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5 10:08: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物课堂中的情境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生物教学以往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为主,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生物知识。而情境教学则是在生物教学中通过采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并且进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抽象知识达到理性、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自觉的学习生物。因此,通过情境教学使学习者对生物学习主动产生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物灌输式教学的现状。
一、创设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主动获取、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教师在设置情境教学时,要考虑以下的几点:首先,情境的设置应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能主动自觉的从中获取信息。其次,情境的设置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最后,情境的设置需要与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只有以学生作为创设情境参与的主体,才能真正的使情境教学成为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
2、以学生的体验学习为主。从生物学的课程进行过程来看,围绕学习情境的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融入情境,做出假设,达成共识和形成新的认识四个逐渐递进的阶段。学生在接触学习情境后,会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学习情境,从而产生不同的体验。因此,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只有如此才能把握学生融入学习情境时的角度,从而让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个认识过程。
二、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通过直观事物创设情境。这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包括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等,这使学生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实现了生物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设置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生动有趣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教学法尤其适合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教学,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合理问题的提出会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在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时,可以以下面问题的提出展开教学。问题一:人在剧烈运动后,比如长跑或长时间锻炼,为什么腿部或身体某一部位的肌肉会有酸痛的感觉?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为什么又消失了?慢步前行时为什么这种感觉不会出现?问题二:把苹果放进不透气的塑料袋中,几天之后再打开为什么会有一股酒味?
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导入,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潜在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注意切入的问题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并且具有诱发性和延伸性,只有合适的问题才能实现积极的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多媒体情境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承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结合教学的相关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多媒体情境尤其独特的功能,如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等。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为课题教学开辟广阔的领域和前景,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渠道和广阔的空间,也给学生形象的呈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精彩世界,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分裂》一节时,如果只是按照教学彩图来讲,学生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但是通过多媒体不但可以展示各个分裂时期的图片,还可以制作小动画,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理解这两个过程。由于课件具有直观感和新鲜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很快能理解和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这将显著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当前新型教学模式的革新存在一定的影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式教学的应用存在策略问题。为提升情景化教学在高中学生生物学习中的辅助作用,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3册必修本为例,对情景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有效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学策略应用不当等因素,目前,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过程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忽视了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第二,高中生物教师以完成课堂教学进度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锻炼[1]。第三,实践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缺乏足够重视,实验课时较少、实验内容较为空洞,不利于学生的设备操作和实际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下文对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二、高中生物课堂问题应对的“情境教学化”策略
(一)创设自然生活情境,深化学生课程理解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在生存、演化过程中的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与自然界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与人类的生活高度相关[2]。高中生物老师在课程进行传授时,可以创设自然生活情境,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生命现象、自然规律进行取材,以生活视野捕捉情境创设的材料,并与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挖掘生物学科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以生物知识解答生活中生命现象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探究兴趣,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主要介绍人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DNA,并讲解其分子结构以及在遗传活动中的作用。由于大部分学生对DNA概念的认知处于初级阶段,但对遗传学的兴趣较为浓厚,生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进行自然生活的情境创设。具体措施包括,教师可以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自己与父母等直系亲属的合照,在课堂中对各家庭的遗传效应进行简单分析,还可选择部分遗传特征较为典型的学生进行重点探究。例如脸部肌肉的酒窝形成、眼睑的层次、有无耳垂、卷舌能力等。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深化课程内容理解,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物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量,忽视了学生的接收效率以及对课程内容的自主思考与探讨。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对生物的各类生命活动以及生存现象进行了专业的分析与讲解,专业术语使用率较高,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影响[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物问题情景,围绕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切入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直接性灌输方式,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解答。
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介绍神经调节活动中的条件反射现象。反射过程可归纳为:人体的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细胞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显性活跃,带动神经中枢对刺激信息进行分析,再通过传出神经将信息传输至效应器,由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该过程涉及人体的多种神经系统,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生物教师可通过创设生物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直观思考:用橡皮锤对膝盖下方的韧带区域进行叩击,小腿会反射性抬起;在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士兵只是看见梅子,嘴里便开始分泌唾液,能否用该章节知识对此类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各类条件反射现象进行探讨,通过实际现象加深对反射过程的理解。
(三)创设生物实验情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生物的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中,每一章节都需增加实验探究教学的课时,辅助学生进行本章节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开设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补充与完善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讲授,通过生物实验操作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吸收、深化对生物科学的认知,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研究对照实验的记录总结规则、锻炼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4]。为实现学生的生物学科综合素质的提升,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实验情境,辅助生物课程教学。
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介绍了细胞中含有的糖类与脂质的类型、作用。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创设实验情境,对生物组织细胞内部的还原糖和脂肪进行简单检测:实验器具包括蛋清、苹果、马铃薯、花生等生物组织,蛋白质、葡萄糖、淀粉、脂肪、氯离子等化学试剂,以及双面刀片、小型试管四支、显微镜等器具。实验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负责检测一种生物组织的还原糖或脂肪含有情况。学生在检测前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对该生物体内部的物质种类进行预测,接着将各类试剂与对应的物质进行接触,通过物质组织表面的实验反应,检测其内所包含的物质种类。生物教师创设实验情境,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
三、结语
“情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辅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树立独立思考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素质教学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教学的应用,可推动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洁珊.关于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11):119,15.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是高考中的一部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顾着自己讲课,有的教师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完全没有顾虑到学生的感受,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觉得不耐烦,根本就不想去学习生物,从而慢慢地对生物这一门课程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目前这种照本宣科、理论灌输等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仍然存在,这种模式使学生失去了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2.过分强调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中,有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三观,分别是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在教育模式改革之后,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在教学课堂上起到指导作用,但有的观念已经没办法适应当今教育模式的发展,若教师总是强调这些旧的观念,将会给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教育模式改革后,各个学校虽然强调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去教导学生,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还是有部分老师没办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二、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1.情景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若进行情景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的思想带来有益的影响。情景教学具有陶冶功能,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能够让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它可以消除学生情感中的不利因素,只保留积极向上的因素。这种陶冶的情感体验,具有调节性,可以调节学生自身的情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展现自我,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2.情景教学可以给学生暗示功能
情景教学若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会给学生带来重大的影响。情景教学,是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进一步提炼以及加工之后才会给学生带来影响的。例如,学生榜样作用、课堂上的游戏以及角色扮演等都能给学生带来影响。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进行情景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暗示的功能,使学生在情景教学模式的暗示作用下,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因此,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上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情景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
1.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情景教学模式的模拟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学会把生活中的情景模拟带到教学课堂上,在教学课堂上创设有关生物的情景模拟。例如,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植物的不同种类型,世界上是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的,让学生一起搜集树叶,把所收集到的树叶带到课堂上来,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研究树叶的造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在情景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师生互动是情景教学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在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教师是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给学生设置一些有关生物知识的情景模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情景教学模式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例如,教师可以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探讨生物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老鼠解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老鼠的内部结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这些生物知识,增长见识;又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享受生物带来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3.让游戏融入情景教学
爱玩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娱乐可以缓解一个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让他们放轻松。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将游戏融入情景教学模式中,这样肯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鼓励与表扬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的情景模式中,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回答问题的游戏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上融入生物知识,可以创设一些游戏作为情景导入课堂中:老师刚开始要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带学生一起去生物园地,并且把课室布置成课文里所提及的生物园地,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学习当中,老师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快活地玩游戏。学生一听说这节课要做游戏,兴趣就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们对生物内容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时常发生的活动、游戏、事例等,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把游戏和情景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不能盲目地应用,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的奥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情景教学模式是当今教育模式所支持的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