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公司经济指标

公司经济指标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司经济指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公司经济指标

篇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保险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国内保险业的竞争日益剧烈,迫切要求国内保险公司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绩效。因此,能否科学合理地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并据此分析经营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变得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对保险公司绩效的考察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多是采用一些常规单因素指标,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极效率DEA模型,有效区别出有效决策单元(绩效值=1)之间的绩效差别,对我国9家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做出有效排序,并对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简单评价,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极效率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功能是进行多个同类样本间的相对优劣性的评价。利用数学规划技术,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征的同行业企业生产率评价问题。学者魏权龄也证明了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就是在相同情况下采用多目标规划解出的Pareto有效解。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j=1,2,Λ,n)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xj=(x1j,x2j,Λ,xmj)T>0yj=(y1j,y2j,Λ,ymj)T>0

极效率模型是以CCR模型为基础,利用极效率来甄别有效DMU的效率差异,从而可以给出所有DMU的效率排序。极效率模型如下:minθsups.t.

二、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分析

指标的选择必须满足评价的要求,能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竞争力水平,在技术上尽量避免投入产出指标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从全面性、客观性、代表性、可得性的原则出发,本文把各个保险公司作为决策单元,选取投入指标为逆费用率、逆赔付率、资金运用率、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而产出指标则选取资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其中,费用率为营业费用与保费收人的比率,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保险业务发生的成本费用;赔付率则是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之间的比率,可以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而资金运用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保险公司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最后,流动比率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保险公司的流动资产在某一时点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表明保险公司每一元钱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另外,作为产出指标的资本利润率为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说明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全部资本金的关系,表明保险公司拥有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而营业利润率则是利润与保费收入的比率。

实证研究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选取我国9家主要保险公司作为决策单元,分析的样本容量为9,投入产出指标为7,很明显样本容量大于指标个数,满足DEA分析的要求。首先采用DEA对偶模型对保险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结果θ列。华泰、太保、天安、大众、永安的相对绩效为1。再利用极效率DEA模型对这五个保险公司进行相对效率评价,结果华泰最优效率,永安紧随其后,接着是太保、天安和大众。最终的效率排序结果在最后一列。

从结果可以发现,华泰、太保、天安、大众、永安相对于人寿、平安、新华、新疆而言,是有效的。其中,人寿、大众可以看作弱有效,天安、太保则是比较有效,华泰、永安是非常有效,表明它们的投入产出指标值比较平衡。具体分析,华泰、永安在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的指标值上较其他保险公司高出许多,反映综合盈利能力较强。虽然,天安资产负债率是所有保险公司中最高的,但其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差,从而导致其在综合盈利能力方面低于华泰和永安。另外,新疆虽然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其资产负债率却只有1.064,低于平均水平,从而使其综合盈利能力下降。在费用率和赔付率方面,华泰、永安及天安、大众远远高于人寿、平安、新华。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它们经营效益的差异。在资金利用率方面,无疑华泰、永安显得尤为突出。最后,流动比率是人寿最高,达到10.014,说明其流动负债,包括应付手续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等项目,在所有保险公司中最少。资本利润率最高是平安、新疆,分别达到0.637和0.538。不过,从本质上而言,虽然资本利润率可以衡量盈利能力,但是其反映的是创造单位盈利所需资本金数量,即盈利的成本。

三、相关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寿、太保、平安、新华、天安在营业利润率方面都较低,一方面与其保费收入投资渠道狭窄有关,另外,也受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利率下调等市场化因素影响较大。为此,应当注意增强综合盈利能力,提高经营绩效。可以通过开发新险种和产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裁减冗员并控制人员过快增长,加强理赔工作,以此控制赔款支出。资金运用方面的不足。此外,国家也应采取措施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放宽投资限制、丰富投资品种等。而对于新疆兵团保险公司,虽然其综合盈利能力表现尚好,但是其流动负债相对其经营规模和收入情况而言,显得不合理,究其原因在于成本控制较差,资源浪费严重。为此,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应当注意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在公司内部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以此控制费用降低成本。人寿、大众、新华的资金运用盈利率都比较低,因此,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除了努力拓展保险业务以便扩大投资资金来源的规模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保险投资进行科学管理与高效运作。这包括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正确的投资方式、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有效的执行与控制。对于华泰、永安而言,虽然综合绩效排名最前,但是它们在流动负债方面表现均不理想,而且永安在体现效益的指标赔付率上也存在不足,所以,它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自身经营状况进一步加以改进,以至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5-0078-07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环境业绩指企业通过调整、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该成果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二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制度树立、遵纪守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环保意识程度[1]。

企业环境业绩评价则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环境行为及其成果进行的综合分析与评定,以持续的方式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可验证的环境信息,确定企业的环境业绩是否良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2]。

(一)设计基础: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指南

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指南是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该指南,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分为环境状况指标(ECIs)和环境业绩指标(EPIs)两方面[3],环境状况指标(ECIs)通常为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研究团体等使用,企业较少采用。而环境业绩指标(EPIs)又分为管理业绩指标(MPIs)和操作业绩指标(OPIs),具体的环境管理业绩指标与环境操作业绩指标如表1、表2所示。

(二)设计改进: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维度和生态效率指标

随着环境矛盾激化以及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重视,在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产品生命周期维度,能对企业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4],既可以满足管理者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监控需求,还能为政府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契合,是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思路。

生态效率最早是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提出,主要理念是在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提高产品的价值,生态效率要求企业在不断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实现较大的价值,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其通用公式表示为:

生态效率=

二、J纸业公司环境业绩评价现状分析

(一)J纸业公司经营概况

J公司始建于1984年,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绿色环保再生纸、特种纸品、造纸原材料为主的纸业上市公司。目前公司注册资本约为10.9亿元,资产总额为51.88亿元。公司主要有牛皮箱板纸、纱管原纸、瓦楞纸板、白面牛卡纸、生活用纸等一系列产品。

公司长期注重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企业文化,直接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已将成熟的环保技术用于白面牛卡纸、纱管原纸、牛皮挂面箱板纸的生产中。

(二)J纸业公司现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

目前J公司环境业绩是以每年《环境报告书》的形式进行披露,数据采集、资料核查等工作由公司环境报告书编制小组完成,并委托浙江大学等第三方机构进行报告书的编制。

J公司现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由四个维度组成: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目标、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关系。详见图1。

(三)J纸业公司现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问题分析

1.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

J公司的环境业绩评价报告采用《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中国家统一的框架结构进行编制,该环境报告框架结构适用于我国境内企业环境报告书,其科学性、权威性不容置疑,但由于不同行业、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生产性质、排污特点、所处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得该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对企业环境业绩做出准确评价。

2.指标体系不完整

J公司的环境业绩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维度较为粗糙,从现有的四个维度来看,基本是从企业内部管理、污染物排放、外部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的指标,从政府角度出发、满足监管需求的指标不全面。

3.忽视财务环境业绩指标设置

J公司在评价企业环境绩效时,指标设置多偏向环境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环保目标及完成情况等,比较重视内部环境管理业绩的评价,而忽视了财务环境业绩指标,这不仅不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环境业绩,也不利于调动企业提高环境业绩的积极性。

4.可持续发展战略未充分体现

J公司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公司的环境战略,但其环境业绩评价体系中并没有体现出该战略。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但J公司现有环境业绩评价体系侧重于对环境行为结果的评价,忽视了生产过程,缺少立足于绿色生产过程、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

三、J纸业公司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计

(一)我国造纸行业对环境的影现状

造纸业在我国工业产业中处于重要地位,但也是重污染行业之一,我国造纸业长期以来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速扩张的发展状态,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等处于我国工业行业前列,污染排放负荷、能源消耗等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表3列示了我国造纸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造纸行业的重点工作,同时针对造纸企业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势在必行。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下J纸业公司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ISO14031环境绩效评估体系,J纸业公司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环境管理业绩指标和环境操作业绩指标两大方面。其中,环境管理业绩分为财务环境业绩、环境守法、内部环境管理、利益相关者四个维度;环境操作业绩则由研发环节、生产环节、运输销售环节、回收处理环节四个维度组成。

1.环境管理业绩

(1)财务环境绩效

①环境友好项目资金占用率

环境友好项目资金占有率=×100%

2014年J公司共投入74 770万元对绿色环保生活用纸项目、高档瓦楞纸板项目、高强瓦楞原纸项目、中水回用项目以及其他零星工程进行建设,其中绿色环保生活用纸项目和中水回用项目属于环境友好型项目,2014年分别投入资金20 426万元、2 455万元,公司的环境友好项目资金占用率为30.6%。

②环境优惠政策效益

该指标是指企业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政策要求时,在税收、补贴等方面产生的经济效益。J公司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J公司属于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中资源与环境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2014年9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有效期限为三年,2014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按15%计缴,所得税支出节约77万元。J公司的中水回用项目获得中央投资计划补助430万元。

③资源循环利用效益

该指标是对企I当年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获得的经济效益的统计,J公司致力于提高生产废物的回收利用率,2014年公司资源循环利用节约成本合计3 124万元,具体如表4所示。

④环境费用占比

环境费用占比=×100%

公式中环境费用为企业开展环保活动、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等环境相关管理活动产生的费用,总支出费用为期间费用总额。在保证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该指标大小与企业对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成正比。J公司2014年环境费用占比19.9%。

(2)环境守法

①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

J公司适用《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各项排放物均达到行业标准;J公司对废气进行循环利用,基本不对外排放废气;噪音排放方面,J公司厂界噪音检测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Ⅲ类标准中的限值要求。

②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从源头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的关键措施,J公司已按《浙江省实施排污许可证暂行办法》和《浙江省实施排污许可证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相关规定办理排污许可证。

③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对清洁生产措施、审核相关事项进行了说明。造纸行业为能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行业,更应注重清洁生产的实施和审核。J公司于2009年首次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于2013年再次通过该审核。

④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率

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率是衡量企业环境守法性的指标之一。J公司2014年未筹建新项目,2012年的高档包装纸板技改项目、中水回用技改项目分别通过嘉兴市环保局和平湖市环保局审批;2013年的高强度瓦楞原纸项目通过嘉兴市环保局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两年审批率均为100%。

⑤“三同时”制度执行率

“三同时”是指企业的建设项目中环保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2014年,J公司有两个项目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尚有一个建设项目正在审核中,“三同时”执行率为66.6%。

⑥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使企业在面临环境风险事故时能及时、正确做出响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J公司制定了《J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同时设有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组织机构。

⑦最近三年发生环境违法行为情况

该指标根据重要性原则,针对企业近三年发生的环境违法、环境恶性事件进行披露。J公司长期以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012年至2014年生产经营活动均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标准,污染物排放符合有关环保要求。

(3)内部环境管理

①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管理体制建设是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其对环境管理人员的权利职责进行划分,也是企业开展环境管理的行为准则。J公司在整个公司内执行环境监督员制度,其中企业环境总监由公司生产副总兼任,环保办专员兼任环境监督员,环境管理员队伍由公司各环保片区负责人组成。

②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系列,对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管理策划、环境管理的实施和运行、最终的检查评审等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流程提出要求。J公司早于2002年便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2004年首次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12年完成了换证审核。

③员工环保教育培训率

篇3

财务危机泛指出现困难,不能暂时或永久履行正常的支付义务(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并可能引发破产的情形。财务危机不仅仅是由于财务活动引起的,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更是导致危机发生的源泉。

1 样本设计

我国学者都是以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作为财务危机上市公司为样本,因此本文依据万得资讯、新浪网,以沪、深两市2010年首次被特别处理的8家民营上市公司以及按1:1的比例严格配对的8家健康公司作为样本构建模型。另选取了2010年深、沪两市ST和非ST的上市公司共16家(其中ST公司10家,健康公司6家)作为检验样本。

2 指标选取及筛选

2.1 指标的选取 通过国内重要的文献索引并结合前人研究发现,有些人通过借鉴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广泛应用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来构建指标体系;有些人则采用根据指标出现次数多少的方法来选择、构建指标体系。本文针对民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同时结合陶立[1]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于企业财务危机的因素的解释、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选取了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两类指标。财务指标涉及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四个方面;公司治理指标指的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指标。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2.2 指标筛选 首先运用K-S检验方法检验30个指标变量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结果为: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5,X20,X21,X22,Y1,Y2,Y3,Y4,Y5,Y6服从正态分布。

接着对服从正态分布的22个变量进行T检验。对其余8个变量进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检验后保留X10,X13,X14,X16,X17,X18,X19,X20,X23,Y7共10个指标。

3 研究方法的选择

Logistic回归[3],是最为常用的预测被解释变量为0-1变量(二分类变量)的方法。它根据样本数据采用一系列财务比率变量,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出个参数值,经过一定的数学推导运算,可求得相应变量取某个值的概率。Logistic回归在实际运用中非常简单、方便。另外,吴世农、卢贤义认为Logistic分析方法要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因此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Logistic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p=■

4 构建模型

由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会产生共线性,而Logistic模型对自变量的多元共线性很敏感。因此本文在进行Logistic回归建模之前,以0.5的Person相关系数作为标准,分别对初步筛选出的财务指标变量以及治理指标变量进行进一步筛选。筛选结果为T-2年保留X10,X16,X17,X20,X23,Y7共6个指标。

4.1 T-2财务指标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 在T-2年选择X10,X16,X17,X20,X23作为解释变量,运用SPSS13.0用Backward:LR方式,对8家ST公司和8家非ST公司变量在危机发生两年前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建模。选择的标准为:F值的概率小于0.05的进入,大于0.10的剔除。结果为:

T-2年只含财务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p=■

4.2 T-2综合指标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 解释变量X10,X16,X17,X20,X23,Y7运用SPSS13.0用Backward:LR方式,构建模型为:

p=■

5 样本检验

将8对建模样本、16家检验样本公司的原始数据分别代入T-2年的两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测(0代表危机公司,1代表健康),计算P值;以0.5为分割点,来判定公司会发生财务危机,还是财务状况正常。如果P0.5,就判定该公司发生财务危机。将公司的真实情况与预测的结果相比较,计算模型的预测精度。

6 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显示,综合指标预警模型比财务指标预警模型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T-2年综合指标模型对建模样本、检验样本的正确率分别达87.5%和79.15%,大于财务指标模型对建模样本、检验样本的正确率81.25%和70.85%。这些说明公司治理指标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可以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从结果上分析,本文的Logistic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其他学者的Logistic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有些偏低,可能是由于而本文为了使研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只采用2010年度首次被ST的民营上市公司,样本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Logistic模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陶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6:35.

[2]刘孙芸.公司治理角度下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3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