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0 14:50: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

篇1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实际上,党和政府也意识到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在十报告中,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概念被纳入“生态文明”,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开始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全国人民对中华子孙、对全世界负责的精神。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其所追求的人、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与所追求的自然解放、社会解放、人的解放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为应对当前全球性资源环境生态危机,我党站在时展的前沿,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反思工业文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利弊得失,适时在十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张。“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指明了方向[2]。

1 生态文明理念下高职院校的建设

而作为教育系统要贯彻落实十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应该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面。校党委李秋华书记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高职的文化自觉》一文中也写到了[3],办大学就是办环境。高职院校是大学里重要的一部分,她的环境,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无论空间布局、环境改造还是设施配置设计、活动组织,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人为本,体现培养人和培养职业人的统一。其建设应该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学生需求。从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两个维度关注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尊重人格为基础,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学习需要。二是注重氛围营造,按照单位和企业里实际生产需要设计实训场所、配置实训设备规格,在课程中贯穿“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在实践环境中设置相应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和操作警示规范,在校园文化活动上体现校企文化交流与互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养成提供条件。三是注重陶冶情操,充分关心好每一个学生学习和生活成长的空间,使环境育人贯穿到课堂内外,贯穿到校园的每一个脚落,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名言、典故、趣谈等载体的文化浸润,能让学生在产生惰性时得到警示,在学习失意时得到励志,在心情郁闷时得到放松。四是注重办学积淀,在教学制度和氛围上形成一种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其核心和灵魂,就是有一种统一全校思想、体现学校特色、激励师生成长的学校精神。最终,形成高职教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引领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从美丽校园开始,从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开始。

2 “美丽校园”、生态文明校园的建设

根据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医学院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可以把“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分绿色校园、文化校园、生态文明三方面。

2.1 “绿色校园”建设:①推进全院师生植绿护绿活动常态化。每个党员负责学院某个绿化区域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医学院师生对所属绿地进行植树造林、抚育管理等绿化活动。②编写一些生态环境和健康相关的宣传手册,既可以面向医学生,非医学专业学生和普通大众,作为人们爱护自然环境、关心自身健康和提升环境意识的科普读物。以通俗语言系统介绍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读者在全面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③加强绿色生态和医学相关的课题研究。可以把绿色生态跟医学基础课程进行结合,向校内外组织申报一批相关课题。

2.2 “文化校园”建设:①把医学基础课程和生态环境专业相结合开发公共课程建设。如吸烟与疾病,室内污染和健康等,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医学教育当中。②将生态文明意识融入高职教育活动。在6月5日的世界环境保护日,按一定的主题,开展相应活动,重点宣传环保日,倡导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低碳经济意识,环境爱护意识。③开展林业与绿化知识竞赛和环保知识竞赛,使之成为传统竞赛项目。通过竞赛了解林业、了解林业政策、养成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美化环境。

2.3 “生态文明”建设:①开展安全文明行为规范活动,建设安全文明校园。宣扬禁烟禁酒,建立清新的无烟校园和无酗酒校园;严禁校园不文明恋爱行为,男女同学文明交往,形成自重、自律、自爱的良好校园精神风貌。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及和谐工作关系,建设和谐校园。继续加强教师对贫困生的帮扶支持,为家庭困难同学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实现党建进公寓,党员示范岗设到学生公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③实施节能环保措施,建设节能环保型校园。节约水电,禁止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增加绿色环保材料的宣传与使用;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规范和加强实验室排污管理,防止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化学废物污染环境。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机构,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基础和生力军,应当走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前列,发挥好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构建教学、科研、行政的生态组织系统。协调生态特色学科和其他学科共同发展,教学和科研并重,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的开放式办学[4]。高职教育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教师、教材、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课程设置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具有一定的生态定位。营造人文生态,建立绿色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知识结构和整体教育,促使理性、非理性因素、智力、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注重习得者的体验、理解和感悟性教育,增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实现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生态人”的愿景[5] 。

参考文献:

[1] 徐琦.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报告新意解读.中国环境报,2012-11-12.

[2] 杨英姿. 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诉求[J]. 理论视野, 2012, (2): 61~63.

[3] 李秋华. 高职的文化自觉.光明日报, 2013-01-22.

[4] 杨克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大学建设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06):34.

篇2

在党的十报告中,同志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本州建州70周年,也是本州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第5个年头。我县要认真落实“大宣传”“大总结”活动,并按要求充分运用媒体资源,注重融合传播,形成全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宣传”“大总结”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声势。

二、组织领导

为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宣传”“大总结”活动的落地落实,决定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三、工作措施

按照生领办文件统一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宣传”“大总结”活动分为两阶段实施:

(一)2020年7月10日至10月10日为“大宣传”阶段。

各单位采取主动邀请,主动供稿方式,积极与电视台、日报社、县电视台,县级自媒体等州、县媒体联系,迅速掀起生态文明宣传,营造“州庆”良好氛围。

(二)2020年10月11日至11月10日为“大总结”阶段。

各单位报送的总结报告应包括基本情况、工作回顾、存在的问题、下步打算等内容。同时提交经验和启示,并收集、整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照片、对比照片、工作照片或视频资料等,随总结报告一同报送县生态文明战略办公室。

四、相关要求

“大宣传”活动请各单位自行选择宣传题目、宣传内容、宣传媒体,并在活动时间范围内至少推送2篇报道。“大总结”活动,请于11月10日前报送,县生态文明战略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宣传”“大总结”活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组长要亲自上手抓,将“大宣传”“大总结”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穿5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确保宣传报道出色出彩,形成良好社会影响。

篇3

兴奋,是基于一种反思,让我们看到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升华。

自工业革命以来,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发展观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

第一次,由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工业革命后,人类走上了征服大自然的征程。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代价: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绝灭……

第二次,由征服自然到对话自然。20世纪中叶以来,有识之士越来越看到了传统工业文明可怕的未来。1961年,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激起人们对传统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的反思。

第三次,由对话自然到尊重自然。这就是十七大提出、十充分阐述的生态文明建设。十报告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宣言,又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观,意味着我们党不仅对民族负责、对当代负责,而且对人类负责、对未来负责。

亲切

亲切,则是基于自身的一些经历。

记得30年前选修《生态学基础知识》的时候,我就被其中奇妙的生态现象、生态规律所吸引。西部大开发启动后,我开始作生态化的思考。世纪之交,参与雅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便把生态化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一并提出,并在目标定位上加入“美丽”二字,即:“建设富裕文明美丽的新雅安”。为了探讨“生态化”,在2001年7月雅安市社科联举办的跨越式发展研讨会上,我提交了《关于生态化的几点思考》。文中,把生态化概括为“再造秀美山川,把生态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塑造生态文明”,并分别作了简要阐述。这篇短文经修改后,以《西部“生态化”雏议》为题,发表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2年3月9日的“百家谈”上。

有了这样的经历,今天学习十对生态文明的精辟论述,倍感亲切,也有点欣慰。

“想入非非”

“想入非非”,是基于一种刺激,这是由“美丽中国”四个字引发的。

看看我们四川的新农村建设,要问“美丽中国”美在哪里,我会大声说:最美在乡村。田园美的一个新兴元素――“微田园”,尤其让人联想丰富。

“微田园”,源于农民在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实践中的创造,是新村建设实践中的否定之否定。最先,农民的梦想是,把乡下的家园建得像城市一样,让新村像城市一样“洋气”。乡村建设照搬城市建设的模式,其结果适得其反。

绵竹市清平新农村综合体是“微田园”的命名地,在建设过程中,清平的老百姓把“小花园”改成“小菜园”,被命名为“微田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