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茶文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晋代、南北朝文人饮茶兴趣大增,有些关于茶的诗词出现,茶这时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质,更赋予了文化精神的涵义,发挥着一定的精神作用。
2.茶文化的形成阶段
中唐时,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出现,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中国茶道精神第一次出现。
3.茶文化的兴盛时期
到了宋代,我国茶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茶叶文化的发展。宋太祖赵匡胤喜饮茶,他在在宫廷中建立茶事机关,并且将宫廷饮茶按等级分类。这时候出现了茶的礼仪制度,赐茶成为皇帝宠爱大臣,眷顾亲属的重要方式。
4.茶文化的普及阶段
明代茶叶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明代的文人雅士不少留有经世之作,比如唐伯虎作的《品茶图》等。这时候茶具也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清朝时期茶中正式作为出口的一种行业,这时候的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5.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1982年,第一个弘扬茶文化的社会团体在杭州成立,名为“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建立茶文化研究会,名为“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后来茶叶博物馆和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相继建成。茶文化的发展使得各地的茶馆数量俱增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各个地方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茶叶节都以茶为载体,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茶文化的发展动态可以看出,茶文化的研究和所进行的茶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大众的喜爱和社会的接受、认可。我国经济发展以和谐科学发展为目标,人们通过举办茶事相关活动,对人们的道德培育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茶事活动可以降低人们的工作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中外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可以发展地方特色茶文化旅游,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二、茶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定义可以从两个范畴来说,一个是广义上,另一个是狭义上说。而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化,同样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茶文化是指以茶为中心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结合。是以茶这个物质为载体,折射出一定的精神内容,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和谐高度熔合的产物。广义上的茶文化内容主要体现在茶中的发展历史、茶艺和茶道、饮茶习谷、茶具、茶诗和茶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狭义的茶文化则专指剔除茶这个物质载体外的精神文明这部分,也就是指茶在被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和社会现象。茶文化是优雅、健康的文化,它可以使人们紧绷的心得到舒缓,平衡人们的心理。茶道精神主张以和为中心,主张和平相处,以礼待人。我国茶文化专家沈学政教授认为,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以这个载体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将茶和文化有机地进行结合,不仅体现物质文明,同时也是精神的折射。茶文化是通过茶派生出来的,是围绕茶所进行的心理、习俗和行为等现象,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茶文化对茶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茶界代表侯罗华认为,如果茶叶经济发展中没有茶文化的传播,茶叶只是一种自然的物质形态,只是一个农产品,一种人们习惯的饮品而已,它的经济价值也远不比上今天这么高。茶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促进人们对茶叶饮品的消费,给茶叶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同时对人们的旅游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茶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指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也得力于茶艺文化的宣传的推广,这两方面共同发生作用,是将来茶业发展的航向。茶叶经济活动如果没有茶文化的溶入,本质上来讲也就只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单一的经济活动,缺乏传统文化元素,也无法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经济产业。为了将我国的茶叶打造在世界茶叶中的有利地位,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叶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茶文化是必须进一步宣传和弘扬的。茶文化与茶叶经济就像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要使茶叶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宣传。茶文化对茶叶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茶文化赋予茶叶经济人文精神
“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人的心灵,改善人际交往,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通过茶有缘相聚一起,广交天下之友,茶能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减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现实生活更加美化,将生活质量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中国茶文化有很深的底蕴和积淀,中国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饮品。茶文化的传播使得茶叶经济在亲切、祥和的人文氛围中进行活动。
2.茶文化为茶叶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几年来,各地举办各种类型与茶叶文化相关的茶叶经济活动。比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这些茶叶经济活动中往往渗透着茶文化;这些茶叶经济活动通过茶文化的宣扬吸引茶爱好者。举办类型小至地区,大至全国,茶叶经济效益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举办茶叶经济活动都以茶文化为载体,这些茶文化主要有茶艺展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等,借助于茶叶文化,各种茶叶公司、茶厂和茶馆等纷纷借此机会进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进行业务洽谈,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人前往消费和业务洽淡。这种文化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篇章。
3.茶文化带动茶业经济产业链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这个载体,且茶文化不断趋于发展成熟。茶文化与茶叶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以“茶文化”为媒介,形成茶艺开发、茶会、茶礼等各种茶业经济产业链,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中国白茶之乡安吉是全国闻名的茶乡。白茶产业得到了规模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白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安吉茶叶经济的发展,安吉也举办各种活动弘扬茶文化,为了使安吉白茶知名海内外,继续发扬光大,安吉县多次举办白茶节,节庆活动举办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活动。使得当地的茶叶经济呈稳健发展趋势。通过安吉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茶文化对茶叶经济产业发展的渗透力是无穷的。
4.茶文化提升品牌形象
为了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茶叶产品包装除了要体现文化的特性外,且包装需防阳、防臭、耐高温。茶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卡。精美的包装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者消费,增加销售量,还可以提升茶叶品牌形象。使茶文化得到推广和宣传。茶叶的外包装不仅外观图形、字体、色彩,就连材料的选用都充分渗透着文化气息。
四、倡导“茶为国饮”的理念
弘扬茶文化一方面为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需大力宣传“茶为国饮”的理念。通过茶文化的弘扬使消费者对茶有正确的认识,茶是一种健康饮品,茶中富含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对美容、减肥、保养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茶知识的了解日益增多,大力弘扬茶文化将吸引更多的茶消费者。从而使茶叶市场进一步扩大,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1茶文化旅游相关概念
1.1我国茶文化的背景
尽管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但是在我国茶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推动了中国的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增进了交流和友谊,增强了中国同全球各个地区的联系,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了茶叶的品种、栽培、加工、饮茶、茶文化等。茶文化的交流不局限于茶学者,对茶的研究和喜爱也是辐射广阔,人们在茶文化、茶综合利用、茶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交流。茶文化旅游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是旅游的新兴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可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茶知识等目的。
1.2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茶文化是指精神层次和物质层次两个层次。精神层次对茶的物质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在社会文明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包括茶的知识、茶艺、茶道、文化艺术等,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存在反映到人们记忆中的学习。物质层次包含茶叶培养制作工艺、实践过程、茶叶推广的生产流通方式、茶饮的生活模式、茶叶的消费模式和茶政设施等。本文探讨的茶文化是指科技成果、茶礼仪、饮茶艺术、茶的习俗、茶的生产、茶的历史、茶的发现等方面的内容,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作为载体,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
2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价值
2.1茶文化旅游能够推广茶文化
茶文化旅游对促进中国茶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向公众提倡茶饮,向广大游客宣传、普及中华茶文化和茶知识,通过科普的方式促进茶文化的传播。茶叶科技园的成立,可以推动当地的社会进步,推动当地的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促进茶园地区和全球各地的友谊和交流,作为文明的象征和友谊的纽带。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和载体,通过旅游文化进行宣传,向世界各地人们宣传我国的茶通六艺,茶是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必需品,茶是中国的“国饮”。
2.2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品质量提高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能够提高了茶叶的价值和经济效益,促进茶产品结构的多元发展,因此,需要提高茶产品质量,使得茶叶产品在茶文化旅游中向游客推广更为品质优良的茶产品,使得旅游者购买到包装精美的产品,还可以使得游客将茶叶作为旅游纪念品或馈赠亲友的礼品,进一步促进茶文化旅游的日益繁荣。
2.3茶文化旅游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发展
茶文化旅游可以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茶业效益,茶生产者也可根据游客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仅仅可以拓展了销售市场,扩大了消费群体,客观上起到了培育茶人、扩大茶产品的知名度和促进茶消费的作用,起到了无形的“广告”和促销作用,通过游客购买品质优良的茶叶作为旅游纪念品、馈赠茶礼品。使游客在自觉不自觉中产生赏茶爱茶的心理,直接向茶园经营者购买自己所需的产品,还可亲自参与茶叶的采摘、制作和品尝,了解茶的生产流程、制作技术、茶的历史、茶的作用。
2.4茶文化旅游,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我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在中国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各地区都是当地的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和全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旅游来讲,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茶的附加值,带动了以茶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消费,把与茶相关的景点、景观、购物、餐饮、娱乐等串联起来,带动了茶文化相关资源的开发。来进行茶文化旅游的人们大都可以感受其中的奥妙,获得无穷的乐趣,还有机会亲自参与采茶、制茶、品茶,了解及观赏采、制茶的过程。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旅游促进茶业的互动机制,建立起茶业带动旅游,突破了传统茶叶生产模式,将茶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依托田园风光、茶叶产品和茶业资源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茶业。
3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建议
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挖掘和创新中华茶文化,对茶文化及茶文化旅游方面的项目和内容应给予大力支持,是茶文化与茶科技在茶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是丰富和多样性,符合旅游行业游戏规则,发挥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根据茶文化的特点及旅游行业的相关要求和规则。培养学茶、喝茶、爱茶,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茶叶发展,向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的学生宣传、普及茶文化、茶科技,联办科教实习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茶文化旅游可与科教有机结合,根据科教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的要求。
3.1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需要进行大力开发
制作介绍当地茶文化旅游区景点景色的音像书籍;开发能代表地方特色的茶具;将茶加入食品饮料中制成地方特色小吃;利用茶树的树枝、树根等制作各类工艺美术、旅游纪念品等等,开发具有浓厚茶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旅游区的特色满足了旅游“求新、求异、”的欲望。旅游产品这种特殊的商品,在相当一部分人文旅游资源当中占据着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品不仅仅增强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还使得旅游产品成为当地不可缺少的部分。
3.2加强市场促销,借助多样化传播渠道
首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茶文化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联合促销,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对客源市场和旅游者消费趋势变化的研究。其次,形成区域旅游宣传合力,开展协同宣传促销,同其茶叶生产地周边的其他产茶区域进行区域协作,进行强强联合的营销模式。再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等,建立完善的茶文化旅游网站,利用省内主要媒体,要充分综合运用各种宣传促销手段和方式。最后,应当以青壮年为目标市场进行客源定位,还包括公司职员为主的白领市场,要重点加强对邻近省市及省内各大城市的宣传,宣传促销要突出重点。
3.3积极发展多种旅游产品,深入改革,创新思维
为了使茶文化旅游产品获得良好的效益,需要精心策划,针对客源市场,本着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平的原则,立足本地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为了有别于他人的思维和路子思考问题和指导工作,需要有创新之处,茶文化旅游产品要赢得市场必须要有其独到之处,才能对提高旅游地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避同求异,精心策划旅游产品。
3.4提升文化品位,挖掘文化内涵
旅游文化中茶文化的发展要“动”和“静”、“自然”和“文化”的结合,可以进行文体表演,建博物馆、文化街等。可以向游客展示茶叶的制作过程,带领游客参观茶叶生产企业,可以扩大或延伸其文化容量,使旅游者更好地感受茶文化的内涵。为了给游客带来“新、奇、美”的享受,通过旅游产品的精神文化引起旅游者的精神文化共鸣,正是这种精神属性(文化)刺激了大众游客的消费神经。
参考文献
[1]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7,3:31-32.
[2]余接成.借旅游之力壮茶业经济[J].中国茶叶,2005,5:10-11.
[3]王京传,赵修华.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6:22-23.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国家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具体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自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
(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说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现代的苏式慢生活节奏。众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尝试。
(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
(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
(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交流、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
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体来说,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刻认识。因此,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
(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可以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满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许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
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建茶文化消费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
(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交流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现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
(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未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共享课程,从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
[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2012,(4).
[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