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思想政治的目标

思想政治的目标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思想政治的目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思想政治的目标

篇1

2002年,提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当代高中生在校时间较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如何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而又蕴含教育性的事例,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苦苦思索、不断钻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讨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学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实际,也包括思想实际。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核心技术的优势从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切入到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中的“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我们抓住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社会实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背景和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便捷和高效,既扩充了信息量、增强了科学性,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新闻评述的铺垫,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把维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这个问题。有效培养了孩子们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的情怀,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理论与实效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仅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理论与实效的结合,更能突出政治学科的德育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了解世界上的中国、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中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很多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后,都能够从中受益,甚至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加强。

三、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篇2

从人类社会步入阶级社会开始,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现象就随之产生。在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宣传其统治思想,灌输统治意识,教化民众,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儒家思想是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因此,探究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法有助于增加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了解,同时,可以得出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从总体来看,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士或君子等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人才,试图通过“六艺”的教育以实现教化民众,维护统治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深入分析。

(一)君子要符合仁、知、勇之道

孔子提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认为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是仁德、智慧、勇敢。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恐惧。这三点是孔子对君子的综合要求和评价。孔子并没有停留在对完美君子形象的抽象说教,而是具体阐述了仁、知、勇三方面的具体要求。关于君子的仁,孔子认为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的就能称得上是仁人,这五种品德便是“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即君子做到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呵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关于知,孔子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弗畔矣夫”,即君子要广泛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孔子还提出“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像器具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他认为君子一定是要博学多才,无所不通的。关于勇,孔子认为“君子无忧无惧”,即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因为君子能做到“内省不疾”,即君子问心无愧、行为坦荡就没有恐惧。他还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认为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的、没有勇气的表现。但是,在义和勇的关系上,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他指出了君子的义是最尊贵的,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可见孔子十分注重仁、知、勇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君子应该要以仁义为上,博学多才,行为勇敢坦荡。

(二)君子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孔子通过多次拿君子与小人作比较,来具体说明君子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首先,君子有道德,仁义为上。孔子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他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即君子怀念道德,关心法度;小人怀念乡土,关心恩惠。其次,君子懂得团结,讲求和而不同。孔子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即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并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符合,小人只是盲从符合,却不肯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再次,君子行为坦荡,不傲气凌人。孔子指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所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即君子安详舒泰,却不傲气凌人,小人则恰好相反。

二、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简单地讲,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君子。我们分析孔子的言论可以看出,他对于君子的培养主要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来阐发。外在因素主要指的是教育者的教育和教化,内在因素主要指个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因此,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即君子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者要诲人不倦,掌握教育方法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特别是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他强调教育者要通过不懈地学习来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并且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本身也能够给受教育者起到激励和榜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一定要有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同时,孔子主张教育者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首先,孔子认为教育学生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并要求教育者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其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鼓励受教育者,肯定其进步和优点。正如孔子所言“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即赞成别人的进步,不赞成别人的退步。他举例说明,如果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美他的干净,不要死记住他的过去。

(二)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践行君子标准

在自我学习方面,孔子认为君子要做到“敏于言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即要做到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匡正自己。同时,孔子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君子要时时处处学会学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在自我修养方面,首先,孔子认为君子要注重内省。他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其次,君子应该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他认为“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即一个人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就能够高道德。孔子特别指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他看来,一个人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是让人忧虑的。

在践行君子标准方面,孔子主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认为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即对于自己说的话,要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孔子认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但要磨砺自己的品德,提高修养,更要在自身实践中贯穿君子的标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三、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实现方法的分析,一方面,我们不否认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有其特定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特点,毕竟其目标最终是要培养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统治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孔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实现方法的阐述中的合理成分是值得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借鉴和吸收的,对于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刻启发。

(一)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与激励成才结合起来,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上面我们对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考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要培养仁、知、勇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但要博学多才,而且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践行能力。进入新世纪,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勇挑重担,担负起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中所有知识能力的培养不是也不可能是思想政治应该承担的,我们不能将这项任务附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在激励成才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和作用。

(二)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上面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在阐述对君子的要求时将君子与小人作比较来形象说明君子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结合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我们在教育内容上可以通过荣辱观教育,使受教育者辨是非,知荣辱,明白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这样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判断标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方法上,就是要适当地将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结合起来,有效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来说明问题。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合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要求:他认为教育者要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并且乐于教育和奉献,能够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学生;受教育者要加强自我学习和修养,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一定要发挥好主客体两方面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具备良好的教育者素质,围绕教育目标,采用科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要有自觉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重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的修养。我们应该发挥二者的合力作用,特别是教育主体要在如何引导教育客体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修养方面下工夫,这样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客体内在需要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5.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33-0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在预期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根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性与服务性统一的体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述评

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界定。目前,学界的主要分歧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目的关系界定上。张耀灿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目的等同;孙其昂先生将目标与目的进行了区分,他划分出价值追求的目的和预期结果的目标,直接和内在的意愿目的和行动的目标,存在规范的目的和实现规范的目标,以及可以重叠的目的与目标。[1]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学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目标指向时间长短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和培养目标;根据范围大小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根据目标的重要性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体现了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张耀灿等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陈万柏先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学者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新时期,我们更应依据对象差异,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从而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上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表明,学界普遍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研究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探索和研究也在逐步发展成熟,这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同时更应该看到,目前的研究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其一,基本概念界定不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研究的基本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例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及其与任务、目的的关系,学界仍有分歧。其二,研究表层化、宏观化,缺少深入分析和挖掘。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途径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论述,实现途径也较为空洞,缺乏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解读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目标,也称基础目标,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传播的思想、观念如果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思想政治思想目标实现了。同时,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目标是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其他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投身于经济建设工作中,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主参与的权利,为政府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并做好监督工作;在文化工作中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是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有不同内容的素质目标。未成年主体,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确定为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生主体在知识结构、社会角色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素质目标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政治思想素质,这是大学生人格健全与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状况;普通公民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坚持指导思想,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做到诚信、友善。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围绕“人―人”关系展开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承担者,在实践活动中处于指导、支配地位,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这是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进行选择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价值

1.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社会关系,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社会需要论”范式强调宏观层面上的社会联系,忽视微观层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由“社会需要论”到“宏观社会需要与微观个人需求的统一论”范式的转变,这种变化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考虑得更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心理需求,紧贴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兼顾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因此,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目标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的研究大都是表层化、宏观化的,缺少深入分析和挖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迫在眉睫,首先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目标。目标体系的系统建设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目标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规律理论、主客体理论、内容理论等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目标理论这一系统子要素的内容影响着其他理论要素的发展。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发挥其激励作用。激励理论普遍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励理论中的目标层次理论帮助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不同层次的目标又反过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应该是可行的,当人们觉得目标对自己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人们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奋斗,去尽力实现这个目标。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制定并接受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从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避免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认识不清而导致盲目行动。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确立层次性目标之后,受教育者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反馈等有了更为客观的评价要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确立及最终实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156.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7.

Hierarchy of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 Xin-rong,ZHU Zhi-mei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