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26 14:55: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篇1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人身安全问题

2010年《中国农村儿童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例中,67.4%发生在农村地区,其中大多发生在留守儿童中间。据统计,63%的留守儿童是属于隔代监护。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人身伤害,甚至被当做犯罪对象,成为被拐卖,等犯罪的作案目标。数据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中,人数最多的是留守儿童。在遭害案件中,农村地区犯罪率最高。此外,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安全问题衔接存有“真空地带“,在农村,留守儿童因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常有发生。

(二)心理问题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造成这些儿童性格自卑,内向,孤僻等问题。据一项心理调查显示,有49.7%的农村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很大”;有28.2%的农村留守儿童表示,在生活中遇到烦恼时,只能“闷在心里”;面对挫折时,有26%的留守儿童表示“很希望父母在身边”,有8%的儿童则表示“不知所措或想自杀”;23.9%的人表示“很少与他人交流“。

(三)受教育权问题

《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青少年受教育权做出规定。但大多是慨括性条文。近几年,中央也加大了资金和政策扶助,但仍无法改变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缺失现状。由于户籍制度问题和城里高额的借读费,让大多农村父母无力承担,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接受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农村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观念落后。在家庭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是相当缺失的。

(四)发展权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智不健全,社交能力弱,道德素养低等问题。相关心理研究表示,这些年幼时形成的问题会对其一生造成严重的发展困境。据2009年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村青少年初中毕业就读高中的比例已经从1988年的26.3%降低到现在的18.6%。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每年大约有203万的农村青少年于小学毕业后即走向了社会,成为新一波低文化依靠体力劳动的社会人。必须得承认,没有完全接受基本教育,必定会对留守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之对策

解决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完善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

现行法中,只有少量法律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有规定,《民法通则》中没有规定委托监护的问题,这造成在适用委托监护时,往往找不到权威法律依据。因此建议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条例细则》,以强化法定监护人的职责,同时明细委托监护人的任选资格和义务。其次,要明确规定变更监护人和监护职责转移的条件及内容,并设立监督和惩罚机制,以达到切实保护留守儿童受监护权的目的。

(二)完善相关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义务教育法》中对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规定,大多是缺乏可实施性的“空法”,甚至有些规定早已过时。因此,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制定针对留守儿童权益方面的法律,并完善现行法律中的相关监护职责,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同时,对现有“空法”性质的相关法律作出司法解释,以促进法律的可操作性。建议允许和鼓励地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以多层次,多角度给予留守儿童切实的保护。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体制

农村经济发展有限,教育资源匮乏,所以建议政府倾斜教育资金于农村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师资力量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其次,调整我国户籍政策,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在城市读书的机会。此外,建议学校与农村村委会及派出所为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和联系卡等监控体系,鼓励学校定期与这些儿童交流,全面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得到多重保护。

(四)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二元制户籍制度,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首先,该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村儿童随同父母转移城市读书的重要因素。其次,因该户籍制度的存在,增加了城乡公民在接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所以,建议改革二元制户籍制度,保障农村儿童跟随父母生活的权益,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五)完善行政监督

在政府完善农村社保同时,也应制定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措施。如,建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救助中心,在其权益遭侵害时,能通过这一通道得到帮助;鼓励农村学校建立寄宿制形式,给选择住校的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设立教师帮扶机制,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加强政府的监管,建议政府设立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组织,专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六)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帮扶

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需要政府,学校及家庭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首先,村委会是除学校之外与留守儿童接触较多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应主动发挥其功能,给予留守儿童帮助,在其权益遭侵害时,及时介入,防止问题恶化。其次,各级妇联应定期下乡走访,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妇联应加强与相关慈善组织的联系,呼吁各界给予留守儿童帮扶。此外,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也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关注。

篇2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28―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加速形成,使得农村大量低收入的农民为争取更好的生存、生活条件而涌入城市务工谋生,为其子女创造更好、更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客观上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已成为我国的普遍现象,近年来,留守儿童的种种不良行为表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现状

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了亲情的缺失和关爱的缺乏,使得他们无法倾诉心里话,也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来宣泄自己的烦恼和心情,久而久之,使得他们的心理逐渐趋向封闭,常常少言寡语。他们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活泼,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交谈,使得他们出现内心封闭、行为孤僻、情感冷漠,易冲动,言行会失控等不良状况。

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爷爷奶奶隔代照料或由亲戚照管。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文化水平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亲戚对学习不重视,他们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只管孩子吃好、穿暖,他们认为学习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留守儿童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解决,没人及时辅导和帮助,也缺乏资料查阅,因此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也慢慢地滋生了厌学的情绪。

3. 农村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问题。由于父母亲不在身边,无法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感染和熏陶,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得他们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非辨别能力低下,他们一味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在精神上毫无追求,或是追求另类的标新立异。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自制力差,他们精神空虚,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和追求他人对自己的重视,慢慢地和社会上一些具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逐渐滑向犯罪的边缘。

二、解决策略

1.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教师要切中要害,与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交流、沟通,对其认识予以纠正,让他们认识到上大学不是跳农门的唯一目的,上学求知的意义在于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生存,增长见闻,为将来发展打基础,学习的目的是使人生活得更有尊严,精神更丰富、充实,更幸福。其次,当地政府要切实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结合本地的实际对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其监护人进行调查摸底,登记注册,定期举行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认识水平,要求他们做到:(1)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言谈举止、衣着干净整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2)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迎难而上、坚韧不屈、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尤其要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参与田间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3)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孩子自己做的事大人坚决不做。这样的培训会改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篇3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当前很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虽然有一些孩子跟随父母进入到城市当中,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儿童被留在的农村,多是由自己的祖辈进行照顾,这类的特殊未成年儿童就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由于长期无法的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关爱,因此在长期缺失亲情的状态下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生活现状

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都在外打工,并且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对其生活进行照顾。甚至有的家长非常不负责任,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因此在孩子家庭的成长过程,重任就落到了家庭中年长的孩子肩上。很多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有效的关爱与照顾,而且老人在对孩子的照料过程也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因此使得很多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足,或者是身心发展的不够健康,这都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上得不到有效的关爱所致。

(二)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由于很多都是由祖辈抚养,而且他们在体力、智力上已不能满足抚养儿童的要求了。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这种生活环境中,仅仅得到的是一些浅层次的人为关怀,但是在教育方面的关怀,如德育,做人的道理等,就无法很好地从祖辈那里学习到,因此这种缺少家庭教育氛围的现象使得儿童无法进行有效的亲情交流,在受教育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安全现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保护,在学校或者家庭周围很容易受到同龄儿童的欺负,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留守女童的恶性事件 。这些儿童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甚至会遭到周围邻居的歧视。虽然在学校,出现类似的安全问题,校方还能做出及时的应对策略,但是在家庭方面,祖辈们却无法为孩子的安全做出有效的保障,再加上留守儿童在面对危险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因此其安全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四)心理现状

很多的留守儿童家庭都是因为经济的问题,家长才会外出务工,并且他们长时间都在外打工,很难回来一次,这也就使得很多儿童缺乏有效的亲情关爱。家长也无法有效的了解子女内心的想法。很多父母会选择在回家的时候为自己的孩子带上好吃的好玩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些物质性的事物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弥补孩子在心灵上受到的创伤。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甚至会使儿童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怨恨,从而使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困难。有的孩子因为长期缺乏有效的交流,因此会产生自闭、自卑的现象,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需要被关注

留守儿童和其他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拥有接受公平教育与健康成长发展的权利,但是就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来看,他们所处的环境并不是很公平。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从小的方面来看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从大的角度来说就是反应一个社会的现象,并且能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若干问题,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这也不仅仅是通过家庭或者是三农问题就能够解决好。这必须政府、社会和家庭三者共同努力,才能把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的实现留守儿童健康地发展。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首先要解决教育问题

因为父母是孩子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亲人,也是对孩子起到监护作用的重要任务,因此就应该加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力度,从而解决孩子从思想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首先政府应该在相关的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如在户籍、借读方面对农村的留守儿童实施以优惠政策,从而让他们能够跟随家长进城学习,如果能够在农村学生上学过程实行一些减免学费政策,那么将会大大减少家庭的压力,同时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着力解决农民工流动子女受教育问题,在教育上实现对儿童的有效保障,从而为其更好地发展自身奠定基础。

(二)加强父母监督力度

有的父母实在无法将孩子带到城市跟随他们生活,就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给予孩子关爱,并且做到有效的监督。因为父母在外地,无法与孩子频繁见面,因此就可以通过一些通信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孩子最近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并且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问题给粗建议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尽到自己监督的作用。平时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有用的文具等学习物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创造社会环境

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和家庭,还应该把它推广到全社会,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政府可以鼓励一些社区或者相关部门,组织志愿者为留守儿童送上稳固南,或者一些有条件的爱心人士可以作为孩子的家长,从而对孩子有效的进行监督。要能够将留守儿童问题更好地解决,就需要借助社会的帮助,在加强家长、学习与孩子之间沟通的基础上,实现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万明钢,毛瑞.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