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2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饮食卫生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
学校是人员集中的场所,饮食卫生关系师生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饮食卫生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9月份既是新学期的开始,又是食物中毒高发月份之一。学校食堂、供水设施由于在暑假期间处于闲置,以及部分地区还经历洪涝等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饮用水污染和食物中毒的隐患,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食物中毒事件很可能会在学校发生。各县(市)区教育局、各有关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饮食卫生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搞好学校饮食卫生管理,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和人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严格落实学校饮食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完善学校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提高责任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学校食堂不管是自主经营、承包经营还是社会经营,都要纳入学校管理范畴,对食堂原料采购、加工、经营的各环节和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规制度进行管理,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切实保障学校师生饮食卫生的安全。
三、深入彻底对学校饮食卫生各环节进行检查
要彻底清洗、消毒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及用具,包括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加工和贮存食品的工具、容器,餐饮具,橱柜等,未经清洗、消毒的设备设施不得使用。要及时清除过期、变质食品原料和调料。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要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学生生活饮用水应经当地卫生部门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做好学生日常饮水的管理工作。桶装饮用水必须证照齐全(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等)。饮水机必须由健康专业人员按清洗消毒规程进行定期清洗、消毒。
对达不到相关要求的食堂,立即停办。出现安全事故的,要查清责任,追究责任人责任,并给予严肃处理。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能够有效补充学生身体和大脑的能量消耗,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证学习的效率。同时高校食堂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饮食营养卫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轻则影响学生健康,重则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将面临重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更会对学校的社会形象造成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2 高校食堂饮食营养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饮食营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饮食营养是满足人体生理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及烹调技术来实现。在高校食堂管理过程中,通常由一日三餐多类型的饭菜选择来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营养。存在的问题如下:①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念。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往往不注重饭菜营养的满足,只是单纯的想着学生能够“吃饱”就可以了,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营养观念,极大程度阻碍了学校食堂饮食营养发展的道路,学生日常就餐仅仅停留在“吃饱”层面上,没有条件“吃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长期下去学生由于营养失衡会出现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等现象。②食堂厨师技术水平低。通过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普遍不是很满意,认为学校食堂的饭菜色、香、味、型欠佳,就餐食欲不高,品种不够多样化,质价不相符等。在学生眼中,食堂饭菜可不可口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所以,高校食堂需加强对厨师烹调技术水平的培训,只有厨师懂得营养配餐,烹调水平提高了,才能烹制出学生满意的美味饭菜。
2.2 饮食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食堂饮食卫生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指就餐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卫生以及厨房环境卫生,这三方面的管理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就餐环境卫生。就餐环境主要是指食堂餐厅环境的文化氛围、餐桌椅、地面、物品摆放、垃圾处理等方面。食堂就餐环境差,会影响到学生就餐的食欲,也为细菌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有些高校食堂的餐桌椅仅是进行了简单的擦拭,看起来很干净实际上却非常脏。保洁员有时对食堂角落卫生不关心,垃圾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夏天造成蚊蝇密集,严重威胁学生就餐安全,再有就是消毒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系统专业的消毒规划和实施方案。
食品安全卫生。既包括食品来源又包括对剩余食品的处理。有些高校的食堂对外承包,原料的采购把关不够严格,或者对于食品的安全缺乏合理的检测制度,导致食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外包的服务窗口对于剩菜剩饭的处理,有时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节约成本进行二次使用等。
厨房环境卫生。厨房是食品加工的场所,应该保证卫生条件良好,定期消毒,一般高校食堂制度制定的很好,但是落实情况却很差,有时仅仅是在走过场,在检查时突击进行相关的清理,形式化现象严重。
3 加强高校食堂饮食营养卫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饮食营养方面管理对策 合理的食物搭配是饮食营养的重要前提。高校食堂工作人员要有基本的营养配餐观念,在食堂饭菜种类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保证学生吃饱的基础上尽量吃好,使大学生的饮食营养能够满足身体的需求。①提升食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合理的营养搭配需要高水平人员的指导,学校要配备专业的营养师和厨师,从学生基本的一日三餐着手,对食物进行营养上的合理搭配,保证菜肴品种的多样化和就餐的质量。食堂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就餐满意度调查,对于不满意的饭菜或者服务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定期组织食堂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也可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为学校食堂制定相关饮食营养配餐计划及实施方案等。②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高校食堂的管理人员是为就餐学生服务的,平时工作需要加强服务意识,可以利用宣传栏或咨询台进行饮食营养、卫生安全知识方面的宣传,让学生明白饮食营养的重要性,为就餐学生提供专业的饮食营养搭配方面的建议,便于学生进行合理的食物选择。
1.思想认识不够清。主要表现在对卫生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认为生活条件比较好不会出事,驻城区部队食品又是由大型超市配送,比较安全,自我防范意识不高。
2.监督机制不健全。检查评比制度落实不够,没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3.队伍素质不够高。有的基层中队司务长、卫生员存在不懂管和不会管的现象。
4.检测设备较落后。基层部队饮食卫生检测主要靠肉眼,凭经验辨别。如遇部队加餐、演习等,食品种类多、环境复杂等,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达不到科学的检测,不能确保部队的饮食卫生安全。
二、对策
(一)搞好宣传教育,强化官兵饮食卫生的安全意识
1.提高思想认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食品大安全观念,充分认清食品安全对部队担负任务的影响,及时关注社会食品安全信息,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为食品安全卫生保障做好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把食品安全教育纳入部队常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专家授课、开辟三级网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使教育入心入脑,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提升基层官兵的自我防范意识,夯实食品卫生安全的基础。
3.抓好业务培训。把饮食专业队伍的训练纳入年度训练计划,采取以会代训、专业培训、经验交流、专家点评、参观见学等办法,重点抓好食品安全、卫生防疫、食品检测、应急处置等科目训练,不断提升饮食保障队伍对食品安全的鉴别能力,做到不卫生的食品不买、不安全的菜肴不做,确保官兵吃得健康、吃得营养,不断提高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食用等安全管理水平。
(二)建立监管机制,完善食品污染安全监测网络体系
1.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成立以卫生、军需物资部门联合的食品卫生监管机构,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食品卫生监管职责,定期组织市场调查和食品卫生检查,定期通报检查调查情况,变由卫生或军需部门单独管理向卫生、军需部门联合管理转变,提高食品卫生监管的绩效。
2.完善食品监管网络体系。各级军需、卫生部门可依托地方食品安全监测网、工商系统“红盾网”和部队三级网的建设功能,构建食品监管网络体系,建立定期通报、通联制度,实现食品卫生安全信息优化整合、资源共享。
3.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指导。结合部队任务转换、季节变化、重大节日、老兵退伍、新兵入伍等时机,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军需、卫生人员下部队检查指导伙食安全管理情况,重点指导部队做好食品卫生检测、监督等工作,开展食品卫生安全评比活动,适时了解掌握食品安全保障情况,不断提高部队的自我防范能力。
(三)完善设施建设,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的科技含量
1.配齐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总队(师)一级可采购集中采购的方法,为基层配置一批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如购买农药残留速测卡,速测果蔬产品中的有机磷残留物;配发甲醛速测盒,速测水产品、水发食品中的违禁甲醛添加物;添置食用油速测卡,检测食用油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比,观测有无变质等。
2.抓好检测设备使用培训。加大对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操作规程等培训力度,掌握操作方法,尤其是要增加有害食品污染、识别有害食品的培训内容,让炊管人员明白食品易受污染的途径,避免官兵吃到有害食品,避免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二次污染。
3.挖掘社会力量形成资源共享。充分挖掘社会人才资源和设备潜力,特别是饮食行业的专门人才和专业检测设备,以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警地共建等形式,开展警地技术合作,提高饮食卫生安全供应和监测水平。
(四)落实分级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制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