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85-01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全区范围内农药、种子、化肥的生产经营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受理种子、农药、肥料、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方面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代行处罚职责,对违章行为给予罚(没)款处理。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农业产业产品和主要农资产品的假冒伪劣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对农资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程序和标准进行查处。
1 嘉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现状
嘉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是经县编办批准成立的,属事业性质,股级建制,隶属县农业局领导,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近年来,全体农业执法人员,按照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部署,结合县级实际情况,确定了农业执法工作的重点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执法大队以保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的大局为出发点,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的行为,严肃处理违法农资案件,深入扎实地搞好农资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
2 嘉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执法队伍办公经费不足,办公条件落后,执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嘉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依法开展的业务工作,属于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行政行为,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有执法罚款收入均全额上缴财政国库。目前大队共有执法人员6人,执法车辆2部,配备的摄像机、照相机等取证设备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多采购于2009年前,设备不仅落后而且数量不足。面对当前涉农违法活动增多、犯罪者作案手段变换的形势,现有力量和设备配备明显不足,使违法行为难以取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完成千头万绪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任务比较吃力,从而严重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时效性。
2.2 农资市场秩序乱,从业人员多、素质低,执法工作难以全面覆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县及下辖各乡镇、村庄的农资市场发展均十分迅猛。由于农资市场进入门槛低,经营农资的多为个体经商户,从业人员数量多也相当复杂,且绝大多数是企业下岗职工和社会闲散人员,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农资生产、经营、使用常识一知半解,从业素质偏低。少数利欲熏心的不法商户和个人,为了盈利不择手段,不把心思用在熟悉行业信息知识、服务农民群众上,而是用在钻研隐蔽违法行为、更新违法手段上,有的甚至篡改伪造农资经销台账,以小恩小惠引诱农民放弃索取购买凭证票据,以达到掩盖违法违规经营农资的行为。同时,由于农业执法队伍不健全、力量不足、设备不力,很难实现对县、乡、村庞大农资市场的全覆盖。
2.3 执法人员缺少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新的农业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增加了一些新的执法内容和工作层面,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覆盖面更广、技术性更强。而目前的执法队伍由于人员不足的问题突出,需要全员常年奔波于县、乡、村之间,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主动去学习新的法律法规。而缺少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执法人员在查处案件时,对接触到的有毒物品认识不足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现象时有发生,与违法者矛盾突出导致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隐患依然存在。因此,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3 加快县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增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农资质量安全关系着农业生产的安全,农业生产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农业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农业生产健康、安全、持续、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实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服务“三农”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执法人员的重要职责。作为农业执法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农业执法工作的政治使命感和执法责任感,认真落实《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治手段,紧紧围绕“打假、护农、保农、增收”的目标,加大市场整顿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2 提升素质,扎实搞好执法队伍建设。执法队伍是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实施主体,执法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搞好执法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抽调精干力量,把现有人员中熟悉农业法律法规、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公道正派、群众认可的同志吸收进执法队伍,专职从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级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水平、业务知识水平,强化执法素质,确保所有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都能做到严肃纪律,严格程序,规范动作,确保农业执法活动能够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可。
1、建立了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了农资打假的顺利开展。
2、实现了县、乡、村及各职能部门的有效联动,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3、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以制度的形式确保打假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分工合作,信息共享,确保不脱管漏管。
4、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对农资市场进行管控。
二、农业综合执法蓬勃开展。
按照农业行政执法建设的“五有标准”,加强包括机构,队伍,制度,场地设施等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保证行政执法的顺利开展。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使农业执法各方面都得到质的提升。
1、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创新工作方法。
(1)加强政治学习和职业素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大局观念,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2)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执法方法,提高效率。
2、按照“堵住源头净化渠道”管理措施进行市场监管。
(1) 源头管理上,要求每家生产企业必须备案,生产的产品在自检的基础上,执法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从资质到手续到质量,严格把关,不让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每家企业有一个责任人,负责对企业的全面监管,不留死角。
(2) 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和农业部门在日常的拉网式检查的同时,进行“三重点”检查。就是在重点的农时季节,对重点的区域,重点品种的监管。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抽检率,有效保障农资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今年对360余家经营门店进行了登记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600多车次,抽检样品80多个,当场处罚问题125例,立案查出违法案件4例,其中种子3例,肥料1例。有效的震慑了不法经营行为,警示了心存侥幸的经营者。
(3)、强化协作配合,推进社会共治。以部门联动、属地管理、打防结合、社会共治为方针,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形成更强的工作合力。联动各有关执法部门信息共享、线索通报、案件协办、联合执法。在重点农时季节或农资购销旺季,协调组织公安、农业、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全县范围内综合性执法活动,重拳打击农资违法犯罪活动,粉碎不法经营者的侥幸心理,有效震慑违法分子。另一方面,各部门及各乡镇尽力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通过联动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严密组织机构,增强打击违法犯罪效果。
(4)、做好资监管预案。监管工作按部就班,有序开展,避免管理中顾此失彼。
3、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建立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新秩序。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引导,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正确选用农业投入品,自觉抵制非法廉价农资,从根本上杜绝伪劣农资的使用。通过对生产者、经营者的法律普及和教育,促使他们不生产经营非法产品,断绝非法产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
(1)、做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向百姓推荐一批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产品和经营商家,供百姓参考使用。春耕秋播时,组织科技人员和执法人员,到乡镇集市发放宣传资料,并设置咨询台,服务百姓。
(2)、使用农资时期,到重点乡镇(像樊集、城郊蔬菜区,新店、溧河果园区等),组织学习班,教授群众正确使用农资,特别是农药。并印发禁限用农药名录。和有关乡镇结成技术帮扶对子,定期做技术服务。
(3)、利用广播电视,根据农时季节,开展新闻宣传和技术讲座。今年共播出新闻3期,技术讲座6期,同时,公布农资监管信息2次。
(4)、做好农资生产者、经营者的法律宣传和培训工作。从法律和技术角度对他们进行普及和教育。今年,到各农资经营网点张贴宣传资料10000余份,组织农资经营商进行培训2期。
三、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一切为了群众时刻装在心里,把服务贯穿在整个执法过程中,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执法形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
(1)主动印制发放农资经营档案样本,并督促填写。到生产企业和经营大户主动索要登记备案资料等。
(2)、设立“12316”农事热线,接受技术咨询和投诉。对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联系农业专家进行解答。对投诉的案件,及时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信息。
(3)、涉农资的民事纠纷,弄清原委,划分责任,努力协调。让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减少负面影响。今年共协调此类纠纷10余起,双方均感到满意,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4)、由于气候,管理等因素容易出问题季节或产品,运用印制发放通告或宣传单进行广泛宣传,提醒群众注意,尽力减免群众损失。像农资的选择,某些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特殊作物的正确种植时间等等。
(5)、做好农资生产者、经营者的法律宣传和培训工作。从法律和技术角度对他们进行普及和教育。今年,到各农资经营网点张贴宣传资料10000余份,组织农资经营商进行培训2期。
四、存在的问题
1、对于走村串户和忽悠团的监管缺乏手段。只能从教育群众入手,拒绝使用价低质劣的产品并鼓励举报投诉。
2、法律法规出台频繁,需要及时参加学习培训,更新知识。
3、缺乏执法车辆及检测设备等软硬件设施和执法经费。
年初以来,大队按着局里召开的关于“全旗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的安排布署,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全面开展种子、化肥、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牧业机械、农畜产品安全、植物检疫、种畜禽、农牧业转基因安全、动物卫生、农牧业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渔政等各种农(畜)资市场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工作,重点以从农牧业生产的实际出发,狠抓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和大案要案查办,率先打击各种各类违法行为、以进一步规范农牧业生产资料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维护农牧业生产投入品市场经营秩序、切实维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保护农牧业生产的安全。对坑农害农的违法经营行为加大了查处力度,很好的保护了农资消费的合法权益。
1、结合农业农村部开展的“春雷行动”为契机,开展百日护农打假保春耕“绿剑行动”。对全旗农资集贸市场和种子、肥料经营门店进行了全面的执法检查,重点对种子的标签标识、品种的真实性、未审先推等行为进行了查处。肥料对复混肥、配方肥、精制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标签标识不清、包装说明不符合标准的肥料,责令限期改正。对经营无肥料登记证、含量标准与登记不符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
2、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在全旗范围内开展了以“放心农资进乡村,监管服务到基层”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围绕主题,通过广泛宣传、现场咨询等方式,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把法律法规宣传到户,帮助农民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掀起春耕农资打假强大声势,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据统计共发放宣传单18000份,接受咨询500余人/次。宣传周活动的开展深受农牧业群众的欢迎。
3、进一步规范我旗种畜禽遗传资源市场秩序,促进种畜禽遗传资源市场更加法制化、秩序化发展,执法大队联合畜牧兽医股、畜牧改良站、动物检疫监督管理站的专业执法人员,自五月份开展了为期100天的“全旗种畜禽遗传资源(牛冻精)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深入到全旗187个嘎查村,对村级指定授精员、饲养户、专业牛养殖场、养殖合作社等开展全面的执法检查,重点打击非法引进、推广、使用种畜禽遗传资源(牛精粒)的违法行为,提高牛改良繁育水平,加快纯正品种的更新换代,保障养殖户的权益,维护了我旗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4、加强对禁渔期的巡查和监管。严厉打击了各类违反禁渔期、禁渔区规定的违法行为,通过发放禁渔告知书、讲解法律法规等形式,向群众、市场经营者、涉渔餐饮业主等进行宣传活动,并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开展执法巡查,共检查渔具销售店2家,检查辖区内大小水库25座,劝阻垂钓爱好者50多人次,积极推进我旗水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旗渔业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5、在我旗农药使用旺季,开展了农药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行动中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排查经营户是否存在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销售农药情况;二是重点检查经营户是否存在销售禁用农药或“百草枯”水剂、销售过期农药等情况;三是重点检查经营户是否规范建立农药进、销货台账;四是重点宣传《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农药科学使用知识。通过保持对农药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势,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增收、农产品提质保驾护航。
6、我大队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部门得到线索,库伦镇某饲料经营店,在经营未取得生产许可证饲料添加剂。我大队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到目标经营店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对在检查现场发现的无生产许可证饲料添加剂80多箱,进行了就地保存,并得到我辖区内有非法生产饲料添加剂的线索。执法大队立即组织所有人员全部出动,组成四支执法小队,深入饲料添加剂生产厂家及经销门店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两家无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添加剂的厂家及12家经营无生产许可证饲料添加剂的经营户进行了行政处罚。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让生产经营者进一步提高了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的认识,规范了市场生产经营行为,保障了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