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饮食安全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祸患常积于忽微”
关于忽视细微隐患而容易酿成大祸的道理,前人有许多忠告。欧阳修老先生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发出的“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感慨,“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等格言警语,都是提醒人们不可忽视细微隐患的金玉良言。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因小的疏忽而导致巨大损失的事实也在警醒人们,“细微”隐患绝不可忽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92年我国利用“长2捆”火箭为澳大利亚发射卫星没有成功的情景。对那次发射,有关部门事先做了大量宣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电视台还进行了现场直播。然而,就在火箭点火那一刻出现了问题。幸亏航天专家考虑周密,安装了自动熄火装置,才避免了巨大损失。后来经过认真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就出现在助推器的一个焊点有些铝粉末没有擦净。一点没有擦净的铝屑、一只光柱灯,都是非常细微的隐患,又都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安全教育重视“高危”忽视“细微”的原因和危害
作为一名近视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会心存拘束:不戴眼镜,视力模糊,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不能到位,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些体育教师喜欢戴隐形眼镜上课,但由于长时间戴隐形眼镜,会出现眼睛干涩、角膜发炎等症状。因此,大部分近视的体育教师会顺其自然地选择戴眼镜进行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是眼镜佩戴者)发现体育教师佩戴眼镜上课存在许多不足和安全隐患,现通过自身在教学中的实例,归纳了如下对策与广大同行交流。
二、案例分析
1.竞技项目——教学比赛时
虽说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能轻松且妥善安排好学生的练习分组,使课堂次序井然。但有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练习时,教师往往也会失去“组织和管理”这一能力,不能顾此及彼。
案例1:在一次篮球综合练习课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教学比赛环节中,设计了我与学生共同参与比赛。可想而知,同学们的积极性极高,比赛顺利地进行着。突然间,同伴投篮的球被篮框“盖”了一个大帽,站在篮下卡位的我来不及躲闪,球刚好落在我的侧脸,将我的眼镜打落在地。我庆幸自己戴的是非金属框眼镜,眼睛没有丝毫受伤,眼镜也无大碍。
这一场景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深思。从案例中,笔者感受到:戴眼镜的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有身体接触的教学比赛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和眼部的保护。倘若当时球落在我正脸的话,必定会造成眼部的受伤,后果就严重了。因此,事后笔者进行了回顾、分析和反思,总结了相应的对策。
对策:(1)教师在场上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练习时,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配合者,不能总是单靠教师来完成整个练习,教师要组织和调动学生进行进攻和防守练习。此时,教师既是队员,又是教练,且要更偏向于教练。(2)教师在练习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来球和传球,并且做好自我保护。(3)教师要尽量远离球站位,且应正对有球队员,或用眼睛余光观察球和其他队员的位置,用语言提示加上穿插跑动,组织和指导学生练习。
2.分组练习——教师兼顾时
体育运动中一部分运动伤害的原因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在体育课堂中,由于练习场地空旷,学生练习分散,体育教师有时候也会出现兼顾不利的情况。
案例2:在一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拓展练习——隔人传接球:5人一组,隔人(对角线)传接球,分小组练习。在巡回指导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组5位学生的传球动作都非常标准,球速也控制得很好。因此,我就上前一步,来到他们身边,面向全体学生,用赞赏的语气说:“你们传球的动作掌握得很好,传球力度也很到位,要不再加一个球进去试试看?”他们豪爽的答应了。就在此刻,旁边小组的一个球像失控了的导弹一样,正面朝我飞来。有学生喊道:“老师,小心!”我迅速用双手挡住脸才躲过“一劫”。
从这一案例中,笔者感受到:要是当时没有学生的提醒,或许我早已破相,眼镜也将“夭折”了。我本想,面向全体学生而站,既能引导本小组加大练习难度,又能观察全体学生的练习情况。但是后来由于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练习方法的讲解中,忽视了其他小组的练习动静,以至于差点受伤。
对策:针对于戴眼镜的体育教师,在分组教学时,要做好以下几步:(1)教师的注意力要集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练习状况,不可一心多用,不可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如:打电话、发短息、闲聊……(2)教师巡回指导时,站位要合理,同时要时刻用余光观察周围的情况,必要时应迅速转移关注点,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3)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练习,做到动作到位,力度适当;(4)可增加每组的人数,减少组数,降低异组的概率。以9人一组为例,一个45人的班级,可分为5组,一组讲解时只要兼顾4组就可以了;若以5人为一组,需分为9组,一组讲解时还要兼顾8组。从数据可以看出,兼顾数正好多了一倍。
3.场地有限——巡回指导时
案例3:在一次准备部分徒手操练习中,由于场地的原因,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的间距较小(刚好侧平举距离)。教师口令,学生开始了拉伸练习:颈部运动、扩胸运动依次操练着。当做下一节肩部运动(直臂绕环)时,我习惯性走向了队列中间,1-2-3-4,5-6……,我一转身,一只手刚好打在我的眼镜上,眼镜侧转了45度。学生们看到了就哄堂大笑起来,我顺口解围说道:“看来,下次上课要改戴头盔了。”同学们一笑而过,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有许多。
从这一案例中,笔者感受到:戴眼镜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环节,才能保证师生安全的完成练习任务?
对策:(1)学生做徒手操练习队伍间隔较小时,教师可以站在队伍正前方,口令提示,镜面示范动作,学生按口令操练;(2)教师从队列前后及两侧巡回指导,口令提示,体育委员领操;(3)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将动力拉伸改为静力拉伸,这样教师在队列中进行巡回指导也无大碍;(4)在有限的场地内,要尽量变换成最经济合理的队列站位,充分利用场地,保证足够的空间;(5)有条件的话,选用大场地进行练习,避免这一安全隐患。
建筑行业是高危行业、事故多发行业。近年来,随着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建筑施工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也有所上升,其中由脚手架问题造成的群死群伤事故尤为频发。一方面,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多样性,施工生产的复杂性、流动性决定了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因素,使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呈现出必然的多变状态;另一方面,脚手架的搭设者和使用者都是从事体力繁重的手工劳动者,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都普遍较低,自身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状态均或多或少地隐含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建筑施工脚手架易发生安全事故。据统计,在高处坠落安全事故中,脚手架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仅次于临边、洞口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因此,针对脚手架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减少脚手架安全事故的频发、多发至关重要。
一、施工脚手架安全事故案例
1、局部倾覆
某家属楼工程,地下2 层,地上18 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墙北立面装饰装修用脚手架为一字形钢管脚手架,脚手架东西向全长61m,总高54m。脚手架钢管一部分属于施工单位自有,一部分来自钢管租赁公司。租来的钢管进场时施工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发现该批钢管全部是新钢管,就没有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也没有查验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测证书,并告知架子工该批钢管可以使用。为便于日后归还,该批钢管被全部用在外墙北立面的架体上。脚手架投入使用的第二天,在其东西向的中部约12m 范围内有几根立杆突然脆断,相应部位的架体随之向外倾覆,正在架子上作业的3名工人被倾覆力抛出架外,冲开安全网,坠落身亡。
2、架体倒塌
某市客运中心工程,长66m,宽38m,高32m。屋面为球形节点网架结构。由于施工总承包单位不具备网架施工能力,建设单位便将屋面网架工程分包给一家专业网架生产安装厂。在建设单位的协调沟通下,施工总包单位与网架分包单位达成协议,由总包单位搭设高空组装网架用的满堂脚手架,架高26m。脚手架搭设前,搭设方案未经监理单位批准。搭设完成后,为抢施工进度,网架厂在脚手架未进行验收和接受安全交底的情况下,就将运到施工现场的网架部件连夜全部成捆地吊上了满堂脚手架,全部重量约38t。次日上午网架安装人员登上脚手架,开始用撬棍解捆。当刚刚解到第3捆时,脚手架骤然失稳、倾斜、倒塌,造成1人重伤,6人死亡。其中有2名死者是总包单位在其地面加固脚手架的人员。
3、 拆除失稳
某承包商承建的商品房开发小区B 标段3#号,系11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390m2,外墙保温施工时搭设了双排钢管脚手架。施工结束后项目经理部安排了脚手架的拆除工作。由于第一天的实际拆除工作量不能满足计划要求的拆除任务,架子工班长私下从瓦工班借来3名刚进场的工人,帮助第二天参与拆架。该3名工人并非专业架子工,进场时没有接受三级安全教育,为了多干点活,拆除作业前架子工班长只对他们简单地说了几句注意安全的话,就让他们登上了架子。一开始拆得较顺利,当拆除到18m时,脚手架突然发生严重倾斜,5名工人在晃动中全部坠地,1人死亡,2人受重伤。
二、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1、钢管断裂
写字楼工程脚手架局部倾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租来的脚手架钢管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中突然断裂,导致了操作者坠落身亡。次要原因是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没有对租来的钢管进行质量检查,没有在源头上对这起安全事故加以控制,使劣质钢管得以进入架体。后经查验该批钢管无产品合格证,无质量检测报告,生产产家不明,是典型的“三无”产品。施工项目部在对脚手架验收时发现,该脚手架连墙件极少,且均设置在脚手架的中部,顶部没有设置,有的连墙件采用了“柔”性连接,但这些问题直到事故发生时也未能整改到位;另外,脚手架的层间兜网和安全网设置的不牢固等,也是造成该起事故的原因。
2、盲目施工
造成某体育馆中心网架结构安装用满堂脚手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盲目施工,具体表现在到场的安装构件一次性全部吊运到脚手架上,集中荷载超过了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次要原因有吊运到脚手架上的安装构件没有及时解捆以有效分散荷载的集中;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未经搭设单位自检,未经监理单位验收即投入使用;网架安装单位在没有与脚手架搭设单位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接和安全交底的情况下,擅自使用脚手架;未得到批准的脚手架搭设方案实施的结果是:满堂脚手架立杆、大小横杆的间距,每步架的高度,钢管的连接均不符合规范要求;架上有人作业,架下也有人作业,作业安排不合理。
3、违章作业
导致商品房开发小区A 标段9号楼脚手架拆除过程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章作业。拆除人员首先将脚手架的连墙件拆除,上、下层同时作业,引起局部脚手架严重倾斜、失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间接原因有出事的5名脚手架拆除人员不是架子工,没有特殊工种操作上岗证,不具备拆除脚手架的技能,不懂得拆除脚手架的危险性,安全意识淡薄,是“无知者无畏,是活都能干”的典型表现。除此之外,其他原因有施工项目部未对进场的新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架子工班长对拆除人员的交底不彻底、不到位,只进行了口头上的简单安全说教,而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拆除技术交底,交底变成了不同专业同事间的打招呼。
三、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1、控制材质
钢管脚手架的质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钢管的材料质量,另一方面是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因此,针对由钢管脆断导致钢管脚手架发生的局部倾覆事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控制钢管原材的质量,使其壁厚、内外径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控制脚手架的搭设质量,使其局部和整体稳定性符合要求。施工项目部要对进入施工现场待用的脚手架钢管作逐项检查。从产品合格证到质量保证资料要一应俱全,从外观质量到内在物质组成要全部合格,无论是自购的还是租用的都要一视同仁。对自检过程中查到的搭设质量问题要严肃认真整改,未整改或整改不全面,即带“病”的脚手架不得投入使用,特别是连墙件、安全网和层间兜网对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应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检查和整改的力度。脚手架的连墙件应刚性连接,安全网和层间兜网应安装牢固。
2、规范施工
盲目施工造成了网架结构安装用满堂脚手架倒塌事故的发生,可采用的主要预防措施是规范施工。满堂脚手架搭设前,搭设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批;搭设完成后,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应组织安全员和施工员对脚手架的搭设质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通知监理人员验收,只有验收合格的脚手架才能投入使用。脚手架交付使用时,应有技术和安全两个方面的书面交底。满堂脚手架的立杆、大小横杆间距、每步架的高度,其误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由于脚手架的主要用途是高处作业,所能承担的荷载很有限,因此,施工中应力避脚手架满负荷。根据安全要求,高处作业下方不再安排施工人员从事任何工种的作业。
3、遵章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