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地震灾害的防治

地震灾害的防治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地震灾害的防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地震灾害的防治

篇1

钻机的履带行走机构采用RecurDyn(RecursiveDynamic)进行参数化设计,该软件是韩国FunctionBay公司开发出的新一代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中专门有针对履带设计与仿真的模块低机动性履带车RecurDyn/Track(LM)。低机动性履带包工具箱由链轮,法兰,履带链接,橡胶衬套,辊子护栏和地面剖面库组成。而且低机动性履带包有参数化的部件链齿轮、单缘轮、双缘轮等。利用这些部件,可以快速建立低机动履带车辆,分析诸如履带链接和地面之间的相互接触特性,以及各种工况中出现的结构问题。

1.1.1履带零部件几何建模及组装

GDZ-300L履带钻机选用的是BLD3500A型履带,主要有由履带板、驱动轮、支重轮、托链轮、引导轮、张紧装置组成。利用RecurDyn的Track(LM)模块对履带进行建模,根据钻机设计时所选用履带的实际情况确定各个子模型的结构,确定行动部分各零部件的几何参数、性能参数、安装位置以及连结方式等。钻机的履带虚拟样机有两条履带子系统组成,每条履带子系统包括1个驱动轮、1个张紧轮、6个支重轮、1个托链轮和39块履带板,履带板之间采用双销式连接;钻机采用后置驱动,驱动轮有19个链齿。

1.1.2施加履带子系统内部约束

履带各零部件之间的约束:结构约束(接触约束)、力约束、运动约束及刚体碰撞约束等。施加的主要约束包括:驱动轮、张紧轮、托链轮、支重轮与履带支架之间的旋转约束,定义驱动轮的初始驱动力或扭矩及驱动函数;履带支架和钻机机体(此时以子系统的motherbody表示)之间的固定约束;张紧轮与支架之间的移动副约束,定义张紧弹簧的阻尼和初始张紧力;履带板与履带其它零件的接触约束,该约束由软件自动完成。完整的履带子系统如图3所示。

1.2钻机总成

在RecurDyn模型环境中把建立好的钻机机体虚拟样机模型导入其中,RecurDyn会自动将模型各个组件的材料设置为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各零部件所用的真实材料。为了方便后续的仿真把各个组件合并成一个名为drill的整体,合并后钻机中的各个组件的质量、体积及各个组件间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然而这个合并体的质量和质心是由各个组件共同合决定的。调节两条履带的间距为实际值,把这两条履带的motherbody都改为drill,这意味着两条履带子系统的履带支架以固体约束方式与钻机机体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钻机虚拟样机系统。钻机的总重量约6.32t,运输尺寸长×高×宽为5956mm×2545mm×2050mm,每条履带的接地长度为2000mm、宽350mm、两履带间距为1700mm。

2建立行走仿真路面

地质灾害防治施工现场的道路多为不平整路面,钻机不可避免的要行驶在路障、坡道及边坡上,地质灾害钻机的行走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成功越过这些不平整道路时不发生翻倾和滑移。因此分别建立平坦路面、斜坡、障碍和边坡道路进行分析,在RecurDyn的Ground模块下建立,来近似模拟钻机实际工作道路———粘土道路,地面参数在履带系统中定义,每条履带系统可单独定义路面和履带路面间的接触参数。建立了平坦路面、20°斜坡、300mm障碍、20°边坡的虚拟路面(图5)。图5仿真路面Fig.5Roadsimulation

3地质灾害防治钻机不同工况履带行走仿真与分析

3.1平地仿真分析

开始仿真要先使钻机在路面上处于静平衡状态,然后在0.5s时给样机设定一个650mm/s(2.3km/h)的初速度,驱动钻机样机在平坦路面上行驶。通过RecurDyn动力学仿真得到该行驶过程机体质心竖直方向的位移曲线,仿真路面为粘土,钻机落到地面会发生沉降,在0.5s左右时达到平衡状态,钻机行走时机体质心在竖直方向的位移最大波动振幅为3mm,波动非常小,显然地质灾害防治钻机在平坦路面上行驶进非常稳定。图6b为平坦路面行驶时钻机机体质心速度曲线,钻机在达到静平衡后开始起动、加速,在1.5s时速度达到650mm/s,而后机体以该速度稳定的行驶,速度值的波动在630~670mm/s之间,最大振幅为40mm/s,未对钻机的正常行驶造成影响,可见钻机的在平坦路面行走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220°斜坡仿真分析

同样使钻机先达到静平衡状态,设定使钻机从0.5s开始运动加速加到1.5s速度达到650mm/s,图7为钻机样机在20°斜坡行驶时的动力学模型。从图8a中可看出钻机样机在0~2.2s之间是一个平路静平衡及平路行驶的一个阶段,基本特性与平坦路面行驶相同,不再讨论;在2.2~10.5s是爬坡阶段,这个过程中位移出现两个不同曲率的位移曲线,第一个曲率为履带前缘先接触到斜坡,履带后缘仍在平地上,钻机被架起,该阶段竖直方向位移出现小的规律波动,第二个曲率为整个履带已完全附着在斜坡上,钻机行走平稳;从10.5s开始钻机样机在平路上行驶,位移无波动,行驶平稳。从图中分析可得钻机样机在20°斜坡上行驶平稳。图8b的20°斜坡路面行驶机体质心速度曲线反映出:0~2.2s与在平坦路面行驶是相同的;2.2~5.0s钻机全质量作用在履带前后两轮缘上,地面附作力小,阻力大,且滑转率增大,造成钻机速度下降为550mm/s,5.0~8.0s履带完全与地坡道接触,速度在有规律的小范围波动,此时钻机样机速度略小于仿真设定速度,8.0~10.5s钻机速度出度较大的增大,钻机将要水平行驶,履带平面与水平方向成一定的夹角,钻机质心开始下落造成质心处的速度增大;在10.5~15s间钻机在平路上行驶,行走稳定。在整个爬坡过程中钻机未出现倾翻,行走稳定。

3.3300mm路障仿真分析

使钻机先达到静平衡状态,设定使钻机从0.5s开始运动加速加到1.5s速度达到650mm/s。图9为钻机样机爬越300mm高障碍路面时机体质心的曲线,从竖直方向位移曲线和速度变化曲线可知钻机成功爬越了该障碍,但机体在行驶过程中波动较剧烈,竖直方向的位移最大波动幅度达到了500mm,速度最大波动幅度达到了1750mm/s,此工况钻机的履带行走稳定性较差。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选用的履带无悬挂系统,不具备像军用履带的平衡肘、减震器、扭力轴等结构,在不平整路面行驶不能起到减震、自动调节支重轮的高度来适当适应面的能力。这与钻机在进行野外生产实验时的真时情况相符,当钻机行走在乱石路上时振动严重。

3.420°边坡仿真分析

设定仿真钻机样机从0.5s开始运动加速加到1.5s速度达到650mm/s,图10为钻机样机横向行驶在20°边坡上的动力学模型。钻机样机横向落在边坡上在没有给驱动的情况下,在重力的作用下钻机有向下滑移的趋势。从图11a、b可知道钻机样机在20°坡道上不管有没有添加驱动力它都向下产生了滑移,履带与边坡的横向附着力小于钻机自身重量在平行边坡上的分力。分析0~0.5s及0.5~10s这两个时间段,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位移都相应的出现两种不同的曲率:没有驱动力的情况下,钻机滑移率较大;钻机开始运动时存在驱动力,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向下滑移率反而小了,这与钻机运动时履带对边坡粘土的剪切力会减小横向附着力相矛盾,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该问题。速度的波动大小在允许的范围内。钻机在边坡上行驶时未出现倾翻,但产生了向下滑移,在行走了6.1m的距离后钻机向下滑移了0.2m,滑移率为3%在允许的范围内仍可视钻机行走稳定,但钻机在边坡上的横向稳定性欠佳。产生此类滑移与钻机的质量、坡角,路面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若要使地质灾害防治钻机更稳定的行驶在粘土20°边坡上,钻机需要向上稍微调整一定角度来形成位移补偿。

4结束语

篇2

一、工作目标

对全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安置后全部腾出的旧房屋、宅基地及院落等附属设施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拆除旧房将宅基地和附属设施占地进行复垦,充分使用土地资源,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原则。

充分发挥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和村级组织在宅基地复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搬迁户自愿自主复垦宅基地,注重迁出地土地开发与生态修复。

(二)分步拆除、整村复垦原则。

先对已经签定《搬迁复垦协议》的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腾出的旧房屋、宅基地及院落进行拆除,再对易地扶贫搬迁旧房进行拆除。待两种类型的搬迁户全部旧房拆除后,整村进行复垦。

(三)责任明确、协作推进原则。

旧房拆除、复垦所在地常店村党支部、村委会是项目实施主体,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本村旧房拆除及复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亲自指挥,确保于2022年10月31日前全面完成旧房拆除及宅基地复垦工作任务。

三、实施内容

(一)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对象。

(二)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20年6月30日前)。

常店村两委干部到高家庄、任家庄等自然村搬迁户中,广泛宣传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及复垦政策,引导农户支持和参与旧房拆除与复垦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审核公示(2021年7月31日前)。

常店村两委对测绘公司测量旧房拆除及复垦面积进行逐户审核看是否测量到位,并将测量情况进行公示,做好留存影像资料等。

(三)组织拆除(2021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

1、对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由常店村两委委托专业队伍统一实施拆除工作。

2、对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对象参照实施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旧房拆除工作,按照测绘公司测量和估价结果,补足差价后,进行旧房拆除工作。

3、对不属于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和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的房屋进行拆除,按照测绘公司测量和估价结果,补偿房价后,进行旧房拆除工作。

4、旧房拆除复垦地块质量要达到:复垦地表上的砖瓦、木料和原房屋基础基石等建筑物要拆除清除彻底,并及时清运干净,地表平整、可直接垫地。

5、要严格执行政策。即搬迁户原有的旧房要全部拆除,严禁将拆偏房、圈舍、烤房等冲抵旧房拆除,严禁弄虚作假。

(四)实施复垦(2022年8月1日—2022年10月31日)。

由常店村两委委托专业队伍或有实施复垦工作的村民进行土地复垦,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实施,经镇政府和县自然资源部门验收合格后进行复垦费兑现。

完成复垦后,由常店村委会选址统一规划农具点和粮食临时堆放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成立XX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组,成立常店村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指挥部,分别承担督察指导和具体实施工作。

(二)明确责任,确保落实。

1、常店村支部、村委是农村危旧房拆除工作的责任主体,村支部书记要亲自安排、靠前指挥,做到底子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资料完善。要做好旧房拆除前、拆除中和拆除后的影像资料的收集,拆除前照片包括旧房及附属设施远景、近景图片(其中近景照片必须能辨别户主及房屋结构),要确保旧房拆除地块复垦位置准确,四至边界清楚,工程建设内容与拆旧复垦方案相一致,并妥善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2、镇财政所负责对旧房拆除复垦工程施工费预算进行审核,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3、XX自然资源所负责竣工验收资料的编制工作,并对复垦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旧房复垦耕地质量进行验收;编制竣工验收资料。

(三)严格督查,严肃问责。

篇3

一、建立网络化治理的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必然性

(一)当前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问题与困难

群测群防是通过确定灾害监测站点,发动区域内群众直接参与灾害宏观监测,及时捕捉异常信息,预警自救。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群结合灾害预防方式。目前各省市县地质部门均建立了多个地震灾害监测点,发展群众监测员,并逐渐与水利、畜牧等部门合作,借助相关部门的监测资源,汇总信息,综合判断预警。这种宏观、微观监测相结合的防灾手段充分整合了各种资源,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手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震预警的准确性。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对地震灾害应对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体系存在不可忽视的操作困难,也是目前群测群防体系面临的难题。首先,群测群防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预设的宣传和防范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信息沟通方式革新,人口流动性强,如何利用即时信息平台、摒除谣言、准确信息、解决观测点分布及观测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成为现存群测群防宣传和防范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如何保证群测群防人员为灾害防范作出的贡献与收入匹配,以稳定并不断扩大人员队伍,进而提升宣传和预防效果。其次,从地震灾害的应对要求来看,群测群防不应仅限于对遴选出的群测群防人员进行预防知识教育,而是应当以全体民众为对象,包括震前预防、震中自救、震后心理恢复等全方位的知识普及。这样才能实现全民防灾减灾,灾害损失最小化的公共价值追求。由于目前的群测群防体系通过自身的动态调整以应对上述因素的制约,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效果大打折扣,对震后救助和人民生活恢复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公民社会逐渐崛起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建设一个覆盖全面、参与多元化、机动性强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网络,对改善现有宣传体系、转变公众防灾减灾思想、协助解决群测群防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必然性、紧迫性、现实性。

(二)网络化治理:一种合作治理的创新模式

1.概念解析与治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化治理由于具有促进社会组织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优势,被迅速应用到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并逐渐演化为主流的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