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9 15:24: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未施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7±3.9)岁;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并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60例引进安全防范的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7.2±4.1)岁;择期手术46例,急诊手术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有关手术室护理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与查阅,在总结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医疗差错引发因素的基础上,组织医学专家及相关医护人员展开交流与探讨。最终制定出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措施,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于2014年4月起正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开展护理管理过程中,可将绩效考核纳入医护人员的奖金评价指标中,从而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去全面、有效应用。最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医疗差错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疗差错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1医院方面;①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操作流程也不具备应有的科学性、规范性。有的医院一直采用以往陈旧的工作制度及流程,也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些制度进行更新与优化。这也导致医院管理人员不够重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也难以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预见,例如经常会存在接错病人、用错药物的情况,而且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最终引发护患纠纷及医疗事等。②医院管理人员未能科学合理配置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使得工作秩序杂乱,护理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量,进而给其带来了非常大的身心压力,从而出现情绪焦躁、疲劳等情况。在此种状态下,护理人员就极易出现护理操作失误。
3.1.2护理人员方面;①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及素养,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进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并且不具备强有力的应急能力,难以准备齐全临床医生所需的手术物品,并且也未能充分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因而在配备手术医生时,默契度不够高,进而对手术造成延误。②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不安全因素可导致的危害产生深刻认识;有的护理人员不够仔细、认真,无法安心开展本职工作,这些均可导致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
3.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尤其是遇到多台手术同时抢救,时间紧,病情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易使工作出现漏洞,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使患者致残、致死。通过对急诊手术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完成急诊手术347例,男181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5.8岁。术前诊断:胃肠穿孔45例,肠梗阻36 例,颅内出血3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合并脏器破裂37,开放性骨折合并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52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89例 ,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56 例。
2 安全隐患
2.1法律意识不强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列》,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工作中易忽视患者的合法权益。医护人员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这些不当的语言,将引起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怀疑[1] ,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术后一旦出现身体恢复不良,患者很可能将术中这些不规范的言语作为日后纠纷和投诉的证据。
2.2人力资源短缺,素质及应急能力低下 我院手术室开放手术间6-7间,共有护理人员17名,每天白班人员12名。2年以下护理人员占30%,人员素质及应急能力低下。抢救仪器的使用及操作不熟练,不能迅速有效地配合抢救。
2.3护理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2.3.1接错患者 对急诊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很少,急诊手术患者无腕带,护士疏忽大意,未认真履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导致接错患者或放错手术间。
2.3.2 手术物品清点核对制度执行不力,有手术物品清点不清、遗留在患者体内的隐患。
2.3.3 手术部位错误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不力,某些双侧器官等部位手术,由于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面未详细注明左右侧,在手术进行时巡回护士、麻醉医师又未认真核对,极易造成有手术部位开错的隐患。[2]
2.3.4 发生药液、血液相关的差错 “三查七对” 执行不力,有用药错误的隐患;“三查八对”执行不力,有输血错误的隐患。
3 防范措施
3.1加强法律意识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
规知识,并将医疗法规教育与“三基”操作训练相结合,严格考核。
对发生差错或护理纠纷要进行分析,从法律的高度来认识产生纠纷的
原因,使全体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并懂得在护理中如何运用法律手
段,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3.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我科从2013年5月起新增护理人员4名。白天开放手术间7间。安排护理人员14名。夜班安排一线护士2名,二线护士1名,三线护士1名,满足夜间急诊手术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应对能力的培训。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 3.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3.1 如急诊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核对各项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腕带,手术部位标记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查对。确保手术安全。
3.3.2 防止物品遗留体腔内 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洗手护士提前15分钟上台,仔细检查台上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等,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做到4次清点核对: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手术结束时。清点器械、敷料等,每次巡回护士逐项记录好,以防遗留体腔;采取跟台制;无特殊情况,术中常规不更换洗手护士,以减少交接不清发生差错的几率。
3.3.3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病人离开手术间前,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3.3.4 防止用药及输血发生的错误 手术患者术中带药,手术护士用药前应明确患者的过敏史以及有关药物的皮试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术中输血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按照输血登记表执行操作并作好登记,输血登记表随病历保管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后再执行,留下安瓿于抢救完毕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并登记。
我院手术室通过制定及严格执行有效的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患者满意率达由实施前的92%升至98%,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护理要点和操作流程,加强业务学习,及时发现手术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思诺思是第三代催眠药唑吡坦片, 是第一个非苯二氮类安眠药, 化学结构属于咪唑吡啶类, 是酒石酸唑吡坦, 与安定等苯二氮类安眠药相比, 具有成瘾性小的优点, 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ω1-受体亚型的结合, 产生药理作用。该药吸收快, 起效迅速,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70%, 口服后0.5~2 h血药浓度达峰值, 作用可维持6 h[1]。因此在临床中用于治疗偶发性、暂时性失眠症情况下的严重失眠, 但部分患者因药物副作用而服药后下床、行走时发生跌倒, 这也是对护理工作的警示, 如何通过护理防范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12月45例使用思诺思药物的患者进行观察, 其中男19例、女26例, 年龄36~86岁之间。
1. 2 防范措施
1. 2. 1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思诺思使用后可发生眩晕等副作用致跌倒, 每个护理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将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影响病情, 分析跌倒的原因,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交接班, 床头挂防跌倒的警示标示, 同时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 使他们对护理人员充满信任, 积极配合护理, 以防范于未然。
1. 2. 2 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危机意识 反复对患者及家属宣教服用药物时最好上床服用, 以防药物在患者上床前起作用而引起跌倒[2], 少喝水, 尽量减少下床次数, 穿防滑合脚鞋, 选择合身的衣裤, 告诉患者在起身、上下床、夜间小便、低头弯腰拾物等动作时一定要慢、稳, 以免发生意外。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 建议在床边放置一小便器就近小便, 减少因多次到卫生间小便而跌倒的可能。起床要遵循起床三部曲: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 应在床上躺半分钟、坐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后再起床, 防止脑缺血引起跌倒[3]。
1. 2. 3 加强病房管理, 提供安全住院环境 ①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无水迹;厕所、浴室放防滑垫。②马桶高度适宜, 卫生间、病区设置固定把手, 方便患者起坐、行走。 ③室内各种设施摆放合理, 床周不堆物, 不随意搬动物品, 并留有足够空间, 病床轮子固定、高度适中, 便于患者上下床, 必要时床栏保护[4]。④呼叫器放于患者随手可取的位置, 并教会其使用。
1. 2. 4 指导用药,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护士应掌握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并做好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 加强巡视。如患者服药后自感不适或观察到患者有异常变化, 立即搀扶到床上再做进一步处理。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 易引起不良反应, 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 减少用药量及药物种类, 避免因不良反应叠加而导致跌倒。
1. 2. 5 及时评估、反馈 对发生跌倒的患者应及时评估伤情, 给予及时检查、治疗, 按安全管理逐级上报, 并如实记录, 认真分析原因, 制定防范对策, 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2 结果
45例患者中仅有5例出现跌倒, 均为65岁以上, 4例为女性, 1例为男性, 均为基本生活能力自理的老年人, 只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 未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
3 讨论
思诺思作为一催眠、镇静药, 具有口服吸收快、不良反应小、入睡时间短、半夜醒次数减少、做梦减少等优点, 而广泛应用临床, 但其不良反应为服药后少数患者出现眩晕、嗜睡、记忆减退等症状, 特别是老年人服药期间, 起夜时及刚起床时要小心防跌倒。在使用该药前后做好相应的防范, 能有效的防止药物副作用对患者造成的危害。5例跌倒患者中均为年老体弱、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 有3例因起床后自觉头晕、头痛, 而站立不稳而跌倒;2例患者因上厕所时无人搀扶、又无设扶手、下肢突感无力而致跌倒。因此用药前做好宣教, 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可能发生跌倒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同时建议对于老年患者服药后如果要起床应该有人陪伴, 单独起床或行走则增加发生意外的可能;病房厕所应设立扶手;遵循起床三部曲[4];患者床头要有防跌倒标识, 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 经常巡视。这样能有效减少跌倒发生, 为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树兵, 邱中民.第三代催眠药-唑吡坦(思诺思).西南军医, 2005, 7(3):17.
[2] 姜欣芝, 顾雪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当代护士, 2011(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