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2 15:14: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电力工业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围绕自治区发展战略,做好电网规划布局
201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调结构、促发展的总体思路:①大力推动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和升级;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③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西部地区重点抓好19个沿河沿线和跨河、跨区域的集中区和园区建设,连接打造成为蒙西地区核心产业带,形成相向发展、有序竞争的产业一体化格局;④以项目建设促动城市化进程,从以上4个重要抓手可以看出自治区党委、政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决心和思路,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产业层次的提升。电网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自治区全新的战略布局对蒙西电网的规划、投资、组织、施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紧紧围绕自治区的战略规划,超前谋划、合理布局、快速反应、做好对接,要优化基建流程,合理安排投资计划、科学组织项目施工,提前与各盟市政府进行征地、拆迁等工作的对接,确保满足自治区“十二五”的产业布局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目前,蒙西电网的规划不够超前,电网布局与19个沿河沿线和跨河、跨区域的集中区和园区建设规划不够协调,电力区域分布不均衡,网间交换不够通畅,网架不够坚强,结构不甚合理,新兴工业区域用电紧张,电源富集地区负荷不足,这也是造成蒙西地区窝电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制约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到内蒙古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目前蒙西电网存在500kV主网架结构较为薄弱、站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各地区之间电力交换和向外送通道汇集电力的需求;中低压配网建设与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等边远地区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科研水平较弱,投资能力不足等等问题。综上所述,在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和自治区“十二五”经济发展过程中,电网的作用十分重要,一定要统筹安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使蒙西电网真正起到“先行官”的作用。
加快新能源发展,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电力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当超前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000年至2009年,我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11.8%,新投产各类电源超过6亿千瓦。同期,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增长88%,变电容量增长2.2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2002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之后,自2005年起,我国装机每年跨越1亿千瓦的平台,陆续实现了5亿、6亿到7亿千瓦的历史性跨越。
二、电力行业现状及发展的趋势
电力经济发展趋势综述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对电力产业也是加倍关注。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对近年电力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宏观的基本了解和判断。
1.电价:电价上涨。面对煤价上调和排污费增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国家改委已意识到电力行业没有利润是不利于其稳定和发展的。
2.电荒:电荒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存在。但随着国家对协调发展的重视和对“惟GDP论”的抛弃,在宏观上电力需求的增速将有所下降。
3.煤电联营:在多次呼吁政府部门协调而不可得的时候,各种形式的煤电联营将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稳定煤价,打造完整的电煤供应链。
4.产权多元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电力企业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已是箭在弦上,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
三、电力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电力发展存在的5大问题
1.电力结构不尽合理,2009年年底,火电装机占全国装机总量的70.5%,且大部分是用煤作燃料,水电装机占装机总量的22.5%,与巨大的水电资源相比,明显偏低。核电装机所占比例只有1%,也明显偏低。
2.电力的规划工作严重滞后,目前电力行业的规划指导性与权威性不强,电力的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之间、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电源结构规划之间、传统能源规划与新能源规划之间、输煤规划与输电规划之间,缺乏统一性、协调性与科学性。
3.电价的形成机制不合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执行不到位,办法不完善,既影响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企业的长远规划。
4.电力行业法律法规建设速度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行业的管理体制、机制,电力的科学技术,电力的管理机构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目前仍然执行的是1996年实施的《电力法》,之后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也缺少实施细则。
(二)对我过电力工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建议
1.科学制定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
在电力规划体制上,应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企业关于电力规划的职能界定;在制定和落实区域、省级电力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跨区域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处理好地方政府在财税体制和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抓紧完善电力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与权威性,坚决制止规划实施过程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
2.优化调整电力结构,提高电力发展质量
继续推进电源结构调整,推广洁净煤发电技术,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优化发展火电,着力改变火电比重过高的电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煤炭的清洁利用,继续推进小火电关停或改造工作。
3.逐步理顺电价机制
继续坚持煤电联动原则,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建议再次启动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时,考虑发电企业已经无力自行消化煤价连年上涨的30%,按煤价涨幅全额联动。同时进一步推动热价调整,减少长期以来的供热亏损。
逐步放开上网电价,由发电企业根据成本及市场供求情况确定上网电价,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要实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联动机制,将发电市场与终端用户紧密连接起来,让电力用户体会和感受到发电市场甚至是煤炭市场的波动变化,让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及资源的稀缺程度。
尽快建立独立和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在电网主辅分离、主多分离的基础上,按照合理投资、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输配电价,使电网的运营和发展在机制上得到保障。
4.促进电力工业与其他工业协调发展
促进电力工业与发电能源和铁路运输之间协调发展。按照有利于实现安全、稳定、环保、高效、经济的能源工业发展目标,有利于推动和实现煤炭、电力、运输等系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综合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构建煤电油运综合体系。
5.加快完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
应加强电力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推动《能源法》尽快出台。争取在2010年底前完成《电力法》修订工作,明确电力行业的监督管理、电力行政执法,电网公开、公平、公正调度管理,电力市场的建立与运行,供用电秩序的维护,法律主体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外电力立法的成功经验,将电力规划、电力监管、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安全等有关制度和规则在新《电力法》中予以明确。
参考文献:
[1]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 硅谷 2008/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电力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01.
[3]我国电力市场有效竞争状况实证分析 供电企业管理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较大。拿发电来说,发达国家平均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335克,我国2000年为392克,2005年是370克,2006年是366克。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要降到355克。如果按照2005年全年的发电量计算,供电煤耗每降低1克,全国每年可节约205万吨标煤。如果到2010年末实现供电煤耗比2005年降低15克的目标,全年就可节约4542万吨标煤。再进一步,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35克,按照2010年的电量来计算,全年可节约10598万吨标煤,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就有了保证。
关于厂用电率,世界主要先进国家平均水平是4%,我们去年是5.87%,到“十一五”末要降到4.5%。如果厂用电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按照去年的全部电量计算,可节省标煤925万吨。如果按“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将厂用电率降到4.5%的目标,到2010年可节约1826万吨标煤。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按2010年的电量计算就可节约2493万吨标煤。
我国电网“九五”末期的线损是7.81%,“十五”末期降到了7.18%,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6%。到“十一五”末要力争降到7%,同2005年末相比,降低0.18个百分点。线损如果降低一个百分点,按去年年末的电量计算,可节约925万吨标煤,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1333万吨标煤。
电力工业提高能源效率,就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发电及输电设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施节能环保调度,加快淘汰能源利用效率低、发电煤耗高、污染排放重的小火电机组以及损耗高的老旧输配电设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者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热电联产或者热电冷汽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十一五”期间还准备加大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力度,建设规模初步定为4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2000万千瓦,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包括IGCC、CFB,开工建设一些示范工程。
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按2005年末的统计,燃煤机组的比例占75%,发电量占82%。煤炭大量开采和燃烧,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系遭到破坏,酸雨危害的地理面积逐年扩大,温室气体和固体废料的大量排放等等。2005年全国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约2400万吨,其中,发电占1300万吨,超过了一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2.2亿吨。规划到2010年,燃煤电厂每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到2.7克,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安装脱硫装置的机组要达到3亿千瓦。每千瓦时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2克,烟尘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废水排放的达标率要实现百分之百。拟采取的措施包括重点加强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鼓励火电厂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烟尘排放做到增产不增污,包括对新机组严格控制排放量,根据排放标准,采用高效率的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等。
三、关于加强电网建设
当前电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电网投资收益机制;网架结构不合理,电网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投入不足;二是电网建设体制缺乏自我约束和成本控制意识。因为电网是自然垄断的,目前改革滞后影响新的电价机制的形成。三是各区域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尚不能适应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四是局部电网卡脖子的现象还存在,城市配电设施的负担比较重。五是电网调度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国电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线路走廊建设,包括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建设坚强、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的规模。再有,就是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加强农村电力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还有就是坚持二次系统和一次系统的协调发展。
四、关于有序开发水电
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容量为4亿千瓦,现有装机1.17亿千瓦,实际利用不到三分之一。目前在建的水电装机有8000多万千瓦,一批特大型水电站,如溪洛渡、向家坝、龙滩、小湾、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等正在建设之中。水电开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由过去的技术和资金制约转为移民和环保制约。关于移民问题,国务院今年出台了新的政策。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正确的方针是:既要高度重视移民和环境问题,又要切实加快水电建设,在权衡利弊时应本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态度,不能顾此失彼,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解决好环保和移民问题的前提下,水电建设应该搞快一点,到“十一五”末期装机要达到1.9亿千瓦,即“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7300万千瓦,包括一部分抽水蓄能电站,要重点做好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流域的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的环境保护,安排落实好移民工作。继续发挥国有大型流域公司在水电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水电开发。
五、关于优化发展煤电
煤电的发展需要综合平衡煤源、水源、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运输、环保等因素,实现煤电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性。要推进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建设,积极促进热电联产,利用低热值煤炭、煤层气、高炉气、余热余压发电,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要推进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加大“上大压小”的力度,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二是优先安排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环保项目;三是建设坑口电站,包括褐煤、洗中煤、煤矸石项目,以及港口、路口等运输条件优越的电厂;四是鼓励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如6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五是火电项目要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用水政策及热电联产政策;六是建设有利于电网安全、多方向、分散接入电力系统的项目。以上是“十一五”期间应该优先安排和考虑的项目。
六、关于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世界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整个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为442台。目前,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是68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3%。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应积极推进建设。到“十一五”末期,规划装机要达到1000万千瓦。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存在的问题是技术路线不统一,现在有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的技术,也有我们自己的技术。核电自主化程度不高,主要的设备、大件还要靠国外进口。另外,体制机制改革也滞后。核电的发展应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采用先进技术,注重经济性和安全性,统一技术路线,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的设计、设备制造本土化、批量化的目标。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建设的一件大事,预示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核电建设步伐将加快。
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