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16:00: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学生德育教育实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

篇1

1亟需突破:传统意义生命教育的弊端

当今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生活方式使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了改变,为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1缺失了的生命意义

网络世界的开放性无组织性使得网民可以同时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类群的道德伦理文化,因而主流的道德文化很难控制到受教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普遍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走进学生宿舍,首先入眼的杂乱无章的物品摆放,而在宿舍的学生,不是躺在床上玩手机,就是在桌前打电子游戏,弥漫着一种思想颓废、不思进取的气息。大学中流传的“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不在大学中恋爱,就在大学中变态”、“DOTA穷一生,魔兽毁三代”的俏皮话折射了大学生缺失生命意义,虚度青春年华的现实。

1.2淡薄了的生命意识

打开媒体,大学生校园暴力、自杀和伤害他人等极端恶性事件触目惊心。表现在:①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如药家鑫伤人事件中仅仅是因为他主观上认为农村妇女会比较难缠;②对非己其他生命的漠视,如在校园中每到毕业季,校园被遗弃的小猫小狗随处可见,同时采折花枝、践踏草地等行为也比比皆是;③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导致大学生人格异化,严重者甚至分不清楚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直接把虚拟世界中杀人的游戏复制到现实生活中去造成悲剧。

1.3边缘化的生存技能

现在的大学生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都很缺乏,笔者经常接到学生让人哭笑不得的咨询电话,比如电话卡丢了应该怎么办,或者家里寄东西来了应该到哪去收等等。有的学生宿舍被整改,问及原因时,有些学生反映根本不知道如何打扫卫生,折叠床被。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尚且如此,更别提一些防电防火、保障个人财产、疾病防护、应激状态下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了。在大学校园里,违规用电引起火灾、游泳溺亡等危及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以上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寻求一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够持续性的发挥效能的新的方法,而积极心理学理论无疑是担当此任的理想工具。

2异曲同工: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其理论关注点在于个体本身具有的优势与美德、积极能量和积极潜力等人性积极方面,致力于使个体生命更富于意义和获得幸福,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其原理,从心理意识层面进行。

2.1两者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

大学生生命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尊重所有生命形态,继而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积极心理学同样重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强调个体内在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的激发,两者殊路同归,终极目标一致。

2.2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其价值取向必须与当今倡导的和谐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保持高度一致。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要求发掘人性积极本能,两者价值取向都是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生命力量的激发。

2.3两者的研究内容是一致的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认知层面、情意层面、实践层面;积极心理学则将人的心理机构分成三个系统: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层面意在了解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即正确的对生命的认知;情意层面意在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即对生命的情意层面;实践层面在于掌握生存技巧,提高生命质量,这个与积极心理学中的行为相对应……从上分析可见,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无论是从目标方向、价值取向还是研究内容上都是一致的,因而在积极心理视域下进行生命教育实践探索是完全可行的。

3另辟蹊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培养探索

3.1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优化高校生命教育生态

高校首先要创设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校园文化,以陶冶大学生情操,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可以利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建筑布局等物质载体,将一些尊师重教、珍爱生命等名言警句或者典型事例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于无形中接受感恩他人、珍惜生命等观念的熏陶,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开展各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认知。如通过组织参观医院里的产科、手术室、太平间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体验生命可能遭遇的喜悦、恐惧和生命的无常,从而懂得敬畏生命;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消防演习、地震逃生演练等活动,体验在一些应激状态下如何判定生命的价值,从而学会热爱生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和承担责任,从而知道增强生命的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监狱、看守所、戒毒所或防爱滋病展览等,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自觉维护生命的尊严……

3.2培养积极的生命观,掌握心理危机自救技能

大学生要培养生命存在观、独特观、质量观与超越观,要能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学会敬畏生命;要理解到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懂得努力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生命的内涵;认识到生命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真正价值的,要积极发展和完善自我,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历程中,难免会遭遇困难与挫折,会给大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要教会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危机自救技能。大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到无论面临怎样的危机,遭遇多大的挫折,都要首先学会积极的正视现实、正视危机,坚定正确的生存信念。还要学会从逆境中获取积极的意义,认识到正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超越挑战中丰富了生命的意义,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学会用积极的认识来调整心态,培养自己积极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潘明芸,喻芒清.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2]黄培清.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

[3]周巧红.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工广角,2011(10).

[4]范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新发展[J].学术交流,2013(6).

[5]王佳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

篇2

2体育教学的途径

在体育课堂中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步挖掘体育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游戏教材、田径教材、球类教材、体操教材、健美操和舞蹈教材、身体素质教材等等);逐渐通过课堂动态调控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如学生做出教师意料之外的新动作及新的游戏玩法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逐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情境感染法、互动参与法、游戏竞赛法、批评教育法、语言诱导法等等)。通过课堂教学,把体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竞争的精神等方面的作用落到实处,为学生今后能适应未来职业活动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3结论

3.1我校是一所高职校,在校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或单亲家庭。好多家长只是片面地让孩子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甚至有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闻不问。长期以来导致不少学生身上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

3.2制定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落到实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健康意识、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了解造成学生心理缺陷的因素,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汲取前人的精神财富充实心理世界。通过阶段性实施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容纳他人、融入集体、慢慢的适应环境。

篇3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实践内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所以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知识基础,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

2、以学生心理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英语学习中,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或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3、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并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尽量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以自己的真挚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英语的语言学习。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1、利用课堂主阵地,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革。英语“生本教育”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这个舞台彻底还给了学生,而且还突出了更大的活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笔者在本学期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增长点,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把参与实验的两个班级的座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影院式”坐法,把座位进行了重新排列,六位同学一大组,大组内两位同学一小组,座位成U型排列,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小组合作与评价机制,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