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产品选品方案,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加强品种安全管理
品种管理的根本宗旨是保证农作物品种的种性安全,为农业生产服务。广义的品种管理包括三项内容,即植物新品种保护、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农作物品种试验和审定(登记)。品种管理的根本宗旨是保证农作物品种的种性安全,为农业生产服务。农作物品种安全管理是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众多关口中最前沿的一关,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关。通过品种管理为生物安全把关,防止侵权假劣及不适应、不优异、不突出的农作物品种进入种子市场,可避免因种性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从而保证基本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品种管理工作者应立足高远,从农业生产大局出发,牢固树立以安全为中心的观念,并充分认识到,只有保证了农作物品种的种性安全,才会有农业生产的安全,才会有农产品供给的基本稳定,才会有农村和社会的和谐[3]。湖南省新制定的《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完全体现了这一思路,为保障水稻品种安全,一共设立了“九项”安全和基础指标,项项都是一票否决,为农业生产安全把好关。
3加强品种试验管理
农作物品种试验是一项耗时长、程序繁、影响因素多的技术工作。加强品种试验管理,在加强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建设、更新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试验管理办法,统一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统一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的标准和规程,统一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以形成与生产实际接轨的、较全面的、较实用的品种试验管理体系。人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没有合格的人就不可能做好品种试验管理工作。要加强试验人员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素质,增加试验人员待遇,稳定品种试验队伍[4]。搞好品种区试,要求承试人员和品种试验管理人员不但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良好心态。应多听取育种者、企业以及农民的意见,特别是应处处将种子使用者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应按照农民的用种习惯和操作程序来设置试验方案,确选品种。当前,农民需要高产、优质、抗病虫性强、抗倒、耐高温、耐低温、耐旱、耐涝、适宜轻简栽培和机械收获的农作物新品种,应重点将这些项目纳入试验和检测范围,确定检测指标,达不到标准的决不能流入市场。严格执行品种试验密码编号管理制度,保证品种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加大专家田间测评品种和指导品种试验的力度,充分发挥专家和试验人员在提高品种试验质量中的作用,增强专家和试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应严格贯彻育种与试验回避制度。在安排试验时,做到品种选育者及其单位不承担品种试验任务。严厉处罚违规行为,应建立相应机制,严厉打击试验中的投机取巧恶行,树立行业正气,重点处罚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进一步提高品种真实性检测手段,完善真实性检测程序和方法,广泛利用SSR、SNP等成熟的生物技术手段为品种管理服务。
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发,车行近4个小时后在前往习水县二里乡红工村的途中,不断闯入视线的,除了绿洲红城特有的秀美风光,还有黔北大山深处的高崖险路。
不过,大街小巷的“农村淘宝要啥有啥”、“与其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农村淘宝”等宣传标语,又在提醒着外来人,这个革命老区已经与电子商务、互联网全面对接。
类似的反差,在《t望东方周刊》记者走访的另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也同样上演着。
偏远的老少边穷地区,正在因为农村淘宝的进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尤为显著。
通过农村淘宝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的过程中,农村电商在扶贫、吸引人才回流、缩短城乡差距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如今,以买卖为切口,打造农村医疗、健康、旅游等生态链以及智慧县域、智慧乡村的梦想,也开始在这个“山地公园省”慢慢实现。
土货出山靠电商
“大家提起辣椒酱都知道老干妈,其实贵州光是辣椒制品就有1000多种,但大多没有名气。”贵州省商务厅副巡视员章淼青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因其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也形成了其发展畜牧业、果蔬、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大量当地的土特产如今还“藏在深山人未识”。例如,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黔北麻羊、中华土蜂在原始森林保护区高耸的悬崖峭壁上采集野花而酿的习水岩蜜、自古就是“草八珍”之一的毕节竹荪等众多被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特色产品,在过去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经济价值。
“办法尝试过很多种,却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得力的抓手。”章淼青坦言。
土货要出山,靠传统“手提肩扛”式的线下推广和销售渠道既慢又贵,效果不佳。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电子商务,被贵州视为最佳解决方案。
2015年8月20日,贵州召开了一场7000多人参加的“电子商务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农村电商便以星火燎原的势头迅速铺开。
亲自坐镇的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电子商务作为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把“三农”领域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主战场、主力军、主渠道,“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
在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不足一年的时间内,贵州全省88个县全部成立了电商领导小组和电商办组织机构,并在26个县设立了1200个村淘服务站。
越是贫困地区动力越大
“在推进农村淘宝这个项目时,各个县从书记、县长到乡镇基层干部比我们还拼。”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贵州省总经理戈新县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感慨。
2015年9月30日,威宁县启动农村淘宝的千人大会,短短的两个月内,从全方位宣传、村淘合伙人招募、物流线路规划建设、73个村级服务点打造到县级运营中心和“淘宝特色中国・威宁馆”的建设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
“第一期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时,报名人数达6286人,当时刷新了全国村淘招募纪录。”威宁县副县长禄斌告诉《t望东方周刊》。
而遵义市习水县从2015年8月26日签订合作意向到9月2日正式签约、召开千人规模的动员大会和农村淘宝启动大会,仅用了不到一周,而其他县市通常都需要一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越是贫困的地区,发展电商的动力越大,因为电商给这些地区带来的变化最为明显。”章淼青说。
农村淘宝带来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原来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网购人口的习水县,从2015年10月30日58个村淘点第一天开业截至2016年4月,已经有超过20万人次通过村淘网购,交易额达到了近3000万元。
“这一数据主要是原来对互联网完全不了解的居民贡献的,包括偏远村庄的许多贫困户。”习水县副县长苟明利对《t望东方周刊》介绍。
“在习水,原来极少有开淘宝店卖东西的,连企业上网卖货的都很少。但是从2015年9月2日,特别是10月30日农村淘宝开业到年底,短短两个月时间,我们就开了60多家网店,到现在已经有80多家,其中有20多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习水县电商办副主任余洪永告诉本刊记者。
禄斌给本刊记者提供的数据则显示,2015年威宁全县共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企业35家,网店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其中还产生了几家电商产业的龙头企业。
“放在电商发达的地方这不算什么。但对于西部偏远县来说,意义很大。”章淼青认为。
“砸锅卖铁也要顶上去”
道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作为决定农村电商发展生死的关键因素,各地政府视其为一项“砸锅卖铁也要顶上去”的工程。
习水县正在全力打造高速路大动脉、6.5米宽的农村骨干道路、4.5米宽的通村组路三级公路网。
“除了几条已经打通的高速路,目前在建的这条建成后,从习水到重庆只需要花1小时40分钟。对于没有国家资金补贴的村组路,习水从前年开始计划5年内完成5000公里的建设,这个是最核心的问题,否则物流快递车辆不通,村淘是发展不起来的。”苟明利说。
即将启动农村淘宝项目的金沙县也正在积极准备基础设施。金沙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涛告诉《t望东方周刊》,“金沙将力争在2018年以前,实现物流、快递配送覆盖率达100%乡镇以及85%以上的行政村,有效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禄斌则对本刊记者介绍,威宁全县以电信、联通、移动三家网络公司为主,以8兆流量全面面向村淘网点铺开,并按照“一点一特色”的“互联网+农村”模式,对村淘示范点匹配留守儿童亲情视屏区、无线WiFi,针对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考虑设置“互联网+教育、健康、金融、亲情”等功能区,着力打造威宁电商新模式。
“去年我们在选村淘点的时候,有的地方只有镇上才有网络,还有些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更不要说网络和光纤。但是今天再看,很多偏远的村里都已经通了网。”戈新县告诉本刊记者。
年货节练兵
不过,农产品上行是不是铺设好道路、网线,开了淘宝店就可以把产品卖出去?花钱买流量、拼价格的传统淘宝营销方式是否适合农产品?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贵州省最大的肉品加工企业,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五福)营销副总杨海宁告诉《t望东方周刊》,“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淘宝、天猫开店,但销售上一直没多大起色,总在几百万元徘徊,一两百万元的时候也有。”
2016年阿里巴巴首届年货节,让杨海宁对专业化的电商经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宣传造势到定标、选品,再到活动策划、仓储物流、服务管控,作为三个试点省份之一参与年货节大促全程的贵州电商产业链上下,从政府主管部门到农产品供应商、从电商服务企业到农户,集体经历了一次“练兵”。
“排除政府和平台力推的作用,产品的包装设计、文案策划、营销方式怎么更贴近现在的消费者,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和改进的内容。”杨海宁告诉本刊记者,以往做电商仅仅是从如何卖出去产品来考虑问题,年货节上“贵州腊肉”一夜爆名让黔五福开始思考如何整合省内优质土特产,形成规模化,丰富企业产品线的同时,强化品牌知名度。
受年货节的启发,贵州省正在全省推行“一县一品”计划。即每个县打造一个公共品牌,作为地方特产的总称,“比如黔五福和其他符合产品标准、有质量溯源体系的腊肉,都被称为‘贵州腊肉’。”章淼青介绍。
间接扶贫
农村电商对于农民生活的影响,并非单纯的销售农产品。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不是没有杂音,开始有不少干部认为应该优先专注于农产品上行。下行或代购当然不是农村淘宝的主要目标,但它是个切口和前提。”章淼青说。
“实际上,做下行是为了更好地做上行。下行通,则物流通;物流通,则上行通。”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集团副总裁孙利军对《t望东方周刊》解释称,“物流的上行成本是下行的一半,下行单量的增加,带来了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成本的降低,带动更多农产品的上行,这是一个良性的农村电子商务链路。”
实际上,工业品下行虽然不能为地方产生税收,但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好处。通过农村淘宝,农民也可以挑选比线下更丰富、便宜的商品,并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购物便利。
余洪永就给《t望东方周刊》算了这样一笔账,“村淘生产生活资料比线下平均便宜30%,全县3000万元网购交易额意味着为村民节省了1200多万元的开支,也可以理解为半年增收了1200多万元,这其实也是一种间接的扶贫。”
更为深刻的变化,是其对于人才回流的吸引。
2016年春节,农村淘宝联合地方政府曾包下两趟“幸福返乡号”专列,其中一趟“广州-贵阳”的火车就免费搭载了近千名贵州籍大学生、城市务工人员。
“当时各个县和阿里村淘负责人一起去车站接,然后带他们去各个村淘服务中心去看,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和电商发展的机会,很多人节后就留下来了。”负责这个活动的章淼青告诉本刊记者。
智慧未来
“贵州的电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它给农村、农业和农民带来的改变已经非常明显。”章淼青告诉本刊记者。
农村淘宝进入之后,带动了贵州买卖交易的互联网化,越来越多农产品上行的需求则形成了电商运营服务行业的市场,给返乡人才提供了更多创业的机会;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民增收、转变为产业工人;农特产品乃至农村地区本身的旅游价值如何品牌化经营,正在成为政府、企业大力推进的事业。
1、基金会项目
主持申报、实施1个市级基金会项目、10个县级基金会项目,做好前期试验数据记录、实施指导和完成验收总结材料。
2、县级科技项目
实施蔬菜有机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主体:天台巴菜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做好选题、申报,引进、筛选品种,播种期,酒糟、商品有机肥试验等;实施三叶木通的避雨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主体:天台弘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项目已验收。
3、实施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天台县恒盛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天盛农业有限公司)示范基地;利用秸杆、砻糠等废弃物覆盖栽培雷笋,早上市提效益;开展技术培训,引进芦笋、雷笋生产新技术、新品种试验推广。
4、高山蔬菜高效技术示范基地
落实高山蔬菜高效集成技术示范,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茄子嫁接苗、黑色地膜普遍推广应用,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蔬菜产业水平,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5、配合省农科院张冬青进行西兰花、芥兰、菜用油菜杂选育繁种申报项目。
6、创建省级放心菜园1个、道地药园建设1个,精品果园2个,确保年年有园。
7、实施省级水果技术团队项目1项。
8、开展杨梅气象指数保险试点。
二、做好疫情下果蔬产业的工作
制订疫情期间政策性补助方案、期间下基地调查,掌握蔬菜产销动态,及时日报表,帮助菜农销售(加入台州市主要农产品对接平台、联系天台县中农批销售等),指导生产;做好疫情的期间的补助和复工复产工作的结果,上报县财政(补助22户,金额39.1208万元);二月份以来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服务,其中开展三次送早熟五、苏州青等叶菜种子和早毛豆种子到各乡镇(街道)的菜家手中。
三、做好蔬菜稳定生产等面上工作
1、引进新品种:(甜玉米(平原浙甜10号、科糯6号,高山浦甜1号、万甜2015),尖椒(杭椒6号、杭椒18号、王子8号),线椒(辣天下、洛条椒109号),甜椒(圣鼎一号、硕源808))等;
2、开展马铃薯、甜玉米品种品比试验;
3、配合农残抽检。
4、开展高山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做好高山蔬菜育苗、栽培等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