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措施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供应在社会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输电线路在能源供应中的作用也不断得到增强,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成为能源供应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构成输电线路的导线、杆塔、绝缘子、接地装置等部件在自然灾害的冲击下可能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严重情况下甚至退出运行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可能对输电线路运行带来恶劣影响的自然灾害因素有很多,包括雨雾冰雪、风雷、地震等等,以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为例,共导致36740条输电线路、2018座变电站停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极大。因此,在输电网络建设过程中探讨如何做好抗自然灾害的工程质量管控,对于有效防范自然灾害侵袭具有积极的意义。

1 输电线路事故的原因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区域联网、水电开发,超高压、特高压交直线路相继建成投运,承担远距离输送电力的任务,其中有很大数量的输电线路处于高山峻岭之中,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受自然地质气候条件影响往往会出现断线、倒塔、基础塌陷等事故,不仅危害了电力企业和用户的利益,而且输电线路检修、抢修、改造的难度很大,成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一大难题。

引起输电线路事故的原因,既包括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泥石流、洪灾、地震等灾害的外因,也包括设计不合理、工程质量不合格等方面的内因。因此,防范自然灾害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自然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灾害合理设计输电线路,充分考虑特殊自然环境下如何确保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并基于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展施工,严把工程材料质量关,加大工程质量控制力度,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通力合作下,强化输电线路抗自然灾害能力。

2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要想有效提升输电线路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首先便要做好勘查工作,对输电线路运行环境进行全面、仔细的考察,掌握该区域内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情况,对往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别、程度、频率等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制定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具体指标。在做好勘查工作后,需要合理进行工程设计,严抓工程质量,做好监理质量管控和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具体论述如下。

2.1 做好工程设计

第一,基于对输电线路沿线自然情况的勘查,工程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结合实际自然条件确定设计方向,具体设计时,应避免选择探矿区、林区等不稳定或复杂的区域,重要线路尽量选择单回、分散连接,设计两个以上的方案,并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和安全性评价;

第二,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区点划分、跨越段设计等具体设计内容必须有详细的设计要求,尤其是在调查无人区的地质地形环境条件时要有设计深度,确保设计基础资料完整、准确,自然条件、灾害资料齐全,工程终勘、现场勘测要细致到位;

第三,按规定时间提供设计总说明书,要在铁塔基础施工前提供正版施工图纸,图纸的设计及说明必须准确、完整,进行图纸会检,且有抗自然灾害卷册;

第四,主动解决现场设计存在的问题,积极提供设计现场服务,有情况发生时要及时复核,一旦发现存在设计深度、广度的问题必须及时做出修改;

第五,各项设计和试验必须满足管理流程要求,编制详实、完整的设备材料招标文件,确保招标文件的内容准确、全面,对铁塔等的材质、性能、附件、替代材料、加工要求等要给予明确。

2.2 严抓施工质量

第一,工程施工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地质状况,例如输电线路周边危岩等,有规划、有组织的开展各项施工,具体的施工项目都要有施工方案,质量保证体系要健全、有效,各种措施要有针对性;

第二,在认真熟悉施工图的基础上,按施工图组织施工,如果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必须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

第三,严格按规定做好线路复测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根据规定要求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要与设计方多沟通,如发现微气象特征必须即刻联系设计院复核,结合现场情况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尽量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抗自然灾害性能;

第四,土石方施工需要注意避免对现场原始环境的破坏,尽量降低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程度,同时要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夯实回填土使其超过原状土密实度85%的标准,以避免水土流失;

第五,分坑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以避免基础错位或是扭转超差,具体尺寸、坑深等参数需要符合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的相关标准,防洪堤、挡土墙等工程施工也需要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导线压接施工要符合规程规范要求,出现导线断股根据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处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可靠;

第六,铁塔、螺栓等的质量必须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和设计要求,各种器具材料需要经过检查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不能存在差缺件,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把设备材料质量关,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其安装与紧固应严格按规定要求实施;

第七,全面管控工程施工,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证,严格监控质量监控点,实施三级质检控制,对于隐蔽工程更要全面加强质量管控,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妥善予以解决和纠正,防范施工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第八,根据输电线路设计和验收的要求对基础、架线等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验收,严格贯彻相关的强制性条文,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实际要求。

2.3 监理质量管控

监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监理方的作用有助于全面监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设计、施工、验收,使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监理质量的管控,首先要在监理规范和细则中有针对性的制定抗自然灾害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监理目标必须明确,相应的措施应全面、具体;其次要结合实际工程制定全面、系统的监理工作方案,包括工程旁站监理方案、初检方案、质量通病防治、工序质量评估等内容;再次要对陡峭边坡等可能危及基础安全的地形地貌条件进行设计校核,做好基坑验槽等工作,对边坡挡墙、塔材差缺件、导线压接、螺栓紧固、工程材料质量等方面实行全面控制;最后要做好监理日志、数码照片等方面的检查记录工作,确保见证取样完整、到位,检查记录资料准确、全面、详实。

2.4 工程建设管理

除上述措施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工作:第一,工程建设程序应按相关标准规范严格执行,落实施工三级自检工作,做好工程过程控制,对基础分部、组塔分部工程的验收要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第二,铁塔加工对于工程质量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监造,对铁塔加工、焊接和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把关,并提交监造报告;第三,施工图会检和设计交底工作要及时,并要特别注意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要求;第四,重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必须采取招投标制的方式采购,以保证设备材料的质量和经济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保障输电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加以重视,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将安全隐患及早消除,以防范自然灾害的危害。输电线路防范自然灾害事故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除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之外,还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措施,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使其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鹏飞等.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影响及对电网规划的启示[J].江西电力,2008(2).

篇2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01

一、调研背景

重大自然灾害历来会使国际资本市场造成波动,甚至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威胁到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单以地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例,从全球范围来看, 2004年12月印尼发生地震海啸,亚洲股市在随后几个交易日内普遍下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当天,股市尾盘出现跳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亚太主要股市多数收跌,A股也受到拖累,跌幅0.79%。其后续由于地震造成的福岛核辐射泄露加重了股市不景气。我国沪深两市在市场大跌下亦难幸免,两市小幅低开后一路震荡探底。

从种种事例可以看到,重大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海啸等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其恶劣影响的同时,也时时影响着资本市场,引起资本市场的重大动荡,加剧风险,恶化经济。因此,及时分析总结出因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从而建立起我国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来及时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二、调研目的

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涉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波动问题。为了更准确了解当前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出重大自然灾害是如何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从而证明出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整体经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并且为探究我国政府对此的宏观调控效力,为构建我国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调研对象

长沙市国信证券公司、华融证券公司、华林证券公司和方正证券公司的股民、经理和相关工作人员。

四、调研方式

发放调查问卷,随机采访

五、调研时间

2011年9月至12月

六、调研内容

1.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投资者对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投资调整情况。

2.以随机采访的方式对整个资本市场受到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冲击后造成的损失以及由国家及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效果进行全面了解。

七、调研结果

本次共发放了1000张问卷,收回868张,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791张。现将这次通过调查问卷所获得的重要信息报告如下:

1.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外的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在影响企业营运状况的同时也把社会弄得人心惶惶,从而对我国资本市场有较大的影响。不过,与国内自然灾害相比,国外的灾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要小一些。

2.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时间

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投资活动的影响时间较长,大致时间为一年,可见,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其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

3.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当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市场造成波动的时候,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中的经济手段是最有效和最易被投资者所接受的,而法律手段过于强硬,行政手段的效果不明显。因此,经济手段是市场经济中比较理想的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为主。

调查数据显示出我国的国家调控机制比较完善,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国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力,但是所带来的影响却不是很大。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投资者基本上从事投资的时间在三年以上,因此在投资工作中有丰富的经验。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他们大多能在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帮助下,通过以往经验和专业分析来对自己的投资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不过,投资者也明确的指出国家还应该改善宏观调控机制以将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波动与损失降到更低。

在随机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灾害对国家财富造成的如此巨大的威胁,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动荡不安,这表明了我国宏观调控机制的改善势在必行,构建我国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迫在眉睫。

八、调研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大自然灾害愈发显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而深远的重要影响,灾害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国民经济从而使资本市场受到冲击。那么,重大自然灾害究竟是如何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动荡不安的呢?

从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来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一般认为,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灾害直接造成的物质形态的破坏,如粮食产量的下降,房屋建筑、公共没施及设备的破坏等;而对于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则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如徐嵩龄等人认为,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在广义上包括:由灾害对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的直接破坏,并通过社会经济系统的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其他破坏而带来的损失;由一种灾害引起的另一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资源上所遭受的损失。

显然,这种对间接经济损失的理解是广义上的。黄渝祥等人将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分成三部分:由于经济活动的关联性,生产单位、行业和部门有着紧霸的投入一产出连锁关系;中间投入积压增加的经济损失;灾害后的恢复过程需要动用原来可用于生产性投资的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损失。

综上所述,虽然重大自然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其损失却不能以单纯的经济数据来计量。灾害可能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甚至民心带来致命的打击,继而加剧经济损失导致资本市场剧烈震荡。因此,我国必须着眼于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长效的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337-02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Disaster Situation in Aksu Prefecture of Xinjiang

ZHANG Yan-bo YAN Hui-jie * CHAO Zeng-f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arim University,Alae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Natural disaste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ksu prefecture.In this paper,the main factor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prevention were put foward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disaster data in 8 counties and 1 city of Aksu prefecture,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reduce local agricultural disaster losses.

Key words natural disaster;correlation analysis;Aksu prefecture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的气候异常时有发生,各地自然灾害频繁不断,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这对人类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抗灾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制约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1-5]。进入21世纪以来,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区域广,造成损失大。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发生,造成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已经占新疆自然灾害损失的83%。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对灾害的承受和恢复能力低。因此,分析当前灾害形式和灾害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制订相应的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理对策,防患于未然,对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12]。阿克苏地区是一个以农牧结合、以农为主的地区,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近年来自然灾害对新疆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做好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理和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并且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抗灾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3-16]。

1 材料与方法

该文选取《阿克苏地区统计年鉴》提供的农业受灾信息,对阿克苏地区农业受灾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了受灾和成灾面积与多个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其中包括风雹灾、旱灾、水灾、霜冻灾、病虫害、雪灾等,为更好地进行农业受灾知识普及和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001―2011年阿克苏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如图1、图2、表1所示。2001―2011年,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病虫灾、雪灾发生的占比分别为10%、7%、80%、1%、1%、1%。温宿县、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县、阿克苏市灾害面积分布比分别为20%、12%、3%、17%、3%、8%、12%、9%、16%。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用所得数据对原序列重新赋值,如表2所示。

编写程序将原数据带入MATLAB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相关程度数据如下:旱灾是0.935 9,水灾是0.745 3,风雹灾是0.778 4,霜冻灾是0.512 4,病虫灾是0.948 4,雪灾是0.809 7。分析数据的大小可见,旱灾和病虫灾数据相差很小,可见和受灾面积关联程度最大的是旱灾和病虫灾。

如表4所示,与成灾面积的相关度分析的数据如下:旱灾是0.529 3,水灾是0.526 2,风雹灾是0.956 3,霜冻灾是0.529 2,病虫灾是0.533 6,雪灾是0.529 4,由分析数据的大小可见,风雹灾的数据明显大于其他灾害的相关程度,得出与成灾相关程度最大的是风雹灾。

如表5所示,灾害面积与产量损失关联度如下:旱灾是0.837 9,水灾是0.689 9,风雹灾是0.859 1,霜冻灾是0.876 5,病虫灾是0.932 1,雪灾是0.740 0。其中,病虫灾的相关度大小较其他数据有明显差异,所以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大。

如表6所示,成灾面积与产量损失的P相关程度如下:旱灾是0.810 9,水灾是0.761 3,风雹灾是0.536 3,霜冻灾是0.808 7,病虫灾是0.891 9,雪灾是0.813 3,通过比较病虫灾的相关度大小和其他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主要的相关是病虫灾,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大。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严重,抗灾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制约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不止一次地目睹自然灾难在全球各个地区肆虐。因此,切实加强灾害防范和监测预警,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发生。要密切监视各种灾情及其发展变化,充实监测力量、改进监测方法、加密监测频次、及时会商分析并且滚动预测预报。重点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并且延长预见期,为抗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及时灾害预警信息,提醒社会公众主动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平时也要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准备,细化完善相关预案,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抓好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全力做好灾害抢险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抗灾救灾工作责任制。

4 参考文献

[1] 汪晓银,周保平.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张会,张继权,韩俊山.基于GI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41-146.

[3] 宫清华,黄光庆,郭敏,等.基于GIS技术的广东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58-63.

[4] 白丽萍.风灾及其防治[J].城市,2008(2):76-78.

[5] 张庆云,陶诗言,彭京备.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成因机理的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8,32(4):815-825.

[6] MOREIRA E E,PAULO A A,PEREIRA L S,et al.Analysis of SPI drought class transitions using loglinear models[J].Journal of Hydrology,2006,331(1-2):349-359.

[7] ESCALERAS M P,REGISTER C A.Mitigating natural disasters through collective ac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tsunami early warnings[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08,74(4):1017-1034.

[8] 温克刚,曾庆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9] 穆尼热・阿布利米提.阿克苏地区香梨生产中气象灾害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2004(3):37-40.

[10] 张厚,孙楠.新疆棉花生产的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措施[J].中国农业气象,2000(4):10-16.

[11] 阿克苏地区统计局.阿克苏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2] 塔依尔江・吐尔浑,安瓦尔・买买提明.喀什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灾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1-47.

[13] 梁书民.中国雨养农业区旱灾风险综合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7):39-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