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语文典故整理

高中语文典故整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06 10:11: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语文典故整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中语文典故整理

篇1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蕴含灿烂悠久的文化精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一直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思索和研究的问题。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组织文言文教学呢?

一、要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无疑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

二、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

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教材是一个根据地,虽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文化精品,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尽力扩大文言学习的根据地,让学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教师在教学中要开设了《汉字趣解》、《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谈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会想到汉字,《汉字趣解》从汉字的起源及形、音、意的变化发展了解中华文明,举办《国学基础》、《中华成语典故的由来》等系列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讲座的开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融合而开设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拓展了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三、要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合作和分享。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仅采用讲述法、讲解法,还应依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

在学生中可举行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活动,如春秋系列故事,战国系列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些史传性文章的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鸿门宴》内容时,可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你喜欢刘邦还是喜欢项羽”等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分小组研究课文、看课外书、查阅资料,上课时小组辩论,共同提高,既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又提高了参与热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44

写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文材料结合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的过程,其体现了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是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呢?

一、认识语文基础学习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迁移的依据。高中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的写作,因此,学生对作文文体的熟悉掌握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水平。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对写作文体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这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传授,对文本的解读以及教案的组织。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单纯依赖于教师写作课的讲解,并且,高中生一星期两节写作课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需要教师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如说,教师在对教材文本中议论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对文本基础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对议论文写作结构,写作方法等进行初步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避免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指导课中学生对新知识一无所知,这样不仅阻碍教师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学生能力迁移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文本所涉及到的基础语文知识和历史典故等内容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让学生以书本知识为点进行知识的扩充和完善,形成知识体系,为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学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多、历史典故多、诗词背诵数量大以及素材准备多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种知识的储备,但是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真正派上用场,就是一推无用的材料,而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片段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文。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常写作中培养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坚持记日记和写读书笔记都是较佳的保持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习惯。高中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于发生在生活周围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能够通过语言顺畅表达出来,但是,其课业压力和紧张的学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日记的写作,缺少足够的耐力坚持每天写日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督促,时刻进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师无法对学生日记进行批阅就无法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无法有效进行一对一的写作指导,而读书笔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高中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因此,其在日常学习中对报纸、期刊文章的阅读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复述并对其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书笔记是学生思想的结晶,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并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细心的批阅,让读书笔记成为教师与学生思想沟通和写作指导的重要途径。坚持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提高写作的有效方法。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作复习 教学策略

虽然写作水平的高低大多取决于学生在平日的阅读积累和写作训练,临时抱佛脚只是下下之选,但是针对高中紧促的学习节奏而言,学生在平素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十分缺少在写作方面的训练,而且教师也更加重视学生对课程知识理论的掌握,对于写作这几乎占据语文考试半壁江山的重点项目,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写作复习是旨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针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的一种复习,不仅包含对写作方法的规律整理,还包括教导学生怎样审题、如何让你的作文标题更加出彩更加贴合题意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一、把握作文形势

骡子被蒙住了双眼,所以看不见真正的方向,只能日复一日地在原地打转,即使它在一生中磨了千万斤粮食,行了几千里的路程,却永远无法走出这被圈住的几尺之地,倘若摘下它的遮挡物,给它一个明确的方向,即使是再蠢笨的骡子也能像骏马一样驰骋在千里之外,看见更远的风景。而高中写作复习也是如此,虽然逃不出应试教育的束缚,但只要帮助学生抓住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便有望于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为自己的未来添加筹码。根据最近三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并结合时事热点等公众焦点,大多数教师都能够依据经验猜测出下一年的高考作文主题,给学生提供有力的辅助,比如某年的高考作文便是以《隐形的翅膀》这一被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名为题,体现了作文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跟随流行的趋势,而《踮起脚尖》《仰望星空》等命题也都体现了自我激励、勇敢追求梦想的励志主题,所以,教师可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这些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写作,不仅能使学生熟练语文高考的作文写作,也有利于学生在考场上保持镇定,冷静应对作文。虽然该方法依然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方法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在高考作文中的水平,令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掌握写作技巧

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往往是写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教师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多多给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例如,在作文写作中,学生首先要做的是确定作文体裁,大多数的作文都要求使用议论文体裁进行写作。然而,目前的作文题多数不要求特定的体裁,更加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发挥。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而议论文的要求更为严谨,并且某些方面需要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论据以增强议论性,而故事和诗歌也是某些学生偏爱的文体。在确定写作体裁后,学生应当先例出一个简单的写作大纲。这是很多学生在写作前都会忽略的部分,一个条理明晰的写作大纲常常能帮助学生理顺写作思路,并且令作文更具有层次感,让阅卷老师看见作者是怎样经过一层层的剖析最终推理出命题主旨。接下来便是真正的起笔写作了,不仅是开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需要达到引人注目和意味深长的效果,一个鲜艳夺目的标题同样能为作文加分不少,而很多同学更是被困在了文章取名这一步。标题是作文的窗口,“题好一半文”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只有当这扇窗户能够引起人们一探究竟的欲望,才能使这篇文章能够真正绽放在人们面前,否则就算再好的文采也无人欣赏,光是一个难听的标题便让人不想再看,而知名的歌名和歌词、熟悉的典故谚语以及名言名句等都能成为我们给作文取名的素材。

三、从所学课文中撷取经验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先给学生发一套例题,按照各种题型的次序进行专项训练,但这个过程只提升了学生做题的能力,却将课本完全忽略。万变不离其宗,而不论何时,教材一定是考试大纲的中心,所以复习安排绝对不能完全脱离课本。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中外古今多个时代的文学精粹,而在写作的培养中,阅读视野的增长是不可缺少的,然而,高中紧促的学习安排并没有给学生腾出太多的时间、空间去课外涉猎,因此,在写作复习中指引学生向书本中的好文章借鉴取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在《雨巷》这篇诗歌中,作者并没有直白地表达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但是通过对作者在幽长雨巷中的徘徊以及对那个像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的描写,从作者营造的朦胧美感中感受到作者在现实黑暗中彷徨,对幻有幻无的希望的感伤。学生若能从这首诗中学会一两种技巧,定能创作出佳作。

【结 语】

众所皆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愈来愈大,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依然处于无从下手的阶段,使得很多学生仍然深陷在不会写作文的困境中。一个人的作文写作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即使这个人再有写作天赋,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自我培养也是无法在写作方面获取成就的。写作复习是学生在考试前的重点复习项目之一,关于如何提升复习效率并使学生得到最佳的复习成果,仍然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方法,从而改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