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家庭理财的必要性

家庭理财的必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30 10:23:0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家庭理财的必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021-06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手头拥有多余的空闲资金,这使得投资理财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投资理财理论也日益成为中国投资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家庭理财产品的涌出和家庭理财方式的不断创新,使得家庭理财活动越来越复杂,其收益率也难以估计。再者,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所受到的风险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会随着货币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以及不确定因素而上下波动,利率水平将表现出更频繁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变得日益突出,更给家庭投资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投资与利率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基本投资理论以家庭投资决策为起点,结合生产函数,通过两时期模型决策出使总财富最大化的投资量,阐明了投资是利率减函数这一理论。而后,基于对流动性约束的分析,麦金农和肖提出了“金融抑制论”,认为投资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在利率方面看,目前社会上已基本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利率是投资重要的参考指标。魏永芳在《近年来我国利率政策效应分析》中提到:利率政策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作用增强。而家庭投资理财方面,卡普尔从理财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财决定的步骤,理财的各种产品、方法及投资理财的各种手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个人理财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学者们主要借鉴国外个人理财学方面的成果,结合国情对居民家庭的理财需求、特点、影响因素及规划策略等方面分析和研究。

利率随着经济波动,投资者若采取主动投资策略,根据市场情况,提前预测利率变动及未来变动走势,及时采取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理财方案,形成利率正缺口,将会对投资带来有益的影响。本文以利率风险为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研究在利率变动条件下家庭资产的收益情况,对家庭理财投资进行研究,将对居民家庭理财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思想

(一)相关概念和模型

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指那些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收入(或支出)与市场利率变动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收入(或支出)与市场利率变动不相关,那么这种资产(或负债)被称为非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而敏感性缺口是指银行资金结构中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二)模型的理论思想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用来衡量家庭收益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方法就是将资产负债的利率、期限联系起来考虑的一种资产负债管理方式。

具体的,利率变动对收益的影响如表1。

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缺口时,若利率上升,则投资收益较预期值增加;若利率下降,投资收益较预期值减少。反之,当缺口为负缺口时,利率上升,获得收益较预期值减少;若利率下降,获得收益较预期值增加。当缺口值为零时,表明利率风险敞口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利率的变动就不会影响预期的净利息收入,因此也就不存在利率风险。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环境与现状

(一)家庭投资理财环境

1.金融环境

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证券发行与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可供人们选择的金融资产日趋多样化;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居民投资创造极有利的条件;居民思想开始转变,逐渐增加有价证券、实物投资和保险的持有比例,降低银行储蓄存款的份额。

2.利率政策环境

面对CPI的居高不下,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央行采取调整利率,包括准备金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措施收拢资金,缓解居高难下的高通胀压力。在本文统计利率时期内,近十年来,一年期存款利率经过20多次的上下调整,毫无疑问,居民的存款利润也随着利率的波动而变得难以确定。利率调整的次数如此频繁,幅度如此之大,为家庭主体投资带来一定的困惑。为此,人们对家庭的投资结构也要相应进行调整,由过去的单纯到银行存款而转向多种渠道的投资理财。而在当前负利率的条件下,将钱存入银行只能得到“虚拟收益”,利息收入远远抵不上经济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损失。再者,国家即将把利率推上市场化的轨道,利率风险更是显而易见。

(二)家庭理财的现状分析

1.家庭理财的被关注度

据统计,在中国,有60%的家庭会注重家庭理财的重要性。

2.家庭理财的盲目

在利率提高的条件下,经常看到各大银行网点前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比平时多了许多。据了解,这些客户都是来办理定期存款转存的。投资者的理财观念普遍提高,对存款利率变动反应相当迅速。但这类做法并不一定有利于提高收益率,还需考虑期限和资金的流动性。目前,部分家庭投资者缺乏系统的投资知识,或者说是掌握较少的理财方法,而只能在简单计算后盲目进行投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图2。

由图1可以看出,47%的投资者表示对投资结果不满意,36%表示基本满意,只有17%表示满意,而其中83.87%的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会关注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而图2让我们了解到,家庭投资主体对金融产品和知识的缺乏,导致投资结果不如人意,其中的逻辑关系证明,在投资过程中,应该看到科学方法的掌握对家庭主体投资行为带来正面的影响,更说明关注家庭理财风险规避和减少风险的必要性。为此,本文从家庭投资主体出发,为家庭投资提供可行性建议。

面对家庭投资的环境和现状,家庭理财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拓宽理财思路,选择适当的理财计划,使自己的财富能够真正实现增值。为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财富的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投资工具,在充分考虑家庭自身状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特别要注意投资的变现能力和安全性。理财的效益性不仅仅体现在是不是捕捉到了投资市场升势行情,而且还体现在是否熟练把握资金价格——利率的能力上,并能在利率变动前提下快速调整投资理财方案。目前,家庭投资者多数被动投资,当利率发生变动时,随即改变家庭投资方案。如果投资者采取主动投资策略,根据市场情况,提前预测利率变动,及时将家庭投资区分为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采取调整投资方案,形成利率正缺口,将会对投资产生有益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及数据的选取

1.样本的选取

本文以股票类资产、债券类资产、保险类资产、实物类资产、基金类资产和银行存款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1年为时间段,选取城镇居民每人每年收入来源中的财产性收入为家庭投资收益代表指标。根据假设,证券类资产选取“上证指数”为代表,债券类资产选取“企债指数”为代表,保险类资产选取“财产性保费相对数”为代表,实物类资产选取“地产指数”为代表,基金类资产选取“上证基金指数”为代表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年利率和居民财产性收入为实证样本,以各代表指数的数据为统计样本。①

2.数据的选取

(1)选取企债指数为债券类资产的指标,而忽略对国债的投资,是因为国债的投资,有国家力量做保障,风险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相当于投资者做银行存款投资,只是收益率稍微高些。在本文中,考虑了银行存款这一投资方式,便大胆忽略了国债的投资 方式。

(2)选取地产指数为实物类资产投资的代表指标,由于投资者的实物类投资甚多,有黄金、房产、币值或其他实物收藏品,近几年来更涉及豆类、油类的投资。这给投资分析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统计,在实物类投资中,房地产价格波动幅度最大,与利率的相关性也较强,故选取房地产作为实物类投资资产的代表,有一定的可取性。比起资本市场而言,房地产市场具有其独特性:市场分割明显,交易成本高,供给滞后期长。需要找到更好的指标去衡量房地产收益率的变动。于是,本文尝试使用对信息反应更为敏锐,更具前瞻性和预测效果的指标——地产指数代替房地产价格波动来探究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起步晚,前人的研究中都有数据不够完善的缺点,在仅有的几篇研究国内房地产市场有效性的文献中,采用的数据量都很小,大大影响了准确度,而本文采用的地产指数恰恰能够克服数据不完善的缺点。

(3)本文选取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中的财产性收入为代表指标,并通过简单的算术平均的方法转化为每月的财产性收入。该指标与银行内统计的理财产品收益相比,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证券和基金,而忽略了实物类、保险类投资和银行存款。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和租金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该指标基本符合本文所需要的家庭投资收益所得的标准。对于证券公司收集到的产品组合收益数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敏感性指标相关分析

1.样本数据的整理是统计研究的基础,通过统计和简化,将每类指标都转化为月度指数,使数据有一定的可比性

(1)计算上证指数与利率的相关性,在Excel软件中输入公式:CORREL(B3:B258,C3:C258),得出上证指数和利率的相关性。同样的方法,可以用correl得出企债指数、基金指数、财产性保费相对数、地产指数与利率的相关关系。验证各类资产价格与利率的理论相关性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得出符合当下经济形势的各类资产和利率的相关性,是确保结论正确的前提。如在央行提高利率、收拢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债券投资带来负作用,在理论上,利率与企债指数呈反方向运动,但数据表明,企债指数与利率的相关系数为0.085,这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债券投资与利率的相关关系是复杂的。

(2)根据数据,得到利率与各因素间的一元回归方程。

(3)建立模型,得到多元回归模型。

2.数据分析及结果(表2、表3)

利率与银行利率相关系数为1。利率上升,投资者在银行存款的收益绝对增加。但居民储蓄受到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的动机、金融市场发达程度、金融资产种类及收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利率上升1%,投资者收益率增长1%,大部分也不会将全部收入做银行储蓄,理性的投资者会相应地修改家庭理财方案。

由SPSS运行结果得多元回归模型为:

y(财产性收入)=-0.0010x1(上证指数)+ 0.00002x2(地产指数)+0.0040x3(基金指数)+ 0.3630x4(企债指数)+0.0050x5(财产险保费收入相对数)-0.2420x6(银行储蓄)-25.5660

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为0.958>0.95,即变量间的相关性强。

在0.05的置信水平下,即a=0.05,F0.95(6,96)=0.269

从数学意义上讲,这一回归模型是可取的。而在各指标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上来看,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较其他投资方式大。当家庭投资增加或减少债券和基金的金额时,家庭收益变动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类投资方式对收益变动方向不同。

(三)缺口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缺口模型公式,以表示某一经济主体的投资收入或成本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若以N表示收益的变动额,那么这一变动额将由利率敏感性资产(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RSL)与利率变动额(ΔIn)的乘积所决定:

ΔNx=RSA*ΔIn-RSL*ΔIn

对于家庭投资来说,运用缺口分析方法来调整理财方案,简单并且容易被掌握,对降低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家庭投资收益有很好的作用。

当利率发生变动时,有以下方法调整利率敏感性缺口,以达到保证收益的目的。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定义可知,调整利率敏感性缺口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其一是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其二是调整利率敏感性负债(见表4)。反之,当预测利率上升时,则进行相反的操作。

1.具体操作:

(1)首先要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是否具有敏感性作出区分:如果资产或负债的利息收入或支出随利率的变动而变动,这种资产或负债被称为利率敏感性资产或利率敏感性负债(相关系数≠0);反之则被称为非利率敏感性资产或非利率敏感性负债(相关系数=0)。

(2)在区分资产或负债是否具有利率敏感性时,还要考虑一个分析期间,因为某项资产或负债在某一分析期内可能对利率变动具有敏感性,而在改变分析期间后可能就不具有利率敏感性。本文为了更好地阐述缺口分析在家庭理财中的运用,假设某一家庭主体的资产和负债在同一分析期间内都具有利率敏感性。

(3)编制缺口报告及进行分析。计算绝对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相对缺口比率等指标。

(4)预测利率的未来趋势,采取主动的投资策略;或是不进行利率预测,保证缺口为零即可保证被动投资收益。

2.应用分析

为了更好地讲述缺口分析在家庭投资理财中的应用,本文以中等收入家庭理财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杨军,32岁,国家某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收入不高但比较稳定;其配偶胡琴,31岁,商业银行职员,收入中等,且每年会有小幅度的波动。有一女孩4岁,在一家较好的私立幼儿园就读。收入和支出:杨军和妻子的收入基本是工资和奖金收入,其支出除了生活必备支出外,还有每年贷款还贷支出,因为胡琴贷款购买了单位分配的福利房,并于某年贷款购买了价值14万元的汽车。另外胡琴还购买了保险,年支出中有保险费支出,具体项目如表5、表6。

假设原来一年期利率为1.30%,而后,一年期利率升为3.81%,同一时期的贷款利率无变动;当年11月一年期利率为1.06%。

(1)编制杨军一家的资产负债表,如表7。

(2)先区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如表8。

(3)编制缺口报告,如表9。

根据缺口报告进行分析:

(1)绝对缺口较大,利差对市场利率变动敏感,利率风险较大。

(2)利率敏感性比率为0.111小于1,加之,相对缺口比率为88.9%,说明负利率敏感性强。

以上情况证明,当利率上升时,该投资主体的收益会有很大的下降;反之,如果利率下降,其收益会有很大的提高。

若不调整投资方案,在利率上升2.51后,情况如下:

上证指数=-5.675×利率=-5.675×2.51=-14.2443

企债指数=0.694×利率=0.694×2.51=1.7419

基金指数=-329.592×利率=-329.592×2.51=-827.2759

财产性保费收入=0.303×利率=0.303×2.51

=0.7605

地产指数=-45.996×利率=-45.996×2.51

=-115.4500

银行储蓄=2.51

y(财产性收入)=-0.0010x1(上证指数)+ 0.00002x2(地产指数)+0.0040x3(基金指数)+ 0.3630x4(企债指数)+0.0050x5(财产险保费收入相对数)-0.2420x6(银行储蓄)-25.5660=-0.0010× (-14.2443)×25 000+0.00002×(-115.4500)×280 000+

0.0040×(-827.2759)×9 900+0.3630×1.7419×

26 000+0.0050×0.7605×12 500-0.2420×(3.81-

1.06)×32 000-25.5660=-37 884.52

而全部资产所得的收益会损失37 884.52元。

假设一家为保守型投资者,采取被动的投资策略,保证缺口为零:增加敏感性资产的头寸,如增加债券持有量、保险投资或减少住宅投资和基金头寸,本文给出其中一种调整方案,如表10。

缺口分析报告如表11。

若杨军一家在利率上调之前,通过修改投资方案,可获得4 160.00756元的盈利。

四、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各类资产与利率的关系,并用数学软件建立财产性收入与各资产间关系的多元回归模型,将所得的实证关系利用缺口模型应用在家庭投资理财,为家庭理财决策带来简单的、可行的投资方法。

对于选择何种调整策略,家庭投资必须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从客观的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出发,综合考虑承受风险能力等因素。

选择适当的策略,如在市场运行平稳、利率走势平稳时,可选择主动性策略;在市场运行动荡、利率走势飘忽时,可选择被动性策略。家庭投资主体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来规避利率风险时,可采用主动性选择和被动性选择,关键是要仔细区分各类资产与利率的相关关系,即区分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

主动性选择指银行预期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事先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调整,以期从利率变动中获得额外收益,其关键在于对市场利率的走势有准确的预测。在预测市场利率开始由波谷回升时,或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或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或兼而有之,从而将利率敏感性的缺口调为正值;当预测利率将达到波峰时,进一步将缺口的正值调整为最大;当预测市场利率将由波峰回落时,或减少敏感性资产,或增加敏感性负债,或两者并举,从而将缺口调整为负值;当预测市场利率将达到波谷时,进一步将缺口的负值调整为最大。

被动性选择是将利率敏感性缺口保持在零的水平,无论利率如何变动均不会对投资收益产生影响,这种选择主要出于缺乏有效的利率走势预测机制,保守稳健投资等考虑,但也由此可能失去获得更高收益的机会。

尽管数据出自实际情况,但统计出来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数据统计的只限于证券、保险、房地产、银行储蓄等几个方向,当纳入如黄金等实物收藏品,多元回归模型需重新考虑。选取的指标,如果不能完全反映行业的经济景气状况,会造成结果偏差。在分析的过程中,对经济周期的考虑较少,结论基于稳步的经济状况,对于衰败的或膨胀的经济周期阶段,模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主要参考文献】

[1] 魏永芳.近年来我国利率政策效应分析[J].金融与经济,1998(9):9-12.

[2] 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29-241.

[3] 张围.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J].市场周刊,2010(1).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家庭积累的财富也在快速的增长,但由于近些年通货膨胀的不断攀升,家庭资产也在不断的贬值,尤其是现金的购买力在不断的降低,这就要求广大居民进行一定的理财规划,使得家庭的资产在不贬值的前提下能够得到一定的保值增值。本文即是对家庭理财规划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

一、设定个人理财目标,回顾您的资产状况

首先,最基础的理财方式是首先要学会记账,通过记账来发现自己的收入与支出的合理及不合理的项目,进而可以开源节流。设定自己理财目标:买车、购房、偿付债务、退休储蓄、教育储蓄等。需要从具体的时间、金额和对目标的描述等来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财目标。回顾资产状况,包括存量资产和未来收入的预期,知道有多少财可以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对个人资产的回顾,主要是将自身的资产按照有关的类别进行全面的盘点。这里所说资产是指金融性资产和固定资产,其中金融性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传统保险、投资型保险或开放式基金、股票或封闭式基金等,固定资产包括房产、汽车等。

其次是保险的保障,保险在理财中的作用的非常大的,哪怕你赚了50万,100万,如果没有保险的保障,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所以,拥有一定的保障是必须的,建议先从保障型保险开始,比如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

再次,现金流的准备,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的客户群来发现,一般需要储蓄3-6个月的生活总开支来应付比如突如其来的意外,疾病,或者暂时性的失业而导致没有收入来源。比如我的月消费是3000,那我应该留多少备用现金?一般来说3000X3=9000元,3000X6=18000元,则建议保留1万5左右的活期存款。

关于定存、国债和黄金。定期存款的收益真的很低,放在银行里一天就贬值一天。债券的收益率其实并不高,属于保值类的工具,有一些就好。而黄金,除非你是专业的炒家或者是有百万以上资产,否则不建议资产低的人去持有黄金来保值。

关于基金定投,是要高风险高收益还是稳健保本有收益。前一种买股票型基金,后一种买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确定了基金种类后,选择基金可以根据基金业绩、基金经理、基金规模、基金投资方向偏好、基金收费标准等来选择。基金业绩网上都有排名。稳健一点的股票型基金可以选择指数型或者ETF. 定投最好选择后端付费,同样标的的指数基金就要选择管理费、托管费低的。恕不做具体推荐,鞋好不好穿只有脚知道。

一般而言,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所谓基金“定额定投”指的是投资者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由于基金“定额定投”起点低、方式简单,所以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

二、了解自己处于人生何种理财阶段,选择不同理财方式

不同理财阶段的生活重心和所重视的层面不同,理财的目标会有所差异。人生分为六大阶段: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退休前期、退休期。设定理财目标必须与人生各阶段的需求配合。

三、测试您的风险承受能力

风险偏好是所有理财计划的一个重要依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做八道风险承受能力测试题,得到对自己风险偏好的界定和描述,从而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投资者,作到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心中有数。不要做不考虑任何客观情况的风险偏好的假设,比如说很多客户把钱全部都放在股市里,没有考虑到父母、子女,没有考虑到家庭责任,这个时候他的风险偏好偏离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

风险承受能力分为:保守型、中庸偏保守型、中庸型、中庸偏进取型、进取型。完成以上三步以后,依个人风险承受度,合理分配自己的储蓄、股票、债券、基金、信托、保险、不动产等各种金融产品,最大程度地获得保障和增值。没有最好的理财方案和理财产品,只有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和理财产品。

理财规划可大可小,可逐步实施,而不是可有可无。从用途和期限上看,现金是现在要用的钱,储蓄是短期要用的钱,投资是基本不用的钱,保险是长期可用的钱;从资金量来说,小到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大到千万元级别的信托、年金、遗产等,都是理财规划的对象。对于有一定存量家庭资产的人士进行家庭理财规划,有几点概括的建议:

(1)选择正规金融理财机构。避免一夜暴富的期望,尽量不要选择民间、私下协议或项目。

(2)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选择具有个人品牌的,有一定从业经验的理财规划师。选对人是成功的一半。

(3)追求合理的报酬率,以稳健、持续的积累合理配置资产。

(4)理财宜早不宜迟。注重时间复利的价值,时间是理财中最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篇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各种风险因素的选择、组合、消减和搭配的过程,是风险定价和金融创新的结合体。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风险情况:

1.1 投资产品风险。受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限制,个人理财产品时下都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为“卖点”,且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向投资者传输央行票据的“高收益”和“低风险”甚至“无风险”概念。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客户,甚至不惜代价,用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加上一些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相应增加。央行票据与国债一样,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但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各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承诺了高额的收益率,而市场环境日益变化,大大增加了银行此类业务的风险水平。2006年3月17日起,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62%降为0.99%,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利率下滑。由于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这两个市场,因此其收益率随之下降。2006年银行个人理财一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曾达到4.15%,2007年春节后推出的产品却只有4.0%左右。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进一步下降,这类产品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从这一情况看,应当说我国银行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设计理念上还很不成熟,缺乏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方法。

1.2 产品的法律风险。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性质,就有可能使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且还可能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我国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制,银行作为受托方,与委托方签署的委托合同必须是法人与委托方签署的法律文件,但有的基层行不具备签约主体的条件却行总行之实,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应准确界定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进行严格的法律合规性审查,明确可能会碰到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险。

1.3 利率和汇率风险。个人理财产品相对于股票、期货等投资来说风险要小,但仍然受到利率和汇率的风险影响。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客户将损失利率提高的机会收益。另外,如果银行利息再次提高后,储蓄存款客户可立即取款进行转存,而选择理财的投资者则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财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除了利率风险外,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批理财产品是双币种,同时募集人民币和外币。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还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虽然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升值压力仍然较大,一旦汇率出现波动,也将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

1.4 透支银行信誉风险。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如果站在风险角度评估,可以说是透支银行信誉,如同多年前的证券公司在理财业务上的滥用信誉一样。对银行而言,存款与理财服务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品种。前者属表内负债业务,后者属表外信托业务。表内业务在损失体现和处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计提和损失本金的承担上;而表外业务需要通过合约的完备性体现风险管理,损失处理主要依据合约的权利与义务而定。理财类产品的投资者目前是因为信任银行而把自己的资产委托给银行管理,收益来源于银行代为投资而收到的资本利得或利息收入。银行有表内与表外业务的差异,但对投资者来说,却都是银行的信誉起作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一方面是推进理财业务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如果滥用这种信任而漠视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将给银行酿成苦果。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储蓄业务的替代品放在表内管理的业务模式和定位上,长此以往,隐藏着很大风险。

2 如何降低理财风险

2.1 要正确评估自身可承受的风险水平。投资者在进行理财前应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自身可承受风险的水平:①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可以从年龄、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及稳定性、家庭负担、置产状况、投资经验和知识等估算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而言,退休家庭、老年层次的家庭,还有中低收入人群,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可以做一些低风险产品配置。而单身白领和中高收入家庭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投资于高风险理财产品。②风险承受态度即风险偏好,可以按照自身对本金损失可容忍的损失幅度及其他心理测验估算出来。

2.2 构建家庭资产的合理组合。今年基金和股市都很好,有的基金收益率达到70%、80%,甚至达到100%,但问题是,下一年还能保证有80%的收益率吗?收益80%的基金占用了家庭收入的多少?如果占用家庭收入的比重过高,且投资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又比较大,这就为家庭理财带来了很高的风险;但如果相对于家庭收入而言,投资比例过少,即使有80%的收益率,这些收益对于家庭来说,几乎没有明显的贡献,所以这就涉及家庭收入合理分配以及家庭资产合理组合问题。就一般家庭而言,应用不超过家庭收入的40%供房,30%用于家庭日常支出,20%用于流动性较强的金融资产如:活期、定期储蓄,货币型基金等,10%用于购买各类保险及风险较高的理财品种。这种组合方式,既可保证家庭较高的收益,又可防范理财风险。除了要有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以外,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很多投资者今天买了股票,就希望明天看到涨停板,几天不涨心里就着急,听到别的股票的小道消息就赶紧追涨,这样的心态就导致了他们频繁操作,甚至不惜冒更大的风险去买进一些投机性很强的个股,往往事与愿违,收益却非常有限。

2.3 长期投资是永远的法则。长期投资是很简单的投资法则,但真正能做到长期投资长期持有的人很少。风险补偿一定是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才会体现出来。在美国,做股票投资,投资10年,亏钱的概率只有2%,98%的机会是赚钱;投资15年,根本没有亏钱的几率。中国近十几年也是如此,如果持有股票的时间只有1年,投资收益率为负的概率是46%,也就是将近一半的概率是亏损的。如果持有3年,亏损的概率不到1/3。如果持有5年,投资收益为负的概率是零。同样在中国买基金,从过去几年你会发现,4年根本不会亏钱,所以,理财是长期的行为,要以长期投资心态来对待理财产品。一年两年投资成功的行为不能算是一个很会理财的人,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让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只有把时间拉长,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志成. 财产性收入不能伤害实业根本[N]. 第一财经日报.2007

[2] 杜一馨. 如何面对家庭理财中的投资风险. 经济参考报.2006

[3] 郭程. 家庭理财中的投资风险该如何面对. 开封日报.2006

[4] 唐保胜.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息涨船高”[N]. 青岛财经日报.2006

[5] 周杰. 家庭理财与人生保障兼得[N]. 云南日报.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