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互联网课堂教学

互联网课堂教学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互联网课堂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在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教学知识、重难点解析、PPT等学习资料,然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对这些资料的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再针对学生反馈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将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先进学习工具和课堂有效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一言堂”、“满堂灌”,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提前做好教案和PPT,以板书加多媒体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很少提前预习课堂上要学的知识,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互动、讨论的时间较少。这样会使学生对课程感觉枯燥乏味,经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睡倒一大片,或者在下面玩手机,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依赖心理强,被动接受学习,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2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面对不同的学生都是一样的,然而不同的学生其专业基础、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学生阶段性学习状况,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但大多数教师只是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授课时还是以板书加PPT的方式,未能有效地结合现代技术手段,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落后和学校网络信号差等原因,致使课堂上真正使用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教学的很少。

2.4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传统的教学中,学校一般采取终结性教学评价,而过程性评价显得微不足道。虽然学生的出勤、作业、平时表现期末考试时也会考虑,约占总成绩的30%-40%,但还是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占60%至70%。因此,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但不好好听课、交作业的时候抄一下,期末根据老师画的复习重点背背而通过考试,实际上关于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也没有掌握住,应试教育在大学课堂中无疑再次重演。

3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3.1课前准备

(1)学习者分析。教师首先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习惯等,确定课程教学起点以及对学习者实施个性化教学。(2)课程设计。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参照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其次要设计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日历、教案、课件、习题及作业、教学视频等;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提前把相关的课程资源上传到该教学平台上,为学生线上学习做准备。(3)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学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完成老师的任务或作业,针对自己不会的问题,可以在教学平台或微信、QQ交流群上反馈,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求助老师,以便老师在线下时间进行答疑解惑。

3.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基本内容,还应当对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对线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教师提前设计好引导性问题,通过提问、课堂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过程中,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氛围和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反馈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加深,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课后评价

篇2

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正逐渐改变着传统行业的运行模式,“互联网+”是近几年出现的热门词汇,也是国家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与新模式,它的出现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法进行辅助教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固定,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课件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进行更新,容易造成知识传授过程中过于呆板、僵硬、机械化,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接受过程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大学英语的学习效果。为了消除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本文尝试将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移动学习理念等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出一种以“互联网+”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主的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际教学应用检验其教学效果。

一、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互联网+”与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关联

“互联网+”通俗地讲,是指让传统行业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形式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的融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其进行线上线下的统一,从而推动其可持续性、高速、健康发展的一种新途径。以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为例,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到教学环节当中,就是要解放传统的、禁锢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在线学习、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在线互动、云计算等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一种“互联网+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翻转课堂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后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的出现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它通过课前观看授课视频自主学习、课中分组讨论答疑解惑、课后布置完成作业等教学环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翻转”,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仔细观察,不难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隐含着很多与“互联网+”的相关性,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课前学生在线观看课程视频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资源查询,在线互动交流,在线自测,课上分组讨论,答疑解惑,教师点评等,正是“互联网+”理念所倡导的线上线下融合统一的思想。同时,翻转课堂又是一种包容性强的教学方法,其中又包含微课、移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授课视频制作,其从课程时间设定,反映课程重点、难点等课程核心内容选取、课程视频制作流程、课程视频的压缩封装格式上,与微课的制作要求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在翻转课堂的在线授课视频中,每节课程视频都是一节微课[2];又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一般通过在线观看授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当前高校无线网络、学生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传统的通过台式PC机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形式正逐渐被淘汰,而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借助校园无线网、手机无线网进行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灵活且自由度高的自主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这正是移动学习理念的具体表现与应用,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利用大学英语学习云平台等网络学习空间[3],利用云技术进行英语学习资源共享、互动在线交流、在线英语学习资源查找、在线英语测试等,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4]。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单一、独立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集互联网信息化于一体,多种教学方法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集成的一种复合式教学方法,它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对传统课堂教学逐渐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2“互联网+”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将“互联网+”、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微课理念与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进行深度有机融合,构建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本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英语教学”,以及移动学习、微课教学的理念,本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1)在上课前教师自行录制一段10分钟左右,反映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的微课视频上传到英语学习云平台中,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在自己喜欢的时间,自由选择校园中、食堂、自习室、寝室等地点,访问英语学习云平台,进行在线课程观看、在线查找资料,并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在线交流,畅谈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共享学习资料等,如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教师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的学习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2)课上学生们被分为若干个小组,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运用英语,对课程自主学习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讨论,进行自主的答疑解惑[5],如遇到讨论过程中进入持续焦灼状态,问题无法解决,那么教师在此时将担当导师和协调者的角色,运用一些教具,或通过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6],加以引导或提示,缓解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压力,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当所有讨论结束后,进入学生提问环节,每组派出1名代表,针对讨论过程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对教师进行现场提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最后,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对学生未学习充分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3)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访问大学英语云平台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学生则在线下载作业,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完成并上传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教师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访问大学英语云平台整理、批改作业,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批改意见推送到每个学生的手机端。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及效果

1前期准备

为了顺利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具体准备如下:(1)学校应能提供视频录播教室,供任课教师进行多机位互相切换的大学英语课程微视频录制,并能够通过录播软件自动生成课程视频文件。(2)任课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会使用非线性编辑软件,通过编辑录播软件生成课程视频原始文件,以及会运用视频压制软件,压制并生成用于在线播放的课程视频。(3)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需要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保障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校园无线网接入校园网,同时校园网核心带宽应达到万兆及以上,保障在线课程视频播放不频繁缓冲、不卡顿。

2教学实验及结果分析

篇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20

一、问题提出

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慕课、大数据,技术不断影响甚至改变着教育。每一次与新技术相遇,学校和教师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沟通方式更加充分、多元,课堂教学反馈更加高效、快捷,电子书包所提供的教与学的海量资源,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生评价和差异性发展,为教师定制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的支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赢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摆在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前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务。

对于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笔者下面就以所在学校进行的实践探索,以鲁科版“认识晶体”一节教学为例与读者共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环节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课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云端协作备课、课堂讨论互动教学三个环节。

1.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环节

在课前学习环节,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学生利用自带设备(BYOD)通过教育云平台1接收学习任务单,基于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基于生生互动答疑形成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学习问题为教师备课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参考,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预习学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任务单中学习任务设计的精练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本节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的,一般只设计三到五个问题,而不像普通预习学案是基于整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设计的诸如填空、选择类的简单问题,并且题量较大。

如“认识晶体”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如下:

1、晶体的典型特性有哪些?从晶体学的角度如何来理解?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有哪些?其中A1型、A3型最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3、其他类型晶体微粒间的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4、什么是晶胞?如何来计算一个晶胞实际含有的微粒数?

学习任务设计完成后,教师通过云平台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PAD、平板电脑、手机等),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基于电子书包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图片、视频等搜索相关学习内容,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书包内关于原子堆积模型教学微视频的学习,使原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起讨论,其他同学可以跟贴回复,共同讨论,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以问题为纽带形成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发挥到更大化。

通过课前自主和合作学习产生的新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回到教师的移动终端上,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最重要、最具针对性的参考。

在此环节中,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与反思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与互动生成,重在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发挥。通过合作解决个性问题,通过互动生成新的问题与思考。这一过程更加强调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2. 基于云平台的教师云端协作备课环节

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利用云平台接收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并利用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如“认识晶体”一节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是:A1型最密堆积为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晶体为什么大都服从最密堆积等。

教师根据这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教学,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教师通过云平台备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书包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环节,并且通过云平台电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实现教师云端协作备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间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教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3. 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讨论互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利用云平台展示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次布置学生利用智能终端查询电子书包资源或互联网资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合作讨论的成果利用云平台进行实时展示、实时共享,将自己的观点展示到其他每一位同学的面前,其他学生可以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相互间产生思维碰撞。当遇到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解决问题、学习升华的目的。

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中的在线测评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时课堂检测。如“认识晶体”可以设计如下在线检测题目:

1. 对于A1型密堆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1型密堆积晶体的晶胞也叫面心立方晶胞

B. 面心立方晶胞的每个顶点上和每个面的中心上都各有一个金属原子

C. 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14个金属原子

D. 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4个金属原子

2. 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1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 ZX2Y6 B. ZXY3 C. ZX4Y8 D. ZX8Y12

借助在线测评软件,教师可以即时而准确地获取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及不同学生个体的答题情况,方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此环节中,教师已经不是神坛上的教师,教师地位来自于师生真实的交流和教学相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难解决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带动心灵。

三、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成效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师生角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化与内化,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真正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走向现实。

1. 促使师生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使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积极获取者,转变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者,转变为课堂上基于重点问题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参与研讨者。

2. 提高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资源、电子书包资源提供大量的、前沿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并借助大数据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良好学习环境,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满足发展需要。

3. 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等多种媒体,使学习者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云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可以随时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师生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整体和个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学习进程。

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反思

1. 加强教育与引导,促进师生、家长理念深刻转变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与应用,冲击着传统教育方式,也带来了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师、学生、家长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阻碍,特别是家长急功近利,紧盯成绩,对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改革不理解,不支持,教师对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式的不热心、不主动,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移动终端,防止沉迷游戏等,这都是我们需要教育引导的工作重点。

2. 实行弹性课时时长,以适应教学需要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长大都是固定的,如一节课45分钟或40分钟,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课前借助互联网和电子书包资源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环节所需时间大大延长,而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引导解决几个重点问题,其他基础性知识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环节掌握,所以课堂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原有课时时长,实行弹性课时时长,设置长短课,如将原有40分钟一节课缩短为20分钟,用来进行独立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学习,还可以设置时长60分钟的一节长课,用来学习连贯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如高一化学一周可以设置一个长课时、一个短课时,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

3. 不断调适、改进云平台,为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支持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过程,技术是相对固定、程式化的,而教学活动因人、因学科而异,所以在此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如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等的编辑软件与现有大多数教育云平台的兼容性就是要不断调适、改进的重点,再如目前所有在线测评系统能够迅速反馈的测试内容还局限于选择题这类客观题的题型,而对于简答、论述等主观题的快速反馈则是需要改进的难点。这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努力探索中积极调适、改进、开发出更加强大、个性化的教育云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为总结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赵中建,张燕南译.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