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家庭现状分析

家庭现状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15:03:2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家庭现状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家庭现状分析

篇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家长普遍的心理倾向,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多于道德规范,每天关注孩子的作业胜过关注孩子的品德培养。人才,是先学会怎样成人然后才能学会怎样成才,也就是说孩子应该首先明白的如何做人;如果没有品德,即使有很高的学问仍然会步入歧途。可见,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才有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有才无德只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破坏作用。只有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才能促进孩子成才,才能使孩子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创造价值。

(二)家庭道德教育关系

家庭幸福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幸福的杠杆。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许多家长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庭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由孩子的表现决定。孩子的好与坏,家庭首先尝到甜与苦;孩子健康成长,品德高尚,受到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表扬,家长的心里会感到无限安慰,家庭将充满欢乐;反之,孩子不讲道德,在外面做了缺德的事或违法犯罪,整个家庭生活就蒙上了阴影,弥漫着痛苦。

(三)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补充

家庭道德教育是基础,学校道德教育是主导,家庭和学校具有统一性,同质同向地向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但两者之间的作用和地位各有侧重点,都是不能缺少的,并随孩子的成长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其地位和作用呈动态消长。学校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庭道德教育的支持。因为孩子入学后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学校老师无法达到的。更重要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也很难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

二、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作为家长

首先要认识到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地教育。在新时期,以下几种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一)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师指

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子女形成的优良道德习惯的方法。实践与锻炼有利于形成儿童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品德行为不仅必须在实践中体现,而且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使品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既定的品德习惯。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意义,还要帮助他们明确为什么做,这一点对孩子形成一定的品德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意义。孩子明确了为什么也能在行动上更持久,使其品德表现更为巩固,他们也会更加乐于实践,更有参加实践与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并及时督促检查,并对实践与锻炼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不管孩子出现好的还是坏的品德行为时,都要及时给与反馈。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年龄特征和品德状况,选择恰当的方式,有意识地让子女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劳动和生活自理性劳动等。

(二)说理示范法说理是家长用以理服人的方法

提高子女的认识水平,通过说服教育使子女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少年儿童由于阅历浅、认识能力不高,不容易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界限,即使能肤浅地辨别。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们常常做错了事而不自知,即使当他人提醒后,又不知为什么错以及错的危害有多大,仍然常常犯同样的错误。可见要使儿童坚持正确的言行,改正错误,就必须遇事讲清道理,家长要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清楚错在那里,为什么错,错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如何去纠正错误等,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使他们应该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除了说理外,家长还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除了家长自己示范外,还可以发挥英雄人物如雷锋、张海迪等榜样的示范感召作用,利用榜样生动感人的事迹和榜样的人格力量打动孩子,使孩子感到可亲、可敬、值得效仿,并发自内心要向他们学习。

篇2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45-02

一、基本情况分析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保证问卷的可信度和代表性,在做问卷设计和调研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选择乌鲁木齐县3个具有代表性的村镇(安宁渠镇人口总数为23 224、水西沟镇人口总数为15 876和甘沟乡总人口数为7 516)为主要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中52.7%为男性,47.3%为女性。家庭年收入在10 000元~30 000元之间,占样本总量的83.2%。本次调研以年龄在20~60岁之间为主,调研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0.3岁。

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76分,问卷的有效率为88%。问卷回收后,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乌鲁木齐县农民收入状况分析。由调查结果得知,乌鲁木齐县农户家庭年收入在10 000元以下的占13.6%,收入在10 000元~20 000元之间的农户占31.8%,收入在20 000元~30 000元之间的农户占34.7%,年收入在30 000元以上的农户占19.9%。乌鲁木齐县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依靠务农,有48%左右的农民家庭要外出打工,乌鲁木齐县农户中有21.7%的人除了务农外,在农闲的时候靠“农家乐”、“牧家乐”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2.乌鲁木齐县农民理财素质分析。本问卷针对不同收入层次的乌鲁木齐县农民对“理财”一词的认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民对“理财”的认识不同。乌鲁木齐县农民对“理财”的认知程度,了解“理财”的农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没听过“理财”一词的农民随着收入的增加在减少。

3.乌鲁木齐县农民理财产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县农民目前选择的理财产品主要有储蓄、房产、养老保险、民间借贷、基金。(1)储蓄。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县农民选择储蓄的比例最高,有98.3%的农民选择了储蓄,选择储蓄是因为农民收入不高,储蓄被认为是最安全稳定,最有保障的理财工具,因此储蓄受到了人们的青睐。(2)养老保险。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县农民对养老保险的投资比重为85.5%。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子女的负担越来越重,在赡养父母方面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样才能不增添子女的经济负担,受到了农民的关注,这是农民选择养老保险最主要的原因,为自己的晚年提早做好规划。(3)民间借贷。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县农户中有19.3%选择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农民理财有的理财方式,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不均衡,农民有的资金紧缺,有的农民手中闲散资金多,而当农民自己的资金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时,民间借贷就起着这种调节作用。民间借贷的利率是银行规定利率的4倍,远远高于银行利率,因此在农村受到农民的广泛喜爱。(4)基金。调查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县农民选择基金的比重为15.3%,选择基金的农民受教育程度都在大专以上,年收入是在30 000元以上的农民,这样的农民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其次他们的收入高,有能力去承受基金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5)房产。调查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县农民中选择房产的占9.1%,据调查农民们主要是在市区买了房产,他们买房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孩子以后上学,同时投资房产来实现资金的保值、升值。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县农民理财产品的选择比较单一,对于购买国债、期货、股票等理财产品几乎无人问津,这可能是受相关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同时农村也没有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农民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选择量,相对于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选择量较少,选择储蓄的农民是选择基金农户的6.4倍。

三、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关于三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讲,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还是偏低。提高乌鲁木齐县农民的收入,首先,政府应该帮扶一批“农家乐、牧家乐”示范户,让他们先富起来,以“农家乐、牧家乐”促增收,以增收促养殖,以养殖促旅游。其次,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乌鲁木齐县政府应积极探索“订单”、“定向”等培训方式,加强培训与用工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

2.增强农民理财意识。农民要掌握一些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通过各种媒介如第三方理财投资咨询机构不断吸收各种理财产品的新知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在不断扩充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理财能力,能为自身和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理财目标。

3.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的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民自身的特点,把农民群体细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理财服务和投资组合。比如就针对农民目前关注比较多的子女就学问题、养老问题等,可将教育储蓄产品的准入条件适当降低,并设计专门针对农民养老的投资理财产品等。只有对理财市场进行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突出差异化服务,才能给农民的财产进行保护与投资规划,制定出真正满足农民需要的金融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篇3

一、唐山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状况分析

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唐山农村地区的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总体状况如下:

1.多数家长对早期阅读比较重视,家庭教育投资普遍增加。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农村家长对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早期阅读也非常关注,并加大投资。调查分析显示,家长认为对孩子帮助最大的项目中,51.9%的家长选择图书。关于买书原因62.5%的家长认为需要才买。可见多数家长对图书的青睐和对早期阅读的重视。

2.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环境和利用状况不断改善

早期阅读教育需要一定的家庭环境,如丰富且科学的图书和存放图书的区角,常用阅读设施(写字台、收音机等)等。调查统计表明,仅有9.5%的幼儿没有图书,多数幼儿有几本图书,有些幼儿图书拥有数量甚至超过20本。从所拥有图书种类上来看,多数幼儿拥有各种图书。部分幼儿也拥有写字台、收音机和光盘等阅读设施。可见,当前农村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相比过去有所改善。环境利用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课外读物总量相对较少,且存在厚此薄彼现象

与城镇对比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拥有的图书总体数量明显少于城镇,农村幼儿拥有20本以上图书的比例为6.6%,而城市相应比例为20.7%。农村幼儿家庭购买图书存在厚此薄彼现象,如多数家长不知道买什么好。93.1%的幼儿家庭拥有拼音识字类图书。而科学常识类图书拥有的家庭为59%,外语类的为48.6%。可见,多数农村幼儿家长认为拼音识字类图书对幼儿发展作用更大。有些家长存在错误观念,将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因而过分强调识字教育,而忽视其他阅读内容。也存在只认可看书这种阅读途径而忽视其他阅读途径的观念(听收音机、讲故事,看视频动画等)。

2.早期阅读设施相对简陋,且利用率不高

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幼儿57%的家庭没有专门区角存放图书,44.3%的家庭没有写字台,可见农村幼儿的早期阅读设施相对简陋,不利于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展。同时,对这些早期阅读设施的利用率也不高。孩子平时看电视比看书多,电脑、手机等多用来玩游戏上网而非阅读。

3.早期阅读教育实施不够科学,效果不理想

关于早期阅读的时间安排比较随意,多数家长根据兴趣什么时候想读就什么时候读,没能在阅读时间上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在早期阅读的学习方式上,78.2%的家长知道,要帮助孩子阅读,但具体操作与观念不一致,经常给孩子读书的家长只有28.6%。说明家长的观念比较科学,但具体操作起来难以与观念保持一致。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原因,分析得出:有的农村家长时间精力有限(有的外出工作,有的种地养殖等闲暇时间有限);有的家长知道应帮助孩子阅读,却不懂得具体操作方法,只是枯燥单调的念书,孩子兴趣索然,家长最终放弃。

三、指导建议

1.应帮助农村幼儿家长更新观念,形成对早期阅读的科学认识

早期阅读不能等同于看书识字,它是幼儿凭借色彩、图像、父母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读物的过程。早期阅读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言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儿童读物以及其他阅读材料,让幼儿凭借色彩、图像以及家长形象化的语言讲解,实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表达和自我建构。

2.鼓励家长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教育能力

要当好家长,促进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家长也必须不断学习,主动提高个人素质和教育能力。包括多读书、提升个人修养等,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3.引导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

(1)要给孩子提供相应设施。如果条件许可,可以给孩子一个安静的房间进行阅读,可以为幼儿订做专门的小书柜、小抽屉,配备足够的灯光和适合的桌椅;如果条件有限,也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存放图书的区角。

(2)要给孩子提供丰富图书。书籍是最好的营养品,家长应该给孩子准备丰富的、符合孩子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图书供其阅读。

首先,图书的选择要依据孩子的年龄,年龄越小,图书内容情节越简单。最好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读物,其中色彩鲜明的图画、形象逼真的画面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兴趣,让孩子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

其次,在内容种类上,应符合幼儿全面发展需要为其选择各种内容的图书(包括童话寓言类、人物故事类、拼音识字类、科学常识类、音乐类、外语类等);还应考虑到不同幼儿的特点和喜好(如有的幼儿喜欢科学常识类可多为其准备几本),要适时给幼儿自己选择图书的权利。

最后,在图书质量上,要选择纸质较厚包装牢固印刷优良的图书,便于幼儿反复阅读。不可随便应付,购买劣质图书,影响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和习惯养成。

4.帮助家长学会亲子共读,促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发展

亲子共读是最适合幼儿的早期阅读方式。多数家长知道要亲子共读,却不知道怎么具体操作才能提升实效。在此提供几点具体建议:

(1)为幼儿声情并茂的朗读。专家指出,培养儿童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为儿童朗读。家长应尝试为幼儿朗读,朗读时注意声情并茂,该加重语气时加重语气,辅以动作和表情,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读书的兴趣。

(2)让幼儿参与阅读。阅读中,幼儿不应只是被动地听。要让幼儿参与到阅读中来,这样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具体做法:可以让幼儿依据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跟读、复述;可以通过书中的主题内容让孩子以绘画、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增强幼儿阅读的趣味性。

(3)持之以恒,培养阅读习惯

早期阅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的阅读能力不可能在一天两天中培养出来。要让家长知道,持之以恒,是达到阅读效果和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不能急于求成或浅尝辄止,应有充分的耐心,去促进孩子的发展,鼓励孩子微小的进步,期待孩子潜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常瑞芳.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