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的文化内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19 16:05: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建筑的文化内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建筑的文化内涵

篇1

文化资本就是基于文化表现出来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财富的积累。有形的文化资本为物质文化遗产和有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包括建筑、遗址、雕塑等,而无形文化资本可以包括思想意识、传统价值观等。从以上对文化资本的定义可以看出我国著名的徽派建筑也是文化遗产,是我国遗产的瑰宝。

从徽派建筑的表现形式来看,首先它是有形的文化资本,这是徽派建筑的文化资本的主体,徽派建筑包括古民居、牌坊、祠堂等古建筑,它也包含了其他的建筑实体,如园林景观的设计工艺品等。其次它是无形的资本,它体现在建筑主体上的文化价值,是通过建筑主体表达出来的民众的认知文化价值、审美文化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等,这是徽派建筑的文化资本核心所在。

从徽派建筑的分类来看,一是不可移动的实体型的文化资本,主要是徽派建筑的实体以及徽派建筑相联系的徽州自然风光,具有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价值的。二是可移动产品型文化资本,这是主要根据徽派建筑文化派生出来的创造品,像普通的纪念物品、图书、影视作品等,这是对徽派精神的在创造。三是意识形态型文化资本,这主要是指依附在徽派建筑上的文化资本上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这是徽派建筑最大的资本文化。它具有历史的影响力的。

从徽派建筑的文化资本来看,一是多样性的,在徽派建筑中,充满了生机盎然形态各异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二是效应的强大性。在徽派建筑中,表现出来的和建筑风格相同的道德观念、传统文化价值等,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长远的效用性。

篇2

Abstract:China'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a product of China's geography and 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styles and characteristics. By the influence and impact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cludes not onl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tent, but also includes a humanistic concep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China's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have contribute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ntained in China'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J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所包涵的不同精神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及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体现的是睿智、深厚的精华,时间的沉淀和洗涤更显其博大的艺术和精神内涵。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从礼制至宗教、从哲学到传统的民俗文化等等。

2.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

2.1建筑普遍具有重生意识

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中,重生意识的体现十分强烈,家庭观念的影响铸成了国人沉稳的性格,喜爱禅文化、重视围合感。我国的重生意识逐渐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对传统的建筑形成以及发展产均产生较大的深刻影响。

2.2院落建筑中的围合感

院落的形成、并且有围合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明显特点之一,这点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现代国人对建筑的公共空间有不同的理解及认识,更加重视对小空间院落的营造与追求,因此,家庭院落正好符合这一特点与需要;院落的四周用檐廊环绕,不论是北方三合院还是四合院,或者是客家土屋又或者是江南厅式建筑等,均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院落特点。

2.3建筑注重风水

中国的传统建筑,其在选址方面,较为注重风水之说,并且重视与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发展。风水观点认为,建筑应该有主山、龙脉、或者是前有朝山、案山等,讲究左辅、右弼及外护,渴望保平安、兴旺财运通之类的美好祝愿。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应于建筑相互协调统一,体现建筑选址的较好风水。

2.4建筑追求统一协调

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文化内涵还受到宗教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影响,因此,在建筑的形象特征与布局方面,建筑均重视虚实结合、并以群体为胜。传统的建筑以横向铺开并且依附大地、内收凹曲线等特征形象为主,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相互适应及相互协调的统一思想。

3.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体现

3.1人文观念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文化内涵的表述,是隐含于建筑设计者的观念与形态当中的。文化中的人文观念体现的是社会的美学及哲学观念、或者说是文化的不同意义,建筑本身所展现的不同风格,也体现出了人类的各种观念及思想。中国的建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者均秉承这种思想,进行建筑的设计之时,融入人类对大自然的全新认识与体会,使建筑物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活动空间,而且还可成为人类对自然的追求与向往。

3.1.1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包括对人的态度与看法,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集中表现在助人伦与重道德、淳教化等方面,并按照儒家提倡的治国齐家平天下作为标准。人文意识在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得以真正体现,其建筑的装饰内容与载体多数具有教化作用;与此同时,壁画、匾额、书画、雕刻、铜镜、楹联等载体均贯穿于人文意识当中。这些建筑的人文意识既不但从形式上给人以欣赏,同时还起到自勉、警世、烘托及激励的作用。

3.2技术内涵

文化不仅体现在它是社会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反映上,还体现在建筑技术上。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以木材作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多副梁架通过横木相互牵搭,榫卯结构来固定,形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重量。首先,建筑的布局严整性, 讲究中心对称。其次,在空间组合上,建筑中的平面通常是很讲究图性感,如六角形、矩形或者是八角形与圆形形状等规整的形状。在进行空间的组合时,形成序列;对空间进行分隔时,为虚拟分隔,以便有利于达到似分非分或者是似断非断、相隔又不相断的效果。

3.3艺术内涵

中国的传统建筑均具有独特的审美品质与艺术内涵。例如,北京的故宫,其皇家的建筑中的艺术内涵当中,艺术的表现力是较为强烈的。从色彩的搭配效果来看,建筑物中的红色与黄色这两种暖色和绿色、蓝色两种冷色相互搭配,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相互搭配的作用,而且效果醒目、突出,也显得十分鲜明、活跃,效果。除此之外,建筑的装饰对于其文化内涵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装饰图案也有着不同寓意,如莲花代表玉洁,牡丹象征富贵,水仙神态飘逸,表示长寿,又如藻井防火等等。历来中国的传统寺庙中的建筑,在藻井中、在梁仿的绘制图案方面,注重色彩的强烈对比与丰富的图案,进而使建筑的装饰效果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3.3.1艺术中的自然观

中国传统建筑有台、楼、阁、榭、亭及廊等类型,这些景观均是位于山顶或者是水边,目的是更好地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利于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景观。例如,传统建筑中的四合院,其对外为封闭的、但是对内则为开敞,庭院和周围的堂、厅、室、廊既隔但实质又连通。自然景观不仅供人们观赏、休闲,而且还为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大自然的融合创造较好的条件,门与窗实现采光、通风功能,而且还具有借景功效,充分将自然的景物引至室内。养花、盆景、供石更是起到点缀的艺术作用,将自然景观引至室内,可以将无限的意境寄寓于景物当中,体现的就是热爱自然、依恋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3.3.2伦理观

伦理观作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加上受到我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建筑的设计、装修方面必然受到伦理观中的君臣关系、夫妻及父子关系等影响。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室间的范围、色彩的选用、斗拱的型制方面都有明确的等级划分界限。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等级就可以划分9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半坡顶。

3.3.3装饰手法

中国传统建筑中装饰手法能直观地反映出人们的不直露、含蓄的习惯。例如,传统建筑的图案常将鹿、鹊、蝙蝠、梅及鱼的图案进行运用。鹿与禄为谐音、蝠与福为谐音、鱼与余谐音等,寄寓着美好的祝愿,同时也是一种隐喻,通过生物自身的生态特点,赞颂高尚的品行及情操;竹有节,寓意为人的“气节”、松、梅耐寒,寓意着人的不畏与困难的精神。此外,将松鹤象征人类的健康长寿,也是一种托物寄情的、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可见,建筑的文化内涵中的装饰手法的运用较为含蓄,并且符合人的精神与习惯,给欣赏者较大的揣摩与想象的空间,也更能体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美与独特性。

4.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建筑中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自身的外在设计形象上,更体现在它赋予建筑物丰富、浓厚的文化内涵方面。因此,我们应借鉴、发扬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文化,并结合他国优秀的建筑文化进行创新,使我国建筑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黄志刚,陈瑶.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山西建筑.2010(01):66-67.

篇3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建筑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是历史文化最为宽广和持久的载体。它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而具有难以估量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而建筑文化,是指建筑物质功能需求之外的精神需要,是人类思想情感通过建筑空间、语言、技术等手段的具体表达。建筑文化不像一般文明意义上的知识文化概念那样通俗,它本身更为博大,而由建筑群所构成的城市,是人类为自己营构的规模最大的文明基地,对人类精神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我国的城市建筑也必然会受到冲击,因此要做到既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成了我城市建筑文化当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的完美结合。使得建筑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对于建筑设计,如果片面强调建筑设计本身而忽略建筑文化本身,将使建筑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继承和深入研究建筑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风格创新,才能推动城市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本文就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城市建筑中文化内涵的选择与表达。

2 建筑的文化品格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它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形态,能够反映其在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一个具有文化品位的建筑,其文化意义常常会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段时期的文化标志。城市的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其实用性与观赏性是相统一的,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社会情调。一个城市的布局和空间结构形象地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城市的内容以及布局体现着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3 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是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是以空间作为直接对象的特定的文化活动,既有设计者的主观塑造意图,又有享用者的心理反馈。建筑是时代的写照,是艺术、文化、科技高度集中的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反映着其文化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特色。如我国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就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看到它们就能联想到中华文明史和伟大的文化成就。而文化建筑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在建筑中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尤其是文化中心的建筑。

4文化建筑的特征

要做建筑,首先就得搞清楚什么是传统的建筑文化,其次要抓住它的特点。“建筑设计的方向是体现文化特色,建筑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有特色”。建筑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具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普遍性。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在建筑物内、在建筑群内或建筑文化的氛围里度过的;第二,复合性。建筑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体现政治、经济、技术、哲学、科学、宗教、美学观念等精神方面的要求,还得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的需要。其实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各种文化的综合表现。建筑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它能映射某一文化环境中的群体心态。因而,建筑文化又称为“环境文化”和“背景文化”。这当然是一种人造的环境。

5 城市建筑中文化内涵的表现

5.1 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在欧洲,可以看到大量的自然山水和城市建筑的和谐景观,这些建筑无论从空间还是功能都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些建筑源自当地的条件和人的需求,采用的都是很普通的材料,虽然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在数百年来却一直满足着人们的居住所需功能。而目前我国的很多设计师,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不管不顾,只是盲目的照搬西方建筑形式,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建筑的意义不是在于它是何种形式,采用何种材料,而在于其本身是否能够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和自然环境,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称得上是当地的特色建筑,才值得建筑师们继承和发扬。

5.2 延续历史性和创新传统民居特色

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新建筑的设计应该以保护历史性建筑为前提,同时考虑到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尽量做到不影响古建筑。新建筑在新修时,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民族风俗和历史文化,以此为基础力求创新与进步,在追求奇特的同时强调高雅,追求地方特色,讲究文化品位。很多城市的建筑为了在设计上达到高品位,就在建筑形式语言与功能的处理上下功夫,这一特点其实也是我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方向的延续。世纪之交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是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与现代观念的多元化,实现本土现代主义设计,创新发展本土设计理念,然而在新的主流还没到来之前,这一本土性质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将继续下去。

5.3 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自觉

城市建筑文化具有普遍性,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人每天都在与建筑打交道,因此,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了一定的建筑文化鉴赏水平,但是人们的建筑文化素质却还是层次不齐。一个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不只是取决于人们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城市建设和管理者是否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所以,要保护好建设好城市额建筑文化,首先就必须提高房地产商、政府管理部门、建筑师、规划师、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只有大力提高建这些人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对建筑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加以理解,并发展体现各种文化内涵的建筑形态。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要树立和落实整体建筑理念,搞好整个城市建筑布局,使城市的文脉和建筑色彩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政府主管部门要注意培养建筑设计、建设企业以及全体市民的文化自觉,树立强烈的文化意识,高度重视建筑文化的保护、创新与发展。目前,人们已经把对生活单一的物质需求过渡到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存的时代,并且已经开始有了买文化的需求,而建筑应该给人带来一种温暖和精神的抚慰。所以,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是现在房地产开发很值得关注的东西。当下,文化资源的营造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中的重要手段,文化设施的营造和人文内容的营销也成为了当今房地产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我们只有真正的树立起强烈的文化意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避免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欠缺,建设出一堆没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的建筑,留给后人一个难处理的遗产。

6 结语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实用、美观,这几点包括了技术性要素的全部概念,但每个建筑师追求的更高境界应该是创作有“灵魂的建筑”,即是建筑文化内涵的选择与表达。在全球化的时代,城市不断“革新”传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做到既能保持文化传统,又能跟上时代步伐成了当前我国城市建筑文化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在重视城市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人文精神在城市建筑中的内涵,并能与文化产业形成共栖,使我国的城市建筑能够推陈出新,形成一股强大的城市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