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
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应用需要从传统文化中重视“神韵”“、写实”“、意境”“、大巧若拙”等多种创作角度出发,才能够兼具传统与创新,设计出意境、内涵俱佳的广告作品。对于广告设计而言,这种尝试不仅有可能带来视觉艺术上的革新,还能够完成文化与精神传承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再度焕发传统文化的魅力,引领创作潮流,革新创作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成为世界广告设计领域的一枝独秀。广告设计首先要利益鲜明,清晰展现自己的创作理念与表达主张,让观者在获得美的享受与趣味的同时转化为强烈的广告效应,如果观众看后一头雾水,则是失败的广告。现代广告设计多元且丰富,方式千姿百态,开启了多元化审美。广告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必须要积极发掘与广告主题或形似、神似或具有类比、对比功用的文化意象,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精髓,根据设计主题目标去营造各种意境,在表现主题的同时丰富视觉艺术表达形式,最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直接征服观众实现广告营销的目的。成功的广告作品之所以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巧妙处理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通过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方式展现美学价值,避免过度商业化,将文化元素之美与广告价值目标巧妙结合,在提升文化品位的同时也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与吸引力,从而成为经典。广告设计中创新意味着突破,同时也意味着吸引力,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可以从形的模仿、寓意的把握、精神的传承和态势的运用四个角度做出实践探索。形的模仿是相对简单的设计,通过对文化元素的融合、抽象、变异等获取具有独特内涵的新元素,以广告平面设计为例,中国银行的图标就十分特别,参考中国古代钱币形象、借鉴天圆地方理念创新融合,设计出了具有独特艺术之美的广告图标,现今无论是在欧洲还是日本的街头,都可以一眼看到这个极具中国文化之美的图标广告,令人印象深刻。文化寓意上,广告设计中有许多著名案例,例如,可口可乐,这个全球著名的饮料业巨头,在当初即将进入中国市场时曾经请了一位在伦敦任教的中国人为其设计中文译名,这位设计者苦思冥想,最终以“可口可乐”命名,英文中Coca和Cola只是单纯两种植物的名字,但是翻译成中文之后,音译双佳,不仅朗朗上口,且汉字独特的语言内涵与魅力也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与饮料功效,鉴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巨大销量,谁又能否认这个巧妙的中文译名没有发挥功效呢?精神的传承是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所背负的一个重要使命,现代广告设计虽然是为营销服务,但是无疑也在无形中践行着这个使命。例如,第三届亚洲艺术节中,设计师靳埭强将印度舞者的前额、中国花旦的眉眼、印尼脸谱的鼻饰和日本歌姬的嘴综合设计,极大地突出了文化特色,这种将精神层面的文化具现化为实物设计的理念无疑也是现代广告设计中所经常用到的创作技巧。至于态势,则是衍生于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的一种文化意象应用,这类创作中最经典且影响力最大的要数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出的“中国印•舞动北京”这个作品,参考中国传统书法的态势精髓,应用现代绘画艺术的巧妙加工,整个作品极具动感、活力,且带有独特的中国风,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回响,也被称之为一个经典的设计作品。
泉州传承千年的南音文化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引入小学音乐的教学中,使泉州小学音乐的教学具有地方特色,也有效地传承了传统文化。再者,高甲戏也被引进课堂,使得戏曲的演唱成为泉州音乐教学的独特一幕。其次,北管与南音一样被誉为古乐戏剧的“活化石”,是泉州历代争相传唱的经典,也有望被引进小学音乐课堂。这些传统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中的融入,为泉州小学音乐教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一、高甲戏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
高甲戏作为泉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泉州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高甲戏作为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是泉州地方戏剧的代表戏曲。泉州小学音乐的教学已经将高甲戏融入了教学中,在一些学校的楼梯、墙壁上都悬挂着宣传高甲戏的字样。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也将高甲戏融入其中,小学生对于高甲戏的熟知程度可见一斑。此外,学校还常常请民间的高甲戏班进学校来演唱,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高甲戏表演,从唱腔、扮相、舞台形式等各个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对高甲戏学习的兴趣,从而增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为高甲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做好铺垫,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好示范。
二、南音融入小学音乐教学
南音在泉州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音乐界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此外,南音也受到很多海外游子的重视,他们渴望听到家乡的音乐,因此,对于南音在小学中的教学进行了捐资兴建,从而为南音教学提供了资金支撑。南音的学习,需要小学生用闽南话来进行演唱,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运用普通话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而南音的演唱,需要运用闽南语,在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加具有亲切感,提升学生对于南音的热爱与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南音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设问的方法引起学生对南音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开设提问:“你们知道‘蝴蝶’在我们家乡话中是如何表达的吗?”这时,学生都会想到闽南话中关于“蝴蝶”的读音,而在泉州对于“蝴蝶”的读音还有一个白读音“尾蝶”。这时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己家乡话中所包含的读音方式有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加强了南音在小学音乐中的渗透度。
南音在小学音乐中的教学,除了教师“口传心授”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法进行南音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展示经典的南音演唱视频,在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时,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仰慕,从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触。比如,为学生播放泉州经典的南音视频《走马》、表演作品《梨园旦科与南音打击乐器》,以及创作作品,汉乐府的《梨园幽梦》《霓裳羽衣》等,这些作品都是南音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教师通过为学生展示经典作品,能提高学生的眼界,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经典作品为榜样,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北管有望融入小学音乐教学
北管与南音合称“姐妹花”,都是泉州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为了加强北管在泉州地区的传播,教育局与旅游局联合成立了《北管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其包含基础知识的教学、经典作品的欣赏等内容。为了推广北管,泉州还成立了音乐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且加强了民间艺人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将民间艺人引进教学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接触到最正宗、传统的北管演奏形式,提高学生对北管艺术的认识与热爱。北管在当地流传较广,学生从小受到北管的熏陶,对于北管的学习有着莫名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时常接触民间的北管艺人,能加深学生对于北管的情感寄托,从而提升学生对北管的喜爱与责任,从而提高北管在小学音乐中的渗透。
总之,泉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方色彩浓厚,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取代,而泉州的教育机构针对这一现象,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来,加强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加大了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渗透,提升泉州音乐的辨识度,进而形成泉州独特的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由于我国艺术设计起步较晚,发展的还不够成熟,在西方教学方法及内容的长期影响下,我国的设计观念、设计思维受到了重大的侵蚀,甚至还出现了全盘西化的现象,严重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化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是背离现代社会发展的,这种种原因,使得大部分青年设计者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认识,盲目地模仿和借鉴西方设计形式风格,导致我国很多艺术设计创作缺少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
二、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及灵魂,体现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价值观。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于西方国家,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1、我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艺术设计的创新产生了质的突破,它继承并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早期,我国艺术设计由于商业美术上的需要应运而生,主要表现在:产品广告、电视广告、路灯广告、墙体广告、气球广告等。到二十世纪初,彩印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其技术新型、色彩柔丽、线条细腻等特征取代了生硬的中西合璧的广告技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也呈现出极强的发展活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图案、符号被融入到艺术设计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条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融合的创新之路。踏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艺术设计受到了主要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设计者盲目的模仿和借鉴,导致我国艺术作品出现理想贫乏、文化丧失、随波逐流等不良现象,严重与我国传统文化脱离。
2、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创新的源泉。大多数认为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是一个矛盾体,其实设计文化是需要依赖于传统而存在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延续传统的过程。要做好艺术设计,就必须吸纳传统文化,否则将会失去其发展的动力,不能很好的将艺术魅力展现出来。艺术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继承其精华所在。只有容纳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才能将其自身艺术魅力展现出来,同时,艺术设计需要创新,但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才能显现出创新的意义。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传承民族文化的艺术设计才是国家设计文化生存之本。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优良的传统文化,创新是长时间积累、淘汰和传承文化的过程。
三、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形态
从广义上来讲,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形态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艺术、道德、信仰、习俗和人在社会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习惯。所谓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形态,就是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为此,我们应结合传统文化形态与当代设计语言,创造出适合于我们民族的设计语言形式。在艺术设计的传统文化形态上,汉字与传统图饰这两点是值得我们永远感到骄傲与自豪的。
汉字是在人类社会某种共同的理念下,运用点、笔画这样的基础元件,通过设计的结构原理和手段设计出来的,它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艺术设计”。和其他的艺术设计一样,汉字可以作为思想与实体相互转化的中介以及它们的检验标准,只要认识了便能使用。但是汉字也和其它的艺术设计存在不同之处,应该说是特别之处,因为汉字自身还具备有描绘事物、抒感、审美等许多文化功能,只要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在历史文学上的光辉事迹,另外还有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书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代表着团圆,梅花、、竹等代表着高尚的气节、情操,这些都是汉字以简单的设计元素——点、划、捺、撇为基础,运用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的恒定而又单纯的“艺术设计作品”的事例,其内涵之丰富、用途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从艺术设计来讲,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首选汉字。
传统图案纹饰,以形式构成反映出特定观念的方式,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形象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艺术的内容就是观念。中国传统图饰是以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为主题,对人生的各种需要和方面进行形象描述,它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美学着重把万事万物都看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着同一个本质规律,强调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追求尽善尽美的美学观念,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整体美的创作,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这些体现了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是将人的情感通过物表达出来的形式。中国传统图案纹饰是民族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完美体现,它着重传神、表现、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即使与世界艺术之林相比,它那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也毫不逊色。中国传统图饰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是我国人们对幸福的向往的体现。另外,中国传统图饰还有着自身的寓意,表现了我国人们不屈不饶、不畏艰苦的优秀品质。生活中常见许多吉祥图饰,它表达了我国人们对安定、和谐、康富生活的企盼。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象、生动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图案纹饰背后的“意”,这正是它的魅力独特之处。美好事物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因而传统图案纹饰蕴含的意味在现代设计也一样应用广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最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奥运会的申奥标志,它是一个以中国结为外形、借用奥运五环色组成的五角星形。环环相扣,表达了世界五大洲人们团结、交流、携手发展的美好愿望。五星则像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代表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另外,作者还将中国书法的“枯笔”效果融入其中,使得标志的整体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如行云流水般,同时也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其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积淀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艺术设计应随着时代的要求,在善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还应该赋予它新的内容、形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贾敏,钟厦.中国传统符号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6).
[2]凌会侠.浅议现代设计与"传统性"和"民族性"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9).
[3]张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