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食品安全与营养

幼儿食品安全与营养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幼儿食品安全与营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幼儿食品安全与营养

篇1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对食品和营养的需求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征,加上婴幼儿饮食比较单一,且此阶段的群体对食品引起的不适不能很知,或感知后无法清楚地表达。

因此,监管部门对不合格婴幼儿食品持“零容忍”态度。《食品安全法》规定,不得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对感官、营养成分、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等指标有详细技术要求。此次抽检即依据该标准得出。

此轮遭曝光的13批次不合格产品,涉及山西、辽宁、江苏、福建、江西等地八家企业,均为米粉产品,维生素D、维生素A、碘、钠、脂肪等实际检出的指标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或低于企业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建中分析,上述婴幼儿辅食产品中的微量元素不足,属于营养学问题,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疾病,1岁以下的婴儿发病率尤高。原因在于营养元素摄量不足或不能充分吸收,导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或肌肉萎缩的病症。

食药监总局通报显示,13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6批次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对《财经》记者分析,要达到这种安全风险,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长期、多次摄食营养含量低的不合格产品;产品营养含量与国家标准相差悬殊。

陈君石表示,在现实中,“无法确知食用的每一袋产品营养量都很低,而且六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在家庭中可能会添加其他辅食,那么,总摄食的营养量以及风险值就无法利用一次抽检的产品结果来衡量”。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李淑媛也认为,婴幼儿阶段的喂养是以奶(母乳或配方乳制品)为主,辅食产品的主要功能是辅助和补充奶中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足,并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因此,“不能单独看一种辅食产品中的营养元素摄入量,而要根据辅食与奶中营养元素的总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对,才能获知是否营养缺乏。”

辅食产品是否合格,微量元素是否达标,主要依赖于食品主管部门的抽检。事实上,“问题产品”此前也频遭检出。仅在今年上半年,食药监总局已经两次曝光婴幼儿配方食品,也均涉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不足等问题。

一位食品专家向《财经》记者分析,不合格辅食产品以高频次屡屡发生,原因很可能出现在工艺或原料上,一是所用原料可能因生态环境因素导致不合格;另一种可能则是因生产工艺的特殊性,“米粉加工需要批量生产,添加营养素之后要进行搅拌,再分成小包装外售,现实中未必能搅拌均匀”。

然而,消费者并无法确定购买的米粉是否每一包产品中的营养指标达标,一部分受其他因素影响、要长期依赖于辅食的幼儿,可能会导致营养摄量不足。

对此,李淑媛建议,要按照科学喂养和合理膳食的原则,遵从辅食添加的规律。通常,婴儿在出生四个月至五个月之后才可开始添加辅食。除了购买米粉等产品以外,家庭也可以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自制辅食。

篇2

1 要明确责任,健全网络齐抓共管

幼儿园要牢固树立“让幼儿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理念,牢记自己保教育人的神圣使命,树立精细管理工作观念,从领导、后勤管理人员到保健大夫、食品采购员、仓库保管员、伙房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膳食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阿赫岗位责任。要让幼儿吃好、吃饱,达到食物品种多样、营养均衡。使幼儿在幼儿园一天中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和身体所需。

要建立健全幼儿膳食管理组织,成立膳食工作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当包括:园领导、保健医生、财务人员、炊事员、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在工作运行中,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管园长负责统筹工作,保健医生制定搭配菜谱营养,会计预结算伙食费,炊事员、教师、家长代表随时提出意见与建议。小组应该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或者组织现场研讨等,讨论当月、当季的幼儿伙食质量和伙食费盈亏,确保月度伙食盈亏在2%左右浮动,年度保持收支平衡。

2 严格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膳食安全

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幼儿园要始终绷紧幼儿安全这根弦。安全管理从每个细小环节入手,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伙食卫生安全管理进行了细化,在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同时,详细制定“购物索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幼儿食堂卫生安全制度”、“餐具卫生消毒制度”、“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等。幼儿食堂人员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做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幼儿高质量配餐工作。

要特别加强对幼儿和教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和教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对幼儿园食堂人员的安全教育更要抓紧抓实抓细。对食堂人员的安全教育要特别注重专业性教育和培训,定期“请进来”,把卫生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和专业人员请进来,进行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制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现场个案指导等,在增强食堂人员法制意识、责任意识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其专业修养。教育、引导家长做好幼儿园外食品卫生安全防范,家园同步、抓好食品安全关。

对进货渠道严格把关。首先,制定了食品采购流程图,有计划地制定好采购计划,做到责任到人,专人负责,特别是食物类物品,多家产品我们要进行层层筛选:首先要保证“三证”(即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食品检验证)齐全,然后到生产厂家考察卫生状况,拍下实地生产、销售及实物照片,然后建立《食品进货厂商档案》,再择优订货,并与销售商家相关负责人签订合同,杜绝了伪劣、变质的食品流入幼儿园,确保了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3 提高幼儿食谱制定环节的科学性、专业性

要提高幼儿园保健医的专业化水平,不断丰富其营养科学方面的知识。定期请营养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对保健大夫和食堂炊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工作能力培训。从幼儿膳食的食物结构、营养构成等,以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食品的功能和品种不同等方面,引导、帮助相关人员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不同,制定适合幼儿营养的代量食谱。通过定期召开家委会、伙委会,广泛听取教师、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尽量增加食谱的花样,保证营养的均衡,做到粗细、甜咸、干稀搭配合理,不断提高幼儿食谱的科学性、专业性。要重视为特殊幼儿制定特殊食谱。特殊幼儿是指患病、有过敏史、体弱的幼儿,这些幼儿因身体原因对某些食物忌口。针对特殊原因,我们制定了病号食谱,家长可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前申请,并填写申请表,幼儿园可根据幼儿病因适当给与照顾。

做好食物贮存环节的卫生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卫生的规范要求,由专人负责食品进出仓的登记工作,对食品进出库严格把关,并专人负责食品的验收和取样工作,除了保留幼儿“两餐两点”的熟食品留样外,今年又增加了生食品留样和每天向家长展示幼儿一天的食物样品,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进食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幼儿饮食,真正做到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幼儿。

篇3

一、确保儿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儿童食品的安全之所以这么重要,这和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孩子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处于不停地生长和发育状态。有一些生长发育是我们能够看见的,比如说体重的增长、身高的增长,有一些器官系统的发育我们看不见,比如神经系统的发育、内脏各个器官的发育。人体正常的情况下,从血液中把一些有害的物质解毒、排泄出去,是要靠人体的肝脏、泌尿系统和肾脏进行的。对于孩子来说,肝脏的解毒功能、肾脏的排毒功能也是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由于儿童发育还不完善,对有害物质的耐受性就特别低。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的打击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这些打击有可能是一过性的,也有可能是长远的。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孩子目前的健康受到损害,还要考虑到这些损害会不会给孩子将来的健康造成危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研究员蒋竞雄女士指出,无毒无害的食品是儿童食品的基本保证;自然食品、均衡膳食是儿童营养的一个法则。

二、我国儿童食品安全现状

首先我们拿婴幼儿奶粉为例。众所周知,对于婴幼儿来说最完美的食物就是母乳,母乳的营养成分及比例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和免疫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的比例只有30%,那么就意味着还有70%的婴幼儿要靠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不能实现母乳喂养的因素有:上班、外出打工、喂养方法不科学、对母乳喂养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因此,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对婴幼儿健康成长举足轻重。然而近年来多次出现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合格等事件,让家长们为孩子的口粮而感到忧心。

除了婴幼儿奶粉,通过市场调查,超市里花花绿绿的儿童食品名目繁多,包括薯条、话梅、饼干、糖果等,而再仔细一看食品成分,就会发现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备受小朋友喜爱的乳酸饮料就含有14种食品添加剂,如木糖醇、柠檬酸钠、黄原胶、瓜尔胶、甜蜜素等。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都可以查到。而在食品质量安全抽查中,大多数食品的添加剂都符合限量规定,但是也经常会出现添加剂违规添加或超标的现象。如蜜饯、话梅等零食中常会查出甜蜜素、糖精钠超标;膨化食品、口香糖中常出现白色素滥用的问题。

三、当前儿童食品安全存在的十大问题

在儿童食品的消费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问题一: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三精”(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很多上柜台的儿童食品也确实符合有关标准,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

问题二: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家长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问题三:过分迷信洋食品。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儿童食品也并非100%完美,因而不能过于迷信洋食品。

问题四:用方便面代替正餐。方便面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常常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

问题五:多吃营养滋补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具有副作用。

问题六: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受广告影响,往往用“钙奶、果奶”之类的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给孩子增加营养。殊不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问题七:用甜饮料解渴,餐前必喝饮料。甜饮料中含糖达10%以上,饮后具有饱腹感,妨碍儿童正餐时的食欲。若要解渴,最好饮用白开水,它不仅容易吸收,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废物,不增加肾脏的负担。

问题八:吃大量巧克力、甜点和冷饮。甜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出众的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而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

问题九:长期食用“精食”。长期进细食物,不仅会因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有可能因为铬元素缺乏影响视力。

问题十:过分偏食。儿童食物过敏者中大约30%是由偏食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使人体细胞发生中毒反应,长期偏食某种食物,会导致某些“毒性”成分在体内蓄积,当蓄积量达到或超过体内细胞的耐受量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四、应加强对儿童食品的监管力度

要减少食品添加剂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首先儿童食品安全应立法;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对于严重违法、违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严厉的法律及经济制裁。虽然还不完全清楚食品添加剂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机理,但国外有研究指出,一些食品添加剂会伤害儿童的神经系统,可能影响脑部发育,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儿童出现多动症。对此,政府应加大人力、物力,组织有关研究机构,对食品添加剂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研究,探明机理,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儿童食品

面对各种各样的儿童食品,小孩子肯定禁不住诱惑。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警惕,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减少小孩子食用含添加剂的食品,多吃新鲜天然、保质期较短、口味色泽朴素的食品。光靠家长警惕还不行,小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杨明华建议将食品安全的内容,特别是过量摄入含某些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可能会危害儿童机体的警示内容编写进课本里。据悉,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内容会出现在中小学的课程中。

从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但由于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宠着哄着,往往吃什么让孩子选择。但实际上,孩子根本没啥判断力,往往喜欢包装漂亮、口感好的零食。对此,家长应替孩子把好关,多选择五谷杂粮和家里烹饪的饭菜给孩子吃。零食可以少量吃,但最好在正餐两小时以后吃,并且要有选择的吃,可以给孩子选择新鲜的水果、营养价值高的坚果吃,尽量少吃膨化食品。

总结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家庭来说,孩子都是我们最关注、最呵护的群体之一。对于层出不穷的儿童食品安全事故,前任总理讲了一句“道德滑坡”的名言,真是发人深省。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的道德古国,在生意场上,自古崇尚商道,以诚为本。为什么在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的道德会如此的滑坡呢?

参考文献

[1]中国消费者协会,关注食品添加剂选择安全小食2002,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