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文物保护监理

文物保护监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10:03: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物保护监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文物保护监理

篇1

一、项目实施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类建设活动迭起,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飞速推进。文物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的载体越来越被广泛的发掘。1930年产生了中国关于古建筑保护最初的法律《古物保存法》。1980年专门了《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并批转了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保护管理的报告》。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正在逐步开展。

某高校体育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5米,宽21.3米,高15.1米,建筑面积2748平方米,建筑层数两层,上层为球类馆,下层是健身房。屋顶采用三绞拱钢架与钢筋混凝土,大跨度空间和别具一格的山墙、屋顶造型、孔雀蓝琉璃瓦屋顶随三绞拱的弧线轮廓而转折,形成轮舵式的山墙和三重檐歇山顶,四隅设亭。二层内有看台,外有观景台,利用密檐高差采光通风。整个体育馆融使用功能、建筑艺术和当时先进的建筑技术为一体,堪称我国20世纪30年代体育馆建筑经典佳作。

体育馆自建设至今已逾七十年。建筑物已至高寿。由于该建筑当时的设计、施工水平很高,建筑的基础、结构依然十分稳健。主要问题在于:屋面瓦破损严重,普遍性渗漏;内外墙粉刷层酥碱、残损,局部窗鼓、脱落,局部机械性外伤;混凝土及砂浆自然老化,收缩裂缝普遍;墙体受雨水和地下水浸害盐化严重;楼地面部分老化或使用不当引起的开裂、破损;木门窗自然碳化、受潮糟朽、开裂或变形;铁构件腐蚀生锈、机械性受伤变形;长期使用过程中对建筑物的不当干扰和功能性增删;历次修缮中的不科学干预和损害;建筑物供排水系统局部滩痪,供配电、供水系统老旧等等。外墙粉刷层酥碱、残损;混凝土及砂浆自然老化,收缩裂缝普遍;墙体受雨水和地下水浸害盐化严重。基于文物本身的特殊重要性和其面临的生存危机,抢救和保护工程不容懈怠。

二、外墙保护方式

修缮前场馆外墙体因长期受自然环境影响,出现粉刷层酥碱、空鼓;灰尘、大气污染物腐朽锈斑;局部砌体已经开裂;外墙憎水功能衰减。

实施墙体清洗分有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几类方法,在不损伤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的这一前提之下,选用了高压水枪清洗此物理方法来清除原有外墙涂装的乳胶漆、真石漆等当代漆料和日积月累下来的灰尘及大气污染物的腐朽锈斑。施工中采用高压水枪先进行清洗,而不是采用锐器凿铲方式,几乎没有引起墙体的修缮性伤害。

清洗后,针对现已发黑起霉、酥碱、鼓涨、裂缝等墙体,根据其损坏程度,采取择砌、剔凿挖补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局部鼓涨部位。先将其剔除干净,掸净杂物,后用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填补,后用水泥砂浆抹面,批平。对于墙体裂缝部位,实际施工当中沿着裂缝走向两边切割,凿除裂缝部位,清理碎杂物,后用改性环氧树脂填补凿除部位,后用水泥砂浆抹面批平。为了取得较好的修复感官和功能效果,反复进行了不同材料和工艺的小样实验,最后选择高分子聚合物混合砂浆,突出砂面粗糙质感,最后用无色透明氟碳漆罩面防水憎水处理,前后用九道工序,既还原了墙面历史时代,又彻底修复墙体病害,增强了今后墙体表面的防水憎水功能。

三、工程小结

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了体育馆的历史信息和艺术、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能保则保,最小干预;文物建筑的最大价值在于传递历史信息。尽管在修缮中我们难以避免对建筑的干预,但要尽最大努力去保存其真实的历史信息;

(二)谨慎处理文物建筑的修复后可能造成的“失真”问题,工艺方法、表面质感、色彩力求与原物一致;

(三)不得不“干预”的部分尽最大努力减少其影响;历史建筑不仅仅是供人们观赏的收藏品,其本身是为人类提供使用价值的。同时,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和需求水平的提高,老式的场馆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提升功能也是合符时代要求的。

但是,任何增加的设施,都不可避免会对历史建筑产生“干扰”。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法则来展开,把影响减小到最低

(四)注重真实历史信息的“辨识”;妥然处理历史建筑审美价值趋向,再现民国时期建筑物的历史风貌。

(五)现代材料和技术运用于文物保护取得较好效果。对实施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工艺产生的结果,从而决定不能实施的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下面按照《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出发,从物理位置的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防火、防水防潮、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机房安全建设的实施建议和实施难点。

1 物理位置的选择

1.1 实施建议。(1)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一般选择在建筑物2-3层;(2)机房内楼板承重量应满足需求;(3)机房应避免设在用水设备旁边;(4)机房周围环境要远离强电磁场、强噪声源和污染源;(5)机房外窗应为双层密封窗,尽量避免东西向外窗;(6)对于重要行业单位极其重要的主机房和灾备机房,一般要选择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目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成都等地区。

1.2 实施难点。(1)经常看到有些客户的机房设置在顶层或地下,也曾发现机房防水做的较差,有空调漏水的现象。还有一些与单位食堂等邻近,也应尽量避免;(2)一般单位由于场地与环境的限制,机房选择不由IT部门决定。领导层由于不了解机房位置方面的隐患,需要技术人员及时告诉领导机房物理安全威胁。

2 物理访问控制

2.1 实施建议。(1)机房出人口设置门禁系统,配置双向刷卡通行;(2)机房的内和外部临近入口区域要安装摄像头保证全部范围覆盖;(3)外来人员进入机房应当由专人全程陪同;(4)对于系统较多、机房面积较大的有能力单位应将机房按系统和设备的重要程度划分不同区域进行管理;(5)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6)采用双向电子门禁系统控制,联通各区域间的通道空间便形成机房的过渡缓冲区。

2.2 实施难点。增加机房物理访问控制的措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加之领导对机房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众多小企业,对有限的机房空间实施完整的安全访问控制较难实现。

3 防盗窃和防破坏

3.1 实施建议。(1)首先需要明确所有信息资产都应根据其重要程度实施物理上的保护措施;(2)制定完整、统一、唯一、详细的资产分类和标识规定;(3)应在资产的明显出进行标记;(4)在实施物理保护措施的同时增加监控、报警系统对资产的安全进行辅助管理,如在重要资产存放区域和附近增加红外或感应报警系统;(5)所有强弱电电线都采用桥架地下敷设;(6)机房内设置环境监控系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3.2 实施难点。(1)虽然多数单位能够做到对重要资产采取基本的安全保护措施,但对线缆一类的资产则可能忽略采取保护手段,而且大都缺少很好资产分类和标识规定,尤其是经过多次易手的组织资产,经常是没有对资产进行标记,有的甚至出现多种不同的标签;(2)对于信息资产的分类和标记方法应当尽量做到与财务或行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要求相一致。

4 防雷击

4.1 实施建议。(1)对于有条件和要求较高的机房应当安装避雷装置,并做好相应的接地设施;(2)实施计划应在机房建设初期进行规划;(3)建议机房采用三级防雷设计,如:电源防雷系统、信号防雷系统和等电位接地。

4.2 实施难点。(1)多数小企业的机房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建立足够的防雷措施;(2)由于建立一整套防雷设施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同时需要在机房建设初期就做好规划,后期改建将增加成本的投入。

5 防火

5.1 实施建议。(1)机房消防报替系统配置独立感应装置(感烟、感温)和独立的报警主机(按照分区选择),系统可自动切断机房电源;(2)机房消防采用惰性气体自动灭火系统;(3)采用的灭火方式尽量选择气体灭火系统,如CO2、FM-200、气溶胶和烟烙尽等;(4)对于重要的核心设备区域应建立防火隔离区域;(5)机房地面采用保温棉和防静电地板,墙面采用彩钢板,门窗采用防火门窗及玻璃;(6)机房内设置应急灯。

5.2 实施难点。(1)多数小企业没有足够能力在机房中安装气体灭火系统,通常机房都是在写字楼房间的基础上改建的,火警检测装置也大都是写字楼原来的,无法实现自行监控;(2)机房建筑材料上也不能使用耐火材料;(3)由于气体灭火系统、火警检测系统和耐火建筑材料的使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能力有限的企业难以实现,应尽量采取其他替代方法。

6 防水防潮要求

6.1 实施建议。(1)在设计机房前应当规定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2)机房顶棚、地面和四周应做好防水处理,并加装防水检测和报警设施连接到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中;(3)机房内顶面要作保温处理,防止产生冷凝水;(4)有能力的机房可在机房顶部安装防漏水设施;(5)在机房地面修建地漏、泄水槽和配置排水设备;(6)机房内应使用可调节湿度的空调,空调应依据机房面积和设备数量安装,尽量保证设备工作在湿度45-60%之间。

6.2 实施难点。(1)多数企业没有机房建设要求;(2)只使用了普通的温度控制空调;(3)没有安装防水检测系统;(4)完整的防水系统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在建设机房初期就应当尽可能选择没有水6.3.5管经过的房间和尽量不靠近建筑物外侧墙壁的地方。

7 防静电要求

7.1 实施建议。(1)机房设备应尽量做防静电处理,使用防静电地板,有能力的企业可使用静电消除设备,减少机房内静电发生的可能;(2)机房设置独立接地系统;(3)机房内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金属管道、金属接线盒、区域隔断及吊顶龙骨的金属部分均牢固接安全保护接地。

7.2 实施难点。(1)一般机房缺少对静电控制方面的要求,也没有严格的实施;(2)增加防静电手段会增加机房建设的成本。

8 温湿度控制要求

8.1 实施建议。(1)机房内应使用可调节温湿度的空调,尽量保证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夏季温度控制在23 ±2 ℃,冬季温度控制在20±2℃,温度变化率不超过5℃/h,并且不得结露;(2)机房应选择机房精密空调和机房新风系统,并配备普通空调备用。并应连接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中统一管理。

8.2 实施难点。(1)多数单位的机房没有使用能够控制湿度的空调系统;(2)带湿度控制的空调价格比较昂贵,且需要对水管的布置进行考虑。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增加机房内的湿度,使用湿度表进行监控。

9 电力供应

9.1 实施建议。(1)在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以保证在电压突然变化时不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2)设置并建立备用供电系统,设置两路进线、并配备足够的UPS保证在段时间内断电的运行或至少保证服务器有足够的关机时间;(3)机房电源应采取冗余形式,一般至少有2家不同的供电公司供电;(4)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配备发电机保证较长时间的应急供电。

9.2 实施难点。(1)有些公司机房虽然配备了UPS设备,但对UPS没有定期进行可用性测试;(2)多数公司由于受国家供电系统或楼宇供电的限制,只有一路供电;(3)对于供电系统承载的负荷缺少明确要求。

10 结论

机房建设是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的重要部分,需要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加以重点关注,决不能因为初期所需要的较大的投资而有所偏废,从长期效果来看,机房安全建设将对信息系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篇3

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

1.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环境相对薄弱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经费等多种因素制约,基层的文物保护环境相对还是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如文物库房面积狭小,室内温度、湿度均不达标,已不适应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库房容积的严重饱和,及简陋的保存条件,致使正常的馆藏文物保护工作无法顺利的展开及保护。2.文物工作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文物工作人员的队伍结构复杂,文化水平高低不等,业务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致使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且有明确的判断能力,但因文物保护中坚力量——专业技术的人才缺乏,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如考古发掘、文物修补等技术匮乏,使文物保护水平和专业管理工作受到到了极大限制,难以适应当前文物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基层文物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3.文物的开发与保护不平衡体现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就是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地方政府通常因经济建设目标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行政干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经常让步给经济建设,因而无法有效的落实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4.经费不足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经费,然而,大多数地方政府着重提升当地的经济建设,忽视了文物工作,财政的投入远不远不及文物保护费用开支,甚至有些地方人员工资也处于不足状态之中。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经费不足的问题。5.文物宣传力度不够近些年,文物保护宣传有所重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经费不足等原因,直接影响其文物保护宣传形式单一、力度不够,使得政府及部分领导干部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重视不够,更无法进一步调动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基层政府管辖区域内的文物遭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对于一些文物犯罪的行为在查处过程中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等问题的出现。6.文物保护体制不够健全每个地区的经济实力都不一样,并且有的地区领导较重视文物保护,有的则不重视,这就给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与任务,如考古所、文管所、博物馆等的职能与任务都由基层文物机构所肩负,使得其工作责任较繁重,文物保护业务和文物行政管理权限不分,出现基层文物工作者是一个“全能人才”怪圈,保护业务都知道个一点,但具体保护技术都不精通。

二、加强和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1.领导方面领导方面就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先,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基础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的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关键就是让领导干部充分的意识到文物工作的必要性;再次,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保障是提升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此外,文物部门还应大力宣传并贯彻《文物保护法》,合理的协调当地的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使其可以共同谋促进、谋发展。2.管理方面管理方面就是要加强文物保护的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一是要以本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依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条例或管理法则,能够运用不同的方针应对发生的不同状况,做到严格执法、有法可依;二是加强管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业务,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贯彻落实相关的保护职责和管理措施,将其管理体系科学化、正规化,以确保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开发与保护方面对文物的开发与保护要始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来进行,并且必须是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开发有重点,保护应全面”做到逐步的开发,将探索经验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以推动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开展。4.管理体制方面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地区内文物管理状况也就不尽相同。垂直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能够上划管理文物工作,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集中进行,有利于把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推行;有利于统一调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统一平衡使用财力;还有利于避免地区差异引起的政府干涉和所受的冲击。此外,行政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都能够统一的进行,有效的解决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了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事业健康有序的进行。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根本离不开承载历史文化灵魂的文物资源去支撑。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参与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认知,加强领导与管理,认真对待文物的开发与保护,还应加强文物机构的管理体制,使得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熊文.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华章》.2014年23期

[2]俞剑勤.基层文物行政执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年2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