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风险辨识分析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原油运销公司 天津 大港油田 300280 对外合作项目部 天津 大港油田 300280)
[摘 要]本文从开展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意义、步骤、方法以及实施过程,重点阐述了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危险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一、引言
如何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及存在的风险,开展风险评价
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探索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落
实安全措施,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文件学习理解不够,在进行
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时没有条理性,对作业环节、作业过程没有做全面分析,
有的作业环境经过改造后,没有对新的危险源重新辨识,存在着危险源辨识不
够全面的问题。
二是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的方法使用不当,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
评价方法概念不清。在用LEC方法判定时,各单位对同一工艺过程危险源分析
时L、E、C的取值存在误差较大,导致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区别。
三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后,对控制措施的掌握标准不一。控制措施一般
包括过程控制(如规程、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等)、制定管理方案及编制应急预
案,而在有些单位采取的控制措施并不能完全控制风险,如噪声、粉尘作业场所
除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外,从个体防护、职业健康查体预防、改善作业环境
等方面也要加强。
另外,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研究的重要性还在于:危害辨
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输入和动力。职业安
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的过程,其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
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法规要求确定不可承受
的风险,再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
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体系几乎所有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
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因此,企业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基本步骤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
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②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
及如何受到伤害。
③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或现有计划的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各项危害有
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
的后果。
④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定计划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措施是否足
以控制危害,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⑤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
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⑥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订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
风险是否可承受。
三、实施过程要求及考虑因素
企业在策划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应考虑诸多因素。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涵盖了所有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较好的方法是对全
部的危害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对健康危害等进行单个的评价。如果使用不同
方法进行单个的评价,那么,对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列将更加困难。单个
的评价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重复。
(1 )要求
为保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企业应该做到:
①指定单位内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促进和管理评价活动;
②征询相关人员的意见,讨论计划做什么并得到建议和承诺;
③确定评价人员/小组对于风险评价培训的需求,并实施适当的培训计
划;
④评审评价的充分性,判定评价是否合适和是否充分;
⑤ 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的重要发现形成文件。
(2 )考虑因素
在着手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需仔细考虑以下方面:
①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式;
②作业活动分类的标准以及每项作业活动所需的信息;
③识别危害和危害分类的方法;
④确定风险的程序;
⑤描述评价风险水平的词汇;
⑥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标准,计划的和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⑦采取改进措施的时间表;
⑧提出的风险控制方法;
⑨评审措施计划充分性的标准。
(3 )危害分类及识别
危害也可称为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
造成突发性损害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
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
瞬间性)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
区分,统称危险因素。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如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后果分类,可
分为火灾、爆炸、触电、中毒、高空坠落、噪声伤害等等。
(4 )确定风险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通常用危害性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来表示风险的大小。按评价结
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方法是根据经验对生产中的设备、设施或系统等,从工艺、设备本
身、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判断,评价结果用危险集合
给出。安全检查表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
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在进行定性评价时,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定性分
为若干级,称为危害时间的严重度等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根据危害时间出
现的频繁程度,相对地分为若干级,称为危害时间的可能性等级。例如,风险评
价指数矩阵法将严重度分为4级,将危害事件的可能性等级分为5级。
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风险存在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事故是风险失去控制的结果,在生产过程
中,如何正确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一个系统要想尽可能的找出
所有的潜在危险,并且确定它的危险等级,就需要一种适合企业自身的风险分
析方法。
对于高风险或大型、工艺复杂的企业,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宜采
用系统风险分析及评价方法。系统风险分析及评价方法是对系统中的危险性、
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的
原理、目标、应用条件、评价对象、工作量均不尽相同,各有其优、缺点。按评价方
法的特征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危险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也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
指标也不同。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
(PHA)、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
法(DOW)、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蒙德法(MOND)、日本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
险性评价法(LEC)、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FMEA)等。
五、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意义
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提高我们企业的安全生产
管理和事故预防水平。同时,可以使企业管理上水平,体现风险管理的思想;可
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
价及控制措施,还可以为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并
前言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有效保障了人身、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对象,分别实施风险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并从50年代开始,发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到现在历经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风险管理已在机械、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推进风险管理,要充分借鉴以往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工作经验,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注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
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
1、评价依据:本报告按照公司Q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TPCC/CX04)的具体规定及公司文件的要求,做好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和隐患排查工作,准确查找出各装置存在的隐患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方便日常查阅及整改。
2、情况说明:根据公司安保部体系贯标的要求,结合装置实际情况并考虑2014年至2015年新建项目,做好隐患治理 ,车间积极组织车间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危害识别评价工作,以达到隐患治理、消除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为全面细致的做好危害识别工作,针对各装置现状及实际情况编制了危害识别计划,并组成由车间领导、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工人技师参与的危害识别小组,运用JHA、SCL、HAZOP等方法对装置进行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二、评价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范围。
按照公司QHSE程序文件的要求,今年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范围主要包括日常分析及设备检修分析两部分组成,车间组织工艺、设备和安全等技术组对各系统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四、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对象
车间成立了专业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对设备设施和日常作业活动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涉及设备、设施、工艺节点、系统单元,以及日常生产操作、检维修作业、开停工操作项目等工作过程。在辨识评价过程中,坚持以原有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充分考虑动态变化内容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共完成406个辨识评价项目。其中:
1、日常生产操作:145项
2、日常检维修作业:23项
3、停开车及停电等作业:90项
4、恶劣天气及办公环境:5项
5、一般设备、设施:113台(套)
6、工艺过程、系统(单元):30套(个)
五、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采用的方法
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中,车间生产过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辨识与评价方法。对各种日常操作、日常检维修作业、设备大检修项目、停开车作业等均采用了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对各种设备、设施等采用了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法;单元采用了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辨识评价方法。
具体情况如下:
1、工作危害分析(JHA):263项(其中Ⅰ级风险22项,Ⅱ级风险213项,Ⅲ级风险25项,Ⅳ级风险4项)
2、安全检查表(SCL):113项(其中Ⅰ级风险16项,Ⅱ级风险80项,Ⅲ级风险15项,Ⅳ级风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