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9 15:24:1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健康教育内容
2.1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并符合社区的特点,它是老人、儿童、妇女及康复期患者的聚集地,因此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适合这些人二。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饮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针对目前中国的健康状况,疾病谱的特征与有关国家政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传染病、职业病及慢性病的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日常生活中易出现的意外事故防治,自我保健、食品与营养卫生、环境与健康、生殖卫生与计划生育等。
2.2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单位,也是我们社区服务的重要场所和对象,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家庭健康教育的开展。主要内容有:疾病的防护知识、用药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锻炼保健知识、计划生育知识、突发事件的处理常识、康复技能等。
2.3患者的教育主要在社区门诊及家庭访视中进行。教育的内容为: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存在的护理问题、应采取措施、避免诱发因素及增加家属健康知识的教育。
3健康教育的实施
3.1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根据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年龄层次、所患疾病及存在问题的不同,我们选择预先印制的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他们,并逐条进行讲解和指导,以保证其正确实施。
3.2健康教育园地的利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宣传园地的作用,进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并对家庭生活中易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溺水、电击、煤气中毒、烫伤、噎食等的急救方法给予详细讲述。对教育园地内的内容每季度更换一次,对重要常见的健康知识采取反复循环宣传,加深居民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3专题健康讲座的举行社区居民应根据其需求(如反应多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突然发生的问题)、根据发病的季节、根据突发流行疾病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进行专场讲座,每季度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举办专题健康讲座,每个学期为辖区内的学校举行一场儿童期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根据厂矿的工作特点及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性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讲座。
3.4建立健康教育咨询室设有咨询电话、电视机、影碟机、各种健康教育杂志等,安排有专职的工作人员随时接待个体和群体健康咨询工作。播放健康知识片观看,以便更形象、更生动地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传授。
(1)领导的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社区各部门的重视、各单位的支持、协调与配合是顺利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获得成败的关键。社区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单靠社区工作人员是不行的,应依靠社会的力量,共同合作,人人参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准备工作和社区服务人员熟练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全面的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是搞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3)密切了工作人员与社区、群体、家庭及个体的关系,从而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不良的行为方式,也使我院的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迈进。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1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20-01
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性的、有组织性的以及有系统的性的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促使人们能够自觉的选择对自己身体有所帮助的行为以及生活的方式,从而降低影响自身健康的多种危险因素。在基层医院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文章将针对基层医院中患者与护士两方面分析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因素。在患者方面主要存在着三大影响因素,分别是知识、认知以及住院的时间。
(1)知识缺乏因素:由于基层医院所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村患者,在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农村的一些老年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掌握较少,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文盲,自我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因此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
(2)认知存在误区:在农村的高血压患者因为受到了文化水平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在思想上也不是非常的重视。而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因为工作、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接受了健康教育,但是对戒烟、戒酒、低脂、低盐等饮食的重视力度不够,服药的依从性比较差,从而造成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差[1]。
(3)住院时间:患者在住院期间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到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现阶段因为医疗水平快速提高的原因,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在短期的住院时间内,因为患者病情的、心理影响以及性格的影响,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行动上多不能够准确的遵守。
1.2 护士因素。
(1)护士观念未转变:目前在基层医院中很多护士对于健康教育这一门新的学科的观念学习的观念还未转变,对健康教育这一块内容中还未完全掌握,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不能够确实的、及时的掌握患者存在的健康与心理问题,从而无法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2)缺乏动态性的护理服务:基层医院中的各班护士需要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的、主动的保证健康教育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动态性。但是因为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还未完全掌握,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教育无法贯穿整个住院过程,因此造成了健康教育效果差的情况。
2 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在基层医院中的患者因素与护士因素,因此在应对措施上也可针对这两方面进行制定对策。
2.1 患者方面。
2.1.1 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准确的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对学习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资料,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教育指导,其中主要包括入院健康教育、病房内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
2.1.2 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对基层医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时,其健康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用药、测量血压以及生活方式。
(1)合理用药: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时应当针对其服药的合理性进行教育。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合理的选择药物以及规律的服药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并且针对工作比较忙、社会压力比较重的年轻患者,要反复强调高血压疾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并发症。
(2)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的时候是不需要住院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正确测量血压的方式。人体在24h内的血压值是不一样的,在上午8点~10点间与下午4点~8点间是血压的高峰期[2]。并且告知患者或是患者家属,患者的血压是受到患者情绪、环境、活动以及不规则用药等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所影响的。
(3)生活指导:要控制高血压就必须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控制,首先在饮食上应当要以低盐、低脂、低糖、高维生素以及高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在运动上,以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为主,且适当的运动还能够控制高血压[3]。
2.2 护士方面。在护士方面可以成立一个健康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并制定健康教育质量考核的标准,由护士长以及经验与理论知识都十分丰富的主管护师带领,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并且在每月对各病区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质量抽查,抽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并针对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基层医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系统健康教育,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整理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高血压引起的多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为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要求人们懂得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最佳时机及方法,也要求人们了解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在美国,健康教育与公共卫生监测、疾病调查等一道成为传染病控制的主要措施。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显著的成果 ,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1 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作用
1.1 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知识,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掌握基本卫生防病知识,改变不卫生行为和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2 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 我国于2000年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在这项工作中,健康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得到了领导层的重视,把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一项政府的工作目标,在人、财、物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是协调了各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再次是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在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中,得到了家长的密切配合。艾滋病在目前还没有特效的预防手段 ,但是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知识的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儿童腹泻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等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在我国 5岁以下儿童每年有2亿人次感染急性腹泻。没有疫苗之前 ,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 ,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来预防。事实证明健康教育 ,在儿童腹泻预防控制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降低发病率,提高就诊率和治疗率 有文献表明通过健康教育,5岁以下儿童两周腹泻患病率由12・49%降到3・33%健康教育能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健康教育后实验室直接涂片检查人数增加64%,新发现的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数增加52%。Angelillo IF等报道,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健康教育是控制医院内血源性病毒如艾滋病和乙肝病毒等在患者和医生之间传播的主要措施之一。
1.4 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我国开展的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计划免疫工作,通过对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百日咳等6种传染病的预防,在过去的20年里,减少发病2・8亿人,减少死亡324万人,仅直接减少住院治疗费用达364亿元人民币,成功地保护了儿童的生命与健康,提高了我国儿童的生存质量,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 消除恐慌,维护社会秩序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中,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社会动荡的出现。在事件刚出现时,健康教育能及时地让公众了解相关信息,起到预警作用,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健康教育可以使公众对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正确信息,了解预防和自我保护的知识,有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会机制;在事件结束或接近尾声时,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受到冲击和影响的人群从疾病、伤害或其他特殊状态下尽快恢复过来,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2003年“非典”流行初期,由于人们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曾出现了过度的恐慌。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空前的健康教育,恐慌现象及时得到了消除,维护了社会稳定。
2 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即各种传染病的一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危害,必要的疫情和预测预报情况,使大家对传染病引起警觉且具备必要的预防知识。了解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控制知识。要教育公众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防止对常见、多发传染病患者隔离的轻视和麻痹,而对病死率高、少见传染病和感染者的恐惧倾向。如对待痢疾患者,隔离意识差;而对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恐惧害怕,这方面应该加以引导和教育。针对不同类型传染病传播途径,教给大家相应的预防知识。
2.2 公共卫生道德及改变不良风俗习惯教育 很多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与不良的卫生行为及风俗习惯有关。因此,这两方面的教育也十分重要,通过教育逐步使大家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改变不卫生行为和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2.3 消毒隔离和治疗用药基本知识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一是有病原体;二是有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必须采取隔离措施。消毒隔离是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