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财务风险综述

财务风险综述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财务风险综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财务风险综述

篇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正常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因此,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因子,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规避措施对企业正常发展非常关键。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评估财务风险也成为企业管理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焦点,吸引了众多理论与实际管理者的关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要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风险因子,离不开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工具。现代财务风险预警主要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受Fitzpatrick利用统计方法预测研究财务危机的启发,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 提出了单变量预测模型。他对1954~1964年的79个失败企业和相对应(同行业,等规模)的79家成功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选用五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将公司在财务失败前数年的财务比率作为判别指标进行一元判定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判定公司的财务状况的误判率最低。陈静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样本,使用了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定分析公司财务风险。在单变量分析中,发现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四个指标中,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的误判率最低;在多元线性判定分析中,发现由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六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在ST发生前的三年能较好地预测ST。

(二)多元线性判别分析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又称Z-Score模型,由Altman提出并研究的。他选取了1946~1965年的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统计方法从22个财务比率中选取了五个变量,通过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以产生的分值作为依据进行判断。该模型对于破产前一年和前两年的分类准确度分别为95%和82%。之后,Altman、Haldeman和Narayannan将Z-SCORE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ZETA模型。研究表明,ZETA模型提前五年就能有效地划分将要破产的公司,通过研究同样的样本表明ZETA模型明显优于Z-SCORE模型。张玲采用Z计分判定法,使用了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估计了二类线性判别分析,采用另外60家公司作为检验样本进行检验分析财务风险与识别风险因子。周守华、杨济华拓展了多元判别分析方法,他们在Altman的研究基础上,将模型加以改进,增加了反映企业现金流量能力的指标,构建了F分数模型。陈晓对37家ST公司和37家非ST公司进行配对,发现有四个比率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有着显著的预测效应。张鸣等运用现金存量模型,结合前人研究的财务预测模型建立综合预测模型,然后引入审计意见变量进行修正。

(三)逻辑回归模型

Logit模型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处理分类变量的统计模型,这一模型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Ohlson将其首次用于财务风险管理,他以1970~1976年的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组成非配对样本,以经营业绩和资产流动性等财务指标变量建立Logit模型,该模型被称为O-SCORE模型。吴世农等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问题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研究,他们以1988~2000年深沪两市上市的14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Lojit回归模型,并且得到的判别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判别92.75%的ST公司和94.29%的非ST公司,总体的正确率达到了93.53%。孙铮选取42家ST公司作为样本,在分析13个变量的基础上,运用logit回归给出了判别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模型。刘(2004)运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被ST进行了预警。

(四)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

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的思路很相似,只是在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假设前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Logit采用取对数方法,而Probit采用积分的方法。Zmijewski首次将该模型用于财务风险分析。陈晓和陈怡鸿运用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对我国上市公司型进行了财务预警研究,识别了财务风险因子。

在财务风险研究中,前述四种分析方法是基本的方法,其他的诸如决策树法、神经网络、混沌模型与双层自组织映射模型可以看成是这些方法的拓展。这些方法都是参数模型,需要较强的参数假设,而且在实际使用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单变量模型主要围绕统一的财务指标数据展开,缺乏全局系统的观念;决策树法结果易于解释与使用,但预测能力不高、通用性差;神经网络结果难于解释;混沌模型与双层自组织映射模型要求样本数据多,较少的时序数据预测精度低;判别分析、逻辑回归虽然是使用广泛的两个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考虑公司特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不能明确财务风险发生的时间与演进过程。生存分析模型考虑了风险与时间、影响因素的演进关系,为财务预警理论研究提供了便利的研究方法。

篇2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针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1、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无论企业是否面临危机,风险意识应当时刻存在,如果等危机四伏时再想到风险就晚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需要企业加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更应当加强风险意识,在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上,企业人员应当时刻如履薄冰、时刻战战兢兢,这样企业才能在平稳中得到发展。企业高管重视财务风险,企业全体员就会受其影响,在整个企业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使得人人参与风险防范工作,从而可以达到大小风险处处预防,各种财务风险在掌控之中。对于一个成熟企业来说,还应当让财务管理人员明白,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应当提高财务部门整体素质,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扼杀财务风险的萌发,让其明白,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身为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始终,因此,企业应当精选财务人员。

2、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由于企业财务决策失败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处处可见,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决策中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较为普遍,从而致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此,提倡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首先,企业应当预防针对筹资的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控制和预防筹资风险的根本是努力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企业收益是企业还本付息的来源。如果企业长期经营管理不善,即使资金管理再有效,按时支付债务本息也很难实现,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优化资本结构,可能进行适度负债。可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在负债状态下,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不能只看到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因此企业应当进行适度经营。其次,企业应当预防针对投资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含投资证券风险和直接投资风险,合理进行投资组合,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可以加强预防投资证券的风险;至于直接投资风险,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加强投资方案可行性研究,对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投资报酬率、报酬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再者,企业应当预防针对资金回收的风险。对资信状况和财务状况好的客户,结算时相应采取商业汇票、分期收款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结算方式可以采用支票或者汇兑等。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及时催收货款,可以制定科学的收账政策,组织相关人员加紧催收逾期未结清欠款客户,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和不同时间采取灵活政策。

3、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企业需要理清内部各部门与财务之间的关系,确立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应当承担的职责,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各个部门共同努力起来,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即企业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繁荣景象冲昏头脑,需要全体员工不放松任何细微问题,一起在思想上对潜在风险或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

(二)针对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1、分散策略。企业针对外部财务风险可以采取分散策略,可以采取多种经营的方式,可以采取企业之间联营,还可以采取对外投资多元化的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投资较大资金的项目,为了减少风险,企业应当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策略。所谓回避风险是指在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对企业财务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回避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3、减弱策略。企业任何经营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回避作用总是相对和有限的,企业总是在追求预期利益的同时,可以实施减弱策略,通过削弱损失严重性或者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机会,将损失减至最低程度。企业采取减弱策略,不仅可以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而且在法律、人员和技术力量上都是有保障的。

4、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顾名思义,即是企业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将企业全部或者部分正在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社会上的其他个人、企业或者政府去承担。

篇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大型工程方面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财务风险研究方法的探讨。关于财务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有:Mustafa、Member、Zee等(1991)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分析和评估项目风险的招投标阶段风险。在此基础上,Zhang.G、Zou.P(2007)建立了一个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合资企业的环境风险以及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理性决策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方法。Tarek Zayed,Mohamed Amer,Jiayin Pan(2008)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中国公路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模型、策略、评价指标和审计方面对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探究。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清华大学郭仲伟(1987)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以及借助各种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以最小投资谋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活动。

张智勇(1996)最早提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包括延迟付款、汇率浮动、换汇控制、通货膨胀等,并提出了一些应对当时经济情况的解决方法。

余娟、祝继高、刘晓宁(2005)在发表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中提到财务风险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它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将财务风险划分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营运风险和交易风险,并就这四类风险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与探讨。

石香焕、唐文彬(2007)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引进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出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工作原理确定指标的权重,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误导;文章引入了定性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弥补了纯定量评估模型的缺陷,拓宽了风险评估的范围;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在对企业财务风险按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隶属度进行层层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

钱丹第(2009)在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研究方面提出国际工程面临的5项主要的财务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风险、合同履约及合同变更风险、税收法律风险以及换汇控制。

沈亭、王淑慧(2010)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改进了指标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便更适合其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崔静(2011)在《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一文中说明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目的及意义,提出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制订公司风险经营方案。

李永杰(2012)在施工企业海外承揽工程方面进行了财务风险与防范的研究,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着比国内更加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财务风险的考验。要实现海外施工项目良好的盈利水平,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施工企业自身应对海外风险的能力。

王茹(2012)将中国企业“走出去”即承揽海外工程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整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经营风险等。

尹嵩(2013)提出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国际工程项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国际工程项目特别是国际工程承包方面,面临国外的工程承包企业激烈的竞争更是需要不断的发展。

陈永龙(2013)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企业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处理、持续监督与评审相关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取得最佳的风险防范效果。

张超(2013)专门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中的汇率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作为财务风险之一的汇率风险是任何国际承包工程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汇率风险是双向的,既有风险损失,又有风险收益,但就国际承包工程项目而言,面临的风险损失要大于风险收益。

刘金兰、刘立旺、齐彤(2013)在系统分析价格、汇率、利率、信用、关联交易、税收、会计信息、流动性、资金安全、高风险业务风险等10项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应用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外油气项目的财务风险做了评价,得出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是目前海外油气项目面临的前3位财务风险,当前的财务风险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的评价,并给出了税收、价格和汇率风险的剩余风险值。最后提出了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综上所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行业分析了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也使大家越来越了解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2007年以前缺乏对国际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的研究,2007年国家提出“走出去”的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识别越来越全面,控制好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不仅仅会使企业得到好的发展与提升,对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之后,国外学者首先在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上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近年来国内对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运用的也越来越多,行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了很多我国对外投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但是,通过对文献的搜索与研究,并没有发现有关我国通信建设国际工程项目方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对其他行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方面,较少使用相关的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晓奎,余敏等.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工程工业出版社,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A.Mustafa,Member,Zeee,et al.Project risk analytic assessment using the hierarchy process[J].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91.

[4]Zhang,G,Zou,P.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joint ven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J].Jounal of Constraction Management,2007.

[5]Tarek Zayed,Mohamed Amer,Jiayin Pan.Assessing risk and uncertainty inherent in chinese highway projects using AH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8.

[6]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1987.

[7]张智勇.国际工程承包财务风险探讨[J].交通财富,1996.3.

[8]余娟,祝继高,刘晓宁.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经纬,2005.4.

[9]石香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估[J].财会月刊,2007.2.

[10]钱丹第.国际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会计师,200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