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8 15:57: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学教育资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培养 策略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小学生不能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得不到重视与培养,使得小学课堂死气沉沉。加强小学教学的灵活性对于小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本文以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为题,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载体进行研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自主阅读教学,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只有学生成功地建立了自主学习意识,小学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开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摆脱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教学方法,转变顺序,引导学生先进行学习,教师后进行讲解。这样,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课堂环境就会具备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阅读篇目,进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升国旗》时,教师不要对升国旗这一事件进行任何介绍,而是应以“升国旗是我国人民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等系列话语进行文章的导入,以免自己的个人想法与个人情感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带来局限性。教师应当在没有任何前提基础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自己的思维与思考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个人感情,找到自己阅读的方法,自主获得阅读成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中进行阅读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字中感受不同的人文情怀。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差异性,在进行语文阅读之时也是一样,对于同一个阅读,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鉴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问题的解决之时,许多教师习惯用参考答案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进行规正,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自主阅读成效具有负面影响。要想开展自主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不同的答案,摆脱参考答案的束缚,使学生们畅所欲言,自主参与到阅读体验当中。
比如,在学习《蘑菇该奖给谁》,“你认为兔妈妈应该把蘑菇将给谁呢?”是一个很好的辩论性题目,教师可以以此为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同的学生会发现不同的见解,会有学生说蘑菇应当奖给黑兔,因为它赢了比赛,会有学生说蘑菇应当奖给小白兔,因为它敢跟高手比赛。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肯定其自主阅读成果,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
三、注重保障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
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自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障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问题的思考,允许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如果自主阅读的时间得不到保证,那么学生就只能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浏览,不能深入到文章内容当中去,自然感受不到文章所传达的感情信息。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分别的阅读,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一个阅读部分的难易程度为学生分配时间,对于一些不重要的部分可以少给一些时间,而对于那些文情并茂的段落,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与风格、其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揣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电子实训是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一定的学时计划,实训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采用“设计――查阅――实施――评判――完善”五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学,借助自身的创造力,发挥各自的潜能,完成指定的任务。教师一般只给项目任务书而不提供指导书,否则就失去了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1设计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项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提出明确而适度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因为项目设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项目,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项目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项目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项目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项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电子产品装接,学生拿到项目后,会积极踊跃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然后提出很多种方案,并得出设计所涉及的知识和难点。知识点为放大、反馈、振荡、触发等,难点是电路的工作原理,所以必须熟悉电路,让学生带着任务很轻松地掌握各种电路。
2查阅
学生根据所接受的项目广泛地查阅资料,可以借助图书资料,也可以借助网络,旨在借鉴其他人的思路和想法。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项目。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完成项目积累经验,避免大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到与任务相关的元器件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前期的重要过程。
分析了实验项目后,学生分头去查阅资料,包括电路原理、产品功能、安装器件、调试检测设备等,也可上网查阅相关产品及其性能价格比,并能对设计有一个大概的思路,画出设计流程图,列出所需元器件的类别。
3实施
学生对所接受的项目经过分析、查阅,提出具体的方案并付之于实施。这是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否付诸实践,其设计正确与否,都只有通过项目的实施来最终加以验证。在完成项目时,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项目产生太大的畏难以及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再提高和开发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开始具体的制作,主要包括搭制电路、设计线路板、购买元器件、借仪器仪表。当然,实训室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所需设备,并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4评判
这是教师对学生所完成项目的评价环节。学生将项目的完成情况展示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给出细致的评判,指出哪些方面可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完成某个项目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个项目,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其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对学生设计出的电路,教师应给予启发性的提示及判断。
5完善
经过教师的评判,学生对方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学生在总结、完善中得到提高,也使项目的完成达到最佳效果。实验线路设计完成后,学生会发现实现不了设计要求,这时他们会反妥聊サ缏贰⒀橹だ砺壑识、不断完善。当反偷乃伎脊程结束后,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了强化。
当然,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项目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项目的提出要把握好,]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项目与项目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在当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更多把精力花在课文内容“理解”上,而“语言文字训练”遭到边缘化。当前语文教学中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太少,语文课上偏重阅读训练,偏重思想内容分析,往往是课文读懂了,思想内容理解了,但是课文却没有读熟,课文中的语言在脑子里印象不深,在学习语言上没有什么大的长进。
2.重机械积累,轻实践运用。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大量的积累、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确实会背许多优秀诗文、名人名言、名篇名段等,但只是机械地背。积累的东西不用,不会用,就不能算作有效积累。这样的积累,成了机械的抄写,机械的累加,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自然就难以体现其在作文中的功效了。
3.重朗读形式,轻细读精思。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毫无指导地、反复地让学生读课文,读了一段又一段,读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一味地读书,到底有何收获不太重视,长此以往,学生读而生厌。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语言文字训练要加强积累
1.在背诵中积累。背诵,是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篇数,注重语言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以此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
2.在理解中积累。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两三百篇。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熟读、诵读来理解,感悟文中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语言文字特点和表达方法,从而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文中第四自然段写了鱼很多,课堂上,请学生先反复的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读懂了这一段鱼很多,那么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说说是从哪儿看出鱼多?可以动手画一画,学生再次读书,有的学生回答是从“成群结队”看出来的,有的回答是从“有的、有的、有的”这个排比句看出来的,还有的学生说从“多种多样”、“多得数不清”看出来鱼多的。学生通过对文段的理解感悟,体会到原来写鱼多可以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可以从这么多的不同角度来写,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从中领会到了汉语语汇的多姿多彩,在理解中积累了语言。
(二)语言文字训练要注重理解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品读的功用主要是加深对词句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如《丰碑》一课,将军看到一位战士冻僵后十分生气,他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如把这段中“吼”字换成“喊”或者“说”,再与原句比较,细细品味和品读,就会发现原句表达了将军当时无比悲痛愤怒的感情,改动后感情的程度就减弱了。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课文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运用能力的因素。如《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有一句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话——“好好儿活”。它涵盖了那么多复杂的感情——母亲就是以自己残缺而愁苦的余生,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陷的生命。文中三次出现的“悄悄地”,那“挡”、“朴”、“抓”、“忍”,告诉儿子的“好好儿活”,充分体现了母亲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
3.抓住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指导和渗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文质皆美是当下教材选文的一大特点,特别是一些经典美文,我们在欣赏、理解感悟的同时,要善于发现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发现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语言文字训练要强化运用
1.抓住典型的句、段借鉴和仿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可以从仿写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可以仿写。如《黄山奇松》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卧……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文中既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妨让学生仿写一段,描写校园花坛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