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畜牧业基本情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S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5-01
随着伊犁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在伊犁州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单位越来越重要,机械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畜牧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畜牧业,并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操作的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机械化应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饲喂、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建设。
一、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基本情况
目前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等三大类。
2005年~2012年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完成了186.32万亩,其中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92.7万亩、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51.5万亩、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42.1万亩。引进推广各类畜牧业机械2458台,其中牧草松土补播机79台、青贮收获机90台、割草机1163台、打捆机515台、搂草机423台、挤奶机188台,具体情况见表1,表2。
二、工作措施
1.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
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每年按照自治区和自治州农机化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当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制定《伊犁州农机化技术推广任务考核指标》下发给各县市,各县市也认真落实各项推广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场,每年年初召开农机推广业务会议,认真安排落实各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推动了各项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认真抓好畜牧业机械各项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技术到位,从而保证了各项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引进新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力宣传和引导广大农牧民积极引进新机具,应用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实行购机补贴向项目区倾斜,极大地调动了项目区农牧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加速了畜牧机械引进步伐,各县市重点引进示范推广牧草松土补播机、割草压扁机、旋转式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青(黄)贮收获机、挤奶机等一批先进新型畜牧机械。
3.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服务
2005年来,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对农牧业机械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不放松。在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州农机推广总站负责机具选型、试验示范、机具和装备供应。各县市推广站负责落实示范点和养殖户、跟机进行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上下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为农牧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州、县农机推广站紧密合作,主动开展牧草松土补播机、牧草生产、青(黄)贮收获机械的技术服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站给各县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引进推广的各类畜牧机械,环境安全畜禽舍自动防疫系统等进行跟踪指导、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教着农牧民学、做给农牧民看、引着农牧民试、带着农牧民干,通过示范带动,为大力推广畜牧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打下了基础,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推动了伊犁州农牧业、设施养殖业机械化技术顺利开展。
4.狠抓农机科技宣传培训工作
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8年以来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培训基层干部、农牧民、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0多人(次),发放科普宣传和培训资料3000余份(册),举办不同规模的技术现场演示会10次,参加人员达6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册),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科普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
1.1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
改良天然草场机械化作业为松土补播,使用机具为9IBS-2.4型草原松土补播机,该机作业工艺为:划破草皮―松土―补播―覆土―镇压,配套动力为120马力拖拉机,改良草场机械补播模式为单种补播。采用天然草场机械化松土补播技术比人工播种牧草平均增产70kg/亩,2005年~2012年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完成了92.7万亩,新增牧草6489万kg,牧草单价平均0.7元/kg计算,新增产值4542.3万元。
1.2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
人工草场生产机械化技术牧草品种为紫花苜蓿,机械化作业包括:耕、耙、播、割、捆。使用机具为2BF-16播种机,配套动力为东方红404拖拉机、92GZ-1.7型园盘式割草机、9GB-1.4往复式割草机、92LZ-3/4.8型指盘式搂草机、9GXY-2.4割草压扁机、上海世达尔现代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THB-2060方捆机,播种模式为单种播种。2BF-16播种机进行了牧草单播播种,使机械化播种比人工播种牧草节约种子1.2kg/亩,每公斤草种平均按20元计算,亩节支24元,2005年~2012年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完成了51.5万亩,共节支1236万元。
1.3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
玉米青(黄)贮机械化收获作业包括:割、切、装、运、压。使用机具为纽荷兰790型青(黄)贮收获机,配套动力为TD-1204拖拉机,作业工艺为机械收割或人工收割切碎装车机械运输装窖压实封窖。
机械化青(黄)贮饲料制作比人工收割青(黄)贮饲料制作每亩节约制作成本15元/亩,2005年~2012年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完成了42.1万亩,可节约资金631.5万元。一共节本增收效益合计6409.8万元。
通过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2005年~2012年累计完成推广面积186.32万亩,节本增效综合经济效益达到6409.8万元。
1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为农牧民提供服务,为木垒县现代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合作社覆盖阿克喀巴克(包括青疙瘩)农牧户60户,共280余人,其中贫困户10户、46人。现有机电井10眼,可灌溉面积266.67hm2,坎儿井2道,其中整修坎儿井(原东城坎儿井)1道,开挖明渠5km。目前,正在加压输水管道,流量300m3/小时,年径总流量259.2万m3,保灌溉面积200余hm2。2009年春整修青疙瘩(芨芨湖)坎儿井1道1.5km,出水量200m3/小时,可灌溉农田面积100hm2。并可彻底解决青疙瘩春秋草场及周边5个乡镇3.5万头牲畜饮水问题。
2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概要
2.1 基地建设单位及地点
青疙瘩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项目主管单位:木垒县畜牧局,开发建设承担单位: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项目开发建设地点: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青疙瘩。
2.2 草料基地开发建设项目的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该项目主要是以青疙瘩农牧民原有饲草承包地为基础,经乡人民政府同意、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协商并依法签订土地流转承包合同,经乡政府统一规划设计,青疙瘩土地整理面积为300余hm2。条田、林带、渠道、田间道路综合治理,具体要求是: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
2.3 道路建设工程
饲草料基地规划修建田间道路3条,长度700m计2.1km,(5块条田修1道田间道)南北生产道2道、长度为750m,计1.5km,总长3.6km,使田间道和生产路布局有序,相互勾通,农田机械化操作方便的路网体系。
3 青饲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用
①京多1号 : 多秆多穗,青贮晚熟,生育期130天,株高300cm,单株分蘖2~3个,每茎秆结2~3个穗,穗小,粒小,籽粒黄色。春夏播皆可。②太穗枝1号 : 多秆多穗类型,生育期120天,株高280cm,单株分蘖2~4个,每株结穗2~3个,果穗长18cm,籽粒黄白色,半马齿,每45000株/hm2。③科多8号 : 生育期120天,株高3.5m,平均分蘖2~3个,穗小粒小,生物产量高,一般产量105000kg/hm2。④辽原1号 :生育期125天,株高280cm,籽粒白色,高抗倒伏,一般产量90000kg/hm2。
3.2 精细播种
可1年播种2季。第1季早春播,盖膜促早发,第2季套种,避开芽涝。播种量,手播45kg/hm2,机播30kg/hm2。播深4cm。
3.3 密度与方式
一般密度6000株/hm2左右,等行距60cm,株距25cm,或根据品种而定。
3.4 栽培管理
定苗时不要去分枝。封垅前中耕培土,每hm2施75000kg有机肥做底肥,苗高30cm时施复合肥450kg/hm2。大喇叭口期施尿素360kg/hm2,干旱时浇水,保持土壤持水量70%左右。
3.5 收获期
一般在乳熟期,籽粒含水量在61%~68%,乳线下降至籽粒的1/4~1/2收获青贮,收获后及时切碎青贮。
3.6 青贮设施
通常有青贮窖、青贮壕、青贮塔和地面堆贮等,青贮设施要内部表面光滑平坦,四周不透气,不漏水,密封性好。
4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4.1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是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培育和发展饲草料基地,加大舍饲喂养的头数,对缓解草畜矛盾,减轻天然草场放牧压力,促进退化草场从根本上得到更新复壮、恢复生根,同时饲草料基地建设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全县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改善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走建设养畜、科技兴牧的路子,实现自治县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从而将畜牧业生产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2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是改变草地畜牧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项目, 主要是解决牧区畜牧业缺草短料,弥补草原畜牧业饲草料不足的问题,该县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目前基本上还处在靠天养畜阶段,在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管护、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滥放、滥牧、通化,生产力下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饲草料种植面积,建立现代化畜牧业饲草料基地,有力的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4.3 饲草料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瓮安县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着力提升畜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生态畜牧业基本情况和管理措施
1.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1]。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1.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投入品质量监管措施到位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完善,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相结合,口蹄疫、禽流感、猪兰耳病、猪瘟强制免疫应免疫畜禽密度达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肉食品市场检疫,全面推进产地检疫工作,杜绝病害肉上市,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严格监管,全年抽检兽药78批次,饲料、饲料添加剂62批次,没收并销毁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价值12万余元。全县无动物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种畜禽场改造升级,规范生猪和黄牛人工授精改良站、点运作,高效做好国家生猪和肉(奶)牛良种补贴工作,落实专项资金325万元,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6%。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应保尽保,参保率100%。
2.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3年瓮安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养殖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生产效益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增强了动力和活力。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出现,面临新的挑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一些规模场的发展理念、科学饲养水平滞后,片面追求数量导致生产效益较低;三是多数利用搬迁民居和旧的学校改造的养殖场,排污设施没达到标准;四是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五是个别乡镇的畜牧养殖业用地,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六是养殖业用电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七是服务手段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解决对策及发展前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抓机遇,加快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生产方式转变,用足、用活国家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外向型畜牧经济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的稳步发展。
3.1深入推进畜牧上台阶工程,大力推广畜禽品种改良
畜牧上台阶工程实施2年来,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养殖户得到实在利益,提升了瓮安畜牧业的总体水平,对拉动瓮安县经济的增长、提高瓮安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着力抓好畜牧上台阶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按规章办事,靠技术推进,努力再创瓮安畜牧业的新辉煌。改良当地品种是提高畜禽品质的重要手段[2]。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瓮安县黄牛改良率已达到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已达98%以上,改良效果显著,生产效率提高。应加快资源开发利用,面向高端市场,生产高档牛肉,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快速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继续实施黄牛、生猪三元杂交改良模式。
3.2实行健康养殖,抓示范、带全面
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符合标准化的养殖企业予以资金技术支持[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养殖区域,逐步减少分散养殖,积极推广猪、沼、菜综合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积极申报绿色品牌,不断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4]。切实把健康养殖作为重点抓手。凡新建的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必须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实行严格的审批建档制度,粪污不能达标排放的不允许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不受污染。目前,应加快推广标准化建设的做法,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科学化饲管水平。
3.3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合力打造名优品牌
随着瓮安养殖规模扩容数量增加,畜禽品质提高,资源优势明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名牌占市场,应在畜禽产品加工业上做文章,延伸产品链,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可采取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靠龙头带动,优势互补,专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打造瓮安畜产品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快速的良性发展。在利用本地畜牧资源的同时,还应保护好地方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公害养殖的品牌效应。
3.4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坚持综合防控原则,强化基层防疫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免疫质量和效果。加强疫病监测,创新动物防疫新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确保消费者吃上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业务部门应切实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饲草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规范动物产地检疫,提高畜产品检疫、检验技术水平,实施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实行从畜禽生产到餐桌全程监管,严格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全员素质提高。根据瓮安畜牧产业发展需要,抓好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撑作用,做到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科]
【参考文献】
[1]吴限.我国畜牧业调整的目标与保证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