形式。”这是新华字典对语言这一名词的经典阐释。不错,语言是工具,然而,这个工具如若使用不当,用错了地方或者用得僵硬,将会产生多么可笑甚至严重的后果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以下两个实例给我们带来一些思想:

近日在网络中看到一段文字,说一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不料出了车祸,连人带车翻下悬崖,美国交警救援队赶到后向下喊话道:“How are you?”留学生答“I’m fine. Thank you!”然后交警就走了,留学生就死了……

另外,我国著名教育家龚亚夫说过:现在的英语教学中,一问“How are you?”学生都会说“Fine,thank you. And you?”但是,我们搞外语研究的经常说起一个流行的笑话:一个中国人走路的时候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外国人撞到了,然后那位外国人说“How are you?”中国人说“Fine,thank you. And you?”龚亚夫说:“现在学生学的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没有意义的。”

不难看出以上两例都不是对口语教学进行肯定,相反,我们却是看出了当今口语教学的普遍效应——知识化,应试化。我们都知道“How are you”的意思是“你好吗?”实际上在具体的场合中对此问题的使用和应答不尽相同,然而,较多时候由于在初高中学习时留下的印象便是只要问到how are you,就可以回答fine,thank you, and you?诸如此类的知识系统一直被带入大学,如若不及时归正,我想以上两例将会成为频发的事实。

因此,我就以“How are you”这一话题为例谈谈场景式实用性口语教学。

对于“How are you”的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很多学生都熟记于心,但这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如果学生只是对于这个知识性的一问一答的明白到此为止的话,他就会有一个意识,就是凡是这样问我,我就一定是那样回答。我相信这恰巧迎合了一批懒于记忆更多知识的学生之胃口。他们巴不得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简单的知识。至于在实际场景中如何使用没有想太多,他们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套用学过的知识。我认为这样的意识不能全归咎于学生,更多的是在乎教师知识的准确传递并课堂中实战的操练。如若在传授知识时没有表达精当,学生就会误认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套用一些惯用语。相信一些笑话和尴尬局面的产生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在口语教学中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情景中的操练是刻不容缓。

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设置具体场景,在不同情景中让学生亲自尝试并操练不同的表达,作出及时并正确的回应。

例如:场景一:你与老朋友在久别后重逢,二人见面并打招呼。

场景二:你偶遇车祸现场,询问伤者伤势如何并作出回答。

场景三:你的亲戚电话问候生病已久的你。

场景四:你近期因考试成绩下降心情很失落,在校门口遇见你的同乡,他问候你。

以下的回答可以作为借鉴:1. If you must know, I feel terrible.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感觉糟透了。2. Actually I'm a bit under the weather.实际上我有点不舒服.3. I'm hanging on.还活着。4. Been better.不太理想。5. Mustn't grumble.没什么好抱怨的。6. Can't complain.没什么好抱怨的。7. Not bad.还不错。8. So-so.一般般吧。9. Fair to middling.还过得去。10. I'm better than I deserve.挺好!11. I'm OK and you?挺好,你呢?12. Fine, thank you for asking.很好,感谢关心。13. Fit as a fiddle.很健康。14. Right as rain.一切顺利!15. I'm much better now that you are here.你来了之后,我好多了。16. Better than ever.好得不能再好了。

2.将英语国家语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共同分享与学生,使其得着的不仅仅是僵硬的知识,也是得到了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有正确的反应。并设置场景在遇到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当如何做出正确的回应。

以问候语为例:

美国:美国人的确常用How are you这样套路来问候他人,然而多数美国人还是很期待每次的问候都会有一些变化。在一些非正式场合,美国人可能会问“How’s it going?”(他不是在问你的目的地在哪里?)她也可能会问“What’s up?”(他也不是询问股市的动态),而在正式场合所使用的问候语则是Good morning. Hello, nice to meet you.或者提及你的工作,提及天气或者时事,How are you doing today?今天怎么样?How have you been?最近怎么样?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You look so beautiful!你看上去很美!I love your shoes, where did you get those? 我喜欢你的鞋子,你在哪买的啊?(不见得真的想知道,只是客气而已)

英国:英国人问候方式通常是以此打开话题的:It’s a nice day!今天天气真好!可能我们会觉得奇怪,怎么不是how are you之类的疑惑,岂不知这就是英国文化所带来的不同之处,这就相当于中国人见了熟人的常见问候语是“你吃了吗?”一样的道理。

新西兰:新西兰人对“您发福了”,“您太瘦弱了”或“他的头发白了”之类针对个人的评论很反感。所以在问候时需要很谨慎。

澳大利亚:我们来看看澳洲人的称呼与问候语:1.限于男士对男士的称呼、对话:“G’day mate!”“Thanks mate!”2.男士、女士都可以说的、等同于“How are you!”:How’re ya going? How’s it going? Hi guys! 3.青少年通常用这句:Hi buddy!4.澳大利亚人喜欢这样称呼自己:Aussie。澳大利亚人说话直说,喜欢实事求是和低调的作风。通常澳大利亚人不会慷慨给予表扬,也不随便发表批评——他们说话很客观,比如“我的小饰品很不错的,考虑买—个。然后他们会等着别人发问。极端的公开表扬别人会感到尴尬。他们喜欢开玩笑,尤其是气氛紧张时;他们尽量避免夸张的笑,喜欢实事求是和直指重点的谈话,澳大利亚人喜欢说话直接的人。谈话直指重心而不是拐弯抹角,这种直接会使美国人和中国人大为吃惊。

时代变迁,问候语也在变化。当然还有很多口语话题在等待我们谈论。因此,教授口语的教师要在给学生搜集太多材料的基础上也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并切身经历英语语言的变化。这样,知识性的内容便较好地转化为实用性的内容,相信学生也会更主动地接触社会,亲自触摸世界并获取更多实用的信息。

篇2

G633.41

虽然我国整体英语教育水平在社会改革开发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进步,英语教育的普及工作也已深入任何一个教育阶段,但是,口语教育一直是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我国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极易忽视的地方,很多初中学校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学生英语基础不一,英语课堂教学时间短,使得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较少,再加之缺失英语口语练习环境,基本上呈现出初中学生英语听的少,口语也练的少的现象。长此以往,这直接导致了初中学生口语基本功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句型、词汇、语法训练不够,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差,更重要的是缺乏口语表达的自信,在心理上和口语技巧上都表现得比较匮乏,这对于我国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何更好的教育初中学生练好英语口语是每一个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学习心理和学习技巧进行综合实际培养,才能更好的促进初中学生大胆的进行英语口语表达,从而提高英语口能能力。

一、初中英语口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法》的说明,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这就决定了英语口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口能能力的提升,从我国大部分初中英语口语实践教学的现状来看,首先从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来看,教师却时常忽略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口语互动教学中,互动设计与互动情境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并且非语言行为互动缺乏。其次,初中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表现出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的英语基础水平导致教学设计存在难度,特别是很多初中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英语知识获取量不足的情况下,口语练习更是难以开展,甚至很多初中学生由于性格上的关系,不愿意进行英语口语表达,不接受英语口语互动活动。

二、初中英语口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育中,认识到影响口语实践教学的原因是改善教学模式的基础,具体的原因体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从客观上来说,很多初中学校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标准下难以平衡,当学生成绩成为教学评估的主要目的之时,英语口语相比较于英语听、读、来说就显得容易被忽视。同时,我国的社会环境也存在很少的英语口语表达的就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均不能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这种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等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了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口语基础练习上缺乏实践。

而从主观上来说,初中学生本身的自我因素和家庭因素等的自我观念的影响,使得他们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笔试上,同时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的不一、教师不主动引导学生口语实践、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来吸引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和对英语口语的兴趣是影响初中学生口语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

三、初中英语口语实践教学改善办法分析

英语口语毕竟是一门实践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需要从基础发音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比如教师对各个字母、音标进行标准化教学,首先是初中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基本组成有清晰的认识,加强对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训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在课外观看英文电影,观看感兴趣的英语题材视频,比如体育、音乐等,边看边学习电影中人物讲话的语音语调。

然后,加强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实践训练,在课堂上采取情境教学方法,通过对角色的分配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精细设计各种各种英语口语实践的活动,比如让初中学生自编英语会话或短剧表演,在积极带动班级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兴趣的同时,可以在平时的训练和排练中互相纠正学生在发音、表情、音调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也可以设置Personal report活动,让学生在每周的固定时段进行英语口语实践报告,对学生的演讲的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具体的要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甚至还可以组织双语演讲,一个学生进行英文的演讲,另一个的学生紧接着进行普通话的演讲,在训练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而英语口语模拟训练则是英语实践教学的提升部分,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英语实践情境,比如招聘面试,练习基本的英语交流对话,使初中学生不断的得到口语的实践的经验和体验,也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样,多媒体教育的普及使得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口语基础,比如将一些天气和季节的明显特征展现在了一张图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表达,表达出自己观看图片后的感受。也可以借助英语歌曲,来提升初中学生对英语口语实践的兴趣,充分借助英文歌曲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同样,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将口语水平作为英语成绩的一个评价内容,从目标上刺激初中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实践联系,包括英语发音、英语实践反应等各个基础方面。

初中英语口语实践学习是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习惯形成的关键内容,而英语口语实践能力的提升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不仅需要初中英语教师的悉心教育,也需要初中学生从自身性格和意愿上去尝试英语口语实践,也需要我国的英语教育体系适当调整英语学习评估内容。在借助多种活动来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热情的同时,在活动组织的细节中改善学生口语实践缺陷,以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智平.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3.

[2]刘佳.任务型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课堂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篇3

一、幼儿园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差异

根据目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研,比较幼儿英语口语教学工作实际,认为英语口语教学在学前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的差异:

1.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不同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法是幼儿英语口语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方法,通过设置相应的场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加上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例如,为了使幼儿更加深刻地了解购物时的常用句型,并加深幼儿对有关水果的单词,如苹果apple、梨pear、桔子orange、香蕉banana、西瓜watermelon的记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水果店购物的情境,包括布置场景、准备道具、角色扮演等。

2.师生角色和作用有所不同

学前教育中教师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帮助其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早上幼儿来到学校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常常会用“Good morning, Miss Yang”“You are so handsome today, boy”“Do you have breakfast”等进行问候和交流,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英语口语表达作为一种习惯。

二、幼小衔接教育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如何通过幼小衔接教育解决英语口语学习在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差异,使儿童很好地经历这两个阶段的过渡时期呢?通过调查学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前文提到,幼儿的学是跟游戏活动分不开的,总是跟幼儿的直接兴趣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其进入小学后,学习活动具有了强制性,他们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相应的作息制度进行各种活动。同时,小学学习内容知识性强,还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并参加成绩考核。这就要求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需具备较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主动性的培养主要在于能够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据调查显示,当前小学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以讲代学的方法,儿童的学多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少得到鼓励和表扬。好奇心、好胜心、自主性往往受到压抑,从而导致幼儿教育在这方面形成的优势基本得不到发挥。

2.加强学习常规的教育

学习常规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智力不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还应加强与人合作、自我激励、应变能力、良好性格与习惯等方面的训练。幼儿园以“一日生活制度”“游戏规则为主”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而在小学阶段有各种学习规则、行为规范需要遵守。为了避免幼儿进入小学后不适应,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需要加强幼儿用英语口语交流、合作的训练。通过相应的规范来加强幼儿的口语交流或许能够得到一定的效果。例如,有小朋友过生日请大家吃蛋糕时,每个人必须用英语送上自己的祝福,像“Happy birthday”之类的,同时,对于那些自告奋勇表演英语节目的幼儿还应有相应的奖励。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学习的强制性,还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3.重视家园合力的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