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前言
农村环境常常被人们称作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撑点,但是却也是城市污染物的接受点。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改善城市环境,重点放在污染大的厂区的迁移以及城市内部的绿化面积的扩大,却将污染转移到了农村,特别是在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的发达地区的周边农村,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诸多问题中,烈性农药的使用以及化学农药的滥用;工业上的废水,废气,废渣未经处理后随意排放;难降解的塑料的使用以及塑料用品的增加;人畜粪便等生活污水的混杂和排放等问题最为突出。
1.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分类
1.1 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造成的污染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的投入比重逐年增长,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因此绝大部分地区都采取对农耕地施用化学肥料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农药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严重的白色污染还来自于塑料地棚的广泛使用,在大气中、河面、植被、土地上随处可见,削弱了农村降解消化的承受能力。由于农药等化学品的滥用,只有少部分被土壤吸收,大部分则随着雨水的冲刷和温度的改变逐渐分散在大气,地下水源和土壤和农产品中,影响着人类的安全,不断累积之后,极易造成土壤砂化,农产品质量下降,水源净化能力减弱,水体富营养程度加大,以及对牲畜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威胁。
1.2 重污染,排放高的企业由城市向农村迁移
由于绿色城镇的生态建设目标以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重污染,排放高的企业逐渐由人口密集的城市向人口稀疏,劳动力价格低的农村迁移。这些企业大多数是进行技术含量较低,且不具备全面的三废处理系统的粗放型“高污染,高能耗”生产,由于管理和监查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三废处理的成本较高,使得农村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加重了农村环境的负担。工业生产产生了大量的三废污染,未经及时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成为比较严重的污染源头。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个体小砖窑作坊在我国农村地区随处可见,其产生的烟雾和粉尘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健康。伴随着农村自然资源的不断耗损和工业排放的加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需要人们的关注。
1.3 家禽集中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
在家禽集中养殖过程中,家禽的粪便以及有机饲料的乱排,污染了水质;且家畜饲养时的不及时清理,发生分解后产生的刺激性气体污染了周边大气,还可能引发雨水PH的下降,近而造成一系列的连锁问题;由于大多数农村的饲养条件较为恶劣,人工饲养更容易引发人畜传染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威胁;由于一系列的危害,容易造成家禽集中养殖地周边的居民产生反感情绪和不断投诉等民事纠纷问题。
1.4 农村生产中产生的秸秆问题难以处理
在农耕过程中,农作物的秸秆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成为又一重要的污染源。将秸秆移除,土地的养分会流失且单位面积的收率将下降;将其弃于河里,则又易造成水源的污染;采取焚烧的方式,则产生大量的烟雾,难以散去,污染空气;采用沼气循环装置,成本过高,可行性较低且适用范围窄。
1.5 农村公共设施不够完善,政府和居民环境意识淡薄
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没有广泛普及,很多地区都还很落后,农村环境问题长期处于无人负责,无人治理的状况,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不够明确,这些都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困难。相比于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淡薄,政府往往一味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忽略对当地生态的长远影响。环境保护的先进理念在这些地区难以宣扬,并且很多针对城市污染而采取的解决方法和经验措施对农村环境问题都不适用。并且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远远跟不上实际上的需求,每年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资金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已经治理出成效的地区发生了二次污染,以致恶性循环。
2.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2.1 国家和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国家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指标中,可以建议将农村污染物排放量包含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进一步督促政府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和投入,明确各部门对于农村环保工作的分工,抓好农村环境问题的监督和治理工作,增强环境监管体制的约束力和公信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 加大农村环保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
在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中,资金这一环尤其重要,污染的预防和治理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时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都非常重要,所以需要政府的工作人员经常对农村居民进行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深刻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树立保护环境,创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意识。
2.3 引进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污染小,产出高的生态型农业
引进国内外农村环境治理示范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不断试验新的方法,对症下药,找出适合本地区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的最佳手段,不盲目模仿。与此同时,努力发展科技下乡,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污染重,产出低的原始粗放的农耕手段,代之以生态型农业种植的方法,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家禽粪便,塑料地棚等废弃物合理进行回收利用或处理成对环境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物质。定期对土壤,水源和大气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4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尽量选用小剂量的优质肥料,并且选择效益好,无公害的农产品。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在投入种植之前,对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进行统一的规划,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淘汰落后的农业装备,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产出率,降低物质消耗、资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消耗,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搞好农业科学技术示范点的建设,组织农村居民开展农业攻关,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以及机械化肥,努力减少滥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
2.5 进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对污染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和处理,关停一些不合格的项目。禁止三废的任意排放,尽力提高用肥和水分的利用率。努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建立布局合理和产业结构合理的乡镇企业。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经营来提高农村防治污染的能力,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18
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日益增加,人们在实践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技术上的硬性支持以及生产的原料和工艺水平差异,导致了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千差万别等因素。在受到诸如技术条件与生产成本的限制,将一些固体废弃物选择丢弃;固体废弃物引发的环境问题在原材料角度看,已经上升到了如何合理利用生产资源的层面。
1 浅谈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危害性
1.1 对土壤的危害
在农业固体废弃物中主要有秸秆及工厂化养殖场所产生的牲畜粪便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大且分散,若得不到合理运用将会对农业产生环境不同程度危害[1]。因此,如何做好资源的处理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复杂,有些废弃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病原微生物多,对土壤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垃圾如果为进行严格的处理将会导致许多病菌被带入土壤呈扩散性传播,危害极大。
1.2 对水资源的危害
污水的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最大的因素,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大量的排放到江河,造成水系的污染逐渐加重。许多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磷、钾等元素,加之大量的有机物使得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难以解决,其中“赤潮”就是典型的水污染。
1.3 对大气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中有化学类废弃物,暴露在空气当中,与氧气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使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在我国,工业越发达地区空气质量越差,其中粉煤灰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源于一些以煤为主要原料的电厂车间,受大风天气的影响,粉尘被带到空中,不仅仅对空气产生不良影响更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3]。另外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也都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
2 基于保护农业环境视阈下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固体废弃物治理政策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这一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再后来的发展中又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我国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上一直都是以“三化”为目的展开。长远的角度考虑要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废弃物的减量化方面一定要做到技术升级和工艺革新。在无害化的处理中要根据所产生的废弃物中各自的性质来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环境的要求。在资源化中要充分地运用技术来使之重复利用率提高到最优水平。
2.2 全面推进生产工艺水平的提升
生产的工艺水平是直接影响固体废弃物种类和生成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如今我国的生产工艺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技术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要想全面地推进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就要使我国企业的生产设备尽早的更新换代,改进老企业的设备,将生产工艺进行革新。将产品的原料进行多层次多链条的发展使用,当一款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其在使用后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回收加以一定的加工使之可以进行二次利用,以此类推进行多次循环利用亩最大化的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
2.3 创新发展固体废弃物多元化利用
不断的革新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方式,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综合利用生产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采取科学地回收处理措施使之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转变为经济增长的利器。生活当中可以优先把生活中的固体废物分类进行回收,例如,玻璃的分为一类、钢铁分为一类、塑料制品分为另一类,如此分拣加以回收利用,对一些不能够合理进行回收的废弃物进行高温处理使之转化成可以用于农业或者畜牧业使用的有机肥。
3 结语
严格的执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回收利用,不仅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更是对农业的标准化、健康化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积极处理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个动态过程,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这条路的发展上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油气集输工艺过程
油井产出的多项混合物经单井管线(或经分队计量后的混输管线)混输至集中处理站(集中处理站也称为油气集输联合站),在联合站内首先进行气液分离,然后对分离后得到的液相进一步进行油水分离,通常称原油脱水,脱水后的原油在站内再进行稳定处理,然后输送至矿场油库暂时储存或直接输送至长输管道的首站;在稳定过程中得到的石油气输送至轻烃回收装置进一步处理;从油水混合物中脱出的含油污水及泥砂等,进合站内的污水处理站进行除油、除杂质、脱氧、防腐等一系列处理,使之达到油田地层回注或环境保护要求的质量标准,再根据需要,回注地层或外排,对从气液分离过程中得到的天然气(通常称为油田伴生气或油田气),进行干燥、脱硫等净化处理后,再进行轻烃回收处理,将其分割为甲烷含量90%以上的干气和液化石油气、轻质油等轻烃产品,其中干气输至输气管道的首站,液化石油气和轻质油等轻烃产品可直接外销。
三、油气集输过程污染物分析
油气集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
(1)废水:主要为地层采出液经分离器分离出的采油污水,具有高浓度的COD、BOD、SS、矿化度及石油类等,
(2)废气:主要为燃烧废气和大罐呼吸产生的工艺废气。燃烧废气主要污染成分为S02、NOX、烟尘等,大罐呼吸工艺废气污染成分主要为无组织挥发的烃类,
(3)噪声:主要是集输站场内输送泵、消防泵、电机、压缩机等设备噪声,噪声源强范围在68分贝~100分贝之间;
(4)固体废物:主要是地层采出液携带的大量泥砂在处理、储运过程中形成的含有污泥和原油储运过程中发生跑冒滴漏等事故造成土壤污染形成的油泥,统称为油泥砂,其具有高含油的特性,已被国家列为危险固体废物。
四、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技术的应用
目前,石油集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都具有较成熟的处理工艺,并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集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防控与治理技术。
(1)废水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
目前油田对采出废水的处理主要在联合站内进行,常用的处理工艺有“气浮+过滤”和“混凝沉降+过滤”两种工艺,通过处理大量去除废水中的SS、石油类等污染物,满足回注(灌)水质标准,回注(灌)地层。部分经联合站处理后的污水再经过反渗透、膜过滤等方法处理后,用作注聚配水,实现综合利用的目的。不能回注(灌)和综合利用的污水,通过“隔油+气浮+生物氧化塘”工艺处理后,满足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2)废气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
①燃烧废气
油气集输过程中加热炉染料尽可能使用净化后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燃烧后废气经过脱硫、除尘等措施后达标排放。
②工艺废气
油气集输储运尽量采用密闭流程,储罐安装呼吸阀、抽气装置,减少大罐呼吸引起的烃类气体的无组织排放。
(3)噪声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
噪声污染防治首先要选用低噪音设备,并做好减振措施,从源头降低噪声级,其次时通过合理布局,加装隔声装置,通过隔声、距离衰减来消减噪声级。尽量减少噪声对站内职工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