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2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疗设备的运维,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医疗设备;常见故障;保养维修
医疗设备的引进,给医学带来更先进更科学的医疗手段,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给医疗过程中带来不便。应此只有提搞维护意识和急时维修,减少故障的发生和故障的延期性,确何安全有效使用。在医疗过程中,有了先进设备作为医疗辅助手段,让医院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提高医疗手段也提高经济效益。
1 故障分析
1.1 一般故障:医疗设备的使用由于操作人员不一定经过对设备专业技术培训,操作不熟练,往往误操作造使得在诊疗中把握不准确,误诊等情况。平时,由于操作人员的更换期比较平凡,从熟手操作变成生手操作,也是导致故障发生和误诊的因素。如果由于各种因素对设备操作经常出错,这样一来对设备的运行程序由人为转换成设备数据的混乱,更容易给设备带来故障的严重性。为此,平时的操作给设备带来的故障严重性来自人员熟练技术因素,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人使用,专人维护对平时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最好办法。
1.2 老化与磨损故障:医疗设备和任何机械设备都一样,都会有一个老化磨损现象。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设备部件或者程序混乱平凡出现,给设备带来磨损和老化产生故障。如果故障的出现不能急时维修维护,故障将会越来越严重,造成故障不能修复。如果发现故障问题应极时修复,并定时检查设备的部件运作情况,如果发现部件有磨损或都其它操作性不准确问题,在维修后也应该提前购买部件预备使用,防止停止工作的情况,带来医疗不便。比如医院常见的CT管球设备,当管球不能发光或者修复不了才会更换,发生此故障之前都会有一定的征兆状态,比如CT会发出频繁报警,或者洗片机齿已损坏等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造成部件损坏并且导致大功率电真空类器件的各种问题发生。
1.3 电路故障:电路故障的发生与操作流程有很大关系,频繁的错误操作造成内部程序的混乱,导致部件功能失灵,检测不正常,误诊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修复,严重时导致设备的损坏无法再修复。这种电路故障多数出电流的切断造成,比如不按操作流程开机关机,焊点脱落、部件受到撞击或者突然断电等类似情况,突然间冲断信号导致电流对部件程序的冲击,混乱数据的正常运行造成电路故障。
1.4 软件故障:软件故障时有发生,比如由于光盘的损坏引起设备无法读取数据,或者同一台计算机按装太多版本的软件导致运速度,或者又有版本的冲突导致数据的丢失等情况。相对而言软件的故障容易维护和修复,一般情况下对设备重启动即可解决,如果是数据丢失或者软件程序损坏,则进行重新按装则可以修复故障正常工作。
2 维修与保养
2.1 岗位培训:医疗设备的引进是医生从事诊治的一种先进科学医疗手段,同时也是救死扶生的重要手段,不容任何误诊确保病者的人身安全。对于各类设备的操作,技术性含量高,许多设备结构复杂等特点。进行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且考核其操作的熟练情况。设备的引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的证确安装,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急时向科室反映设备的情况,认真学习设备使用常识和基础维复知识。如果设备出现问题,急时通知技术人员到场解决。应该建立一定的使用管理制度,对设备操作管理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方案。
2.2 检查制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养维护,从而减少设备的老化、故障等问题。检查对于预防问题、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在日常的保养里需要维护人员对设备定期地进行内部清洁,需要维护人员对设备定时进行检查维修,观察设备部件的损坏程度,在修复同时是否应该急时更换部件,以免对其它部件带来损坏,或者是否对出现问题的部件备件,预防部件突然失灵或者严重损坏不可恢复,误诊使用等情况。同时,还应该将设备划分重点设备、重点保养、重点维护对象,比如CT、MRI、直线加速器、心电监护仪、血球计数器等实验室设备,这些设备价格高,诊治技术含量高与意义大,可以划分为重点设备对象。再者,设备的使用一定要求注意安全,设备直接和病人接触时预防漏电问题,预防漏电或者接触不良误伤病人等事故发生。
2.3 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的维修与管理: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在使用中占相当关键的核心环节。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发挥出高效的性能,带来相应的利用效益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使用记录和保养。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2.3.1 对设备进行日常使用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求相关操作人员在每天每次使用时要对设备进行详细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如有发现异常问题一定要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以确保设备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及时排除故障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3.2 对设备的日常维修进行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故障,必须在短时间内对设备进行故障维修,排除故障后要做好相关维修记录。如设备名称,型号,故障时间,故障现象和位置,故障有的分析和排除时间,发生本次故障原因,对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设备恢复使用状况等。
3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部门引进各种医疗器材提高医学技术手段,给病者带来更多医疗的机会,值得很欣慰的事情。但是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器材的正确使用,不但给病者更多的康复机会更是关系到病者的人身安全。正确使用减少误诊,提高设备医疗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从而达到真正的医疗手段意义。本文对医疗引进设备的常见故障,比如电路、软件等故障进行分析,并而论述如何对设备正确的维修保养等问题。给予医院引进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注意的问题与经验,提高以医疗设备为诊治手段的医疗技术。
参考文献
引言
医疗技术维系着我国发展,特别是医疗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命安全。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将医院医学装备控制体系与运维管理系统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工作人员也需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内容,提升应用、管理的有效性。实际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结合当前卫生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建构,利用相应法律体制,确保医学装备质量得到合理保障。
1医院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体系内容
医院医学装备控制体系实践中,主要以提高医院医学装备系统的应用效率为目标,采用相应自动话、科学化的控制体系和控制技术,提高管理和临床医学的实践质量。同时,该指标也涵括系统工作形式、采购质量以及临床医学的护理、治疗质量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当前控制体系实践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建构[1]。通过设立相应的计划机制,并结合体系内容进行实践处理,再集合相应技术监控和设备检查实现设备的优化。总的来说,该体系的实践,能够提高所有控制指标的合理性,促使医院规划及建设方针均能落实到实处,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2当前医院医学装备运维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
2.1检修数据管理及更新问题
医学装备控制过程中检修、操作周期过长,容易导致设备检修时间、设备运行时间与检测内容不统一,难免会引发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某些设备运行中设备的校检周期和工作时效不统一,容易导致该设备所检测效果不到位,进而导致诸多管理要素方面的问题。
2.2检测结果问题
检测结果需要借助自控设备进行筛查与比对,借助对应功能校检问题,实现项目控制指标。但是,传统医学装备运维问题过于繁琐,对校检信息的真实性有直接性影响,不能确保临床数据指标的合理性,为临床工作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同时,校检结果不能第一时间送至对应科室,而采用传统信息传递模式进行综合性管理,极其容易出现校检结果失真、数据异常情况。总的来说,当前控制体系的实践中,无法将具体质量控制指标与控制系统相结合,导致质量控制方法不到位,出现数据集成控制方面的问题[2]。
3医院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体系创建方法
3.1完善机构设计
工作人员需将医院医学装备控制体系与质量控制指标相结合,结合各科室的责任和机构运行模式进行综合性探讨,提升管理的有效性。由此,需结合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工作人员需结合设备管理形式成立相应监察、控制小组,且主要工作人员配置需具备医学工程部两个质控员督查,使用科室主任,护士长日常管理本科室质控,同时使用科室有一名兼职设备管理员协助管理进行协调管制,从而明确相应的管控项目。例如在血透机设备的监察过程中,需分析血透机的设备型号、软件工作模式、半透膜功能以及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比容)参数指标内容,采用相应日常管理工作对这些功能的实时指标进行分析,确保机构组织的责任均能落实到实处。通过对所有医疗设备的工作性能进行监察,从而提升各科室所应用的医学装备应用的功能。
3.2落实管理机制
工作人员需确保核心管理机制的有效性,根据医院的发展动向确立基本质量规范性和管理办法,促使管理形式更为有效。首先,工作人员需结合《质量控制工作管理制度》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在管理流程中分析常规监测工作形式和指标数据的不合理性,采用相应维修管理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可根据设备所显示的数据内容进行制度校检,对比各设备的工作效果,提升医院控制体系的精准度。其次,工作人员需将机制内容与考评内容相结合,促使管理更为有效[3]。其次,工作人员需将控制机制与质量控制内容相衔接,采用一体化模式对指标机制进行审查,将所有合格或不合格的数据进行集成化管理,确保所有管控方案与计划流程的有效性。设计过程中,需分析出较为科学的定评测机制,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再者,管理设计中,采用以下模式进行机制优化:(1)集成管理:集成管理主要采用精确搜索模式对数据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出设备的工作情况,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管理过程中,需设立对应预防维修措施和预防管理措施,分析设备预开机、中期以及后期的工作形式,促使被动化管理能将有所数据进行监测。例如在心电图控制设备监测中,需采用项目监察技术进行设计,结合质控体系进行统一测试,使所有设备的工作情况均能够得到全面体现。(2)分散管理:分散管理主要采用较为简单的管理技术进行实践,采用模糊查询技术对数据等效情况、实验数据精准度进行测试,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达到相应校检要求。同时,分散管理过程中需对所有医学装备的所有功能性进行调研,重点分析气密性、管件连接情况,并结合科学化控制机制和管理机制分析设备的运行周期,有利于全面提高管件的使用功能。
3.3完善教育宣传
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医学装备的应用效率。首先,需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好的工作主动性,根据资源汇总情况、汇总目标确立相应的宣传机制,提升宣传的合理性。其次,需根据我院的组织规划活动设立相应的宣传任务,采用相应卫生部署会议进行组织会议,提升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再者,专题讲座设计中,需结合我院的医学装备的运用情况进行培训设计,针对科室工作形式和工作目标进行组织探讨,落实核心质量控制指标培训形式,促使培训工作的氛围更加有效。例如培训内容制定过程中,需在此内容中融入新时期医院控制方针内容,组织工作人员对医院工作方式进行探究,并结合会议培训、探究模式提高宣传有效性,促使相应知识讲座提升医学装备工作价值。最后,工作人员需采用相应编制办法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进行宣传。例如对于重点仪器的管制中,可结合医院仪器管制办法进行实践推广,分类处理仪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问题,提升控制工作的合理性。
3.4完善监控设计
医疗设备在现代化医院诊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评估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备受各级医院的重视[1-2]。医疗设备的引进、管理和维护最终将服务于临床各个科室。其管理周期需要经历几个复杂的环节,计划购置、招投标、采购、验收、维修维护和最终报废等多个环节。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合理配置,都要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医疗诊疗水平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的构建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4]。
1医疗设备在现代化医院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和医院的各方面设备也迅速得到了改善。医疗设备对于现代化医院显得尤为重要,是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正是这些先进医疗设备的不断引入和应用,才使临床医学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阶段彩色多普勒超声、CT、临床检验等各种检查设备在医学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就医疗设备与临床诊疗的关系来看,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应用效果,进而影响到医院对各类疾病的诊疗水平。在当前医院诊疗工作中,检查、诊断、治疗各阶段均需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其应用价值甚至带来的经济价值,以及在临床诊疗的明显效果和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高[5]。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已作为现代化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有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实现[6]。管理中难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大家去发现和解决。
2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仍然受到一些制约和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具体体现在购置、维护和使用3个方面。
2.1购置问题
医院为提高医疗水平非常重视先进设备和仪器的购入,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对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过于盲目。由于缺少等级评审,设备购置过分强调先进性和多样性,从而忽略了设备本身的性能和实用性,未能考虑到各科室的实际需求及医院的整体发展等情况;而让科室自行选取采购又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医院很难从整体上加以控制,甚至让管理部门处于被动地位。现代化医院的医疗服务也是以市场为导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解决最为紧迫的供需矛盾,做到恰当配置。而且购置设备既要注重成本核算,又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成本回收问题,要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医院内部在资源分配时很难做好对各科室公平合理。因受到设备购置论证机制和成本核算制度的制约,易出现重复购置及设备闲置情况,难以形成良性的资源配置,也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7]。还由于医院设备配置缺少进度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培训,不能对设备配置流程进度进行合理的管控,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性薄弱等均会造成诸多的管理误差。
2.2维护管理问题
医疗设备可分为诊断类、治疗类、手术室设备、检验设备等,其管理和使用不当易引发突发。在缺少应急性设备维修方案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到医院诊疗工作的日常运转,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医患矛盾[8]。究其原因:直接原因为医院很少将突发性故障的维修维护费用纳入到预算项目;后续工作执行效率较低,从根本上来看,是由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健全造成的。具体体现为设备管理方法不当、管理人员分工责任制不明确、管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监管机制不到位等。2.3使用方面的管理问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因对整个管理流程控制不当,医疗设备成本回收难、医疗资源被浪费,甚至会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9]。医疗设备在使用中也存在损害问题,在相关管理方案中,却很少将医疗设备使用率、设备保养完好率、单机创收定额等指标纳入其中,医院未能建立起医疗设备管理内部控制机制,或在执行中存在着滞后问题,使得医疗设备的作用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10]。现代化医院建设尤为重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解决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明确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即充分考虑医院医疗设备购置、维护和使用问题,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各科室医疗诊治的需求,能够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来采购医疗设备,同时加强流程进度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能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为医院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11]。
3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方法探析
3.1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首先要有制度保障,保证管理制度和工作手段的科学性,医疗设备才能得到有效利用,更好地发挥其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在采购方面,应完善医疗设备验收制度,对引进的医疗设备要进行现场点验和技术验收,要形成一支专业的验收团队,由医疗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确保购销合同顺利执行,使购入的设备质量达标,保证正常运转和使用。在维护方面,应重视对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和维修,以“防”为主,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确保医疗设备达到最大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应根据医疗设备的性能要求、使用程序和内部结构,制定具体的规程,进行细致的维护保养;在条件具体的情况下,建立医疗设备状态库,设立医疗设备技术档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减少维修成本;可以引入第三方维修维护服务,采取售后评价与购置关联的办法,掌握多方信息,打破垄断局面,降低购置和维修成本[12]。在使用方面,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使用为一线人员,而管理人员则不处于在一线,即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相分离的,对设备的运转情况并不了解。有必要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对医疗设备各科室要实行专人管理,医院的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盘点、监控各科室的设备,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定期监督评价,确保各种设备能长期正常运行。
3.2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医疗设备所提供的数据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相关管理应以“科学化”和“法制化”为基础,规范使用国家的法定计量单位,相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医疗设备管理应融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即对医疗设备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充分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度,管理好医院的各种重要设备,提高医疗技术质量,也增加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从而带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运用系统管理理论和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对医疗设备做进度上的管理和质量上的控制[13]。此外,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对维护工作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建立业务专业培训和业务考核机制,加强对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最好是每年组织1次培训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试考核;使其充分掌握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技能,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使设备管理的各岗位人员均能完成本职工作,保证医院的各项设备正常运行,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好务。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医院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被引入到医院,应用到临床一线,服务于更多的患者。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在医院存在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相关管理工作也备受重视。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实行专人专业化管理。全面加强质量控制,要解决好现阶段在购置、维护和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运营及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运营及维修人员的水平,可进一步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医院的整体竞争实力,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胡庆 单位: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参考文献:
[1]张宜江,焦明阳.浅谈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预防性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1):79-80.
[2]胡艳辉,朱广喜.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及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1):38-40.
[3]左笑茗.基于医院现状的设备管理流程与方法改进探讨[J].中国肿瘤,2014,12(6):468-472.
[4]缪吉昌,黄煌镜,廖生武,等.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与趋势[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1):91-93.
[5]张和华,吴旋,向华,等.基于JCI标准的医疗设备管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10):141-143.
[6]李运琪.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今日健康,2015,14(8):395.
[7]范梅红.浅析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方法[J].医疗装备,2015,28(3):77-78.
[8]王欢,林嫔,张文亮.基于医疗安全角度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2):135-137.
[9]吕峰.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及管理模式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12):159.
[10]张鹏,陈文霞,荆斌,等.基于医疗设备事件管理的分析系统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5):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