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化学物质质量

化学物质质量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06 09:34: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化学物质质量,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化学物质质量

篇1

2.教材的变化:新课改后,化学必修部分由旧教材的高一高二两本必修教材,变成了现在高一上下两学期对应的两本必修教材,新课改后内容精简了,课时充裕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新教材的知识点与旧教材相比变化不大,只是在难度上有所降低,由于知识面广,有时不得不花些时间给学生讲解。另外,课改后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提早,教学任务并不轻松。

3.课改后面临的问题:实行新课改一年多以来,从实际教学情况,再参照以往教学经验,以及同行间的相互交流来看,老师们普遍认为高一化学科的课时偏少。有时为了达到月(段)考要求的进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先讲授课本内容,而缺少相应练习的讲评(即使一些基础比较好、进度相对较快的班级也是如此)。结果由于练习次数不够,导致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如何在现有教学时间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标准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关系,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面临并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课改后,课程设置短期内不会有变化,只能在现有课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活动者,要在现有课时基础上化解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特别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关系,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按教材内容上课,不在课堂上随意补充知识点。课改后,新教材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旧教材里的一些与生活联系少的知识去掉了。如在有机化学中,新教材只学生活容易接触到的乙醇和乙酸,去掉了生活中不容易接触的乙醛,并省略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而旧教材中则要求学习乙醇、乙醛和乙酸,并强调三者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种变化让部分老师认为新教材没有原来旧教材的思路好,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补充了这个知识点,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另外一个导致老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补充一些知识点的原因是:课改后所用的练习资料与新教材不够匹配,有部分习题用到的知识点出自旧教材或高二选修教材,在高一新教材中没有涉及。)其实,这是对新教材还不够了解,这些知识点不是没有而是放到了后面的选修教材里,让学生在高二文理分科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高一阶段没有必要补充知识点。在与清华附中的化学老师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是说按教材上课,一般不补充教材没有的知识点。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

2.课前精心备课,对于哪些知识要精简,节省时间,哪些要精讲,加深学生理解,要有充分准备,课堂上有的放矢,通过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按照知识的不同分类,教材涉及的知识点通常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并强化记忆即可获得,这一类知识一般可以精简。对于这类知识,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快速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并简单罗列即可,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强化记忆。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时,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快速找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知识。快速查找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节省时间。另一类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再加以对比、分析、总结等思维过程才能获得的知识,这一类知识在获取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及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类知识特别是一些重点知识在课堂中要积极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精讲精练(在新课改的化学教材里这类探究比较多,几乎每一节都有,因此要有选择性)。例如,在学习化学能和电能时,探究锌铜原电池,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电路中的电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得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另外,一些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篇2

人的素质是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属性为基础,但后天通过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而获得新的属性。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不仅能够强化和优化先天素质,而且能够充实和扩展后天的素质,促使人们能够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时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1 转变教师教育理论,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前提

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既要培养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大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手段,又要重视目的;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又要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看课本,而要放眼临床实践的需要;教学中既强调教与学,也要重视探究和体验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走出来;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又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做到全面发展,既要重视优等生,又要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学中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自信心、对挫折承受力等的培养。

2 深化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注意:

2.1 结合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践要求,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案例、事件引入教学内容,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的实际生活常识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学习生化的兴趣。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展示出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采用清晰的动画和图片,使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便于记忆。

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化学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变化多样、新的知识理论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吃力,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也就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注入式、满堂灌、抱着走的教学方式,要使学生养成自主的,独立的进行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既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点明关键,寻找线索和思路,有步骤,一环扣一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之中解放出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定代表性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采用讨论法,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放权给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达到共同的目标,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4 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学过去是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现在多采用探索性实验,例如酶的专一性、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学到酶具有专一性、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具体影响,对酶的这些性质通过动手能力亲身体验,既便于理解和记忆,又便于拓展这些性质,甚至在实验中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5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找回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学生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由于过去长期认为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只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丧失。课堂教学中常听到的是:“老师,我听不懂”、“老师,我不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鼓励,慢慢让学生在小组发言,多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逐渐转变为“老师,我试一下好吧!”。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加上及时的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展现自己。

3 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和知识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师行业,爱岗敬业,教师工作就是在自身素质优化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优化。教师应在言行方面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自身的各种能力培养,又要有介绍古今中外优秀人才的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取长补短。

篇3

Abstract: teachers before class, good instructional design, reasonable class using a variety of way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extbooks boring text and vivid, the image of the show to the students,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so that students easier to accept.Key words: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biology teach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teaching skills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如何搞好被学生称为“豆芽”学科的生物课程教学工作是每位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利用农村生物资源优势,在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科学实验、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1、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及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诛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科学。好的教学设计能灵活应用好各种教学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和参与到教学中,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到几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这些基本要素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的,教师只有综合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2、运用各种教学技能,组织好课堂教学

教师认真备课,为上好这节课打下基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来组织好课堂教学。本文简单的介绍几种教学技能,旨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

导课是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利用导入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个开路,希望通过新课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好的导入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形成。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接下来就是设计好导入内容,使每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全神贯注的学习新课。另外,导入还可以做到使前后内容相互连贯,温固而知新,复习前面的内容,又为以后的内容做个铺垫。再教学中,通常使用复习导入、实验导入、设置疑问等方法。比如,在讲解必修课“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章节中,通过上一节内容“新陈代谢和酶”的复习后,导入新内容,首先教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要从它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出发,其中,条件是光和酶,原料有CO2和水,对植物体来说,CO2可以从大气中获得,那么水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又是下一章节所要讲的内容。

所以,导入在教学中是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不仅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为课堂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趣。

2.1 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构建新的生物教学模式

广大的农村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植物种类繁多,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常见的农作物;还有代表各地特色的特产;满山四季常青的柏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各种野草野花,动物的种类繁多,家家户户都饲养猪、鸡等动物,这些动植物是学生都是十分熟悉的。因此,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农村活生生的生物比任何生物标本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知识,探求生物学奥秘的愿望,所以,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具备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的优势进行因地施教的条件。

2.2 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挂图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人们对生物重要性认识程度降低,学生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难达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生物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建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把生物教学分三大模块:课堂教学,讲解生物知识;野外观察,印证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既验证课堂所学,又探索未知奥秘。

2.3 利用生物知识指导生产,在丰收中体会学习生物的快乐

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里都有一块责任地,有的家里还有鱼塘,生猪、獭兔等养殖场。教师有责任把生物知识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指导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收获中体会学习生物的快乐。如插秧时节,要求学生运用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指导家长在插秧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密植,要讲究植株的稀密、横竖尺寸,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水稻获得最大的收获。同样旱土上种作物也要讲究稀密、横竖尺寸。

2.4 合理运用好其它技能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得运用好其它教学技能,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提问技能,分组讨论等方法。

提问技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来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提问,可以检查到学生学习和教学情况,并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问技能的方式很多,特别是自然学科,它跟日常生活比较贴切,比如,我们讲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内容后,知道了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吸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并在黑板上形象做图,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怎么吸水,怎么失水,吸水、失水对植物细胞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后,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卖菜的小贩要不间断的往菜上浇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分组讨论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设置好讨论的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相应的归纳总结。

3、实施开展多项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的各种理论都是前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今,高考“3+X”到来,给生物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高考,实验设计这块成为重中之重。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怎么设计实验?在高考时,如何面对最后一题——创新试验设计,这得靠平时试验的累积。

实际上,兴趣因人而异,因教材内容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爱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4、结束语

总之,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只要合理利用这些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搞好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