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

篇1

[关键词] 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会计信息质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07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07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11- 02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11- 02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总的来看,“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一般的利息收支、外币汇兑损益、售后回购差价摊销、金融机构手续费、或有收益、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银行结售汇、购入外汇买卖价与折合汇率差额、享受的现金折扣、留购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损失等,俨然成为一个最为臃肿的会计科目,其设置可能出自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考虑,但事实上无论从理论还是实操性来看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总的来看,“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一般的利息收支、外币汇兑损益、售后回购差价摊销、金融机构手续费、或有收益、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银行结售汇、购入外汇买卖价与折合汇率差额、享受的现金折扣、留购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损失等,俨然成为一个最为臃肿的会计科目,其设置可能出自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考虑,但事实上无论从理论还是实操性来看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 将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集中于一个科目核算,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原则

1 将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集中于一个科目核算,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原则

利息收支、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看似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彼此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异。例如,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费用主要包括负债利息支出和相关的手续费,反映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虽然目前在会计核算上不属于投资活动收益,但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资金投放的效果,企业将其闲置资金存于银行,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与一般的委托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上而言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结果。同样,现金折扣其实也是一种融资活动的结果,汇兑损益则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应该属于营业外收支活动的范畴。如此众多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汇集于同一科目核算,让人费解,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引起一些混淆。

利息收支、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看似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彼此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异。例如,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费用主要包括负债利息支出和相关的手续费,反映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虽然目前在会计核算上不属于投资活动收益,但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资金投放的效果,企业将其闲置资金存于银行,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与一般的委托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上而言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结果。同样,现金折扣其实也是一种融资活动的结果,汇兑损益则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应该属于营业外收支活动的范畴。如此众多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汇集于同一科目核算,让人费解,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引起一些混淆。

2 将利息收支互为抵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

2 将利息收支互为抵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

如果剔除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非重要性项目,财务费用核算内容主要是(借方)的利息支出和(贷方)的利息收入,而利润表上反映出来的则是其收支净额。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难以直接获得分析决策所需的准确的相关会计信息。我们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其中的息税前收益(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等指标都会使用到利息支出的数据,让人纠结的是我们往往无法在企业披露的信息中获知准确的利息支出金额,而只能以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金额来代替,但由于“财务费用”项目反映的是利息收支净额,如果表现为净支出,由于已经抵减了部分利息收入,会低估了息税前收益和资产收益率,加大已获利息倍数,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而一旦出现净收入的情况,也就是说财务费用为负数,则相关财务分析指标都失去其计算的意义。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有691家,较去年同期426家增加62.21%;涉及财务费用总额为-89.4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仅为-26亿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不差钱”的公司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其金额少的几万,多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其中兖州煤业以-8.26亿元居首,南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以-7.35亿元和-7.3亿元紧随其后。有的公司的经营业绩甚至靠利息净收入支撑,当年的利息净收入与利润总额相当。如果再加上汇兑损益的影响,“财务费用为负”的公司数量会更多。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获得巨额的汇兑收益,加上利息支出较少,使得汇兑收益大于利息支出,像怡亚通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1.18亿元,同期净利润仅8 547万元,经营业绩完全依靠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支撑。在此情况下,显然现有的“财务费用”核算模式已经异化了会计信息质量。

如果剔除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非重要性项目,财务费用核算内容主要是(借方)的利息支出和(贷方)的利息收入,而利润表上反映出来的则是其收支净额。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难以直接获得分析决策所需的准确的相关会计信息。我们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其中的息税前收益(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等指标都会使用到利息支出的数据,让人纠结的是我们往往无法在企业披露的信息中获知准确的利息支出金额,而只能以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金额来代替,但由于“财务费用”项目反映的是利息收支净额,如果表现为净支出,由于已经抵减了部分利息收入,会低估了息税前收益和资产收益率,加大已获利息倍数,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而一旦出现净收入的情况,也就是说财务费用为负数,则相关财务分析指标都失去其计算的意义。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有691家,较去年同期426家增加62.21%;涉及财务费用总额为-89.4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仅为-26亿元。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不差钱”的公司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其金额少的几万,多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其中兖州煤业以-8.26亿元居首,南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以-7.35亿元和-7.3亿元紧随其后。有的公司的经营业绩甚至靠利息净收入支撑,当年的利息净收入与利润总额相当。如果再加上汇兑损益的影响,“财务费用为负”的公司数量会更多。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获得巨额的汇兑收益,加上利息支出较少,使得汇兑收益大于利息支出,像怡亚通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1.18亿元,同期净利润仅8 547万元,经营业绩完全依靠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支撑。在此情况下,显然现有的“财务费用”核算模式已经异化了会计信息质量。

3 将利息收入与支出集中核算的做法与国外会计处理惯例不相符

3 将利息收入与支出集中核算的做法与国外会计处理惯例不相符

在西方(包括香港地区)的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分别设置了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科目,利润表上分别列示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和净利润,清晰明了,而且与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体系相吻合。反观我国的会计制度,利息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中被利息收入冲减,尤其在上市公司中,超额募集到的资金限于诸多规定而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趴在银行账上,导致财务费用为负。另外反映在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净额也因为掺杂了其他项目支出(损益)而无法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利息费用,与财务管理(分析)体系相脱节,其做法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符,也不便于报表使用人快速准确地使用相关会计信息,影响相关的财务决策效果。

在西方(包括香港地区)的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分别设置了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科目,利润表上分别列示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和净利润,清晰明了,而且与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体系相吻合。反观我国的会计制度,利息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中被利息收入冲减,尤其在上市公司中,超额募集到的资金限于诸多规定而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趴在银行账上,导致财务费用为负。另外反映在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净额也因为掺杂了其他项目支出(损益)而无法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利息费用,与财务管理(分析)体系相脱节,其做法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符,也不便于报表使用人快速准确地使用相关会计信息,影响相关的财务决策效果。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会计制度的层面上重新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将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的“利息收入”科目适用于金融行业扩大到适用与所有行业的企业,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得以从“财务费用”科目中分离,与企业间的资金借贷、金融资产利息收入等合并在一个科目,反映短期资金投放(使用)的效果;汇兑损益则作为营业外收支项目分别归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财务费用”科目则用以核算企业为筹措资金而产生的各种手续费和利息支出,这样可以使得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加清晰,易于理解,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准确可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做出准确合理的分析。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在会计制度的层面上重新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将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的“利息收入”科目适用于金融行业扩大到适用与所有行业的企业,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得以从“财务费用”科目中分离,与企业间的资金借贷、金融资产利息收入等合并在一个科目,反映短期资金投放(使用)的效果;汇兑损益则作为营业外收支项目分别归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财务费用”科目则用以核算企业为筹措资金而产生的各种手续费和利息支出,这样可以使得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加清晰,易于理解,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报表)信息的准确可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做出准确合理的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2]王琼.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问题及其解决[J].财经科学,2003(增).

[2]王琼.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问题及其解决[J].财经科学,2003(增).

篇2

一、财务费用的趋势与现状

从2001年至2010年,财务费用共发展了10年,可以将这10年的工业企业财务费用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是针对其增长规律,分水岭则是国际性金融危机的来临,这两个阶段的相似性十分大。以浙江省为例,据浙江省权威部门的调查,2001年,全省的工业企业,其利息支出增长了2.3%,银行贷款余额也有增长,其环比增长为8.1%。到了2005年,企业银行贷款的余额飞速增长,一举骤增到了29.1%,利息也迅猛增长,很快就达到了28.1%。浙江省全省的工业企业,其财务费用在2001年只有113.21亿元,到了2005年,迅速增长到了323.7亿元,平均增长率居然高达141.2%。从2001年至2002年,增幅仅为7.5%,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一增幅很快达到了27.8%,到了2006年,又增加了26.6%。浙江省全省的财务费用在2001年占全国财务费用总额的7%,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迅速增加到了12%。占用水平在2001年相比全国尚有差距,低了近0.3个百分点,到了2006年,占用水超全国,而且高出了0.3个百分点。2008年,金融危机终于还是波及到了浙江,对浙江的工业企业营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财务费用,其涨幅很快下跌。据浙江省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浙江省全省的金融机构,其贷款余额虽有增长,但涨幅同比的增长率仅达到了15%。票据融资也有增长,但是在前七个月,同比增长率竟然为负值,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其负值甚至高达30%。到了该次金融危机的后期,生产力逐渐恢复,财务费用也随之慢慢攀升。到了2010年的11月月底,全省的金融机构,本币的贷款余额加上外币的贷款余额共计46638.48亿元,同比增长了19.7%,近五分之一,从该年的1月份到11月份,新增的贷款余额已经高达7414.07亿元。

从以上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可以估算出全国的水平,而财务费用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情况,财务费用的具体数额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运营的效率。对于企业来说,财务费用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过多或过少对于企业来说都没有好处,一定要把握好度。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一定要利用好,将有限的资金送到最需要贡献的项目中去。

二、建议

1.投资多元化,转变生产方式。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营管理的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全国的工业企业都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应该将工业发展的重点进行转移,以前重点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现在发展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人力以及物力都要集中在这些企业身上。以浙江省的融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为例,在浙江省,工业部门的职工,其工资水平十分高,相比于山东,其平均工资高出了20%,相比于江苏,其平均工资高出了30%。融资成本相比于其他省份的成本高出了很多。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倡导低碳经济,全国的工业企业都应该进行升级转型,这是一项很大的支出,在财务费用中这一项支出已经占了绝大部分。这导致财务费用的大幅度上扬,这一时期也会成为企业的阵痛期,但这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而且为本企业的经济转型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东南沿海的很多企业都开始实施走出去这一战略,这就会出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走出去的企业很多还需要后续资金,而后续资金的提供只能通过国内的母公司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温州地区最为严重,因为温州地区的对外投资十分活跃,在温州地区,很多母公司为了给子公司提供后续资金,只能通过温州地区的银行来进行融资,如果因此而出现资金空缺,也只能通过当地银行来解决。工业企业的负债利息,其支出水平十分高,重要的原因也正源于此。

2.面对国家不断变化的贷款利润,要进行合理收缩。2007年,央行曾经6次将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的基准利率进行上调,2008年进行了4次下调,2010年进行了3次上调,每次调整了0.25个百分点。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企业要进行合理收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财务费用;原因;控制;对策

Key words: financial expense;reason;control;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72-02

0 引言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筹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进而产生的相关费用构成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三项期间费用之一,是影响经营成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利息支出、相关的手续费用支出、汇兑损失以及其他零星的财务费用支出,其中,企业的贷款利息支出所占比重最大。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将协调处理财务费用与企业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作为重点。

1 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问题解析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步深化,不管是企业的投资规模,还是企业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了急剧的增加,企业的融资规模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加快。随着近年国际市场不断发生变化,国家对经济体制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进而导致企业的融资沉淀大量增加,为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进而追加了银行贷款的额度,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逐渐形成恶性循环;随着人民币近年来不断升值,一些外贸企业的外币损失也在凸现,相关的财务费用开支也在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负担。

归纳起来,国内企业财务费用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盲目投资。对筹资结构、投资效益等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二是缺乏市场应变能力。由于产品销售受阻,进而挤压了大量的产品,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率,财务费用开支增加;三是“三角债”加剧。资金周转受“三角债”加剧的影响和制约进而严重受阻,导致企业银行借款数额增长过快,利息负担过重是导致财务费用增加的又一个原因;四是对汇率波动缺少防范措施。近年来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外贸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外贸企业对可能产生的损失缺少合理的估计和防范措施。

2 降低财务费用的政策建议

2.1 结合企业的资金情况,更具筹集资金的能力,进而选择合理的投资项目,同时对投资项目做好可行性研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投资,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仔细分析资金的流向问题,进而准确掌握资金总量和需求总量,同时科学合理地评估现有的投资能力,并且积极寻找实现规模经济要求的投资项目。不同的投资项目在市场上的需要有所不同,假设某产品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仍然对该种产品进行投资生产,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将会难以立足,因此对资金实力一般的企业,“知难而上”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大的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善于发现市场空白的企业。在投资项目选择方面,确定了投资领域后,企业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对投资效果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以及选优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2.2 通过多种方式,对营销加强管理,压缩库存,增加销售收入,降低银行借款,较少利息费用

①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研发竞争力强的产品。企业需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加大研发力度,不断生产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库存,同时增加企业收益。这一切都需要科学地预测、研究市场需求,进而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②确保产销之间的平衡。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产品生产出现盲目性,进而导致供大于求,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增加库存量。为了减少库存,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制订完善的销售计划,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对期初、期末的存货进行考虑,同时对产品的生产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③合理安排生产、控制生产时间,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发生生产线混乱现象。对于产品来说,如果生产周期过长,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增加库存量,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进行标准化操作、降低设备的事故频率,加强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2.3 量力举债,对产品结构、投资结构进行调整,进而降低财务费用。在财务理论方面,无论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相应的生产资金,都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或代价。目前,在资金的筹集渠道方面,大多数企业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向债权人进行借贷,也就是获取负债;②所有者提供相应的资本。通过这两种渠道筹集资金,通常情况下,付出的成本代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生产经营规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负债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发展。

2.4 加强外汇管理,采取防范措施。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欧债危机等因素使世界金融市场汇率大幅波动,这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影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必须以稳定的汇率环境为基础,所以,对外汇需要加强管理,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汇率风险进行积极的防范和化解。具体措施如下:

①企业要不断强化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差距,对于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相对比较陌生,同时对外汇市场的波动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潜在的风险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提高汇率风险的防范意识显得格外重要。

②利用银行服务,委托银行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汇率有风险,也有解决和化解风险的金融工具。

③加强外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对外汇人才进行储备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充实外汇人才,进而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把将来瞬息万变的汇率风险通过借助银行金融服务降低下来,才能使汇兑损失不再成为财务费用不可估量的组成部分,才能适应企业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

3 结论

企业要降低财务费用,关键在于:提高资金贷款利润率;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科学分析,确定企业资金的合理需求量,加强外汇管理。这样才能合理控制财务费用,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峰.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2]丁陈.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

[3]孟晓佳.J公司工程项目财务费用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4]罗焰.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商场现代化, 2007(18).

[5]张海波.关于降低财务费用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2).

[6]曹建晋.论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的责任者[J].煤,2006(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