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环境保护前景

环境保护前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保护前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 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2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 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近几年我国在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含100mg/L废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废水也已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转贴于

3.2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3.3 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有些微生物能产生与塑料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这些聚酯是微生物内源性贮藏物质,可以用发酵方法进行生产,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点、高弹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而在医学等许多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在用重组DNA技术对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研究人员正设法构建出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即将PHAs重组菌进行发酵,在积累大量的PHAs后,加入信号物质,使裂解蛋白产生,细胞壁破坏,PHAs析出,以简化胞内产物PHAs的提取过程,降低提取成本。

3.4 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特别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办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2和H2O,这种降解途径彻底,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有的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广生物农药。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其中微生物杀虫剂得到了最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现在人们正在利用重组DNA技术克服其缺点来提高杀虫效果,例如目前病毒杀虫剂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的改造,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孔繁翔. 环境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human survival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but nowaday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a serious impact on people's living space, therefor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crisis in order to reasonabl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stablish a set of effective measures.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nvironment can be more effectively utilized,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film; activated sludge; oxidation;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及其重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社会环境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因此环境保护工程应运而生。这一工程的出现有效地解决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危机就要合理地进行环境的管理与保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使环境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为人类造福。

环境保护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是专为环境保护做的工程。由于近年来的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也就是说此环境保护工程就是需要一定的组织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工程。目前环保工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防治以及水污染防治。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可以分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下面着重介绍一下水污染的防治。

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城市的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一般经过市政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的净化。污水处理厂粗粒污水的办法主要是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法。

2.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是一种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将污水中的溶解性的和胶状物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生物膜是利用某些附着于固体表面的微生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膜进行一种有机污水处理的一种技术。但是这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资较高,加之单位处理效率较低,一般适用于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小,便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在污水处理厂中占据有利地位。

2.2活性污泥法

同样的,活性污泥法也在目前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可以说,它是一种最广泛的生物处理流程,有较高的处理能力。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废水的设备主要包括曝气池、沉淀池等,还包括污泥回流和剩余的污泥排放两大系统。剩余的污泥与污水一起进入曝气池中形成污泥污水的混合液,再将曝气池与空气接触,使空气中的氧与混合液中的物质发生好氧代谢反应,使有机污染物沉淀下来,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就会和水分离开来,最后流出来的水就是经过处理的干净水。活性污泥处理法较生物膜法,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污泥沉淀的过程中,剩余量多,又由于目前城市的污水中磷逐渐增加,如果采用活性污泥法,就需要对个厌氧好氧池的串联,大大增加了建设资金的投入,大量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资也逐渐超出了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要寻求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的污水处理系统。

2.3氧化法

除了上述提到的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氧化法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前采用的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方法简单,但是其运行成本较高,处理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有发明了一种新的处理技术,光催化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其原理是利用光激发氧化将O2、H2O2等氧化剂与光辐射相结合。所用光主要为紫外光,包括uv-H2O2、uv-O2等工艺,可以用于处理污水中CHCl3、CCl4、多氯联苯等难降解物质。另外,在有紫外光的Feton体系中,紫外光与铁离子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使H2O2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速率大大加快,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去除。这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逐渐被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大大地节约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2.4加强环境管理,优化环境配置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环境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加强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末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强化环境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2.5加强农村环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

服务“三农”始终是水利工作必须着力加强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为目标,完善灌区的灌溉和排涝体系,推进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生产能力;发展以灌溉草饲料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加快发展农村水电;做好水利血防工作,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2.6加强宣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中的组成要素,无论是空气、水还是各种生物,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人类自身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迫在眉睫,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农村,要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扔生活污水,为了保护环境,请减少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尽快建立成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三、 环境保护工程的意义

环境对与人类的生存有很重要的意义,树木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施工现场的周围种植一定的树木,还可以起到减少噪音的作用。黄精汇总的另一大要素是谁,更是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没有谁,人类就会干枯,无法生存,由于现在水污染要求特别严重,水资源的管理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对水资源的管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有效地保护环境不收污染,全球上大型的污染全球变暖的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也会有效地减少酸雨的产生,控制有毒气体的排放。对于大型的重工业生产活动应该进行一定的控制,使空气的污染达到最低。总之环境的保护亟待解决,要建立权威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才能有效解决严峻的环境问题,才能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环境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语:综上,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污水处理的集中措施,希望给同行以借鉴。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的资源,水与我们人类是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我们永远离不开水,环境,可谓是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环境保护工程中的每一位人员都应该提高警惕,为家园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左其亭、王树谦、刘廷玺《环境利用与管理》;

[2]储金宇,等·臭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篇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 is fac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resource pressure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则必定会危及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世界人民所关注。如何解决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1、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应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

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处理。如果不能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回答,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片面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以至于经济增长速度一时上去了,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找到发展与环境的平衡点,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效果。

2、环境保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经济主体,他们既可能是个体农民,也可能是乡镇企业,还可能是国有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他们之间在进行交易,在交易中得到自己的需求,而很少顾及第三人的利益。同时,环境被损害的过程是缓慢的,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环境损害才会急剧表现出来,但这时再补救已为时晚矣。因为环境损害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对称性。一旦损害发生,可能永久无法恢复,或者即使能恢复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要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等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环境问题不能通过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也不能在经济发展了以后再来解决,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解决。我们追求的是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度高的状态下的碧海蓝天、青山绿水。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要如何更好地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现科学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现实的环境状况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如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应在1074万吨以下,而2006年全国的排放总量为1428万吨。平均而言,几乎所有企业(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不能达二级标准。另外,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荒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2、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与环境质量改善程度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小康社会的环境质量至少是人民群众喝的水是干净的,呼吸的空气是清洁的,吃的食物是安全的,生产生活的环境是良好的。但现实是1/3的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2/5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也就是大气环境对身体健康有损坏作用的),土壤污染不断加大,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噪声扰民现象十分普遍。全国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3、履行国际公约与国内环境压力增大矛盾日益突出

履行国际公约,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湿地保护、臭氧层保护、持久有机污染物控制、核安全等。但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已居世界第二,与第一名的美国差距很小。虽没有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但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不断扩大,湿地面积越来越小,核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所有这些增大了履行国际公约的难度。

4、环境形势愈来愈严峻与环境管理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管理上存在严重的不适应,一是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十分突出;二是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低下,监管能力薄弱,而且监管错位、越位;三是对污染防治的规律性缺乏深入研究,污染治理效果差,如淮河、太湖、滇池治了这么多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污染仍很严重,而且局部有加重的趋势;四是缺乏预警、应急机制,太湖、松花江等特重大事

三、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对策

1.完善环保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环境执法中要理顺部门职责,既要做到各司其职,又要加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充分发动各部门积极配合环境保护工作。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环境综合管理,统一环境规划,统一执法监督,及时向社会环境保护的信息,切实保障民众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于违法破坏环境的企业或者是个人要依法予以严惩,以儆效尤。环保部门还应当把环境政策评估当作一项常规工作,适时对环境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影响和综合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以供参考。环境执法人员应从环保基本国策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严格执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利益。

2.强化公民的环保意识

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以环保为宗旨,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广大公民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之中,通过每个人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中的方式来改善环境质量,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此外,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进行统筹考虑,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低碳环保生产,从根本上来解决环境问题。

3. 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在地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中必须配置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要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应适度超前,预留建设发展空间。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引入现代化的防治污染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预防。在现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城市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气污染监控设施建设等,确保有效地应对、处理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的环境污染威胁。

4.生物补救法

环境循环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这种循环维持着地球生命的延续。以大气中的碳循环为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后,通过光合作用形成能够供植物生长的养料,又通过夜间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此外,微生物对动、植物体的尸体及排泄物等的分解,又将碳输送到大气层之中,或是经过长期的逐渐积累,成为煤或者石油等有机物质,对其分解也可释放出其他元素,如氮、硫及磷等,进行氮循环、硫循环以及磷循环等成为自然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有机微生物分解的方式来处理环境问题,对环境实现了完全的零负担,无二次污染,经过分解之后,还可以成为有机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而为了提高表层对微生物的适宜度,需增加些表面活性剂,这样有助于土壤乳化。生物补救的方法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5.植物工程

植物对于改善环境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且可以对工业环境进行美化,增加绿化面积,如人们通常会在道路两侧栽种许多树木,这样有利于吸附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尘土,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此外,如生活区的缓冲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的恢复,都需要用到植物工程。

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