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低碳生活的金点子

低碳生活的金点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低碳生活的金点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低碳生活的金点子

篇1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3月5日,“大手牵小手,关爱低碳共谐行”绿丝带接力授标仪式在胜利油田胜采四矿举行,“I给力”志愿队员们与部分员工子女结成绿丝带联盟,进小区向居民发放节能低碳科普读物,开展美化环境捡垃圾、废弃塑料瓶兑换环保袋活动。“可别小看这些废瓶子,还可以制作成垃圾桶和浇水工具。”活动吸引、感染了来往路人,纷纷驻足,饶有兴致地交流起了“低碳经”。

绿色代表健康、环保、希望,绿丝带寓意关爱,今年以来,胜采四矿“I给力”青年志愿服务队围绕绿色油田、清洁生产、低碳生活,开展“绿丝带”行动。他们在工作中开展节能低碳达标竞赛,带头做到“绿色开采,争取增效一滴油;密闭生产,争取减排一方气;节能降耗,争取少用一度电;达标升级,争取清洁一口井;低碳出行,争取少开一天车”。在基层队成立“绿色回收站”,集中回收旧螺丝、零件、耗材、电池等废旧物品,利用旧物改造节约成本数千元;设立“绿色监督员”,随时在工作区域检查巡视,坚决杜绝长明灯、长流水,人不在电扇转,电脑不用也不关等浪费现象,有效减少了能源损耗,以实际行动争做绿色生活的倡导者、绿色理念的传播者、绿色生产的践行者。

“本人周六早晨7点去仙河镇,有拼车的朋友欢迎与我联系,联系电话……。”采油30队的志愿者王晓唯家住孤岛仙河镇,每到周末回家之前,都在宣传栏上张贴一份拼车公告。“这样别人就可以少打车。绿色承诺,低碳出行。举手之劳既可以方便他人,又能为减排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随风飘动的绿丝带成了他车上一个亮丽的标志。

“I给力”志愿队员们不仅身体力行绿色低碳,还利用休息时间,进井场、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搜集、推广节能降耗的“金点子”,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支持低碳,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携手共建和美生态家园。

“绿色的力量,需要每个人去灌溉。在‘绿丝带’行动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帮助他人的喜悦,还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志愿者陈勇鹏道出了“I给力”队员们的心声,从点滴入手释放光和热,在百里油区刮起了“绿色低碳风”。(宋淑慧 张婧婧)

篇2

■ 师生共创环保教材,构建绿色育人的行动指南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将节能教育融入了德育和美育之中,2010年“世界地球日”之际,我校出台了《六一小学节能减排行动手册》,其内容是从我校师生中征集来的校园及生活节能小妙招,将其编辑成册,在“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中发给全校师生,作为我们低碳生活的行动指南。今年,我校的美术教师和部分学生根据行动手册的内容又共同创作了《我秀我的低碳生活――漫画集》,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作为礼物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并给他们上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

■ 创建低碳节能教育模式,丰富绿色育人的活动方式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实践活动,即节电行动、节水行动、节粮行动、节纸行动等。“变废为宝,助学活动”近年来已资助了多名北京周边地区生活困难学生。另外,学校每年在科技节期间举行变废为宝创意大赛、节能金点子创意比赛、节能小报大赛等,强化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节能习惯,并提供了各种社会实践、合作交流、奉献爱心、不断创新的广阔天地,使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将节能环保教育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把从节能环保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体现在学科中,而所学的学科知识在节能环保教育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技能培养。如:运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带领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垃圾分类场、环保铅笔工厂等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参观、体验,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的双赢。

■ 构建低碳教育社会网络,实现环保节能和谐互动

我们把节能环保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有意识的教育,使学生把在校学到的“节能环保”理念带入生活中,指导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调查家庭白色污染、想办法改变白色污染状况,在家中倡导节约用水、自制节水装置等。融入生活的教育,以及家长的参与,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变得更具有实际意义。

“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和学校的开学典礼、校庆活动等都是我们宣传节能环保的好契机,我们把平时在节能环保教育中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向社会做公益宣传。如进行节能环保文艺宣传,把节能环保知识编成歌曲;绘制环保画;制作印有六一小学LOGO的公交卡,在校庆时赠送给来宾以宣传低碳出行方式;在处公园向游人赠送学生精心编制的节能环保宣传卡。

■ 构建低碳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把低碳的环保理念通过校园布景来充分展示,创作我校低碳行为VI标识系统,设计出系列的宣传标识,时时处处提示着孩子们低碳的学习生活方式。

我们创建校园环保雕塑园,其中包括以废旧饮料瓶为原料制作的蓄水瓶,以废纸为原料制作的可持续发展论坛标志,以废旧泡沫为原料的动植物群雕,用废弃的易拉罐制的作大型自行车等。

篇3

一、低碳理念的提出

面对全球气候的变化,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协商如何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也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在当今世界,低碳运动已经成为一场涉及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2009年12月7日,以“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为称号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开幕,有192个国家参加,几乎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政府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随即一股强劲的低碳旋风开始席卷中国,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理念迅速渗透到经济运行、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代在发展,人的认识也随着不断地变化。肩负培育下一代重责的学校也应紧扣时代的脉搏,用切合实际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新理念去教育学生。

二、充分利用地理课堂,培养学生低碳生活意识

要使学生养成低碳的行为,首先应当培养其低碳意识。初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可能并不成熟,并不完善。所以,在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基本的理论观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阐明,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正确的思想意识。

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七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内容时,就可以把教材内容加以适当加工和延伸。教材中论述“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时,更多的是以大气污染物为切入点,论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关于日常生活和和工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空气质量,如何减缓全球升温的趋势以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理论较少。那么,结合“低碳经济”的理念,就可以对此作进一步的补充,告诉学生这样的理念:中国人口众多,如果每个人都注重在生活消费中降低碳排放量,这样累积起来的所能减少的碳排放量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就可以为减缓全球气温升高做一定的贡献。

其实,生活中少用一张纸,少用一度电,都是减碳的具体体现。同时,可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如马尔代夫召开水下内阁会议以提醒全球关注气候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通过这些阐述,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要想避免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就必须从自我做起。因而低碳经济并不是看似与自己无关的事,而是可以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入手。

同样,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进行渗透。最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拥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能分辨不同的行为与碳排放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是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三、在课外实践中贯彻落实低碳理念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低碳理念,仅仅是为养成教育做了铺垫,要想让低碳理念渗透学生的生活,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行为,实现从思想意识到行为习惯的变化。

我校每年利用各种纪念日,如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相关活动,通过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国旗下讲话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通过举行“绿色行动实验班”的申请、评定和授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绿色消费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通过举行“节俭班级”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节水节电的意识。此外,创建校园环保监督岗,推出“低碳金点子”征集活动,校园闲置地补绿,邀请专家开设低碳专题讲座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他们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

友情链接