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3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地震灾害的预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复兴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复兴镇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委会、各相关单位:
《复兴镇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复兴镇人民政府
2021年1月3日
复兴镇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做好我镇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根据《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依照《赤水市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9年地质灾害灾情简介
复兴镇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凯旋村榜上、桐梓圆滑坡,张家湾崩塌、转石奇观崩塌、风溪老村组崩塌。一般隐患点的有长江村上焦岩、凯旋村水坝,凉江村大营盘,较小的隐患是各村突发性的分散性的小面积的垮塌,诱发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降雨,其次是人类工程活动。2020年,较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未发生,较小的突发性分散性的崩塌各村均有发生。
二、2021年地质灾害预测预报
2020年我镇地质灾害的易发区主要分布凯旋村榜上、桐梓圆和张家湾片区及新建通村公路通组公路边和其他重点工程修建地区等地质环境脆弱及人类活动频繁的部分地区。其中,今年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点是:凯旋村榜上、桐梓圆——滑坡和风溪村老村组沿赤习路崩塌。
三、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根据2020年冬季以来地质灾害巡查和排查的情况,一是凯旋村榜上桐梓圆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是风溪村老村组沿赤习路危岩崩塌。三是在新建通组公路旁和一些地方高位隐蔽性地灾和高切坡建房作为2021年度我镇重点监测区域。同时按程序完成转石奇观崩塌、风溪二期等地灾项目的治理彻底消除隐患。加大受地灾威胁避险移民的搬迁工作,力争应搬尽搬。
四、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措施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管理工作;坚持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列入当地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治理。我镇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危害性大,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群测群防”原则,实行镇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具体管理,单位为主负责的管理办法,力争把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一)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特殊性、危险性和危害性,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和及时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积极筹措资金,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政府预算;督促各相关部门展开地质灾害的检查工作,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赶赴现场,采取紧急防灾和应急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二)明确责任,加强配合,共同做好防治工作
1.自然资源所职责
自然资源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巡查监督工作;参与地质灾害发生后的灾情调查,了解灾害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地质灾害情况,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的编制起草。
2.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和交管站职责
(1)因工程建设活动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的防治工作,落实防范措施,在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临灾预警信号,一旦发生险情,及时赶赴现场,对隐患点采取措施,排除险情;负责及时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居民危房的鉴定工作,安置房规划起草,质量监管工作;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地质灾害事件的报告,协助、配合自然资源所进行地质灾害的调查处理工作。
(2)交通沿线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工作,编制公路沿线重要隐患点防灾预案,对其灾情发展情况进行监测、监管、群防群测;施工单位落实防治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以及临灾预警信号,必要时采取关闭危险路段的措施;负责管理公路建设工程中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监督治理,负责公路沿线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的报告与调查处理工作。
3.农业服务中心、水务站职责
开展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的巡查和排查,组织开展发生在江河岸坡、水利工程、水电站大坝等的地质灾害隐患的群测群防工作,督促落实防治责任人、监测责任人,设立警示标志,以及临灾预警信号;负责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中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监督治理;负责江河岸坡、水利工程、水电站大坝等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的报告与调查处理工作。
4.学校职责
开展学校教育活动区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的巡查和排查,编制中、小学校等管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组织检查在学校范围内所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的群测群防工作,设立警示标志,制定撤离路线,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并在师生中广泛宣传《地质灾害条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高师生的防灾意识;负责管理学校工程施工中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监督治理;负责学校范围内的地质灾害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工作。
5.林业站职责
负责生态林区、经济林区、防护林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巡查和排查工作,设立隐患点警示标志,督促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以及临灾预警信号和人员财产撤离的组织实施;积极开展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络的建立,督促监测措施的落实;负责解决落实受灾害群众重建家圆所需的木材计划报批。
6.财政所职责
负责调拨、筹措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对用于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及工程治理等的专项经费使用进行财政监督。
7.社事办职责
负责对遭受地质灾害的灾民救济和安置,做好地质灾害救济经费项目的申报工作。
8.派出所职责
负责组织公安干警及时赶赴地质灾害现场维护灾区社会治安,保护灾区人民群众财产不受损失。
9.卫生院职责
负责组织医务人员及时赶赴地质灾害现场,了解医疗灾害造成的受伤群众,使受伤群众及时得到医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并做好灾区传染疫情的防治工作。
10.科教中心职责
负责在镇辖区内宣传《地质灾害条例》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群测群防、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使地质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1.各村(社区)职责
各村(社区)要在本区域内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和镇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配合政府开展组织地灾应急演练特别是加大对列入市级地灾隐患台帐的风溪村和凯旋村的检查、排查,并定期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分析地质灾害易发生的地方及时上报,对隐患点必须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监控制度,凯旋村配合今年实施的转石奇观片区崩塌治理工程。提高广大群众的群测群防和防灾意识,降低或避免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特别汛期(4月到9月底)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期,上述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按责任包保的要求,“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早布置、早行动,务必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此页无正文)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定位搜索; 方法
搜索定位是指在灾害现场通过寻访、呼叫、仪器侦查或搜救犬搜索确定被困人员在自然空间或缝隙中幸存者的位置。目前常用的搜索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人工搜索定位
人工搜索可采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或一个空间一个空间的搜索,也可采用拉网式搜索。通过对幸存者家属或已救出的幸存者进行询问,对易于接近或就在表面的遇难者进行快速搜索,可以迅速将被困者救出。对埋压较深的被困人员可做上标记,迅速通知救援力量进行救援。人工搜索定位方法的前提是幸存者能够听到呼叫,并有能力做出回应。当幸存者处于昏迷状态或严重受伤时,这种方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询问知情人
消防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倒塌建筑的功能、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向相关的知情人展开询问调查,并了解被困人员的基本特征(如人数、性别、年龄、所在地点等)。不同的倒塌建筑有以下几种询问方法:一是民用建筑倒塌,应向事故中被埋压人员的邻居、亲人等人询问建筑内部的结构,了解客厅、卧室、厨房等房间大体的分布位置。二是大型的商用建筑发生倒塌,救援人员首先要向单位人员询问了解倒塌建筑的层数、每一层的使用功能、高度、面积、平面布局、使用的性质、建筑内人员的数量、在位率以及倒塌时间等信息,推断埋压人员较密集和生还希望较大的位置。三是综合性商场发生倒塌应向工作人员问清楚每一层的使用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对销售家具,布置高架货柜等人员生还希望较大的楼层进行搜救,而后对销售衣服、鞋等人员较为密集的楼层展开救援。
(二)看
在救人之前仔细观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查看废墟表面是否有被砸受伤、身体局部埋压不能行动的人员或死亡的人员,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其次救援人员要查看倒塌建筑物承重构件等部位的受损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形成被困人员生存的空间,以及楼梯和疏散通道在废墟中大体的分布位置。因为建筑物发生倒塌后,内部人员要通过楼梯和疏散通道逃生,在这些地方往往可能会有大量的人员被埋压。倒塌建筑周围的情况也要认真的查看,便于搜救工作的开展。在废墟中查看情况时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查看,以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三)主动喊话
在搜索埋压人员的过程中,消防人员在佩戴防护面具时可以使用大功率的扬声器或其它喊话设备向被困人员喊话,以得到被困者的回应。通过喊话可以缓解被埋压的人员的紧张情绪,坚定存活的信心和勇气。救援人员最好能喊叫埋压者的名字,人对自己的名字记忆最深,反应最快,有可能将处于昏迷状态的被困者唤醒。
(四)细听
消防人员要仔细倾听废墟中是否有被困者的呼救声、声,但在听之前要维持好救援秩序,确保现场有个安静的环境。在听时,救援人员可以排成一列,也可以围成圆弧形进行仔细的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尽量将耳朵贴在砖、石、金属等物体上,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尤其是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的十几倍,节省了传播的时间,听起来也更为真切。同时救援人员要根据常识区分人和动物发出的声音,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二、仪器搜索定位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的诞生,为救援的过程中提高救助的成功率, 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提供技术保障。当前国际上所使用的高新的探测仪器主要采用非接触式生命搜索与定位技术,根据倒塌建筑下幸存者发出的生理、物理、化学等信息,确定被埋压人员的位置、人数和生存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仪器:
(一)视频生命探测仪
视频生命探测仪是一种在倒塌的建筑物下和狭窄的空间中,搜索遇难者的特殊工具。它可通过高清晰视频和音频信号,向搜救人员提供废墟下的受害者信息。视频生命探测仪一般由探测镜头、探测杆、插拔式微型液晶显示器、耳机、话筒和连接电缆等组成。探测仪可自由伸缩,尤其适合多层废墟探测;顶部的探测镜头可通过手柄进行180o旋转。探测镜头的周围有16个冷光发光二极管,在全黑暗背景下,其可视距离最大可达3m。
(二)音频生命探测仪
音频生命探测仪应用了音频声波( 包括震动波) 的基本原理,它采用先进高科技微电子处理器和灵敏的感测器,特殊的电子装置将非目标的噪音波及其他背景干扰波过滤,保证摄取最需要的生命目标信号,迅速找出被困者的位置。高敏感度的音频生命探测器,采用两级放大技术, 探头置率放大器,可接收1~4000Hz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主机收到目标信号后再次升级放大。被困者、呼喊、爬动、敲打等发出音频声波或震动波,被高敏感度的感测器探头接收、过滤、放大,可以直接被救援者收听。通过探测地下微弱的音频声波,就可判断生命是否存在。在地震、爆炸或意外发生楼房、桥梁、道路、矿场等坍塌时,音频生命探测器对消防救援人员搜索被困者、探测生命存在与否都能提供巨大的帮助。
(三)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是通过接收周围物体不停发出的红外线,来探测可见光范围以外人类肉眼所不能直接看到的物体。利用探测仪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即热像图。目标的热图像和目标的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看到的目标可见光图像,而是将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变成人眼可以看见的代表目标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消防所用的红外热成像仪为非制冷型,按照其应用方式分为救热像仪和检测性热像仪。救热像仪一般在红外方式下具有白热、黑热、伪彩色三种显示模式,具有温度测量、耗电显示、图像降噪功能和在特定环境温度持续工作的能力及较高的外壳防护等级。
救助型热像仪主要用于消防救援中的火情侦查、人员搜救、辅助灭火和火场清理等,特别适用于协助消防员在浓烟、黑暗、高温等环境条件下进行灭火和救援作业。检测性热像仪一般应用于电器设备、石化设备、工业生产和深林防火的检查,具有图像冻结、图像储存、热像还原、操作提示和参数修正功能。检测型热像仪比救助型热像仪能够适应更高的测量温度。
(四)雷达生命探测仪
雷达生命探测仪融合超宽频谱雷达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穿透能力强,能探测到被埋生命体的呼吸、体动等生命特征,并能精确测量到被埋生命体的距离深度,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光学、红外、和音频探测技术相比,不受温度影响、不受热物体的声音干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雷达生命探测仪应用了超宽频技术,在搜索被困与废墟中的幸存者是可以穿透4~6m的混凝土,探测到20m距离、200m3空间内的生命特征,具体穿透温度取决于现场表面材料,理想情况下可达10m甚至更深,但是它的信号不能穿透金属障碍物。雷达生命探测仪不受其它无限设备的影响,也不影响其它无线设备,它只通过无线传输把探测结果传至救援人员手中的控制器。雷达生命探测仪的信号功率不到手机的1%,非常安全。在使用时不需要导线和探头,无需钻孔和防水,而且不受天气影响。
三、搜救犬搜索定位
搜救犬搜索是目前搜索工作中最为有效的手段,因为犬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灵敏超凡的嗅觉、听觉和夜间尖锐的视觉功能;对气味的分辨能力比人高出百万倍,鼻子里有22亿多个嗅觉细胞,能嗅出200多种不同的气味,嗅觉灵敏度是人的30多万倍。汶川地震生命救援中,消防救援队共有62条搜救犬参加了生命迹象的大搜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在救援过程中,建议每个搜索犬小组有2个训导员、2条搜索犬和1个负责协调的人员组成。协调人员的作用是监督训导员和搜索犬的安全并协调他们的行动。
四、最新搜救方法
在地震救援中,通常所使用的装备主要是以红外、热成像、光学观察等设备为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救援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搜索器材逐步的问世,但是它们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利用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生命探测
白草塬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白草塬镇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镇政府有关单位:
为了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镇政府会议讨论研究通过《白草塬镇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白草塬镇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8日
白草塬镇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到有备无患,打有准备之仗,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镇属各单位负责人、各包村工作组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副镇长蒋晓燕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电话3660080。各村两委人员、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各村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
二、防御措施
1、组织全面排查
各村是否会遭受小流域山洪、滑坡、泥石流、山塘水库垮坝等各种可能的灾害袭击情况进行逐一检查,查明隐患。灾害重点村要经常组织力量对隐患点进行认真排查,发现异常立即转移人员,并及时上报镇政府。
2、健全应急机制
各村要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制订详细的人员避险转移工作预案,预案明确了责任人,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确定预警方法、信号,避险转移路线,及临时安置点,把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个村、每个户、每个人。一旦发生灾害紧急情况,及时启动方案,有序地组织人员安全转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值班巡查
进一步加强雨季天气,突发性恶劣天气、汛期、台风期间的值班巡查工作,特别是灾害村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随时应对并报告各类突发性灾害的发生。
4、建立抢险队伍
各村要组织一支由党员干部、年轻群众组成的防御山洪与其它灾害工作的抢险队,在第一时间救援抢险工作。
三、应急处理
1、灾情报告
各村坚持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发现灾害前兆、险情或灾情的村或个人,应当立即报告镇政府。(电话:3660080)
2、灾情应急处理
镇政府接到报告后,将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并及时组织救灾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并向县政府办报告情况。同时,根据灾情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将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村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健全组织,落实村委主任负责制,明确监测责任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群防群治网络。各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汛期来临前,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检查,加强防范工作,落实具体的防御措施。
2、加大力度,认真实施
各村要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加以落实实施,要按照下达的年度灾害防治任务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落实移民避险安置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补助等有关政策措施,切实做到按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规范运作。
3、加强监督,规范管理
镇政府将严格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一是灾害避险安置和治理实施计划的灾害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险安置任务;二是灾害避险与治理补助款,必须专款专用,避险安置对象和补助费的发放必须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灾害避险安置与治理期间仍要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做好灾害监测防治工作。
附件:白草塬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白草塬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张兴强 党委书记
副组长:高秉政 党委副书记、镇长
蒋晓燕 分管副镇长、二百户村包村组长
成 员:范晓军 应急服务中心主任、总堡村包村组长
武承朕 党委副书记、树王村包村组长
刘 颖 副镇长、九百户村包村组长
安 伟 副镇长、西坡村包村组长
马 刚 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窟沱村包村组长
杨来旺 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北刘村包村组长
吉启荣 景庄村专职化书记、包村组长
张 雁 派出所所长
刘全合 食药所所长
卢建玉 白塬卫生院院长
王彦辉 白塬中学校长
张 琨 白塬教管中心主任
刘耀谦 农经财政服务中心主任
李京鹏 应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姜文博 九百户村专职化书记
肖 忠 二百户村专职化书记
陈 昊 树王村专职化书记
吕栋良 窟沱村专职化书记
陈金东 兴塬社区专职化书记
李孝庭 总堡村党支部书记
关启武 北刘村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