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经济危机基本特征

经济危机基本特征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6 10:17: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危机基本特征,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美国的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目前虽然经济危机的势头已不如当初,经过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央行前所未有的干预,全球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而后危机的时代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全球经济呈现复苏的状态,但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仍在困扰着全球。这次“后危机时代”现象的深入剖析与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出路与前景的探讨中运用立场、观点与方法,特别是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的思想来科学的认识这次“后危机时代”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出路是很有研究价值与意义的。

一、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回望与“后危机时代”的探析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缘起于金融市场,而从07年开始蔓延开来的美国的次贷危机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骤然恶化,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机构纷纷濒临破产的边缘。面对市场的急剧的动荡和恐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纷纷出手救援金融危机维护市场的稳定。当然这次由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并不仅仅是发生在头号资本主义大国的一场市场经济动荡,由美国的金融危机的灾难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普及,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欧洲一些小国经济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也先后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动荡。

至此,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变为一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信心已经慢慢地恢复,工业的实际产出也开始逐步回暖,消费者信心震荡回升,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开始上调,全球经济也开始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但“后危机时代”中固有的危机只是暂时的蛰伏,危机并没有消除。迄今为止,尽管目前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已经和早期的资本主义市场有了许多的变化与区别,但是资本主义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周期和危机。二战后以来,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超越列宁时代开启并初步形成的金融全球化的基本框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危机也常常带有全球化的性质,其经济危机的传导的速度、规模、范围和程度也往往带有全球化的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后危机时代”中必须对这场经济危机进行大反思,并作出一定的变革。

二、以列宁思想为视角分析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后危机时代”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化的资本主义新阶段,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仅没有缓和,相反却进一步深化了。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再一次印证了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认识的真理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变化,列宁根据时代的新变化,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列宁对于当代帝国主义与经济危机的认识,对于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后危机时代”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金融资本全球化与经济危机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决定了资本追求利益通常是不择手段的。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最高形式,同样具有资本的贪婪性。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列宁就指出了在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当今社会自由主义的思潮也使资本主义世界开始放松国家的管制,促进了金融资本的全球化。列宁曾说过,金融资本的世界统治和国际盘剥向来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金融的自由化开始催生了各种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些衍生工具的产生既降低了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的成本,同时也赋予了金融资本的虚拟性,加重了金融资本的投机性。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对私利最大化的追求,以此保障资本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总的来说,金融资本的全球化的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引发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垄断统治与经济危机

列宁在书中深刻地分析了经济危机和垄断统治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经济危机加深了垄断化的过程,但是垄断统治不断不能彻底地消除危机,反而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在现今社会帝国主义的垄断组织已经发展到更为强大,金融寡头也由原先的传统银行转变为“投资银行”。他们已经不但与传统的银行资本合作,还与强大的产业资本合作,这种合作已经不是简单的合作,这是可以通过各种金融的衍生品来控制传统的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金融寡头们并不满足现状,他们还发明了各种金融工具与杠杆工具,撬动全球资本,使得自己能牢牢抓住全球资源,他们不但能使某个企业破产,甚至能使某个国家破产。因此,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并非偶然,它是美国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的日益加深、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

(三)、制度危机与金融危机

这次全球的金融危机直接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深层原因是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其金融市场的监管的不足。但用列宁的帝国主义学说来解读当前危机的根源,便会找到它的制度根源,这是金融全球化下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时资本主义制度无法痊愈的顽疾,垄断虽然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但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这促使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也开始越来越尖锐。当前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全球化和社会化与美国国际金融高度垄断于华尔街一小部分金融寡头手中的矛盾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基本矛盾的表现,这表现为世界创造的财富很多并且高度集中与财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的矛盾。从根本上说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所演变而成的反映。这场危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除,并且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三、对“后危机时代”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出路的探讨

对于“后危机时代”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出路探讨,必须要清新的认识这次金融危机还不是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的总危机。这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方面还占有相当的优势,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的国家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各方面还处于弱势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在“后危机时代”中一定还会有新变化与新发展。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出路与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第一种可能是美国式资本主义模式经过调整和“改革创新”,获得新的生机和动力。通过列宁思想的视角,美帝国主义为了转移经济危机的矛盾,一定会通过对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的刺激来达到恢复经济的目的。由此,美国的经济有新的反弹的话,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加强。其余资本主义国家将继续“美国模式”,成为美国霸权的附庸者。第二种可能,如果世界其他大国在经济危机中,将危机转变为契机,美国的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美国模式”与美国霸权主义将会得到根本上的动摇,世界经济新格局与全球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多极化会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后危机时代”中,将大大加剧多极化的进程,资本主义国家讲迎来自己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总的来说,认清当前金融危机的实质和原因,必须联系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在看来,日益加剧的经济危机正是资本主义日趋走向灭亡的标志,同时“后危机时代”传递出这次金融危机开始冲击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深刻反思各自的发展模式,对自己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因此,我们必须把基本原理和当今时展变化与国际国内最新实际相结合,运用列宁伟大思想为视角,来思考这次金融危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将会做出的反思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坚定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世界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参考文献:

篇2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市场的利率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理性人预计到利率在不久的将来会上升,而对应的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因此,人们纷纷抛售手中的债券,换成现金储存在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个经济主体,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是现金为王的坚定信奉者,都无一例外地把收到的现金储存起来,不进行任何消费或者投资。由于货币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而人们对于货币现金的无限偏好,可以表述为流动性偏好。那么,流动性偏好对当时的政策制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流动性偏好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的情况下,这种共识必将深刻地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如果政府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进一步降低利率,增加社会的流动性,从而改善经济状况,这种政策意愿很可能会落空。原因在于,当政府增发的货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流转到经济主体手中的时候,受流动性偏好的影响,经济主体会不约而同地把收到的货币储存起来,从而使这些货币退出流通领域。经济主体对货币的偏好以及储藏行为与政府发行货币促进交易,盘活经济的政策意图背道而驰,因此,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在当时是无效的,而财政政策则是非常有效。之所以说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摆脱流动性偏好陷阱。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发行公债以及减税,能够直接带来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可以通过社会总供给的增加而得到满足,并且这种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以社会物价基本不变为基础的。因此,在流动性偏好存在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对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无能为力,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如果以上的经济逻辑成立,那么,政府必然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承担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政府如何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就成为一门科学,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就是历史的必然。至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无非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极端情况而已。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呈水平状,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带来利率的上升,而不能带来社会总产量的增加。相反,如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则可以实现在利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达到增加社会总产量的目的。因此,在“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与之相反,“古典区域”对应的LM曲线是垂直线,这是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不仅能够降低利率水平,而且能够促进社会总产量的增加。如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造成利率的上升,物价的上涨,而对经济增长毫无帮助。因此,在“古典区域”,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这场危机认识的越深刻,对历史背景掌握的越充分,越能够正确地理解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提出的各种概念和政策主张,越能够高屋建瓴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作者:毕艳峰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篇3

引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后金融时代,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大多企业都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如何化解全球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的触底反弹,是我国乃至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实施经济管理创新的原因和必要性

现阶段,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转变自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集约型的经济方式。而且金融危机的爆发,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弊端的显露,例如,企业认同度低、管理落后,技术落后等一系列的弊端都严重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所以,如何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势风云突变,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改变,和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区别,总结发现现在的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现代企业主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保证企业生产以及经营过程,进而提升经济效益。它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方式,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帮助企业经济管理。

(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和企业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才能够有效实现各项管理措施。

(三)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是以领导的决策为指引的,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则是由企业财务指标的实现来直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的自身实力,制定合理的企业财务指标,以及相应的营销策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实施经济管理创新,有哪些具体的方法策略

(一)企业要更新经济管理观念,转变管理手段

更新观念,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要不断的更新企业员工以及领导阶层的观念,适时引起新的战略意识和危机管理策略,让企业的领导阶层能够及时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目标和方针,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领导阶层必须把握企业的全局观念和管理观念,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重视企业新型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实践。另外,企业要改变自己以前的管理手段,要建立专门的人才管理机制,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以人为本,重视人才资源的获得,强化知识管理。

(二)企业要制定创新经营策略

企业制定创新经营策略是企业实行经济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经营观念,为企业重新建立一种柔性化、虚拟化的经营组织结构,增加企业管理弹性,扩展企业管理的宽度和幅度。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需要从企业的经营联盟以及品牌入手,进行企业创新。其中,关于企业经营联盟的创新是在企业之间建立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经营联盟;而品牌创新则是指企业通过创建属于自己的新品牌,来提升知名度、赢得市场的手段。关于企业创新经营策略可以增加企业利润,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和经营环境。

(三)企业要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制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管理机制,让企业的财务支出和收入有章可循。在执行企业财务的支出制度的过程一定要严格按制办事。例如,建立企业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强化企业公共财产的使用管理制度等。另外,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实行企业部门预算细化,同时企业要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测能力。此外,企业要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财产物资的实地盘存,所以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登记盘存制度;或者,企业要制定内部价格制度,在每个月的月末,对企业实行销售和购进的财务核算,然后进行成本差异分摊。同时,企业也要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经济监督。

(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员工的素质,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

要想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员工的素质,首先就要提高企业员工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有效保障企业各项收支环节的运行。另外,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企业的廉政建设,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实行风险评估,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同时找出有效的对策。其次,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培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电子科技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流[4]。在现代企业中,传统的桌面式财务管理已经被逐渐淘汰,现在大多利用现代网络式的财务管理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财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此外,现在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一方面简化了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能够为财务人员提供决策的平台,帮助企业实行财务管理。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企业才能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