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

篇1

[DOI]10.13939/ki.zgsc.2016.42.068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被中外学者所关注。早在21世纪初,Zott和Amit[1]、Pohle和Chapman[2]、Johnson[3]等学者就以各种研究成果的方式证明了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Chesbrough H和Rosenbloom R S[4]指出商业模式是技术到产出的必经之路;Magretta J[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将企业各个环节的活动系统地整为一体。总之,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绩效。国内学者也对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行为进行研究:王翔、李东、张晓玲[6]就以中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为例给出了商业模式对企业间绩效差异的驱动分析。Henning Kagermann、WeiYing Zhang、Hubert Osterle(孔翰宁、张维迎、奥赫贝)[7]也在专著中提出了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商业模式如何对企业绩效产生作用、产生哪些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起来。本文就是以创业板上市的新材料企业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给出这些企业的企业绩效与其商业模式之间的影响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收集

本文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选取了47家新材料企业作为样本对象。为了能衡量公司在同行业所处的水平,将不能用于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的公司予以剔除。通过巨灵金融数据库(用于比较企业的绩效水平)采集新材料企业的财务数据,客观地反映企业在3年中的经营状况和绩效。

2.2 变量定义及分析方法

商业模式变量是本文研究的自变量,属类型变量。为了增强商业模式分类的商业模式要素上的创新,把新材料企业商业模式分为五大类:技术型、产品型、升级型、市场型、区域型。创业板新材料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按照这个分类得出表1。笔者把企业绩效和价值变量定为变量,属数值变量。对于企业绩效和价值,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普遍适用的衡量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选取适当的指标。我们认为,考察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绩效和价值的作用,必须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完整考察商业模式对不同效的差异化影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综合考虑偿债能力、人力效率、营运效率、盈利能力、成长性、现金流能力和市场价值7个方面,每个方面选择两种及以上变量,同时为让市场价值尽可能反映企业价值,市场价值选取PE值和PB值来测量。

说明:表2变量数据中,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为上市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与2009年数据比值的平方根;2011PE值为上市公司2012年1月至11月股市成交均价除以2011年每股净利润;2012PE值为上市公司2012年1月至11月股市成交均价除以2012年预测每股净利润,2012年预测每股净利润取最近3个月内券商机构对该上市公司2012年每股净利润的预测平均值;PB值为企业2012年市值与企业2011年净资产的比值。其余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

方差分析:为探讨不同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用F值与临界值比较,来验证造成均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One-Way ANOVA是检验单因素在不同组别的均值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的一种典型方法(卢纹岱,2006)。

其模型可表示为:Yij=μ+ai+ξij,i=1,2,…,k。

其中,k为因素的组数,j=1,2,…,n表示样本的编号。

对采用5种商业模式的企业选取不同的绩效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组间组内方差及最终Sig.值,判断商业模式对各种绩效差异的影响水平,结果如表3所示。

说明:第一,对原始数据分析,我们观察到科恒股份的存货周转率显著高于同类商业模式下的其他新材料企业。科恒股份在2009―2011年的存货余额逐年增加,主要是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所致。其中,2011年年末存货余额增幅较大则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使得存货在数量降低的情况下,存货余额出现大幅增长。故我们统一采用47家新材料企业2010年的存货周转率。

第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观察到PE值2011、PE值2012E指标的Sig.值比较大主要是因为由于行业剧烈变化,技术更新等原因。而当升科技2011年亏损,2011年处于亏损状态,故表2是我们剔除当升科技这家企业后得到的结果。剔除当升科技的数据后,其他指标的Sig.值没有太多变化,但是PE值2011和PE值2012E指标的Sig.值大幅度降低,由0.668和0.759降低为0.955和0.101,PE值2012E指标的Sig.值已经接近0.05,说明商业模式对于二级市场PE值是具备一定影响的。但考虑到国瓷材料等12家新材料企业是2012年才上市发行股票,应该采用2013年的股价和每股净利润数据比较合适,更加真实地反映商业模式对于二级市场PE值的影响力度大小。另外,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波动、投资者信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更大,我们比较倾向于用PB值来描述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对企业PB值的影响非常显著。

3 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总结

第一,对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影响的显著性最强。执行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净利润年均增长率6个绩效指标的Sig.值都是0.000,远远小于0.05,均有显著差异。

第二,对现金流能力的影响很强。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流量净额、销售现金比率绩效指标的Sig.值分别为0.000、0.024、0.002、0.000,远小于0.05,均有显著差异。

第三,对人均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执行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人均净利润绩效指标的Sig.值为0.027,比0.05略小,存在一定差异。

第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非常弱。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绩效指标的Sig.值分别为0.087、0.179,比0.05稍大,均有一些较小差异。

第五,对营运能力的影响比较弱。执行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只有存货周转率绩效指标的Sig.值分别为0.004,比0.05小,均有显著差异。

第六,对企业市场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PE值2012E、PB值绩效指标的Sig.值分别为0.101、0.000,说明PB值更能反映不同商业模式新材料企业市场价值的显著差异。

4 结 论

商业模式分类一直是商业模式研究的基础性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未取得共识,由于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与结构的不同,导致商业模式分类标准和指标选择的差异,最终导致分类结果纷繁多样,难以分辨优劣。既有研究大多关注基于互联网的新创企业,对其他经济领域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分类研究较少,理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很大限制。本文以较具代表性的创业板新材料上市公司为样本,提出一个以技术创新程度和商业模式创新程度为基础的,平衡且量化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基于大样本全面考证商业模式类型变量对各类绩效产生的差异影响。

参考文献:

[1]Zott C,Amit R.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Business Model Design: Evidence from Emerging Growth Public Firms[R].Fontainebleau,France: INSEAD Working Paper Series 43,2002.

[2]Pohle G,Chapman M.IBMs Global CEO Report 2006: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Matters[J].Strategy and Leadership,2006,34(34).

[3]Johnson M W,Christensen C M,Kagermann H.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86(12).

[4]Chesbrough H,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Firm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529-555.

篇2

不同于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只关注现实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以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的利器。以产品为依托的商业模式运营依靠现有产品基础上的创新,产品创新性组合或者发展后续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获得更多利润。像微软产品在不断升级,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下的超长的利润成长;格兰仕的产品金字塔,用低端产品的防火墙保护高端产品的利润空间;英特尔快于竞争对手两年的新产品开发,以及汽车行业为销售而提供的后续金融服务,贷款担保等都是以产品为依托的标准范式,这些范式都为企业财务运营创新开辟了新领域。

长期以来,安然公司以经营和维护天然气和石油输送管网获取利润,通过安然输送的能源占全美能源消费市场的20%。在美国能源监管委员会政令,将天然气输送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分开后,安然从主营天然气管网演变成了天然气的交易商,从生产商那儿直接购买天然气转手卖给用户,从中获取利润。但是,安然并不满足这些,在天然气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开展财务运营创新,开发出具有金融衍生工具性质的天然气多种风险管理合同的运营。由于拥有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掌握着更多的天然气交易信息,安然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控制了风险管理合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过多年的发展,安然的风险管理合同交易量方面远远超过了实物合同的交易量,公司盈余也成倍地增长。安然将天然气的财务运营创新模式如法炮制地扩展到电力、自来水和互联网等陌生领域,给安然资金运营和盈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如此多的衍生产品交易使得安然失去了控制收入和成本的能力,也最终导致了安然的毁灭。

尽管人们对打印机的性能、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的需求,惠普公司还是在各主要经营网点生产较为通用的机型,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只是在当地仓库里对普通机型进行了改装,以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虽然这样做在形式上加大了生产成本,但实质上却节省了专用化工序的成本,通过推迟生产过程中的专用化投资,惠普赢得了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时间,获得了资源配置的选择权,这是实物期权的财务运营创新,在帮助惠普创造经济价值。

以产品为依托的商业模式要求财务运营创新与产品经营特性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增值效应。产品经营特性既可能是产品本身的,也可能是衍生出来的、与企业经营环境密切相关,符合企业经营环境的财务运营创新就能如鱼得水,获得满意的回报。

以分销驱动的商业模式

当利润集中在销售和服务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时,服务的差别化以及协调和控制好分销渠道就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在分销驱动的商业模式下,企业将直接面对终端用户,建立把用户忠诚与雇员满意连接起来的服务――利润链机制,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降低分销渠道运营成本,促进企业长期利润的增长。

沃尔玛就是通过配送中心,服务于为数众多的,散布在各商业中心和营业网点的零售单位,从分销渠道的时间、空间和便捷性方面赢得利润的。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沃尔玛装配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对配送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购买了全球最大的私有卫星通讯网络,并在运货卡车上安装了卫星发射机,建成了环环相扣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为了实现最低总成本来提高收益率,沃尔玛依靠其财务运营技能,为供应商的人工成本、生产场所、存货控制提供质询,向供应商流程改造提出建议,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比如让宝洁公司利用其系统管理存货,从中获得好处。同时,又要求宝洁在其商品上直接打上沃尔玛的价格条形码,并按照零售单位的要求直接分拣包装上架,以节省人工费用和分拣成本,相得益彰。就是这样,沃尔玛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了最好的价格折扣,为天天低价创造了基础。

麦当劳也是通过分销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增长目标的,在麦当劳经营的快餐中,有80 %采用了特许权经营方式,在协调和控制加盟店的经营方面,麦当劳自有其道。为了改善特许经营者的赢利状况,麦当劳对食品准备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建成风格统一的运作体系,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麦当劳设法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质原材料,并将采购中得到的优惠直接转给特许经营者,巩固了麦当劳与特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麦当劳的赢利构成中,主要收入来源于房地产的运营收入,2/3的收入就来源于加盟店,其中90%的收入是房地产的租赁收入。在特许经营时,麦当劳为加盟店寻找开店地址,长期承租或购进地产,然后出租给加盟店,从中获取差价,既解决了加盟店资金的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的收入,还强化了麦当劳对加盟店的管理控制,一举多得。

以分销管理见长的还有可口可乐、柯达胶卷之类的企业,很难想象像麦当劳这样公司的财务运营,主营业务是快餐食品,主要收入来源却是房地产租金。也很难想象像沃尔玛这样的公司,将作业成本运用的如此淋漓尽致。在分销驱动的商业模式下,卓越企业总是借助分销所形成的资源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服务――利润链的财务运营模式。

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当标准化的大量生产和销售中不能获得大量利润时,当不能通过降价扩大市场占有率或进行资产重组等手段恢复原有利润水平时,企业只能将注意力转向为特定顾客提供特定产品和服务,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适应了这种竞争的需要。这种商业模式不局限于满足顾客的需要,而是要为顾客提供额外的服务,帮助顾客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更多的,额外的利益。

通用电气或许能诠释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同样是卖塑料给大型汽车部件供应商,通用电气的销售人员在推销塑料时,只字不提他的塑料产品,而是询问供应商设备上的支出是多少?现有塑料在加工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运输和后勤方面投入的资金是多少等问题。在详细了解了供应商的生产经营问题后的一段时间里,通用电气为供应商设计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怎样降低供应商的资产密集度,如何进行融资,又如何减少库房面积等,并且让通用电气的工程师与供应商一道制定方案,使塑料使用达到最优化。就是这样,通用电气凭借财务运营方面的优势,解决了供应商的经营问题,使供应商在资本、融资和生产等诸多方面节省了开支,创造了价值,赢得了供应商的信赖,供应商理所当然地将几乎所有的塑料业务给了通用电气就不足为奇了。

篇3

1、高校科研导向偏离,影响成果转化水平。发达国家的崛起和壮大,无不得益于科技推动和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既是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痛点”,科技投入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科研激励政策制度、科技评价体系标准和教师选题现实需求,立项选题不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结题成果不以商业转化的目的,单纯地为了公开、出版专著、申报评奖等,造成课题结题、职称评聘到位之时,即是束之高阁之日。行政教育部门、高校及专家评价科研成果往往是根据课题档次和论文期刊级别,或领导签字及采纳证明,并非是成果转化的商业应用价值和实际社会效益。

2、高校缺乏开发经费,限制成果转化进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推动,从实验室或“样机”转向企业批量生产需要较多资金投入。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开发、中试、成果商品化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而我国投入比例约为1:1.1:1.5,况且政府经费的投入大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大、见效慢、时间长,造成“实验型”成果积累过度、“生产型”成果严重缺乏的局面。

3、高校常常“单兵作战”,科研团队缺乏凝聚力。高校课题团队需要较强科研能力和凝聚力,但课题组有时形同虚设,负责人像“个体户”单兵作战,其他成员只是陪衬并非实际承担任务。通常主持人只有一个,论文第一作者只有一人,大多为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在课题成果荣誉排名、科研经费分配中,常常会影响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团队的凝聚力。加上科研成员受“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观念影响,也喜欢“单门独户”,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闭关自守、急功近利,形成“小打小闹”、“短、频、快”的局面。

4、成果转化缺乏平台,科技中介成熟度不高。科技创新中介机构是联系科技和经济的纽带,是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交流的平台,是实现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发、资源配置和科技评估、创新决策和咨询服务等活动中,需要成熟的科技成果市场。由于科技成果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有的地方政府组织区域性推介会或构建科技网络平台来推动,如浙江省举办的校企科技成果洽谈会,宁波市连续多年举办的“百校千企”洽谈会,效益显著但成本高昂,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发达国家高校专门设立咨询公司、大学专利公司、办事处及综合服务机构,而我国的高校缺少成果转化对外联络交流机构和人员。因此,要呼唤高校重视课题前期调研、科研后程管理和应用推广工作,让科研管理机构和产学合作部门积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校内科研机构对接校外企业客户,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创建教育科技品牌。

二、借鉴商业模式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利用商业模式管理工具,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一个创新、二个核心、三个保障”的管理思路。

1、以商业模式为指导,营造成果转化环境。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科技只有与产业相结合才能带来核心价值。我国在技术创新大会后,相继颁发相关鼓励政策,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创新型国家建设规划。在《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浙政办发[2009]120号)第九条中,明确“省科技成果转化奖由省政府颁发证书及资金,奖金全部发放给个人,并免征个人所得税”,近期又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商业模式理论为指导,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方法;针对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核心问题和核心价值,加强课题前期调研和后程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经费和制度等保障机制。根据意见,我们构建图1。

2、以需求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遵循建构逻辑而非分析逻辑,通过外部环境和顾客价值分析来寻找市场空隙,所以,商业模式创新是以企业外部顾客源头和根基,而不是基于企业的既有资源和能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要以外部企业和顾客为根基,分析核心价值环节寻找科研项目的商业空隙,并非完全基于专业或学科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标准,是企业顾客的市场需求,而非成果的学术价值和荣誉。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中,市场竞争的“鲶鱼效应”迫使企业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服务,以增强盈利能力。高校科技项目要根据客户所需设计产品、改进工艺,进行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解决科技团队、资金筹措、商业模式创新等现实问题。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要对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深入调查,瞄准企业真实需求,选择具有科技优势和市场前景的项目。通过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如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组织,共同搭建科技转化互动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类似于“项目自选超市”模式的科技成果应用平台,提供给高校和企业研发人员选择。

3、以价值创造为目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主要体现在与生产或销售的相关活动,即一个产品或一项流程的创新,或分销渠道流程创新,都以实现价值创造和提升为目标,最终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高校强调新颖性、创造性和学术性,企业强调应用型、实用性和技术稳定。企业客户期盼获得成熟的技术成果,而高校往往无法提供直接满足用户需要的科技成果。为了解决科技成果供需矛盾,许多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组建产学研联盟,构建科技攻关队伍,明确合作目标,遵循行为规范、合理分配收益、共同承担风险。高校以价值创造为主要目标但形式可以多样,有的高校创办科技型企业,创造条件实现成果转化,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南开戈德等;有的建立校际联盟整合科研能力;有的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校政联合建立大学科技园;他们的核心功能是孵化而非直接运作高科技企业。

4、校企合作组建团队,构建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商业模式创新阻力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阻力:一是认知阻力,高校科研制度和“学术价值”观念,影响着成果转化效益;二是组织结构阻力,高校缺少科技应用推广的内设机制和人员;三是资源配置阻力,高校科研管理条块分割,科技交易市场发育不成熟;四是外部环境阻力,国家法律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成员对新产品使用心存疑虑等。高校要构建人才保障机制,形成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提升成果转化凝聚力和战斗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客观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第一是通过市场预测来确定科研目标阶段;第二是科技成果产生阶段,从项目开始到初步的产品雏形;第三是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包括中间试验和工业化试验,是从产品雏形到小批量生产的阶段;第四是科技成果使用阶段,批量生产开拓市场。高校和企业各具优势,必须按照阶段特征和各自优势合理配置科研力量。如高校擅长单元技术开发,企业更需集成开发和创新;高校成果大多为“原型”和“样机”,企业开发要从中试实验再到产业化;高校拥有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更需经营管理能力;高校主要考虑成本,企业主要看重利润。我们在构建校企科研团队时考虑各自长处,促进高校成果向企业转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