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技术调研

农业技术调研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技术调研,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业技术调研

篇1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情况

在“4·14”玉树地震发生后,按照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经过州县农牧局,下派技术人员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日光节能温室重建和维修工作顺利进行。

1.1 重建情况

灾后日光节能温室重建及维修总规模1923栋,重建1325栋,其中州本级138栋,玉树县768栋,称多县265栋,囊谦县92栋,杂多县30栋,治多县20栋,曲麻莱县12栋。维修598栋,其中囊谦县452栋,杂多县23栋,治多县42栋,曲麻莱县81栋。温室重建和维修工程涉及州本级和6县20个乡镇35个村,共有45个建设点。

目前全州共完成温室建设1781栋,新建1226栋,维修555栋,占计划任务的93%。由于管理不到位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公路建设等原因已拆除温室154栋,其中玉树县78栋,称多县20栋,囊谦县拆除维修温室5栋,治多县拆除维修1栋。

1.2 种植情况

目前为止,全州已完成温室种植1247栋,占已建成温室的69.4%,其中州本级种植73栋,占100%,玉树县种植531栋,占72.3%,称多县种植50栋,占18.9%,囊谦县种植496栋,占91.2%,治多县种植30栋,占48.4%,杂多县种植29栋,占54.7%,曲麻莱县种植38栋,占55.2%。

1.3 温室水电路配套工程建设情况

玉树县投资2000万元农业发资金配套工程于2010年11月份开工,总体工程已完工;州本级及其余5县的温室配套工程,发改委于2013年6月5日下达可以批复,总投资2513万元。截止目前,州本级、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5县已完工,囊谦县因降雨和农牧民之间用地矛盾,共有5处基础设施未完成。

2 市场需求情况预测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结古地区现有常住和外来流动人口17万多,每天的蔬菜需求量为45t左右。结古地区日光节能温室投入生产的460多栋,加上恢复种植的拱棚360多栋,每天供应市场的蔬菜达24t多(其中叶菜类约15t,茄果类约2t,其他蔬菜约7t),占53%以上的市场,基本实现了省指挥部提出的为结古地区受灾居民及援建大军供应蔬菜,平抑市场菜价的目标,发挥了温室应有的效益。

由于灾后玉树州蔬菜生产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预计在夏秋季节蔬菜生产旺季供应当地市场的同时,有部分蔬菜将销往邻近的四川省石渠县和自治区的昌都地区,随玉树州蔬菜规模化的生产,完全可就近供应这些地区。所以,蔬菜产销不成问题,市场前景广阔。

3 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质量问题

在建日光节能温室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其中有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墙体80栋,墙体包砖不符合要求的30栋,棚架钢管不达标退回20t,棚架钢管焊接不规范150套,棚架安装不规范30栋,覆膜不规范135栋。

3.2 种植技术

由于绝大多数菜农都是由“牧民、农民”转向菜农,对温室蔬菜的温度、湿度调控不当,对设施农业小环境内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差,种植技术较滞后。

3.3 管理

由于管理不当,使温室墙体倒塌,棚膜、管理房、前坎、蓄水池、骨架等损坏现象普遍存在。

4 对策及建议

针对出现的问题,省、州、县3级农牧业部门通力协作,明确责任主体,坚持领导联点和技术人员专人包村相结合,技术指导与现场观摩学习交流相结合,克服各种困难,采取得力措施,建设全省难度最大的温室。

4.1 温室建设

4.1.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省农牧厅高度重视州灾后重建工作,先后派工作组检查指导温室建设工作,并先后派西宁、海东地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同时,州局抽调州县技术人员分片包点负责温室重建工作。

4.1.2 强化指导,加快进度

为做好温室重建与维修的技术监督、指导、协调、服务工作,省州县3级农牧业务部门按技术规范严格要求,及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发现质量不合格、施工不规范等问题当场填写整改通知单,要求限期整改返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工。

4.1.3 树立样板,以点带面

针对缺乏温棚建造技术的实际,省农牧厅组织技术人员修建示范棚,组织州县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召开现场观摩会和培训班,由省派人员“现场讲解、答疑、操作”,提高了州县技术人员的能力,为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4.2 加强蔬菜种植技术

针对温棚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自2010年开始,省农牧厅着手安排培训工作,通过现场观摩、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培训了几百人次,加强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菜农蔬菜种植技术水平,对种植效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4.3 加大管理力度

篇2

在田间,高广滨与正在播种的农业科技人员交流,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他指出,一年之计在于春,总体上今年备春耕形势比较好,在大田播种的关键时期,又恰逢一场及时的春雨,对春耕生产更加有利。一定要抢抓农时,在抓好玉米播种同时,积极做好水稻插秧和其它作物播种准备,确保应种尽种。

随后,高广滨来到范家屯镇平阳村农民新型社区和刘房子街道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目前,公主岭整村土地流转工作正在开展,仅万欣合作社整村流转土地就达到9000亩、托管2万亩。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高广滨表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为纽带开展合作;要充分考虑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农民增收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落实好玉米生产者补贴等惠农政策,稳定农民收入;要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引导新型主体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特别是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开展好产业扶贫,带领贫困户实现脱贫;要通过土地流转推动特色城镇化建设,坚持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篇3

摘 要: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形式。而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对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10

收稿日期:2015-02-15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日益凸显并受到关注,许多院校实施各种举措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但就业率只能从数量上而不能从质量上体现就业工作的果效。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质量,要在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笔者拟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一高职学院为视角,对经济管理系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展开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新思路。

1 建立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试图从毕业生反馈意见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这两个维度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维度一:毕业生反馈意见维度。评价指标包括:毕业生去向、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对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需求、对就业工作的建议。维度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维度。评价指标包括:用人单位的性质、用人单位所在地区、调查单位的规模、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对本系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4年11月,笔者对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014届毕业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投资与理财、食品贮运与营销共六个专业共名610名同学及其所工作的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两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部分由学生本人填写;用人单位调查问卷部分由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填写。在此次调查中,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共发放610份,收回523份,其中有效问卷452份。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表共发放289份,收回235份,其中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97.8%。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希望从中找到一条适合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合理路径。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生反馈意见

在此次调查中,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为48.01%,占比最高,连锁经营管理紧随其后16.15%,物流管理占11.28%。其中女生344人,占总人数的76.11%;男生108人,占23.89%。

3.1.1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452名应届毕业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最多,有43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6.23%;选择“升学”的有13人,还有4人选择了“自主创业”,占比为0.89%。

3.1.2 对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毕业生最为青睐的就业指导形式为“就业实习实训”,其次是“个人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调查”和“就业指导系列报告、讲座”。

3.1.3 对就业工作的改进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指导、服务过程中,学生最希望本系加强“求职技巧的传授”和“就业信息的”工作,选择比例分别为65.48%和63.69%。同时,“职业能力提升方法的指导”和“就业市场的拓展”也有较高的选择率,分别为48.25%和43.17%。此外,学生对本系的就业工作改进主要提出了如下建议:①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联系更多知名企业来校招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②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及时更新就业信息;③多组织一些求职应聘技巧方面的培训和讲座。

3.2 用人单位反馈意见

3.2.1 用人单位的性质、所在地区、规模及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需求

此次调查中用人单位数量最多的是民营企业,有220家,国有企业2家,事业单位1家,外企独资或合资企业7家。其中福州地区企业数量最多,共174家,占比为78.03%;其次是泉州地区企业,共 17家,占比为7.62%;此外还有厦门地区企业14家,占比为6.28%;莆田地区企业11家,占比为4.93%;闽北地区企业7家,占比为3.14%。由此可见,来本校招聘企业多集中在闽东、闽南地区,其他地区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就业市场开拓潜力较大。

3.2.2 用人单位对本系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此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本系就业工作“非常满意”的占比为 50.34%,“比较满意”的为45.64%;表示“一般”的为3.69%;表示“非常不满意”的有2家,所占比例为 0.93%,其意见主要集中在场地环境、设备条件等方面,希望学院能予改善。

4 工作建议

4.1 开展多样就业指导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工作。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院领导所传达的教育厅、人事厅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全面了解、关心毕业生,跟踪掌握毕业生实习情况、就业意向,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信息,并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综合考量毕业生的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会,并派学生代表参加。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教授,并聘请外校优秀老师和社会名人来校给毕业生做就业规划等讲座,同时利用课堂、咨询等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并定期在校园内宣传栏上开设“就业指导专栏”。

4.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拓宽就业渠道

毕业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不仅仅将自己的视野关注于专业对口的单位,而且还应扩展至其他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相关单位,真正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实现就业。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本校专业的宣传力度,让外界加深对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了解程度。积极与校外各实习单位紧密联系,定期安排未毕业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4.3 丰富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就业素质

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综合素质。本次调查发现,用人单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需求方面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活动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需求呼声很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发挥课外活动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自身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牛晓艳,李辉.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J].学园,2012(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