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2 15:49: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管理与工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可能对环境与生态产生诸多影响,我们应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轻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水利工程建设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1 工程业主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工程业主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及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并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制定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及具体管理办法;编制招标文件和承包项目合同中的环保条款;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环保工程措施的落实;负责协调环保和其他部门的关系,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编写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报告及月、季、年报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认真做好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环保项目未按要求实施完成的,不能通过验收。
2 施工监理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2.1 施工准备阶段 应审查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环保要求,如有问题,应协助做好设计优化工作;
2.2 具体施工阶段 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确定监理的主要内容,检查环保工程设计是否得以实施、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检查环保工程资金的使用是否落到实处、配合环保职能部门做好施工期间的环保检测和监督工作。
2.3 施工验收阶段 提交环境监理报告,参与业主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和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的环保监测验收。环境监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表、地下水资源保护;施工区生活供水灭菌消毒的监测与检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处理,排污口及水质监测;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和大气监测;噪声污染控制和监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水土流失的防治与植被恢复;人群健康保护;文物保护;环保设施的建设。
3 施工单位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
3.1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环保条款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环保工作,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与工程同步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及时检查环保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
3.2 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3.2.1 防治水源污染 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有关标准,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对砂石骨料加工清洗、混凝土养护、化学灌浆、机械废油、施工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施与农田,施工机械检修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喷洒道路及施工场地。
3.2.2 防治大气污染 根据有关排放标准,采取措施消烟除尘,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量;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取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施工机械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各种燃油机械必须装置消烟除尘设备;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工序必须采取防尘除尘措施;严禁在施工区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或恶臭气体的物质。
3.2.3 防治噪声污染
3.2.4 防治废物乱排 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3.2.5 防治疾病流行 防治疾病流行,保护人群健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做好疾病调查和防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免流行性传染病、地方病、自然性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生命健康。
3.2.6 防治水土流失 按工程设计和合同要求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多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应该运至无自然保护价值的规定场所,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当堆弃高度较高时不应进行护面设计并应设挡土构造物以免将来发生坍塌;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工程施工期间不乱砍、滥伐林木,尽量不破坏草灌等植被,并选择适宜本地区栽植的植物,进行生态护岸、草皮护坡,保持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免工程施工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明显发展。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形势也日益复杂。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当前工程建设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环境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环境质量。当前表现最为典型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一)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公式,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也陆续实施。但是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在施工过程中还没有有意识地专门地去进行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之所以会得到进一步恶化,主要是因为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造成的。要想有效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做起。
(二)环保体系不健全、保护工作投入不够。当前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管理体系还不是非常健全。各个科室部门的环境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落实,职责划分还不明确。环保体系不健全必然会影响到管理水平。保护工作投入力度不足表现最为突出,保护工作投入力度不足,环境管理效率必然就会受到影响。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
(三)信息不对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涉及到各个科室、监测站以及监理人员等多方面。这些部门在业务上通常都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信息不对接的问题增加了重复工作量,环保部门的整体验收工作效率也随之受到影响。验收监测环保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接,经常会出现同一部门不同科室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次检查的情况,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影响到环境管理效率。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环境风险检查操作性不强,工作人员自身技能有待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前关于环境风险检查的条款指导性还较差,没有具体的细则可以依靠。正是因为这样就会造成环境风险的检查受主观经验的影响较大。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此外工作人员自身技能不能够适应工作实际情况,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工况检查、污染物稀释排放、环保设施运转情况检查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当前监测人员自身的技能还不能够做好这些工作。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把监测报告同企业环保设施落实情况一起审查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今后必须要予以纠正。
二、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污染
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还是较多的,最为典型的是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在钢筋、混凝土、水泥运输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气,这些废气一旦产生就会对施工人员以及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噪声污染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各种噪声。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以及废油等液体在进入水体之后就会造成水污染。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样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指的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建筑废料、工程弃渣以及生活垃圾。这些污染会对大气、土壤都会造成污染。
三、应对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产生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各种形式的污染。对于这些情况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加强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今后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就是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中要通过影像、杂志、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对环境保护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来逐步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要真正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要通过宣传让大家从原来被动的工作转变为主动的保护。要鼓励员工参与到保护环境中。为了保证实施效果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对那些热衷于保护环境的员工应该给予奖励。
(二)健全管理体系,加强投入力度。今后工作中应该围绕着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来不断健全环境管理体系。要从各个环节入手,从细节入手来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工程项目在建设之前就必须要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制度。在施工现场也需要成立专门地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要详细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要进一步明确责任。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投入,环境管理水平能否得到提升关键在于工作投入力度。监测人员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要熟悉掌握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
(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污染,对于这不同污染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予以解决。对于大气污染,在水泥运输、骨料筛分以及土方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定期洒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扬尘出现。此外在施工现场要严格禁止焚烧各种废弃物。噪声污染是一种典型的污染,对于噪声污染,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严格控制人为噪声,在进场之前要避免大声喧哗、在装卸材料的时候也要轻拿轻放。对于设备的操作时间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为了保证周边居民的睡眠,在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之间是不能够施工作业的。为了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损伤,施工人员还需要带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对于固体废弃物污染,实际工作中不能够随意乱丢垃圾,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施工现场的垃圾也应该交由专人负责处理。对于水污染,实际工作中要保证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现场油料也应该进行集中保管,对于油类要谨慎使用。
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管理是项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这项工作应该保持高度重视。当前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各种污染,而后分析了解决措施。今后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式娟. 浅议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见解[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近年来,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兴起,逐渐的形成新型的水电工程,将集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为一体,工程的组成越来越复杂。这就更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其对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它是发挥工程效益,减免工程的不利环境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工程可行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其问题的严重性具有敏感的特点,为此,国家专门设立了相关的机关单位对其合法性,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由此可见,环境的管理和监测是水利水电的重要环节,要想稳步快速的发展必须抓好相关的管理。
1 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
要想制定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首先应当对其影响的环境特点了如指掌,才能有针对性的建设。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主要的特点是影响的区域范围广,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在工程的建设中,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一定的减免措施。
1.1 库区的影响表现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人群健康、土壤侵蚀、社会经济等因子,主要是库区中水质的影响。决定其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水库淹没和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
1.2 大坝施工区的影响表现在是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区卫生、水质、大气、噪声、景观等,主要的因素是施工时间的长短。
1.3 坝下游区的影响表现在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等,但是其影响不全是弊端的,也有利端的一面。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由此看来,要想改善工程的环境带来的隐患,需要在这三方面加大投入,时时刻刻重视相关的动态变化。
2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与监测相关措施
要想管理好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首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环境的相关方案,理论结合实际,组织专业的讨论研究小组,仔细分析当下的形式,认真总结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以下是本人在一地区做的拟定计划。
2.1 工程环境管理体系工程的环境管理体系由工程业主、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施工承包商、合同服务提供方和世界银行环境官员等组成。各个部门一定要尽责履行相关的任务,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与其他部门相辅相成,互利共赢,在实际工作中,分配好自己的工作关系。有矛盾出现时,相互协调,不能僵硬的持续自己的观点,讨论的形式解决纠纷问题。例如,环保移民部经理由公司一名副总经理兼任,另配备5名专职人员,不怕人员多,并不是多人力的浪费,而是为了把工作做的更到位更完整。
2.2 工程环境监测体系工程的环境监测体系主要由工程业主的环保移民部和有关各类环境监测机构组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部门的设立还不够完善,应当加强其管理范围落到实处,所以要将工程环保移民部委托有关各类监测机构,完成和规划相应环境因子的监测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把容易忽视的问题,具体化详细化,有利于快速有效的解决。同时,对于监测机构在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上的使用,也有很大的优势,减少了固定资源的浪费。
2.3 工程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的主要内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所以必须分析好相关的影响内容,根据其影响环境的因子,制定针对性的策略,通过对实际情况的总结,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旋工人员健康、水质、大气质量、噪声、施工迹地、水生生物,土地利用、库区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方面。工程业主环保移民部实施环境管理与监测的活动,一定要安排的妥当,在上级政府部门来检查时。给予详细的检测内容表格,使其一目了然。
2.4 做好库区的动态水质监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动态的工作,工作人员应当定时定量的进行巡查,这就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文部门密切配合起来,并且要开展取水许可水质监测、责任河段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突发事故水质监测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等。把各项需要监测的工作必须落到实处,然后适当的做工作总结报告,详细的记载相关的数据和相关的内容,及时的向上级汇报情况,同时,为政府提供很好的规划和决策依据。
2.5 环境监理的岗位职责
施工区开展环境监理的一项重要责任是,保证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保设施落到实处,不能纸上谈兵。环境监理工程师必须遵守《实施意见》中相关的职责,按其规定,把工作做好。环境监理人员应对承包商提出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参加完工后的工程验收中关于环境的影响是否有破坏的建设,保证与环保有关的单元验收必须有监理师的签字,保证每一个监理师对工程中有关环境建设的那部分,清楚的了解。
3 环境管理与监测的思考与建议
3.1 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是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
施工期环保费用是间接计入标底的,然而环境保护效益是通过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表现其价值的,投资主要来源于承包商,导致其投入没有产出的“负效益”。所以环保工作,必须有强制性和被动性。
3.2 完善合同标书环保条款
合同标书有关环保条款的内容还不够完善,但是监理的依据是合同书,这就要求完整的规定。并且注意细节问题的规划,很多严重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对小问题的忽略,导致越积越多,最终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在招标设计阶段,深化环保工作、规范技术等有关环保的工作是环保的理论保障。
3.3 环境立法的实施
环境立法能够为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制性的保障,如果有违反的人员,要根据其规定,给予一部分的处罚,警告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处理环保的问题。只有通过环境立法,才能在资金上、组织管理体系上,有效的保证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理的工作正常的开展。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中,立法的相关规定十分匮乏,应当及时加强。
3.4 组织机构
承包商以及分包商是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想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必须加强其组织机构的建设。要求现场经理和高级职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强,并且专业知识要够硬。在环境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下,承包商组建自己的环保机构,在现场监理临时的办公地点,对施工的动态管理进行定时的巡查。由此看来,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环保工作做好的重要保障。
4 总结:
总之,通过本文的论述,了解到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还存在问题,需要及时有效的策略针对性的解决,这就要求加大监测等一些措施。通过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的拟定,规划工程的建设系统,加强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规定工程业主、施工承包商、合同服务机构的责任,严格监督履行的义务。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根据实际的勘察状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开拓创新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范群杰.高琦河流信息档案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8(11).
[2]夏世民.水利事业应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独特作用[J].经济师,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