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护理安全管理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 急诊室内存在的护理风险
1.1常见的高危因素
1.1.1高危人群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护理缺陷大部分由低年资护士引起,比重为91%。和其它科室相比,急诊科的工作更加繁忙、紧张,很多护士均不愿在急诊科久待,因此,急诊科内多数为新进护士或低年资护士。这些护士由于工作经验较少,业务能力及应急能力也较低。
1.1.2高危环节 在开展急诊工作时,以下环节最易出现管理漏洞:患者流动管理、交接班环节、医护合作环节、护理记录环节、医疗报告等。
1.1.3高危时段 通常医院的工作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9~11点,下午18~23点。在高峰时段,患者较多,护理人手不足,因此,此时的护理质量比较薄弱,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要求。
1.2制度落实不到位 尽管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但不少规章制度却未严格执行,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问题。另外,对"三查七对"制度也未认真落实,时而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等问题,也不重视巡视工作,导致不能及时处理一些护理问题。
1.3急救仪器管理不到位 急诊科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不重视对急救仪器的管理。交接班环节不严,出现未备齐相关药品与器材,仪器损坏后未及时维修等问题。
1.4不能正确处理危重患者 在处理急、危、重患者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不能准确评估,无法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导致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病情变化而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
1.5护理记录方面 护理人员的文书水平较低,在记录护理信息时,毫无条理、主次不分,导致护理记录不全面、不准确,未能体现出护理的重点内容,也不能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具体的疗效。
2 加强急诊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岗前安全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与法律意识 急诊科应结合科室特点,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如《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1]。由护士长于每月末组织科室安全质量会议,选取典型实例或反面事例进行讲解,以强化全体护士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警示教育的效果。此外,还可在早会时间宣传一些法律法规,从而让科室护士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患者与自身的利益。
2.2加强细节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2.2.1重视对年轻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 年轻护士由于工作经验少,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护理水平也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应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在业务方面的领军作用,由她们负责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培训工作,让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能得到提升。一方面能调动年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向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学习,便能有效提高整体科室的护理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急诊业务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着重加强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学会熟练应用各种急诊设备,如除颤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痰机等[2]。
2.2.2增强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 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应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告知交接护士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输液过程中,应认真核对有关信息是否正确,避免出现注射差错,并把好三关:用药关、查对关、输液关。另外,为输液患者制作巡视卡,为重症患者制作交接班卡,进一步加强细节护理,让患者信任我们,增强安全感。导诊护士要注重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并增强责任感,从而能准确、及时地估计患者的病情程度。导诊护士必须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面对问题,保持沉着、冷静,耐心周到地为患者服务,使他们能尽快得到救治。
2.2.3加强护理监控,形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 急诊科应成立专门的安全质量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责任务护士、护士、责任组长为成员,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对急诊室护理工作进行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检查,从而把牢安全质量关,确保及时查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强化科室人员的"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3]。另外,小组成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定期开展关于急救工作的模拟演练。对于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护理问题,护士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确保及早查出安全风险。
2.2.4实施弹性排班制,保证护理质量 急诊科的工作任务重,强度大,并带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时间性。通常春秋两季的就诊人员较多,每天晚上的17~23点也是患者的高峰期。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在就诊高峰时段安排更多护士参与。可实施双班制排班,以确保患者就诊时有充足的护理人员,从而使抢救更及时、到位。节假日也应科学分配护理人员。
2.2.5准备足够的科室物资,并积极和患者交流 急诊工作的明显特征就是快,争分夺秒地救治患者。因此,要准备好各种急救物品、药品、器械,并保证器械能正常运行。对物资管理可实行责任制,让大家分工协管。对待患者,急诊护士首先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切忌手忙脚乱。同时,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3 讨论
医疗安全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医院急救工作的主要阵地,急诊室必须注重对护理安全质量的管控,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3月中旬,街综治办、派出所组织召开社区6家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治安情况,提出工作要求。社区居委采取出刊宣传栏、逐户上门谈话等形式,要求各住户做好防范工作。同时,还印制一批通俗易记的宣传单张派发各商铺,提醒商铺工作人员做好夜间防范工作。
三是狠抓工作措施落实。治安重点整治铺开后,街综治委针对**一路社区的治安问题,将增加保安力量、实施封闭式管理作为第一步工作重点。一方面,由社区民警上门单位做工作,要求保安力量不足的3家单位尽快充实力量。另一方面,由社区居委、社区警务室共同制定封闭式管理的实施方案(经测算:社区6个出口建栅栏长度为60米,约需材料费、人工费15000元)。为解决栅栏建设经费问题,街领导再次深入社区单位宣传动员,得到了各单位的大力支持。经费落实后,社区居委随即联系施工人员和落实材料,并安排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协调。经过15天的连续施工,美观而坚固的栅栏于3月20日安装完毕,并由专人负责定时开放。
外科患者主要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治疗,许多患者因为病情对情绪造成严重影响,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加大了手术应激反应,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1];而且手术室是临床治疗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场所,有许多医疗护理人员进入,因此更需要严格的管理模式。临床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便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相关人员一直在找寻合适的方式进行手术室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使手术环境更加安全。本文主要探讨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特从本院抽取80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年龄(47.65±8.32)岁;手术类型:23例普外手术,10例妇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年龄(47.89±8.86)岁;手术类型:22例普外手术,11例妇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2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手术方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环境护理、术前器械准备,护理人员在收到手术通知后应及时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将手术器械准备妥善。结束准备工作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女患者手术应避开月经期。试验组采用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即:①术前访视:术前访视应在术前1天进行,主要执行者为巡回护士。首先应对患者健康资料进行收集,在巡回过程中为患者介绍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心理,并且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前访视时巡回护士应首先让患者认识自己,告知患者来巡视的目的,并且取得信任。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适当讲解相同病例的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并缓解其不良情绪。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以及麻醉师,让其对施术者有一定了解,并告知患者施术者进行过的手术成功案例,增加患者信任感。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要详细回答,消除患者顾虑,增加治疗依从性。术前告知患者要休息充足,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②手术风险护理评估:临床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同,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水平不一,因此在术前经常发生注意事项交代不清等现象,甚至术前准备不够妥当,导致手术延迟;手术室是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每个月均会有许多护理人员进去学习,监督常常不够严格。手术量不断增加,也需要加大学习护士的巡回;护士在进行器械学习的时候,常会出现失误,造成差错;护理人员因为对器械操作不够熟练,常被利器伤,导致院内感染严重。③安全管理措施:护士长应增加对于护理人员的考核强度,保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增强人员管理,人力资源缺乏的时候不可随意安排学习新护士进行巡回,宁愿增加经验丰富护士的工作量;可使用情境模拟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加强护理人员术前访视的操作能力以及技巧,让其可以在情境模拟中懂得如何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应变能力得到提高,更具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医院还要对护理人员排班进行合理安排,舒缓其工作压力,让其不管在遇到什么事情时都可以用最佳状态来面对;若在器械使用中受伤,应及时对伤口以及器械进行处理、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包括专科知识熟悉度、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安全护理能力以及专科技能操作能力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共10个问题,总分为10分;大于5分为合格;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医疗场所。其护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手术结果[3]。有关研究证明,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主要因为管理不当所导致,还有就是医疗技术水平[4]。在进行手术时若能为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其更加了解手术过程。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安全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一种方式,让患者在管理中提高对于术前访视的操作熟悉度,患者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更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安全程度更高[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试验组(P0.05)。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使其更加了解自身疾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同时术前访视还可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享受到更加良好的术前护理干预。综上所述,手术室进行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可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使手术更加顺利,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凤和.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361-362.
[2]吴琴梅,刘振华.医护联合术前访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7,25(4):304-306.
[3]王云云.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访视对围术期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