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社区医疗问卷调查

社区医疗问卷调查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18 15:24: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社区医疗问卷调查,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社区医疗问卷调查

篇1

一、项目范围及目标人群                       

全市16个区所辖的所有街道(乡镇)和居委会(行政村)的60-74岁常住居民和既往发现的高危人群作为今年项目工作的目标人群。全年完成问卷调查60万人,便潜血检查42万人,随访指标18.5万人,肠镜检查6000 人。各区任务指标详见附件。

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病情较重的病人、有严重出血性倾向者、有严重智障或语言交流障碍、有大肠癌病史(≤5年)以及其他不适合进行全结肠镜检查的人不建议参加筛查。

二、具体内容

(一)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织筛查对象填写知情同意书,确保筛查对象知情同意。对参加筛查的群众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和免疫法便潜血检查工作,要求每位调查对象均填写《大肠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并进行便潜血检查一次。问卷调查结果阳性或便潜血检查结果阳性的调查对象确定为高危人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向其发放《建议参加全结肠镜检查通知书》,并建议其至我市全结肠镜检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结肠镜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肠镜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可对主动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及日常门诊患者进行伺机性筛查,筛查方法与社区人群筛查方法相同。

各区可将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纳入筛查范围,以功能性社区为单位开展筛查工作,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机制,促进大肠癌筛查健康、持续发展。

各肠镜定点医疗机构可将在本单位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60-74岁人员纳入筛查范围。

(三)高危人群随访

开展既往发现的高危人群随访,高危人群名单由市项目办在信息系统中标注。各区卫生健康委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随访工作。其中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患者按照《高危人群随访要求》随访,进行定期结肠镜检查的健康提示,并将结肠镜检查结果等相关内容填入《高危人群随访问卷》。其他高危人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一次免疫法便潜血检查,对便潜血检查阳性者建议到全结肠镜检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肠镜检查,并将结肠镜检查结果等相关内容填入《高危人群随访问卷》。

(四)资料汇总上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及时将问卷调查、便潜血检查和随访数据录入大肠癌筛查信息系统。全结肠镜检查定点医疗机构每月25日前,汇总参加大肠癌筛查的居民肠镜检查信息,报至市项目办,由市项目办统一录入大肠癌筛查信息系统。市项目办负责录入质控数据。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妥善保存项目中每位被检者的筛查资料(调查问卷、粪便检查结果、高危人群随访结果等),做到一人一档,保证各项数据准确可靠,防止信息外泄。

三、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与各部门职责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市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区卫生健康委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辖区实施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本项工作,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建立辖区大肠癌筛查网络。

市人民医院作为项目市级承担单位,负责设立市级项目办公室,并组织落实项目培训、数据分析、信息化建设、宣传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各区卫生健康委、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指定专人负责本项工作并将负责同志信息报至市项目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组织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并动员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二)物资准备与后勤保障

1.市项目办负责统一印制并下发相关资料(相关问卷、宣传材料)。

2.市项目办负责便潜血试剂的政府招标采购工作。

3.各区卫生健康委要做好辖区各相关物资的详细分配计划,保证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社会动员和宣传

市人民医院要组织做好市级宣传活动,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开设线上线下肠健课堂,发挥大肠癌筛查健康教育基地作用。

各区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刊发大肠癌筛查相关新闻和科普文章、图片、视频不少于20篇次,开展专家讲座、现场宣传、义诊咨询等健康教育活动不少于4次。各区要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刊发的筛查新闻和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简报以及下月计划开展的筛查项目宣传和健康教育计划报送至市项目办工作邮箱(srmyydcascbgs@tj.gov.cn)。

(四)培训工作

市项目办负责组织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市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大肠癌筛查技术方案、大肠癌防治健康教育知识、大肠癌筛查信息系统操作等。各区卫生健康委要组织安排好区级培训。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及时将筛查数据逐级上报。市项目办抽取4%的调查问卷和随访问卷进行质控回访,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问卷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考核结果与项目经费挂钩。

(五)经费核算

2021年大肠癌筛查经费按照各项目承担单位工作数量及质量情况,按照问卷调查4元/份、便潜血检查4元/份、输机录入2元/份的标准,从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支出。

 

附件:各区大肠癌筛查任务指标明细表

 

 

附件

各区大肠癌筛查项目任务指标明细表

 

问卷调查

指标(人)

便潜血检查

指标(人)

随访指标(人)

肠镜检查

人数(人)

和平区

13600

9520

4400

180

河西区

38200

26740

13000

510

河东区

37600

26320

16500

500

河北区

34300

24010

13800

460

南开区

44100

30870

15800

590

红桥区

21800

15260

9000

290

滨海新区

114800

80360

21000

1530

东丽区

29400

20580

10000

390

西青区

33200

23240

5500

440

津南区

34500

24150

11000

460

北辰区

33300

23310

13100

440

武清区

45800

32060

14900

610

宝坻区

35400

24780

11000

470

静海区

30400

21280

7600

410

宁河区

18900

13230

8600

260

蓟州区

34700

24290

9800

460

合计

600000

420000

185000

篇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及现状研究;突况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present situation;emerg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08-02

0 引言

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重要途径,利用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便捷化、现代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大发展,巩固及加强其在基层医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信息的互联性,信息统计上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提高国家的卫生宏观调控和卫生应急能力[1]。

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研究前期进行简单的访谈,后期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现状研究。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①研究对象:

问卷发放前,以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室)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简单访谈。

②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

发放问卷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研究前期,通过文献研究确定问卷初稿,之后通过简单访谈,最终形成终稿。问卷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设计题目,共36道题,单选22道,多选11道,填空3道。考虑到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室)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系统地学习过医学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涉及信息系统建设太过专业的问题可能无法解答,故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向调查对象解释题干和选项含义,调查对象也会解释选择所选项的原因,这样既增加了问卷作答的准确性,又深入了解到问卷调查不能反映的问题。共发放问卷14份,回收14份,有效率100%。

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问卷调查完毕后,又通过实地考察补充并核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抽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有了具象的认识。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特点,结合文献研究,从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情况、信息化应用情况、信息的整合共享情况和信息安全等五个方面对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现状研究。

2.1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将影响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保障是建设的基石,同时,也是衡量建设的标志。[2]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情况从单位的重视程度、投资理念、投资力度、人力资源结构、培训情况、考核力度和基础标准规范的建设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

关于基础标准规范的建设程度:

9家(64.3%)建立了含关键业务的大部分标准规范,5家(35.7%)建立了全面的基础标准规范。

通过深入访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根据上级单位朝阳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达的标准规范文件进行信息化建设。

2.2 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应用情况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体现其水平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常处理各项事务中使用互联网、计算机的频率及程度。运用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的医疗效率,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保障社区居民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2]可从记录工作内容的数据类型、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包涵情况和门户网站平台的建设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关于信息系统包涵的子系统情况:

14家(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包涵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11家(78.6%)表示包涵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和基本医疗子系统,8家(57.1%)表示包涵健康教育子系统,7家(50%)表示包涵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子系统,6家(42.9%)表示包涵预防服务子系统和保健服务子系统,详情见表4。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未给出具体更新周期,后深入访谈,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周期按照患者门诊时间进行自动更新。

调查显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的信息子系统建设更广泛,而在康复服务子系统和综合管理与统计服务子系统的应用上出现明显差异。

2.3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关系到患者诊疗安全、个人隐私和切身利益,是保证社区医院正常运行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基础,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2]。关于信息安全情况主要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身份认证等方面反映出来。

网络安全情况:

8家(57.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本单位网络安全状况良好,完整且稳定,6家(42.9%)表示网络安全较好,偶尔也会出问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维护网络安全采取的措施如表10所示,13家(92.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装了防火墙设备,11家(78.6%)进行上网行为管理,9家(64.3%)进行VPN/VLAN划分,8家(57.1%)采取域用户管理模式,3家(21.4%)进行了入侵检测,深入访谈了解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U盘插入管理,以减少病毒入侵。

3 讨论建议

总体而言,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高,卓有成效,在五个维度中表现均较好,虽目的抽样调查朝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经访谈了解到,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不大。虽然成就不小,但是在访谈、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其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及培训情况、信息化基础建设中的员工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信息化应用中的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和信息安全中的突况应急水平较差。现就发现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虽有足够重视,但自身财力投资力度小。调查发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依靠的都是财政拨款,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投资过少,甚至不投资。因此,政府决策者应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卫生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其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初级卫生保障,应提高对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建立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3]。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应积极努力,可尝试采取机构资金自筹和引进社会资金的方式,谋求资金投入。积极创新,稳步前进,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4]。

3.2 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或水平一般,总体而言,14家中心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且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情况不容乐观,仅有4家(28.6%)中心有定期培训。故加强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各级医务人员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做好相关培训,是建立信息化体系专员人员的重点。

3.3 在信息安全方面,朝阳区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对突况进行事后处理,只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智能化的预警设计,整体来看,14家中心突况的应急能力较差,并且集中使用360防杀毒软件,采取措施较为单一。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软件,同时,网络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在计算机或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进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数据恢复,防止数据遗失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此外提前制定突况应急预案,采取多样化的预防措施。

3.4 深入访谈发现,朝阳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三甲医院带头整合组成“医联体”的一部分,但是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衔接中断,无法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基本一致,但在软件方面仍需加强,故应完善硬件、软件的协调性,保证信息录入和共享的及时性,建立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硬件、软件,将多个平台融合在一起,避免重复输入档案及患者资料。

参考文献:

[1]李伟,张华伟,徐勇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卷及发展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7):522-253.

篇3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1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26-02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本研究对2006级护生100名进行相关社区护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06级护生100名。其中男性护生10名,女性护生90名,性别比为9:1,年龄介于17-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52±1.85)岁。

1.2 试验方法:按事先制定表格,对2006级护生100名,对她们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内包括10个内容(社区护理的对象,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社区护理的目标,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社区护理的步骤,社区护理的意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每个题目按熟悉、了解与不熟悉3个等级给予10、5、0分,项目平均分越低表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本研究发放问卷100份。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社区护理的对象平均10分,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平均9.5分,社区护理的目标平均8.5分,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平均8.6分,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平均9.2分,社区护理的步骤平均8.0分,社区护理的意义平均9.6分,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平均7.5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平均6.6分。结果(见表1)。

表1 100名护生调查后的统计结果(分)

项目平均分值

社区护理的对象10分

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9.5分

社区护理的目标8.5分

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8.6分

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9.2分

社区护理的步骤8.0分

社区护理的意义9.6分

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7.5分

社区护理的重要性6.6分

注:两组比较,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以及近年来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医疗费用的增长,健康保健已面临着新的挑战,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治病就医的需求,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已成为中国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社区护士职责主要有社区护士只有在工作中切实落实好三级预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护士在社区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包括:(1)保健指导通过健康教育,社区护士为老年提供各种保健指导,使其能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并避免危险因素的损害,从而达到初级预防的目的。(2)筛检通过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筛检,及时发现有异常的个案,从而实施二级预防,主要检查其血压、血糖或尿糖水平等,及时了解其心理卫生、居住环境等。(3)转介及追踪一旦发现检查有异常的个案,应及时转介就医并追踪就医情况,同时通过转介,护士可向有关机构或医师反映个案的情况,通过追踪又及时获知个案的进一步情况,从而保证个案获得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与护理。(4)个案管理即由一名护士负责一个病人的全面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连续的、整体的护理。在个案管理中,护士应在病人每次来访或探视病人时,评估其病情,了解就医、服药情况,同时对于接受个案管理的患者应有专门记录,记录形式与表格可根据病种及当地情况而定。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1]。本研究对我院2006级护生100名进行相关社区护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多数社区护理知识熟悉,但少部较差。

我们应该从如下几点进行加强[2]:政府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逐步加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加强社会宣教,建立社区护理中心和网络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