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石油化工的前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比较复杂,而且技术要求高。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都是一些易燃易爆物质,非常容易引起火灾,并且火灾不易扑灭。因此,对于石油化工所引起的火灾要进行认真研究,才有利于我们在进行处置火灾事故时占有绝对的主动权,针对火灾发生的规律采取处置对策,尽力将火灾事故的灾害减到最小。
1 石油化工火灾处置的特点与难点
1.1 火情复杂性,处置方案难确定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有许多的储罐区,而且颁布比较密集,相对较多,并且还有许多的输送管线连接与各个储罐区之间,其中一个位置发生火灾,就会引起一片火灾的发生。这些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原材料都是易燃易爆的,如果消防队员对这些化学物质不熟悉的话,会影响火灾的扑救工作,还会引起自身的安全。再比如,如果现场的火势燃烧猛烈,如果不利用专业检测仪器根本没有办法及时进行检测,使现场指挥人员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出灾害的起源点,拿出有效的处置方案,给火灾扑救工作造成极大困难。[1]
1.2 爆炸危险性大
石油化工火灾中,爆炸是最显明的一个特点。因为石油化工原材料的特殊性,造就了石油化工装置一旦引起火灾就会出现物理性以及化学性的爆炸。不管是先爆炸再燃烧,还是先燃烧再爆炸,都会引起设备、管道、以及线路的断裂,破坏建筑结构以及人员受伤等。
1.3 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材料都是一些具有流动性以及容易燃烧的物质,因此在引起燃烧的时候就会发生四处流动。尤其是一些容积比较大的设备发生燃烧时,会造成大面积地破坏。当遭受严重破坏时,其内流体便会急速淌出,造成大面积流淌状燃烧。[2]
1.4 热辐射强,难以近战
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设备装置,因为容积里面的压力比较大,一旦发生爆炸,化工原料很快就会流出,燃烧面积加大,引起非常强大的热辐射,致使消防员不能近距离灭火;爆炸之后的储罐会形成开放式的燃烧,温度升高,很难近距离进行火灾扑救。
1.5 易形成沸溢、喷溅,威肋、作战人员及其他装置和设备的安全
原油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储油罐的最底层的水份在受热后就会产生蒸发,原油液体就会上升,如果不及时进行冷却就会造成不均匀受热,引起喷溅、溢出,形成火海。直接造成了消防人员、消防车辆、以及消防设备的安全。
2 石油化工火灾处置的方法与对策
新时期的消防队伍在面对这些突发性的、危害性地、复杂性的火灾时,能否妥善、安全有效地处置火灾现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进行这种石油化工企业所引起的火灾时,一定要根据火灾的特点,认真执行先控制好火灾,灵活掌握灭火方法,及时扑救火灾,最大程度减少火灾所造成的危害。
其扑救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冷却防爆
到达火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进行冷却防爆。如果火场的设备装置都在燃烧状态,需要先想办法在地面上或者是一个地沟处进行喷射泡沫,扑救大火,用泡沫将大火进行覆盖,可以对火灾的蔓延有抑制作用。进而可以在发生火灾事故的设备装置上进行大面积地泡沫覆盖和冷却,冷却时要从上到下,对于一些重要的装置要优先进行冷却,要不停地来回利用设备装置旁边的高压固定炮、[3]半固定消火栓系统,快速出水,冷却水枪要来回摆动,不能停留在同一部位,防止冷却不均匀使装置变形,导致设备爆炸后的防爆膜爆破以及设备断裂,冷却时要防止冷却注入反应器内将火灾事故扩大(由于许多的化学反应剂是忌水的)。消防车辆的摆放应当放在离火灾燃料爆炸位置距离在50m以上。
2.2 针对不同的燃烧对象,灵活运用灭火战术和方法
要选择适用的灭火剂,因为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所涉及到的原料种类非常多,而且与水结合到一起的话,作用也各不相同。如果选择的灭火剂不适合,不但不可以灭火甚至于还会加大火势的蔓延,引起二次火灾;其次要根据火场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地灭火方案,灵活采用灭火方法;然后是在扑救火灾现场安排火灾火势的观察小组,利用先进的火灾分析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及时分析火灾突变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方法进行灭火;最后是水的供应要保持畅通和不间断。加强后方的供水服务。灭火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水,而且需要用大量的水,因为对于一场火势的扑救工作是否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供水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加强供水的组织工作,保持水源充足。
2.3 借助先进装备
石油化工火灾事故有非常高的危险性,复杂性,而且事故多于突发性,由于以上原因加大了灭火的难度,因此在进行灭火时要借助于高科技的灭火装置设备。在我国对这些特殊性火灾事故的扑救过程序中,高度重视扑救火灾的先进方法和高科技灭火设备装置,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的高科技灭火设备的研制。目前我国对付石油化工企业火灾扑救中所使用的设备有:消防卫星通信指挥车、消防机器人、消防坦克等。
3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应把握的重点
第一,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特殊复杂。所以要在第一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到达现场进行灭火工作,使火灾第一时间得到控制。
第二,加大火势的侦查力。火灾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整场灭火行动中,火灾的侦查工作要穿行于整场扑救工作。可以起到及时掌握火灾情况,采用可行扑救方案,确保战斗顺利完成。
第三,加强安全防护工作。火灾的危险性要用科学合理地方法进行评测,进行火灾高、中、低度危险区的划分。禁止人员出入。进入到火灾现场进行扑救的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扑救人员与掩护人员之间密切合作,设置安全警戒哨。
4 结束语
基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特殊性,火灾事故的等级以及规模,因此面对火灾发生时,采取有效地灭火方案结合于各种灭火力量以及灵活地作战能力,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满足灭火作战需求,提高灭火作战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6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084-02
施工方案是根据施工项目指定的实施方案。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它对工程建设能够起到组织、规划、协调、控制的作用。它必须从技术上保证工程施工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在规定的工期内能够完成设计要求,并保证质量,又必须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计算分析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经济性,以保证能够有效地控制投资,以有限的资源投入取得较高的收益。
如何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在经济上达到消耗少、成本低和利润高的目的,是项目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下面我以拉林铁路5标桑珠岭隧道为例,浅谈施工方案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1 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5标段位于雅鲁藏布江峡谷区。桑珠岭隧道位于桑加峡谷区进口端,沃卡车站至巴玉车站之间。隧道进口里程DK173+655,出口里程DK190+104,全长16449m,其中单线隧道14890m,车站隧道1559m,隧道最大埋深约1347m。本段所经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有高地应力、岩爆、高地温、导水断层等。于2014年12月开工,预计2018年11月竣工,总工期48个月。
2 初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根据建设工期要求,结合现有机械设备、劳动力情况,初步将桑珠岭隧道施工洞身开挖支护工期制定如表1。
桑珠岭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分进口、1号横洞、2号横洞和出口及平导共4个工作面。出口平导施工到2#疏散通道、3#、7#、10#横通道后增加正洞施工作业面。
进口工区承担正洞1635m施工任务,由隧道一队组织施工;一号横洞工区承担正洞2834m施工(其中向小里施工710m,向大里程施工2124m),由隧道二队组织施工;二号横洞工区承担正洞6131m施工(其中向小里程施工2576m,向大里程施工3555m),由隧道三队组织施工;出口工区承担正洞5849m施工(其中2#疏散通道向出口施工155m,向3#横通道施工1465m,3#横通道向7#横通道施工1700m,7#横通道向10#横通道施工1320m,10#横通道向2#横洞施工1245m),由隧道四队组织施工,示意图如图1。
3 施工方案优化
指挥部在深入踏勘施工现场后,发现出口原规划临时用地及进场道路,被华电大古电站1#弃碴场先行征用,经地方政府反复协调,华电集团同意提供部分场地,但因此导致出口场地受限,道路拥堵,施工难以展开,生产能力受限,指挥部认真研究原施工方案后提出了缩短出口平导,新增3号斜井的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于DIK185+400处线路前进方向右侧增设斜井一座,井身综合坡度3.39%,斜井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7959'2'',长度1389m,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出口平导长度调整为785m(原设计出口平导长度4512.77m,缩短3727.77m)。
4 经济效益分析
4.1 从业主投资角度分析
(1)桑珠岭隧道新增3号斜井长度1389m,根据编制的初步单项预算,估算增加费用3369万元;桑珠岭隧道出口平导优化缩短3727.77m,根据减少费用5079万元,小计减少费用1710万元。
(2)桑珠岭隧道新增3号斜井,弃碴远运方量增加6.15万方,桑珠岭隧道出口平导优化缩短减少弃碴远运方量11.89f方,根据清单单价计算业主将减少投资398万元。
综上所述,从业主投资角度来说,桑珠岭隧道增加3号斜井后,业主实体工程量初步将减少投资2108万元。
4.2 从施工单位成本角度分析
(1)桑珠岭隧道出口工区原贯通日期为2018年2月,新增3号斜井后,该工区正洞围岩级别绝大部分Ⅱ级,按单口月掘进120m的保守进度估计,预计贯通日期为2017年7月,管理费月平均按200万元计算,此项将节约1400万元。
(2)桑珠岭隧道原设计2号横洞工区正洞大里程方向施工任务为3555m(未包含桑珠岭隧道2号横洞777m),出口工区施工任务为5849m,两个工区独头掘进都比较长,特别是在高海波缺氧环境下施工存在一定难度。经过施工方案优化新增3号斜井后,桑珠岭隧道原设计2号横洞工区正洞大里程方向施工任务变为2795m,桑珠岭隧道3号斜井工区正洞小里程方向施工任务为1905m,正洞大里程方向施工任务为1600m,出口工区施工任务变为3104m。根据施工经验隧道独头掘进长度超过3km后将计算开挖及出碴增加费,通过计算此项费用将节约170万元。见表2。
(3)桑珠岭隧道原设计2号横洞正洞大里程出碴方量估算为20.26万方,桑珠岭隧道出口工区出碴方量估算为33.33万方;通过方量优化后,桑珠岭隧道2号横洞正洞大里程段通过出碴方量估算为15.93万方,桑珠岭隧道3号斜井正洞出碴方量估算为19.98万方,桑珠岭隧道出口工区出碴方量估算为17.68万方。通过现场实际测量,桑珠岭隧道2号横洞洞口距离碴场30km,桑珠岭隧道3号斜井洞口距离碴场35km,桑珠岭隧道出口洞口距离碴场41.5km,按平均运价每方2元/km计算,原设计弃碴远运增运费用为3982万元,经过方案优化后弃碴远运增运费用为3822万元,此项费用将节约160万元。
综上所述,从施工单位成本角度来说,桑珠岭隧道增加3号斜井后,施工单位施工成本将减少1730万元。
通过以上两个角度的对比分析,方案改良后业主和施工企业成本均减少,证明该施工方案得到了优化,在经济效益上取得了业主、施工方双赢的局面,为以后相似长大隧道施工方案优化提供了参考。因而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并使其尽可能得到优化,是施工企业能否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是项目管理人员应当要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5 结语
一、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一)石油化工业的现状
如今,信息全球化是时代的主旋律。石油化工企业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展开了激烈竞争,国内的石油产业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外的很多公司在内地的投资也越来越频繁。美国和西欧等的发达国家的重工业产业也逐渐向外迁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周家转移石油化工企业。
我国的经济状况,经过两年低谷,终于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低谷,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国际经济市场同样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确定的因素,作为资产集中型的企业。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我们的企业要想发展,想要走的更远,就必须小心,时刻注意风险的影响。
石油化工产业也为国防工业提供技术材料和战略物资,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石油和化工相关产业。它们的发展时时刻刻都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二)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1)世界前列的石化产业。
一部分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际知名公司来到中国,并进行投资。国家也逐渐加大对我国公司的投入,提倡发展跨国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石油产业间的合作。
(2)贸易逆差逐渐增大。
作为石油的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石油的生产大国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现在正从危机中慢慢恢复。这个客观现实,导致了我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我国消耗能源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能源的生产速度,这样以来,我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石油资源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3)产业的集中化程度提高。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是石油产业调整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十年。经过十年的探索,我国石化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已经建成了一大批石油化工基地。曾经的跨区域调油情况更是得到了明显改善。
(4)实力显著提升。
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已经越来越多地占据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这一可喜成就代表这我国石油产业和振兴,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石油产业的未来。
(三)石油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石油化工方面的许多领域在我国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如迅速的产能扩张、产能在新建时需求增长太快、石油安全性存在潜在危险。
(1)安全性的潜在风险。
我国总体的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但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战略上没有除被盗足够的石油。国人对石油的需求量如此之大,导致我们不得不从同外进口石油。海洋运输是当今国际上主要的运输石油的方式,而我国远洋运输企业的现状却限制了我们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我国的远洋运输船队的数量和规模都不理想,这就客观上增加了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
(2)化工产业布局较为分散。
目前,中国内地的炼油厂大约在一百家以上,而这些炼油厂中,大多数都分布在各种不同的省份,分布十分零散,由于这样的现状,集群效益的优势不容易被发挥出来,这不仅对降低生产成本没有好处,同时也不环保。这有悖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3)创新意识不强。
国内的石化产业往往都是被我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石油公司所垄断,国外公司想要进入我国市场的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以来,虽然国外且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影响减少了,不过,这种保护下的发展模式,不利与我国产业的长远发展,更是导致国内的石化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石油化工在项目建设方面的困境
(一)项目管理的特点要求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而不是固定的,这其中选择一次性,或者固定式。都取决于项目的规模。由于国家建设的过于集中、有过于频繁,好多本来是一次性的单位,又被改组称为固定模式。这样长久的发展下去,很多一次性的部门都又回到了过去的固定建制模式。
(二)项目经理权责方面比较明确,可是项目利益方面却比较含糊,甚至只奖不罚。由于在责权利不同步、不统一、不明确,造成这个工程亏损了多少,项目经理都不会受到处罚。
(三)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使目前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管理出现困境。对管理、标准国际化的实施疏忽,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是项目分类的一种,他具备项目的一般特点;项目一般是指某种特定的建设工程,项目一般都具有一次性的特征。
三、项目管理的新对策
(一)加快和国际型大公司合作,并与其建立发展关系,定期在这些公司培训管理人员,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不能好高骛远,在依据累积的技术实践、管理实践、设计优良人才基础才能国家间的大公司管理层次发展之前,应首先做好施工总承包。
(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凝聚集体智慧,避免不必要的个人决策的经济损失。要把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机制晚上作为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关键。
(三)引进或者建立一套统一的项目管理系统,逐渐使项目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互通信息,处理相应得电子文件。这套系统是融合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系统;他应当包含从设计到管理的所有内容,现有的许多检测标准并没有针对性,将具体的项目管理细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员。
结束语
石油化工产于的健康、稳定发展,取决于科学合理的管理,本文对中国石油化工建设的项目管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关于石化工建设项目管理的提高改善办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