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教育现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德育教育现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了与社会进度不同程度的偏差。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足之处有:

(1)学校的德育工作只停留于形式,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只注重形式主义,没有实效性,德育教育的空间逐渐缩小,大部分空间都用于其他教育。用于德育教育方面的经费也少得可怜,德育工作缺少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

(2)学生的重视度不高,兴趣偏低。大部分学生认为德育教育课程可有可无,都是在被动地去学习,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德育教育的兴趣不浓。

2.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新鲜的事物与科技产品出现在中学生的生活之中,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生的习惯与行为。在面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作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缺乏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能力与处理能力。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受当前社会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抛弃陈旧的思想,主动提高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已经是当前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来应对目前所出现的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教师的行为艺术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以让德育的教育体系显得更为合理。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对策探究

1.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除了家庭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认知、意志的磨练、情感的陶冶及行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校环境中获得与体现。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好的学校环境可使构成具体环境的物质形态与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对教育中学生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干净、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美化,给学生美的向往、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使学生心灵上得到升华。

2.提高师德修养,抓好德育工作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为人师表,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科学的育人能力。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与德育教育工作水平,通过培训与学习,选择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德育教育队伍中。特别是对班主任和辅导员更应加强培训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认真、积极的探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校要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开展德育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讨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师生的道德意识。

3.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篇2

初中生处于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关键时期,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从主流上来看是积极健康的态势,家长、社会、学校对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逆反心理严重、知行不能够合一等现象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难点所在。学校作为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基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同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对于当前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三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对于当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由于学生的成长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的家庭比较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规范的教育,有的家庭对此不够重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早期德育教育的基础不够深厚。社会因素的影响中,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身体变化的高峰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追逐社会上的逆反心理现象、市场经济的求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对于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功利化,对于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坏的影响。还有就是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不能和当前初中学生的生活相互协调,最后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当前学校中的德育教师一般将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政治任务进行管理,不能作为一种享受型的课程进行教学,所以说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也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的主流是具有时效性的,但是也有一些德育教育发展和德育教育开展的不利因素在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初中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任务,其次就是思想品德教师,没有专门的德育工作教师或者是教育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而且,初中学校在缺乏教师的同时还缺少适合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教材和具体的材料,在具体的工作中展示出来的就是单纯、空洞的理论,缺少生动形象的描述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2.初级中学由于目前还存在着升学的压力,还不能够充分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校的所有课程当中,德育教育的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和受到的重视不够。另外,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都过于简单,不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去感染初中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内容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效果不够明显。

3.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的开发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

要表现在初级中学的德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偏向于成人化,一直都使用着成人的思维来对未成年人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这样就要求对于初中德育教育的素材进行更新和换代,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的状况,使发生在初中学生周围的事件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初中生德育现状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能够给初中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建议和意见。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学校领导层面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起来,充分开发适合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素材,培养一大批能够长期奋斗在初中学生德育工作一线的专职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竹青.基于初中生思想特点的考虑看其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

篇3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我国在教育普及中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也不足,因而在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外界不良因素诱导时,学生容易以心理敏感或情绪压抑作出不当举动。针对这一点,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内容、观念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1]

1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社会环境方面:高中学生个性特点鲜明,这一点符合其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忽略他人的有效建议,形成“偏听则暗”的局面。例如当今社会大发展中强调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学生选择辍学打工,技能不足沦为盗抢和乞丐群体,这就是当前德育教育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现实案例。

1.2家庭环境方面:高中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烈,在与外界人、事接触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又过度重视自我感受,容易导致偏激性心理产生。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一味寄托在老师和学校身上,需要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相连接,为学生营造更加充分和完备的受教育环境。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高中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导致对其心理、情绪等关注不够,家庭教育出现缺失和错位,使学生缺少正当的家庭关爱和教育。例如在相关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生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不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部分学生不懂得尊老爱幼、骄纵任性,甚至偷盗父母钱财、打骂父母等。[2]

1.3学生自身的“三观”问题:而高中老师并没有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依旧老眼光对待新学生,依旧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说。所以逐渐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甚至让人痛心的事,究其原因,德育教育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意识缺乏,导致人身观、价值观扭曲,在高速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盲目追随潮流,却不能明辨是非。例如当今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学生甚至将打骂、侮辱同伴的视频和照片上传网络,追根究底,使学生受不良影视、小说情节影响,错误代入到现实,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2高中德育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2.1教育环境的优化:高中生德育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教育和道德理念教育,高中生由于心智发育尚且不够完善,因而在实际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要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化解重重师生矛盾,并且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学校方应该切实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新的教育现象引导高中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同时以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考评制度,将德育考察项纳入其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优化德育教育环境,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做好正确的引导,家长要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认识,社会媒体宣传方面则要注意信息传播的有效性。[3]

2.2德育活动的开展:高中德育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现实堪忧,因而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通过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充分感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性。高中学习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学生需要走出校门、走向生活,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学习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体验中完善自我德育教育工作。据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烈士陵园扫墓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植树环保、敬老爱老活动,学生在与不同的社会群体接触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开展与时代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还包括捐款捐物、义卖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道德品格和思想培养的作用和影响。[4]

2.3德育教育渗透: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心理上的浮躁和欲望表现明显,这种价值观念也对当代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当代教育工作中,学校和老师为学生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德育教育华而不实,德育工作落实靠后直接导致教育恶性循环,不良效益日益凸显。因而在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自身均应该摒弃浮华,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德育教育融入课本、融入生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感悟人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

3结语

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形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社会在变革,而高中德育教育也要有新的对策,针对当前高中德育教育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究其原因,积极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04:148.

[2]罗群珊.浅谈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功(教育),2010,09:128-129.

[3]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20+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