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生物案例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25-02

一、初中生物教育的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难以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观念与教学方法。有的初中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强调应试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这就导致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生物课本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地位,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负责听记,这种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学内容较为乏味枯燥,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难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性、创造性思维难以发挥。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提高改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重视,创新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学校有完备的生物实验器材。但是一些初中学校对生物教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没有引进购买生物实验器材设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主要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来授课,这就导致学生记不清楚实验内容与结果,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也得不到提升,造成学生在生物实验这一方面造成认知盲区,实验器材的缺乏也对生物教学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此外,有的学校虽然有生物教学实验器材,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生物实验教学环境过于机械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动手能力得不到发挥。在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教师教学,学生模拟操作的方式,教师在实验课堂上侧重于讲解生物实验的方法、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目的与结果,而忽视了生物实验的一些具体操作指导,学生只能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来进行机械的操作,这一学习方式就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没有做出调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定,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体意识。要想提高生物教学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把主体意识转移到教师身上,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自己学习效率与结果的好坏也是由教师一个人所影响决定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问题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个观众,只负责听,没有发挥主动积极性,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画出不理解的知识点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也没能够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或者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更不用说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较低,不利于生物教学改革推进。

二、推进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研究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教师要能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举措,教师要能够充分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理清思路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要能够把它落实到教学中来。其次,教师要能够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使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这一点最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学校要提高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视,保证生物实验器材的齐全,完善生物教学设施。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书本上一些生物的内部结构、细胞等微生物的组成图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出来。此外,对于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极为罕见的生物,解剖过程等等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在生物实验课程中,要让学生多走进实验室,能够让每名学生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学校要能够保证实验室的宽敞、实验器材的齐全与更新。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布置实验任务时,要让学生独立动手完成,给学生一定的独立空间。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内容能够加深印象。教师要能够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能够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案例分析、课外活动等等形式。情景教学模式就是将书本中的一些趣味性的知识通过讨论、辩论赛、情景模拟等方式来设计出特定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技术是一项能够将知识内容以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的现代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则是教师通过分析包含书本知识的一个案例,深入剖析出课本原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课外活动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实验来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鼓励学生多提问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应用。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要能够主动参与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来,提高自己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能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不断完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推进我国初中教育改革的进程。

篇2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或几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表达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讲授法一直是我国生物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授课,教材知识被认为是权威,是天经地义,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学习方式。目前部分教师对以讲代导,以灌代启的陈腐教法有所摒弃,启发式、讨论式已为他们所接受,但课堂的开放度仍不够,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仍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潜意识中教师仍只是引导学生朝预先设计好的圈套式标准答案里钻,变相将教参、教师的观点推销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亲身实践、独特体验与独到见解。

三、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案例的选编

案例教学的准备既包括教师的施教准备,又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我们在此主要探讨教师的施教准备,其具体操作环节是选编案例。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写案例。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案例。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有代表性的案例,从而得出整体性结论的方法。

2.案例的运用

第一,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讨论不同的案例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教师应注意提出讨论的一般要求。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在平等的气氛中展开争论或辩论等等。

第二,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对于社会现实问题,教师不应回避。

第三,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与学生的针锋相对”是讨论之大忌。它不仅会影响讨论的深入开展,而且会影响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讨论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评指责。

3.总结生物案例

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绩和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使学生由感性的、零散的分析上升到理性的、完整的认识,得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以案例为示范,加以比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联想、拓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升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第一步,提供和呈现生物案例

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为了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试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这是一个占地1.3×104m2的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温室。温室里有麦田、草地、鱼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它家禽。从1993年1月,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2年中只给他们提供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自己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全靠自己在里面种植收获;肉类和蛋白质,取自自己养的鸡、鸭、猪;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也由自己控制。并尽可能地模拟地球气候。1年以后,科学家们只能靠吃种子勉强度日。最后,不得不提前撤出实验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2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量大幅度增加,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减弱,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第二步,分析和讨论生物案例

(1)“生物圈2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1号”呢?

(2)请讨论它与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

(3)设想科学家们是怎样维持“生物圈2号”的生态平衡?

(4)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5)请你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析一下这项实验的意义

第三步,总结生物案例

学生就有多种答案:钢架结构的玻璃透光性不好;太阳光提供的能量不足;食物网的结构比较单一,容易被破坏;系统的各种成分的比例搭配可能不合理;内部气候的调节不好,粮食歉收,饲养动物死亡,无其他的食物来源;氧气与其他化学成分发生了反应(如Ca、Fe);等等。问题5学生的意见明显地分成了两派,激烈的争论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案例为示范,加以比较(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结语

在生物课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生物课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的状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3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生活,案例的编写都是根据生活中的人、事进行的。案例中塑造的人物、时间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情境有共通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需要设身处地的去判断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进入了实战,这就是案例教学的拟真特点。客观条件不完善的例子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就会造成该实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使用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时间和背景限制的,所以是有实效性的,在实效性过后该案例就不再适合教学,就需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实时更新。

2.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大范围地普及素质教育,但学校和社会还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除了这个方面外,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又要在保障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其次案例教学是独立的个体,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是有很好效果的,但不能够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

1.以情境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种方案重点是在于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案例,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的。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传染病章节,教师在讲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时候,可以安排两个学生通过模拟具体的情境,同学A为腮腺炎潜伏期,和同学B小聚时进行了热烈且愉快的交谈,在一周后同学B的腮帮开始肿大,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腮腺炎。

2.以结合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结合教学法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3.以讨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讨论法指的是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讨论形式的教学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章节,教师可以举例让同学们讨论:大雁在南迁时,会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在发现有敌害侵犯的时候,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做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以辩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分组对分析结果开展正反方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辩论赛后,教师需要及时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进,表扬学生优秀的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生态系统章节中提到:“外来物种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也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根据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生物入侵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讨论后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进行辩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