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传统媒体的弊端

传统媒体的弊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2 14:59: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传统媒体的弊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一直以来是国外研究的重点,早在80年代整合营销传播的书籍已经问世,并且以一种新的整合媒体传播体系慢慢对后期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其理念是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整合现有企业的信息,将企业的品牌通过建立恰当的传播途径,传达到客户心里,以实现营销的目的。因为其有不可比拟的理论及实践优势,慢慢成为企业最广泛的传播营销手段。

一、传统媒体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弊端

企业开展营销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客户的满意度,让客户了解企业的品牌形象,通过营销传播,基于客户的消费习惯,利用信息的传播手段将能引导客户消费的信息及时的传达到客户手中。在新阶段传统媒体传播时代,主要依靠广告进行传播,具体的形态包括电视、杂志等。整合营销传播更侧重于对信息传播手段的有效整合,通过利用传统的传统传播手段,将企业信息传达到客户心中。通过对传统媒体在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位分析,其在整合营销传播的有其自己的弊端,具体如下:

1.信息单向传播性。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是基于一点到多客户的传播,即最终事宜一个信息源,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将信息传递到客户手中,在这种模式下,客户是在被动地接受,没有办法选择,对于大量的信息无法将最有价值的部分传递给客户,客户一旦有这样的心里,必然导致信息传播的逆反性,不利于信息的传递。

2.传播的同质性。传统媒体通过广播等手段,以相同内容的信息、以相同的方式传播到客户手中,缺乏必要的创新性,没有区分受众的不同特性,无法开展针对性的营销,因为需求点不一样,很难达到“以一对百”的实际效果,只是大众化的传播,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3.无法评价效果。传统媒体传播消息之后,没有办法通过准确的计算方法计算营销的传播效果,想要统计分析,需要通过大量的高成本的调查问卷,而且反馈的信息具有滞后性,没有为企业的营销传播提供合适的策略支撑。

二、新媒体特征及整合营销传播价值分析

尽管传统媒体在有效整合营销传播中具有弊端,但是传统媒体在整合营销传播上依旧是主要的传播媒体,其弊端仅仅对比新媒体。那么新媒体在整合营销传播有哪些价值以及其本身的优势有哪些?具体的分析如下:

1.产生双向互动效果。新媒体的出现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是基于一点到多客户的传播,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将信息传递到客户手中,在这种模式下,客户是在被动地接受的问题,通过在各种传播渠道下,客户自主选择。

2.群体分类效果。新媒体能够通过对受众群体的切分,有目的开展信息传播,传统媒体的弊端是没有办法将合适的广告内容传递到真正需求信息的客户。一般新媒体如网络社区、订阅号等,都有针对性客户群体,因此可以进行群体分类所以更能有针对性。实现有针对性的定点投放,可以减少困扰,不能实效保质传播。

3.可准确评价效果。精准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传播效果有效性评价,新媒体因为具有区域性,如网站点击率、购买率等购买行为数据,进行客户行为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营销和客户的精准客户服务,可以很有效地衡量客户对现有品牌的营销,进而有针对性制定营销策略。

4.多媒体多渠道传播效果。新媒体通过多媒体渠道,利用丰富的内容表达形式,如一些图形等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将企业的亮点直观的展示出来,因为具有表现力强,是典型的富媒体的表现,通过强化信息传播的广度和宽度,让客户能够感受到其冲击力,吸引客户进行点击相关内容,这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很好的多渠道传播效果。

5.客户体验效果强。客户在与新媒体互动的过程中,自身是在参与这个过程,这个是新媒体最有优势的特性,这个也是未来互联网媒体发展的趋势。新环境下,仅仅通过花哨的表现内容已经不足以引起客户的注意,这样必须通过其他的方式,如建立小游戏、社交聊天等方式让客户参与进来,让其在体验中了解企业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亲身的经历让新媒体传播效果更佳,网络营销的效果更好。

6.不受空间限制。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有的信息传播都可以通过固化平台上获取,这些信息不会因为发送者与接受者的距离,影响传递效果,反而客户可以无障碍地接收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实现实时的交流、传递、沟通信息。通过以上对新媒体价值体现的描述,很容易得出结论,即新媒体可以很好地整合营销传播媒体,可以很好地契合新媒体的特征,实现特征与价值的完美结合合。

结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移动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数字新媒体慢慢出现,并且应用到了营销传播中。针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指基于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手机等多样化的渠道,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它是一种新科技与媒体的结合,以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在营销界传播。从现有的定义理解上了解,新媒体基本上包含了应用到的互联网技术。新媒体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一定会掀起一股新形势的热潮,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及环境也在新媒体的推进下慢慢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刚.新媒体时代营销传播的有关问题探析[J].国际新闻界,2012,43(4):629-632.

篇2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68-01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媒体重新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方法,因而为传统媒体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未来社会,媒体将以何种形态后形式出现,现在都还难以想象,面对新挑战与新形势,传统媒体该如何改变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而新媒体在发展过程总也存在一些缺陷,因而无法仅仅靠它的力量来推动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重点探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充分融合。

一、 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状况

(一) 互联网影响下的传统媒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电子时代的到来,在电子时代的影响下,传统媒体也不再局限于新闻广播、电视以及报刊,而是拥有了更多的平台,与此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空间价值。传统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媒体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直到现在仍然具备广阔的群众基础。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应时而生,此时,传统媒体也在这一时期历经了改革与更新的重要过程。传统媒体本身具备十分厚实的品牌意识,且其经济效益相当突出,因而传统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与广告利益都非常大,比如,电视媒介便具有用户信用率高,所传达的信息可靠真实以及受众范围广等一系列优势。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也越来越趋向于老龄化方向发展,其用户大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他们大部门不太懂网络,因而也不常使用新媒体。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传统媒体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创新以及改革,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 互联网影响下的新媒体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影响下,以传统媒体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媒介,比如,数字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可以说,新媒体将传统媒体作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延伸与升华。高速与及时是新媒体具备的显著特征,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时速度相当快,并且可进行及时的互动,而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常常是前日发生,见报时间却是明日,因而新媒体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差。与此同时,新媒体本身与具备一定的弊端,自从新媒体问世以来,一些虚假性的信息多次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并且各种各样的虚构、丑化以及造谣的时间也接二连三的出现。比如,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便是新媒体的网络监管力度不足而造成的,不仅使广大民众造成恐慌心理,更出现了疯狂抢购蜡烛等一系列混乱局面。

(三) 互联网影响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带来,新媒体在其中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就目前而言,移动电视、数字报刊、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手机媒体、博客、播客等新媒体逐渐崛起,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我国网民接近7亿人,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也达到8亿多人,微博使用人数更是达到了3亿之多,越来越多的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已经基本不关注一些主流媒体了,而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因而,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及时加强新媒体建设的思想宣传工作,以便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新媒体信息的传播环境。与此同时,拥有广大受众群体的传统媒体也并不可能一下子消亡,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与壮大,两者之间务必会出现摩擦与融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可以说是两者不同文化的融合,早融合之前务必充分认识到各自的特点与价值,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优势互补。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更好的促进媒体的发展,应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这两种方式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互惠互利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将信息进行高度聚集和传播,传统媒体的改革与更新速度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它目前还无法完全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弊端,而新媒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因而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的这一优势,从而加速媒体的扩散范围以及传播力度,使信息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进一步增强。比如,新媒体微博便在较强的时效性,140字的短语中能够充分说明信息,通过转发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使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然而,新媒体缺乏传统媒体中十分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虽然信息能够快速传播,但其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却有待考证。因此,在融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过程中,务必对两种媒体方式进行扬长避短,从而促进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二、互联网时代影响下全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子时代也被称为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需要具备全方位发展的媒体。全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需借助互联网,这样才能尽早实现有序且高速的发展。全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遵循该行业具体的规则,结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的特点,及时制定出发展目标与模式。

例如,传统媒体具备传播速度慢、用户年龄趋向老化、管理制度严格以及受众群体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等特点,而新媒体却具备传播速度非常快、受众群体较年轻、网络管理存在较多弊端以及用户间互动频繁等特征,因此,人们开始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这两种方式进行有效融合,许多报刊杂志,如《南方周报》、《人民日报》、《半月谈》等,不仅具有纸质的实物报刊,也同时出现了一些虚拟的电子类型,如网络杂志、微信公共平台以及手机客户端等。另外,电视媒体也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网络电视,比如CNTV所研发的网络电视、PPS网络电视、PPLive网络电视、UUSee网络电视、QQlive、云电视以及数字媒体等。将多元化网络电视同传统电视台进行同步播放,不仅充分扩展了各自的受众群体,更加强了群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有效提升了客户群体,也在一定意义上使社会影响力有所提升。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全媒体的进一步发展需有效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根据两种方式各种的利弊选择出促进媒体发展的模式,从而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并不是为了“争个你死我活”或者此消彼长的过程,而是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媒体正视自身的传统思维,对其传播方式与能力进行改革与创新;而传统媒体的严谨性,更让新媒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强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了加快我国信息时代的发展进程,应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这两种方式进行有效融合与配合,这样才嫩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并通过互补互助的过程,实现我国媒体健康、稳定、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军.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J]. 新闻传播,2014,15:69.

[2] 万雪琪.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 张新月.从现时代特征出发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5.

篇3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22-02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等。21世纪以来,传统媒体的发展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传统媒体产业迈入了“微利时代”,传统模式下的各种问题和弊端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但同时也充满着机遇。

1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

1.1 网民数量的涨势

民众对网络媒体的青睐力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增长速度特更是突飞猛进,以中国网民数量为例,特别是将网民在新媒体的增速放在整个时间轴上,10年的轴线时间,网民的增量从百万量增长到数亿量,然而我们传统媒体的实现和上述同样的增量则走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可谓是日积月累。

1.2 网民阅读习惯的改变

自迈入互联网时代,民众的阅读方式日趋变化,从报纸、杂志等纸质阅读,日渐转为网络电子书籍的阅读,通过一个小的ipad,其中可以容纳无数的小说、杂志、新闻资讯等,轻轻一点便可以轻松获取。因此读者群似乎一夜之间都迅速投向网络媒。

1.3 传统媒体未来用户量的变化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用户的年龄日渐趋低,我们当下的传统媒体在争夺低龄化用户以及潜在客户上还是较为被动的。传统广播电视的收听率、收视率在下滑,传统媒体的老大哥报刊的发行量在萎缩,销售量在递减,总之,传统媒体的用户量在渐渐流失。

面对如上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不能过于悲观,如果我们从新选取角度,顺应改革的潮流,迎着“互联网+”的浪潮,那么传统媒体将会就会呈现另一番现象。

2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机遇与应对措施

在互联网极大的发展劲头下,不少人士扬言传统媒体将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浪潮而被吞没。而从绝对意义上讲,消亡论是难以立足的,回看历史的车轮,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产生,都难以完全取而代之,而是最后形成了一个求大同、存小异的共生局面。

据全球互联网用户调查的相关报道,公众每天把42%的时间用在手机和平板上网上,总计146min,远远超过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占用时间。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因此传统媒体应打破原有的单一格局,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拓展。

2.1 提升传统品牌的公信力

互联网传播信息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多样性等,信息多样,真假难辨,缺乏一定的信息鉴定机构,因此传统媒体反倒是值得信赖的,信息的发出都经过的层层把关、筛选,展现给大众的一定是具有权威的,所以更应当继续提升公信力,使之好上加好。

2.2 对新闻报道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加工

当下的传统媒体在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的传播速度,努力赶上新的网络媒体,但当前新闻等信息的实效优势面临巨大挑战,手机App、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推送消息的速度能都快过一切传统媒体,面对这样的竞争劣势,我们的传统媒体应当深入思考,对评论、报到、进行更权威、更深入的加工报到,只有这样,才能优于互联网简单、碎片、表象的消息报到,才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

2.3 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

新时代下,读者不再是被动的受众,他们是一个个真正的参与者,是活生生的,是充满热情的,因此我们的传统媒体应当抓住这一点,读者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聆听、尊重读者的话语权,增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使其不仅单方面的阅读,还参与到其中,进行意见的表达以及情感的流露,最后通过我们的选择性吸收与综合,从而使出版物更加的吸引人。在收集信息、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设立相关的交流、互动平台,顺应互联网的大趋势,各种App、微博、微信等无疑将成为不可丧失的平台。

2.4 充分利用大数据,获取第一手信息

当下,我们是大数据时代,好比张小龙开设的粉笔网络直播课App,他可以通过大数据对购买不同课程、不同价位的学生进行分类,从而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偏好,以及可以接受的网课价格,从而适时的给不同的用户进行推送不同的新课程。传统媒体也一样,我们也应该通过大数据从而知道读者是谁、读过什么、有何洗好,然后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扩大广告营销,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读者的青睐与信任。

3 结论

总理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只有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才能使中国经济飞起来。那我们的传统媒体也是一样的,同样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怀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向着经济发展新业态的梦想奋发。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传统媒体融入“互联网+”的酝酿年,那么2016年一定是传统媒体整合的新纪年。俗话说,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新常态下的中国,传统媒界也面临着革命性风暴,在改革的浪潮中,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传统媒体要想站稳站立,就要不断创新,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行。

参考文献

[1]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化,2003.

[4]罗伯特・洛根,理解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M].上海:华夏出版社,2010.

[6]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朱海松.微博碎片化传播[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

[8]李明伟.知媒者生存[M].北京:北京大W出版社,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