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次贷危机的危害性

次贷危机的危害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12 15:14: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次贷危机的危害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次贷危机的危害性

篇1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此次经济危机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溢出传染性以及极大的危害性,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GDP的40%左右也是由出口拉动的,所以在金融危机阴影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的冲击最大。

2008年10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了19%,11月陡然下滑至一2.2%。时光进入2009年,降幅从个位数扩大至两位数,5月份达到了,-26.5%,创下了当年月度最低值。

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外贸出口也曾经一度遭受重创,但当年外贸出口仍实现了0.5%的增长。而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出口累计降幅达到16%,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

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给外贸出口带来较大压力,但是并不意味着外需随之消亡,外贸随之被忽视,其实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优化外贸结构、扩大市场的良机。

20世纪90年代,宏基集团的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 (Smile Curve),阐明了产业链上附加价值的分布规律。微笑曲线分为三段:左段为研发、设计,中段为组装、制造;左右段为服务、品牌。这三类产业结构构成一个类似笑脸的符号,左右两段为附加价值高的区域,中段为附加价值低的区域。它们对应的产业模式分别为:左段为原始设计制造商(ODM),中段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右段为自有品牌制造商(OBM)。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也是微笑曲线的底部,是附加价值最低的部分。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就是朝两端发展走研发或者品牌经营的道路。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推出等因素的冲击,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制造业已经表现出难以为继的态势。我国长期依赖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其出口产业链收到极大的冲击。造成我国处于一个低端位置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前期处于新的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这一期间的主要表现就是重化工业。日本在50年代70年年代的经济结构也是处于此种状态。重化工业是经济快速增长期的特征。

另外出口贸易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对科研开发不足,导致大部分企业都是作为OEM为国外企业做贴牌加工,企业自身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

总而言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内在要求,金融危机又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外部条件。事实上,产业结构调整(无论是市场驱动的还是政府主导的)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并且将沿着原有轨道继续下去。 由于产能限制,在一段时期内许多企业没有拓展欧美以外西方国家的市场,此次危机导致的欧美西方国家市场大幅萎缩产能过剩也是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的良机。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10个月,我国向美、日、欧出口明显减少。欧盟、美国和日本一直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向这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而2009年前8个月,巴西与我国双边贸易总值为254.1亿美元,跻身我国前10大贸易伙伴行列。拉丁美洲、南亚、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年来经济发展也较快,进口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值得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加以关注,大力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因此,要缓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压力,就应该摆脱单一的贸易依赖,考虑更加广阔的出口渠道。只有通过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来拓宽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才能分散我国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篇2

美国在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信贷危机由美国扩展到了全球很多国家。当时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美林银行被贱卖等等,从而向我们证实了金融危机的危害性。随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世界上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加大了世界经济的衰退。由于美国很多银行濒临倒闭,在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下,国际贸易的结算也不能够独善其身。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篇3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金融业发展和贸易行业的发展更是遥遥领先,进一步证明了马太效应的科学性。从商品的结构来分析,倘若一个国家的金融行业越发达,从而对该国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贸易的发展越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就可以生产出充足的产品;然而对于那些金融行业较落后的国家,对该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贸易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优势。显而易见,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该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便完善出口贸易结构。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强金融市场的开放,社会经济得到了显着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美国在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信贷危机由美国扩展到了全球很多国家。当时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美林银行被贱卖等等,从而向我们证实了金融危机的危害性。随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世界上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加大了世界经济的衰退。由于美国很多银行濒临倒闭,在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下,国际贸易的结算也不能够独善其身。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一般而言,国际贸易风险、国际结算以及国际贸易融资都是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的范畴内。通常,国际贸易的金融服务不但能够促进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之间的融资成本,与之相伴随的风险和损失也大大降低,从而就有效地提高了该国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有关专家认为,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贸易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这样就可以降低金融中介的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贸易的发展。在2003年Aizenman从理论上对国际贸易的开放与金融贸易化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贸易自由化提高了金融成本,从而促使了金融改革,也可以这样理解,金融自由化是贸易自由化的附加品。我国学者梁莉指出贸易开放是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沈能指出从长远角度来分析,我国的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呈现出均衡的关系。不管是从长远角度还是从短期角度来分析,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国际贸易呈现出正相关趋势,同时具有因果关系。除此以外,认为在财政分权的状况下,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即金融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对外开放,政府加强干预金融体系会阻碍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总而言之,从长远的角度来讲,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属于均衡的关系,同时也验证了我国的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均衡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金融行取得了显着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金融效率较低,与之相关的金融市场的制度较不完善,金融体系的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就可以认识到金融的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想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制定出科学且合理的金融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保证金融政策为国际贸易服务,促进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