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8: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历史教育叙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在对以往教育变革的总结中,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这个过程中“人”的因素之重要性:教育变革的关键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变革的持续性及其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的相关性,以及教育变革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的关联。几乎所有这些,都与教师密不可分。①因此,作为直接活动于教育变革“前线”的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变革不能不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存在问题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向来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但是,由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管理、课程、方法等本身因素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校、教师方面等原因,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一直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界尤其是承担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机构(包括高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不少人对此也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了研究和实验。在此,笔者想结合国内近年来兴起的企业培训理论,试图将企业培训师的理念引入教师继续教育当中,将两者结合,以探求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提升之路。
二、培训师的职业角色分析
培训师是本世纪在国内兴起的新兴职业。有人认为,一个优秀的培训师应具备四种角色特点:教师、演员、教练和咨询顾问。②在实践中,一位具体的培训工作者可能同时兼具管理者和开发者、或管理者和实施者、或开发者和实施者等多种角色。美国培训专家吉列•爱格兰(Gilley Eggland)针对时代变化,对企业培训和培训师作了系统研究,高度概括了现代培训师的四种职业角色:管理者、教学设计专家、实施者、咨询顾问,并提出每种职业角色相应的职业任务:③
三、教师继续教育宜引入培训师理念以提高质量
将企业培训和培训师的有关理念引入教师继续教育中,与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理论和主张相结合,应对促进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一)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应深入中小学,与之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以制定和开发教师继续教育的战略和规划
通常情况下,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大学、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都是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计划和任务,属任务完成型模式。这种模式中,继续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校(教师)双方都成被动状态,执行任务的功利性目的明显,即为了职称评审、晋升等。任务结束后双方又回到任务前状态。继续教育任务完成前后各个环节基本是相对静止和相对独立的状态。直接导致继续教育承担机构不了解中小学对继续教育的实际要求,对制定继续教育的规划、设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实施继续教育的管理等方面都是不利的。这也是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对继续教育质量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如果继续教育承担机构能够有目的性的将与中小学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当作自身重要的日常工作,那么,虽然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还是为了教师的支撑和晋升,④但通过双方的合作与了解,继续教育承担机构不再是对中小学校(教师)的要求和现状茫然无知,在继续教育的规划设计、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以及实施管理上都将会是有的放矢,在完成行政性继续教育任务的同时,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是有促进的。
(二)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建立在成人学习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和形式
以往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令人不满的一个方面就是其教学设计单一,忽视教师作为承认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忽视教师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以及教学过程都比较刻板、盲目。而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不仅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而且其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必须要建立在成人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
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1)拥有认知需求,知道为什么学习;(2)具有清楚的自我概念,具有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3)具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4)学习以日常生活为中心,且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5)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内部,而不是外部;(6)学习能力与儿童相比有较大差异。⑤
根据成人学习的实际特点,继续教育承担机构和培训教师应该在教育设计和教育实施过程中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做法,充分尊重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利用学员的学习和工作经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如编写适合学员自学的教材,采用案例教学,运用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等,激发学员多元智能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探索的习惯,从而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继续教育承担机构(教师)在完成所承担的继续教育任务之后,还应该保持与中小学(教师)的密切、经常联系,扮演合作者与咨询顾问的角色
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培训过程虽然是具有时间段的,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又必须突破这种时间段的局限。正如前面所述,教师教育承担机构和中小学不能呈现相对静止的状态,各自在一个封闭的圆里运转。这也不符合当前教育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教师继续教育承担机构的教师要进一步密切与中小学校(教师)的关系,扮演好合作者与咨询者的角色,积极参与中小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一方面继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为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奠定基础。这样,整个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就会以一个螺旋上升形态不断发展,最后实现中小学(教师)和继续教育承担机构(教师)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四)教师继续教育承担机构要大力搞好教师队伍建设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培训师要扮演好教师、演员、教练和咨询顾问四种角色,我们从吉列•爱格兰的理论中也能很明显的看出这一点。要提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继续教育承担机构也都十分重视这一点,但我们也应该看出,目前的要求主要还是局限在培训教师的教学质量这一环节上,显然与我们前文的要求有距离。这里我们借用一下美国从事教师培养工作的专业人员资格要求标准:(1)必须接受过本专业的训练(具备硕士或博士学位);(2)必须具有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经验,并于大学任教期间继续保持与中小学校或其他机构的联系;(3)从事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4)参与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评审、修改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独立见解和建议;(5)必须热心致力于美国多元文化社会培养教师。⑥由此可见,与优秀的培训师标准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专业人员从业标准相比,我们当前对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和专业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结合我国当前社会需求和教育现状,坚强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注释:
①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31.
②向舜麟.优秀培训师的四种角色.全球品牌网.省略/2005/09/30/20050930-14126-1.shtml.2005-9-30.
③黄健,熊燕.培训师:21世纪的职业新宠[J].教育发展研究,2005,(3)44-47.
一、虚拟仿真实验概述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因实验仪器价格昂贵、制作复杂、构造精密所限,学生不能真实参与到理解实验思想理念、练习调整实验仪器、熟悉仪器性能构造的实践中去,而虚拟仿真实验则可以代替实际实验,提供全开放性、高综合性的平台和提供相关的实验实时数据供学生计算分析。虚拟仿真实验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演示实验过程中的图形、图像、文字、数据等,它具有快捷、易学、简单、直观等优点,能使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制作实验课件,模拟实验情境,展现教学意图,有效提升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帮助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改善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因如下:其一是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展现了物理实验的环节和过程,构建了活灵活现的实验画面;其二是虚拟仿真实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物理实验课程中,激发了其学习物理实验的热情和兴趣,使其在实验课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调整;其三是虚拟仿真实验能创新性的整合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其知识模块结构化、系统化,“温故而知新”,在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理解中,动态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其四是虚拟仿真实验能在物理实验课程中营造真实性、直观性、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使学生通过虚拟网络下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实验规律、探究实验问题、优化实验意识的学习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虚拟仿真实验仍然存在着缺陷,其不可否认的提升了教学效率和避免了实验误差,但因为其模拟性、理想化的操作缺少了实际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感,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
1.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探究电路短路问题
电路短路问题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电学工具箱,增强了学生对于短路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保障解决变式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为实验环节演示:
实验环节1:观察电源短路现象
第一步通过虚拟电学工具箱提供的电源、电表、开关、保险丝等组件,使用鼠标拖动组成一个短路电路;第二步将电源两极直接与开关两端相连并打开开关,(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第三步连接电流表(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通过实验演示,第二步中会出现“干电池短路”的警告语,第三步则会出现电流表超出最大值的现象。这一环节的虚拟实验使学生体验电源短路并了解电源短路会造成极大电流出现并烧毁电源、引发火灾的事故。
实验环节2:电源短路后的保护措施
第一步在已短路的电路(连接电流表)中串联保险丝并打开开关(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第二步得出结论,即保险丝断裂,电流表数值归零。这一环节的虚拟实验使学生认识串联保险丝是防止电源短路的措施之一,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展示闸刀开关、空气开关等防止短路的组件。
实验环节3:认识用电器短路现象
第一步组建串联电源与灯泡和并联电源与灯泡的电路,先打开串联开关,后打开并联开关(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第二步观察实验现象,即串联开关打开后两只灯泡均发光,打开并联开关后一只灯泡熄灭,另一只亮度增强;第三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一只灯泡熄灭了而另一只却变亮了?”、“熄灭的灯泡被烧毁了吗?”“这种操作是否安全?”等问题并鼓励思考。这一环节的虚拟实验使学生认识用电器串联时,若其中某一用电器短路,则整体电路电流增大、可能烧毁其他用电器或者其他用电器使用不正常。
实验环节4:并联电路的短路现象
第一步组件两组并联电源与灯泡的电路,打开开关,(提问学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观察现象;第二步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即并联电路中,若其中某一用电器短路,则其他用电器都不正常工作同时烧毁保险丝。这一虚拟实验可以使学生发散到多个用电器并联短路时的结论,即并联电路短路情况下所有用电器均不工作;家用电器一般并联使用并安装保险丝,同时需要合理避免电器短路。
2.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探究闭合电路中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拓展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电学工具箱,设计闭合电路中欧姆定律的推导演示环节如下:
实验环节1:推导前的猜想与假设
第一步利用虚拟仿真实验中的虚拟电学工具箱,演示出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亮度现象;第二步演示出相同电压不同电阻下小灯泡的亮度现象;第三步提问如“电流的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电压不变,电阻增大,电流有什么变化”等并给出结论,即电阻相同,电压增大的情况下电流变大;电压相同,电阻增大的情况下电流变小。
实验环节2:探究电阻相同情况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池个数增大电压值,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得出结论和规律。即:在电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始终保持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得出R=U/I的结论公式。
实验环节3:探究电压相同情况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的个数增大电阻值,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得出结论和规律。即:在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流随着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始终保持电阻和电流的乘积不变,得出U=IR的结论公式。
三、 小结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和传统实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实验环节的展示,使学生形成模块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将虚拟仿真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户永清: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技术的研究[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在当今信息时代,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正在 逐渐形成, “终身学习” 成为人们的现实需要。 为 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以继续教育的形式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但是目前继续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仍未得到普及。 笔者曾对河南省安阳县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 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安阳县全体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共发放问卷 42 份,回收有效试卷 38 份,有效率为 90.5%。
一、农村教师的学历状况
我们先来看看安阳县初中历史教师的学历状况。 教师在刚开始上班时,有 60.5%的教师学历为大专,本科生仅占样本人数的 5.3%,中师生占被调查人数的 23.7%,高中以下学历占 10.5%。 这表明当时很多教师学历偏低, 为数不少的教师学历不达标。 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 68.4%的教师最后学历为本科,大专生 的比例下降到 26.3%,中专和高中以下学历仅占 5.2%,学历不达标教师大大减少,与教师原始学历相比有很大提升。可是,被调查教师中没有一位达到研究生学历,表明高学历教师在农村还比较缺乏。那 么教师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了最后学历? 据数据可以看出,有 43.2%的教师通过函授学习取得最后学历, 以自考方式取得最后学历占 35.1%,通过全日制学校学习(主要是指 专升本)占 13.5%,成人脱产学习仅占 2.7%。原因主要是学校定编定 岗,没有多余的教师,很多教师只能利用寒暑假时间接受继续教育, 所以大部分的最后学历是通过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取得的。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状况
教师为提高学历,采取各种继续教育方式,如函授、自考、 全日制学校学习、成人脱产学习等。从长远看,教师的学习使其业务 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 自然也会使其从事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 楼。据数据可以看出,仅有 2.6%的学校反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这 表明绝大部分学校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 这为教师提高自身素 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从可以看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作用基本持肯 定态度。仅有 5.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不起作用,绝大部分教师认 为作用很大。那么教师为什么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呢? 据数据可以看出。 6 题是多选题, 57 个有效样本中, 40.4% 第 在 有 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是出于职称评定的需要。 那么,有些教师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又是什么原因呢?有 63.6% 的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说明很多教师想参加 继续教育而力不从心。由于工资较低,生活负担重,他们根本就没有 多余的钱去参加继续教育;有 18.2%的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是因 为年龄大;9.1%的教师认为自己储备的知识对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够 用。 教师培训对教师素质提高、能力提升起到很大作用。可是教师培 训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从统计结果可知,教师培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这是不争的 事实。教师真正希望 通过继续教育学到哪些知识? 教师最希望在培训中学到的是学科专业知识,占有效人数的 21.3%;其次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 17.2%;课堂组织管理占 12.3%; 占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占 9.0%;培训科目中教育学、心理学的比例最少, 仅占 2.5%。这表明教师最希望学到的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 研究方法、课改新理念等知识,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和青少年 心理发展也是教师比较缺乏的,可是在培训中“对于历史教学非常有 用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检索方便、网络 化等特点)”讲的较少。这就为以后的继续教育课 程设置提供了依据。 “课程设置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协调,开 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重视各地的不同情况, 各地的社会和经济 状况有很大差异,课程设置要注意可行性。要符合当地中小学教师可 接受的程度,不造成大的工学矛盾,特别是一些师资紧张的学校,很 难抽出人员长时间地参加学习,所以有些课程应专题化、微型化、灵 活性地编制地方课程。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许多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取得了本科学历,使自身的业 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了质的突破。
第二,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一般持积极态度,继续教育起到 的作用很大。 教师为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职称评定的需要而 参加继续教育,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学校比较支持。
第三,当前的继续教育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一些基层 教育机构领导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不重视,特别是由于经费不能解决, 使教师没法参加培训,他们常把责任推给教师本人,挫伤了教师的工 作积极性;其次,培训机构教学设备落后,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 的需要,而课程设置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很多课程与教学根本 没有关系,这就违背了继续教育提升教师能力的初衷;再次,培训机 构的教师多是大学教师,由于他们远离教学第一线,他们对教师最困 惑和最关心的问题不清楚,所以培训内容往往理论多,而真正让教师 在教学中可操作的太少, 造成了有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 “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金钱”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